一种用于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黑膏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3370发布日期:2020-01-10 21:16阅读:27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黑膏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但若输布代谢失常,就会出现病理产物的堆积,包括痰饮、瘀血、肿块、结石等。清除病理产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根据病理产物形成的原因和堆积方式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中蒙医治疗的方法有活血化瘀法、通经活络法、软坚散结法。其中软坚散结法临床实践和文献记载中常采用外用治标,内服治本,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的方法。

黑膏药作为一种传统膏药,是可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具有拔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功效,其载药量较高,作用较持久,临床应用较广。黑膏药中的药物通过渗透进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瘀、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因此黑膏药的透皮吸收效果直接影响黑膏药的疗效。目前,提高黑膏药透皮吸收效果的方法有渗透促进剂、新型药物载体等药剂学方法,电致孔法、离子导入法、超声波法、激光促透法等物理学方法及经络穴位经皮给药方法等,但是,上述方法或制备工艺复杂,或易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或操作复杂、不易推广使用。因此,研究利用黑膏药组方中自有的药物成份,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效果,是使黑膏药这一古老的剂型推广使用、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

此外,黑膏药的火毒易对皮肤产生刺激,质量不易控制等缺点也是药物研发人员急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无刺激、透皮效果好、作用持久、疗效巩固、不易复发、质量可控的用于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黑膏药组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黑膏药的制备工艺。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用于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黑膏药,其特征在于:

所述黑膏药的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为蜈蚣30—50份、蟾酥25—35份、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郁金15—25份、地龙15—25份、蝎子10—20份、章丹200—300份、蓖麻油400—600份。

上述配方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的优选方案是:蜈蚣40份、蟾酥30份、柴胡30份、丹参25份、元参25份、射干25份、郁金20份、地龙20份、蝎子15份、章丹250份、蓖麻油500份。

上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是:

将章丹粉碎,过120目筛,备用;

将蟾酥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

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将蓖麻油加热至35℃—50℃后,向蓖麻油中加入蜈蚣、柴胡、丹参、元参、射干、郁金、地龙、蝎子,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

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

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所述蜈蚣30—50份、蟾酥25—35份、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郁金15—25份、地龙15—25份、蝎子10—20份、章丹200—300份、蓖麻油400—600份,加入连翘15—25份、未药15—25份、土虫20—30份。

上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是:将章丹粉碎,过120目筛,备用;

将蟾酥、未药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

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将蓖麻油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柴胡、丹参、元参、射干、郁金、地龙、连翘、蝎子、土虫,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

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所述蜈蚣30—50份、蟾酥25—35份、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郁金15—25份、地龙15—25份、蝎子10—20份、章丹200—300份、蓖麻油400—600份、连翘15—25份、未药15—25份、土虫20—30份,加入乳香15—25份、双花15—25份。

上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是:

将章丹粉碎,过120目筛,备用;

将乳香、蟾酥、未药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

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将蓖麻油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柴胡、丹参、元参、射干、郁金、土虫、地龙、连翘、蝎子,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

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所述蜈蚣30—50份、蟾酥25—35份、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郁金15—25份、地龙15—25份、乳香15—25份、蝎子10—20份、章丹200—300份、蓖麻油400—600份、连翘15—25份、未药15—25份、土虫20—30份、双花15—25份,加入月桂子15—25份、小茴香15—25份。

上述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是:

将章丹粉碎,过120目筛,备用;

将乳香、蟾酥、未药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

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将蓖麻油加热至35℃—50℃后,加入柴胡、丹参、元参、射干、郁金、蜈蚣、土虫、地龙、连翘、蝎子、月桂子,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小茴香,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

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药物组方成份增强药物透皮吸收效果,研究得到一种吸收率高、药效良好的用于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黑膏药组方,同时,通过对传统黑膏药制备工艺的改进,获得一种刺激性小、副作用低、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黑膏药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例:

按重量份取章丹200—30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25—35份,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400—6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30—50份、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郁金15—25份、地龙15—25份、蝎子10—20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

