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9732发布日期:2020-04-17 22:1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救助中,对颈椎出现错位、裂隙现象的患者需要对其颈部固定头部支撑装置,用以对头部颈椎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患者无意识使用受损部位的颈椎,防止颈椎二次损伤。

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110314029a的专利公布了医疗用头部支撑固定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在使用时存在弊端: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根据患者颈部高度进行高度调整,导致患者某一部分颈椎无法被头部支撑固定装置覆盖到,且无法对头部附近的颈椎进行限位固定,头部附近的颈椎活动时易带动头部颈椎,从而造成头部颈椎二次损伤,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一种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头部支撑装置无法根据患者颈部高度进行高度调整,导致患者某一部分颈椎无法被头部支撑固定装置覆盖到,且无法对头部附近的颈椎进行限位固定,头部附近的颈椎活动时易带动头部颈椎,从而造成头部颈椎二次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包括上颈环和连接件,所述上颈环下方设置有下颈环,且下颈环与上颈环背面均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上颈环与下颈环一端正面连接有卡槽,且上颈环与下颈环另一端连接有卡扣,所述上颈环、下颈环外表面与内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且上颈环、下颈环背面一端开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末端连接有气囊,所述连接件固定于下颈环、上颈环背面,且上颈环背面连接件内部设置有上支撑托,所述下颈环背面连接件内部设置有下支撑托。

优选的,所述上颈环通过伸缩杆与下颈环之间够构成伸缩结构,且上颈环与下颈环内侧均设置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扣的外口结构尺寸与卡槽的内口结构尺寸相吻合,且上颈环、下颈环通过卡槽与卡扣之间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颈环、下颈环通过透气孔构成透气结构,且上颈环、下颈环通过气囊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托与下支撑托整体均呈弧形结构,且上支撑托的竖直中心线与下支撑托的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上颈环背面连接件内部贯穿有第一调节栓,所述上支撑托背面顶部贯穿有第二调节栓。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托、下支撑托通过第一调节栓、第二调节栓构成旋转结构,且上支撑托、下支撑托通过第一调节栓、第二调节栓构成固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上颈环通过伸缩杆可以调节与下颈环之间的间距,上颈环与下颈环分别包裹于颈部上下端,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类型的颈部,有利于防止颈部无意识运动造成颈椎二次损伤。

该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上颈环、下颈环外表面与内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当上颈环、下颈环紧贴于颈部表面时,通过透气孔可以使气流流通,防止人体颈部焐热,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体舒适度。

该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通过拧松第一调节栓、第二调节栓可以调节上支撑托与下支撑托旋转角度,使上支撑托与下支撑托表面分别紧贴于人体后脑表面以及颈椎下方人体背面,再通过拧紧第一调节栓、第二调节栓对上支撑托与下支撑托旋转角度进行固定,上支撑托与下支撑托可以对颈椎附近的脊椎进行限位固定,有利于防止颈部附近的脊椎活动时带动头部颈椎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颈环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颈环;2、下颈环;3、伸缩杆;4、卡槽;5、卡扣;6、透气孔;7、充气口;8、气囊;9、连接件;10、上支撑托;11、下支撑托;12、第一调节栓;13、第二调节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包括上颈环1和连接件9,上颈环1下方设置有下颈环2,且下颈环2与上颈环1背面均连接有伸缩杆3,上颈环1通过伸缩杆3与下颈环2之间够构成伸缩结构,且上颈环1与下颈环2内侧均设置为弧形结构,上颈环1通过伸缩杆3可以调节与下颈环2之间的间距,上颈环1与下颈环2分别包裹于颈部上下端,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类型的颈部,有利于防止颈部无意识运动造成颈椎二次损伤,而上颈环1与下颈环2内侧均设置为弧形结构与人体颈部结构相适应,有利于提高人体颈部的舒适度;

上颈环1与下颈环2一端正面连接有卡槽4,且上颈环1与下颈环2另一端连接有卡扣5,卡扣5的外口结构尺寸与卡槽4的内口结构尺寸相吻合,且上颈环1、下颈环2通过卡槽4与卡扣5之间构成固定结构,卡扣5卡入卡槽4内部从而使上颈环1、下颈环2固定于人体颈部,该固定方式简单便捷,后期只需要将卡扣5拔出即可将上颈环1、下颈环2从人体颈部取下,该固定方式简单便捷,拆装方便;

上颈环1、下颈环2外表面与内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6,且上颈环1、下颈环2背面一端开设有充气口7,充气口7末端连接有气囊8,上颈环1、下颈环2通过透气孔6构成透气结构,且上颈环1、下颈环2通过气囊8构成伸缩结构,当上颈环1、下颈环2紧贴于颈部表面时,通过透气孔6可以使气流流通,防止人体颈部焐热,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体舒适度,而通过充气口7向气囊8内部冲入气体使其膨胀,从而使上颈环1、下颈环2内侧凸起紧贴于人体颈部,有利于防止上颈环1、下颈环2与人体颈部之间出现缝隙,提高上颈环1、下颈环2对人体颈椎固定的牢固度;

连接件9固定于下颈环2、上颈环1背面,且上颈环1背面连接件9内部设置有上支撑托10,下颈环2背面连接件9内部设置有下支撑托11,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整体均呈弧形结构,且上支撑托10的竖直中心线与下支撑托11的竖直中心线相互重合,上颈环1背面连接件9内部贯穿有第一调节栓12,上支撑托10背面顶部贯穿有第二调节栓13,上支撑托10、下支撑托11通过第一调节栓12、第二调节栓13构成旋转结构,且上支撑托10、下支撑托11通过第一调节栓12、第二调节栓13构成固定结构,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整体均呈弧形结构分别与人体后脑结构以及人体背部颈椎下方脊椎结构相适应,通过拧松第一调节栓12、第二调节栓13可以调节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旋转角度,使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表面分别紧贴于人体后脑表面以及颈椎下方人体背面,再通过拧紧第一调节栓12、第二调节栓13对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旋转角度进