按重量份优选章丹25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份,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份、柴胡30份、丹参25份、元参25份、射干25份、郁金20份、地龙20份、蝎子15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贴于病患处,每48小时更换一次。

参照相关文献开展动物试验。

一、皮肤安全性试验

1.黑膏药制备:

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地龙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2.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动物及处理:取spf级豚鼠32只,体重200—260g,雄性、雌性各16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8只。a组为完整皮肤高剂量组,b组为完整皮肤低剂量组,c组为破损皮肤高剂量组,d组为破损皮肤低剂量组。给药前24h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脱毛,脱毛范围脊柱左右各6cm×6cm(约为体表面积的10%)。

试验方法:将黑膏药裁剪成豚鼠脱毛面积大小。a组将剪切好的黑膏药直接贴敷于豚鼠脱毛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60倍);b组将剪切好的黑膏药去掉一半药物后,贴敷于豚鼠脱毛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30倍);c组在贴敷前用消毒过的大号针头在家兔背部两侧受试部位皮肤上作“#”字样划痕,以肉眼明显可见已划损角质层并有轻度渗血为度,痕间距约为0.5cm,然后将剪切好的黑膏药直接贴敷于豚鼠脱毛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60倍);d组:在贴敷前用消毒过的大号针头在家兔背部两侧受试部位皮肤上作“#”字样划痕,以肉眼明显可见已划损角质层并有轻度渗血为度,痕间距约为0.5cm,然后将剪切好的黑膏药去掉一半药物后,贴敷于豚鼠脱毛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30倍)。a、b、c、d四组豚鼠给药48h后揭去膏药,连续观察豚鼠的行为活动、皮肤、体重、毛发、饮食、死亡等情况,观察时间为7d。

观察结果:7d后四组豚鼠均无死亡,其体重、皮肤、毛发、饮食、四肢活动、行为方式等均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表明此黑膏药在此剂量下豚鼠外用无急性毒性反应出现。

2.皮肤刺激试验

试验动物及处理:取spf级豚鼠20只,体重200—260g,雄性、雌性各10只,随机分为a、b四组,每组10只。a组为完整皮肤给药组,b组为破损皮肤给药组。给药前24h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脱毛,脱毛范围脊柱左右各6cm×6cm(约为体表面积的10%)。a组每只豚鼠脊柱左侧脱毛区作为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区,脊柱右侧脱毛区为完整皮肤刺激空白区;b组每只豚鼠脊柱左侧脱毛区作为破损皮肤刺激试验区,脊柱右侧脱毛区为破损皮肤刺激空白区。

豚鼠破损皮肤制作方法:用消毒过的大号针头在豚鼠背部两侧受试部位皮肤上作“#”字样划痕,以肉眼明显可见已划损角质层并有轻度渗血为度,痕间距约为0.5cm。

试验方法:将黑膏药裁剪成豚鼠脱毛面积一半大小,贴敷于a、b两组豚鼠的试验区;空白区贴敷相应大小的不含药物的膏药布作为对照。48h后,揭去黑膏药和膏药布,分别于1h、24h、48h、72h观察豚鼠脱毛区有误红斑、水肿等情况及其恢复状况。按照上述方法连续试验3次。

观察结果:第一次试验,a组中10只豚鼠黑膏药贴敷部位和对照空白贴敷区在1h,24h,48h,72h观察均无红斑,无水肿,根据皮肤过敏反应级数划分和皮肤刺激试验评价表可知,属于无刺激性;b组中有2只豚鼠黑膏药贴敷部位和对照空白贴敷区在1h,24h,48h,72h观察均无红斑,无水肿,有3只豚鼠黑膏药贴敷部位1h后出现轻微红斑,无水肿发生,有5只豚鼠黑膏药贴敷部位1h后出现中度红斑和水肿发生,在对照空白贴敷区均无红斑,无水肿情况,根据皮肤过敏反应级数划分和皮肤刺激试验评价表可知,属于中度刺激性。第二次试验、第三次试验与第一次试验观察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黑膏药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中度刺激性。

3.皮肤过敏性试验

取spf级豚鼠24只,受试前24h将豚鼠背部两侧去毛,每侧约3cm×3cm。将豚鼠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a组给黑膏药,b组贴膏药布,c组给阳性致敏物,即1%2,4-二硝基氯代苯0.2ml。持续6h后,除去a、b、c三组中所有豚鼠背部上的贴敷物,并用酒精棉球将贴敷物擦拭干净。第7d、14d,以同样方法重复致敏接触,共3次。第三次致敏后,分别于0h、24h、48h、72h时观察各组豚鼠有无皮肤过敏反应的情况。

观察结果:c组豚鼠中有7只在不同时间里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并有4只出现轻度水肿,a组和b组中的豚鼠给药区皮肤光泽滑润如常,平整无皱,既无红斑形成,亦无水肿出现,证明黑膏药经豚鼠皮肤过敏试验未发现任何过敏反应。a、b、c三组中均未见豚鼠出现哮喘、站立不稳或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黑膏药对皮肤无致敏性。

二、药效学试验

试验方法:取新西兰家兔32只,雌雄各一半,实验前24h将家兔两条后肢剪毛,左后肢为用药腿,右后肢为对照腿。用50g砝码从1m高处坠落,造成家兔后肢局部软组织损伤血肿模型,且无骨折、无皮肤破裂。将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将家兔右后肢损伤处用酒精外擦后不做任何处理,将家兔左后肢损伤处贴敷相应大小的黑膏药,每48h换一次药;b组将家兔右后肢损伤处用酒精外擦后不做任何处理,将家兔左后肢损伤处擦拭扶他林软膏,每8h换一次药。自造模后在饲养和治疗期间,每天观察伤肢瘀斑和肿张表现,观察21d。

观察结果:a组3d后16只家兔左后肢(贴敷黑膏药)肿胀基本消退,皮下少见有瘀斑,3d后触摸家兔左后肢损伤处结节变小,7d后结节基本消失15d后16只家兔左后肢13只基本恢复正常;7d后16只家兔右后肢(仅擦拭酒精)仍然肿胀,皮下瘀斑全部存在,结节仍然明显。

b组10天后16只家兔左后肢(擦拭扶他林软膏)肿胀基本消退,皮下瘀斑变浅,20d后有9只家兔左后肢基本恢复正常;10d后16只家兔右后肢(仅擦拭酒精)仍然肿胀,皮下瘀斑全部存在,结节仍然明显。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中的黑膏药对跌打损伤、瘀血留滞、筋脉不通、肿胀疼痛具有显著的药效,且优于对照药物扶他林软膏。

三、工艺试验

火毒是油在高温下氧化聚合反应中生成的低分子分解产物,如醛、酮、低级脂肪酸等。这些“燥性”成分会对皮肤局部产生一定刺激性,出现瘙痒、红肿、溃疡、发疱等过敏现象。火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黑膏药的临床应用。生产中常采用水浸法、喷水法、喷水浸渍法、炸水法等去火毒。水浸法去火毒需反复揉捏并换水,需7至10天,耗时费力,且有可能滋生微生物;喷水法去火毒过程中,冷水倒入高温油锅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严重影响空气环境,且溅出的油花容易烫伤皮肤,不适用于大生产;炸水法与水浸法相结合虽然去火毒效果较明显,但是工艺过程更为复杂。

本实施例将黑膏药用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浸泡去火毒24小时,可使高温条件下熬炼时所氧化分解产生的刺激性低级分解产物(醛、酮和低级脂肪等)溶于溶液中,而黑药膏的大分子非极性有效成分不会溶解,因此可去除黑膏药刺激性成分且不影响疗效。

本实施例中的改进制备工艺(工艺ⅱ)发明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从水、甲醇、乙醇、异丙醇、冰醋酸、乙醚、环氧丙烷、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等多种溶剂中进行挑选和配比,根据无毒,少刺激性,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则,最终确定乙醇:冰醋酸:水=1:2.5:4的水溶液作为去除黑膏药火毒的溶液。

传统制备工艺(工艺ⅰ):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地龙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膏药倾入冷水中,使之凝结成团块状,然后将团块浸入冷水中7天,每日换水1次,7天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改进制备工艺(工艺ⅱ):

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地龙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选取志愿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入ⅰ组和ⅱ组,每组34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ⅰ组和ⅱ组分别用工艺ⅰ和用工艺ⅱ制备的黑膏药治疗志愿患者病患,每48小时更换一次,连续用药10天。皮肤刺激效果见表1。

表1皮肤刺激效果表

“+”表示皮肤贴敷处有刺激,“-”表示皮肤贴敷处无刺激或刺激不明显。

结果:ⅰ组有23名患者有皮肤刺激反应,其中12人贴敷部位为颈部,7人贴敷部位为胸部,4人贴敷部位为四肢;ⅰ组有11名患者无皮肤刺激反应,贴敷部分均为四肢。ⅱ组34名患者均无皮肤刺激反应,其中15人贴敷部位为颈部,9人贴敷部位为胸部,10人贴敷部分为四肢。结果表明,改进制备工艺(工艺ⅱ)对皮肤的刺激反应优于传统制备工艺(工艺ⅰ)。

第二种实施例:

按重量份取章丹200—30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25—35份、未药15—25份,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400—6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30—40份、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土虫20—30份、郁金15—25份、地龙15—25份、连翘15—25份、蝎子10—20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

按重量份优选章丹25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份、未药20份,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份、柴胡30份、丹参25份、元参25份、射干25份、土虫25份、郁金20份、地龙20份、连翘20份、蝎子15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贴于病患处,每48小时更换一次。

第一种实施例已证实该实施例中的黑膏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药效。根据中医外治法的治疗目的,我们运用中药贴敷法治疗肿痛,以改善患者局部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为原则。将该黑膏药成分配入连翘、未药、土虫等成分,外用于患者颈部、胸部上面的肿痛、瘀血、肿块、炎症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未药由雄精、朴消、硼砂组成,重量比为雄精:朴消:硼砂=2:5:2。

临床药效试验:

126名志愿者,患有乳腺增生40人,将其分入a组,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有扁桃体肿大26人,将其分入b组,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有淋巴结肿大32人,将其分入c组,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有腮腺炎28人,将其分入d组,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外用黑膏药1制备方法: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地龙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实验组外用黑膏药2制备方法: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未药2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土虫25g、郁金20g、地龙20g、连翘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将黑膏药1贴敷于a、b、c、d四组的对照组中志愿者的病患处,每48小时更换一次。将黑膏药2贴敷于a、b、c、d四组的实验组中志愿者的病患处,每48小时更换一次。连续贴敷3次。治疗效果见表1。

表1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正常;好转: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部分恢复,能从事日常工作生活;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痊愈率=痊愈人数/总人数*100%

好转率=好转人数/总人数*100%

无效率=无效人数/总人数*100%

总有效人数=痊愈人数+好转人数

总有效率=总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备注:以上“*”代表“乘号”

结果显示a、b、c、d四组所有实验组中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表明黑膏药2组方的治疗效果优于黑膏药1组方的治疗效果,即本实施例的黑膏药组方治疗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种的黑膏药组方。

第三种实施例:

按重量份取章丹200—30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乳香15—25份、蟾酥25—35份、未药15—25份,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400—6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30—50份、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郁金15—25份、土虫20—30份、地龙15—25份、连翘15—25份、蝎子10—20份,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15—25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

按重量份优选章丹25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乳香20份、蟾酥30份、未药20份,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份、柴胡30份、丹参25份、元参25份、射干25份、郁金20份、土虫25份、地龙20份、连翘20份、蝎子15份,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20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贴于病患处,每48小时更换一次。

皮肤破损后,更容易出现发炎、红肿、胀痛等症状,但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黑膏药应用于破损的皮肤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限制了黑膏药的应用范围。本实施例为降低黑膏药成份对破损皮肤的刺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筛选试验,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选择双花、乳香加入组方中,以达到降低黑膏药刺激性的效果。

双花又名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confusa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s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双花被誉为“降火英雄”,也有“植物抗生素”之美称,善于化毒,解毒去脓,是痈疽溃后之圣药。

乳香,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b.sacrafluek.]、药胶香树b.bhawdajianabirdw.及野乳香树b.neglectam.moore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

动物皮肤刺激性试验:

取健康成年兔和刚离乳幼龄兔各8只,雌雄各半。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在每只家兔背部左右两侧设置两处破损皮肤区。备皮提前24h进行。左侧贴敷黑膏药2,右侧贴敷黑膏药3,面积3cm×3cm,敷药时间48h,敷药结束后清洗去除药物,连续给药10d。每日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h观察记录红斑和水肿,末次药后1h、24h、48h和72h继续观察。若存在中度及以上刺激,则继续恢复观察14d,恢复期结束对给药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按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计算平均分值,进行刺激强度评价。无红斑、水肿计0分,轻度红斑、水肿(勉强可见)各计1分,中度水肿、红斑(明显可见)各计2分,重度水肿(皮肤隆起1mm,轮廓清楚)、红斑各计3分,紫红色红斑到轻度焦痂形成、严重水肿(皮肤隆起1mm以上并有扩大)各计4分;各项评分取平均值后,0~0.49为无刺激性,0.5~2.99为轻度刺激性,3~5.99为中度刺激性,6~8为重度刺激性。

家兔破损皮肤制作方法:用消毒过的大号针头在家兔背部两侧受试部位皮肤上作“#”字样划痕,以肉眼明显可见已划损角质层并有轻度渗血为度,痕间距约为0.5cm。

黑膏药2制备方法: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未药2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土虫25g、郁金20g、地龙20g、连翘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黑膏药3制备方法: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乳香20g、蟾酥30g、未药2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土虫25g、地龙20g、连翘20g、蝎子15g,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20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试验结果:观察显示左侧贴敷黑膏药2一侧,给药3d后,16只家兔给药部位全部出现轻度红斑和水肿,至给药10d成年及幼龄家兔表现为轻到中度刺激。幼龄家兔与成年家兔分别在停药后第6天和第10天大致恢复至用药前状态;观察显示右侧贴敷黑膏药3一侧,给药3d后全部家兔给药部分无红斑和水肿,7天后,3只幼龄家兔出现轻微红斑,但无水肿,1只幼龄家兔出现轻微红斑和轻微水肿,至给药10d结束后,轻微红斑和水肿24h后消退。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家兔右侧贴敷黑膏药3一侧皮肤表皮细胞增多,表皮增厚,幼龄家兔皮肤增厚程度更轻;成年家兔右侧贴敷黑膏药3一侧与成年家兔左侧贴敷黑膏药2一侧比较,皮下炎细胞浸润、水肿或组织修复程度更加显著。幼龄组动物与成年组动物比较恢复程度较好,恢复速度更快。

结果表明:黑膏药3对破损皮肤的刺激性明显小于黑膏药2,黑膏药3对幼龄家兔皮肤也无刺激性,亦可安全应用。

第四种实施例:

按重量份取章丹200—30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乳香15—25份、蟾酥25—35份、未药15—25份,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400—6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柴胡25—35份、丹参20—30份、元参20—30份、射干20—30份、郁金15—25份、蜈蚣30—50份、土虫20—30份、地龙15—25份、连翘15—25份、蝎子10—20份、月桂子15—25份,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15—25份、小茴香15—25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

按重量份优选章丹250份,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乳香20份、蟾酥30份、未药20份,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份加热至35℃—50℃后,加入柴胡30份、丹参25份、元参25份、射干25份、郁金20份、蜈蚣40份、土虫25份、地龙20份、连翘20份、蝎子15份、月桂子20份,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20份、小茴香20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贴于病患处,每48小时更换一次。

透皮吸收率低是制约黑膏药发挥药效、扩大应用范围及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本实施例通过增加黑膏药的药物组成成份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月桂子,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实。果实含芳香油1%。干果含脂肪44.1%,其中含有月桂酸(lauricacid)1%、棕榈酸19%、油酸56.6%、亚油酸21%、亚麻酸2.5%。果仁含脂肪26.3%,内含月桂酸45.1%、棕榈酸3.8%、油酸28%、亚油酸23.1%。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果实含挥发油约3~8%,其主要成分为茴香醚50—60%、右旋小茴香酮18—20%、右旋及左旋柠檬烯、蒎烯、二戊烯、茴香醛等。胚乳中含脂肪油约15%、蛋白质约20%。此外,尚含有维生素a样物质、淀粉、糖类及粘液质等。叶含黄铜甙茴香甙(fenicularin为槲皮素-3-l-阿拉伯糖甙)、山奈醇-3-阿拉伯糖甙、山奈醇-3-葡萄糖醛酸及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

透皮吸收试验:

离体皮肤的制备:取200g左右的试验级雄性sd大鼠,麻醉后用剃须刀将大鼠背部毛小心剪去,冲洗干净后将大鼠处死,剪下背部皮肤,剔除脂肪和皮下组织,选区完整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置于-20℃冰箱贮存备用。实验开始前自然解冻,每次检查皮肤完整性,不能有任何破损。

黑药膏的制备:

黑膏药1制备方法: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地龙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黑膏药2制备方法: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取蟾酥30g、未药2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土虫25g、郁金20g、地龙20g、连翘20g、蝎子15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黑膏药3制备方法:取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乳香20g、蟾酥30g、未药2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蜈蚣40g、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土虫25g、地龙20g、连翘20g、蝎子15g,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20g,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黑膏药4制备方法:按重量份优选章丹250g,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将乳香20g、蟾酥30g、未药2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细料,备用,在温度为18℃—26℃的环境下,取蓖麻油500g加热至35℃—50℃后,加入柴胡30g、丹参25g、元参25g、射干25g、郁金20g、蜈蚣40g、土虫25g、地龙20g、连翘20g、蝎子15g、月桂子20g,搅拌,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枯黄色后,再加入双花20份、小茴香20份,搅拌,将蓖麻油继续加热至210℃—240℃,将药材炸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焦黄色,用120目筛过滤,去除药渣,得药油,备用,在300℃—330℃温度下,将药油继续熬制成滴水成珠的程度,停火,立即加入章丹,不停地搅拌,混匀,得药膏,将药膏用冷水喷洒,使药膏凝固,将药膏浸没于乙醇、冰醋酸、水(乙醇:冰醋酸:水=1:2.5:4)组成的溶液中24小时,然后,取药膏置于容器中,文火熔化,加入细料,搅匀,将药膏均匀摊在膏药布上,即得。

试验方法:取制备好的鼠皮,剪成适当大小的4片,分别置于透皮试验仪的4个供给池与接收池之间,接受池容积为17ml,扩散面积1.67cm2。将黑膏药1、黑膏药2、黑膏药3和黑膏药4分别贴在备用鼠皮的外表面,再将此贴有膏药的鼠皮固定于扩散仪的扩散室与接收室之间,贴药面朝上。接受池中注入30%乙醇生理盐水。水浴恒温至37℃,搅拌子以200r/min恒速搅拌,分别于实验开始后2h、4h、6h、8h、10h、12h从样品接受池中取出接受液5ml,同时补加同体积37℃预热的30%乙醇生理盐水。将取出的接受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超声除去气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膏药1、黑膏药2、黑膏药3、黑膏药4共同含有的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柴胡皂苷a的累积渗透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2丹参酮ⅱa、柴胡皂苷a测定结果

由测定结果可知:黑膏药1、黑膏药2、黑膏药3中的丹参酮ⅱa、柴胡皂苷a累积透过量无明显差异;黑膏药4中的丹参酮ⅱa、柴胡皂苷a累积透过量显著高于黑膏药1、黑膏药2、黑膏药3。说明黑膏药4组方中的特有成份月桂子、小茴香对皮肤的透皮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在前4h中透皮吸收促进的作用差异较小,4h之后,差异逐渐明显。表明黑膏药添加的月桂子、小茴香可以显著提高其主要有效成分的透皮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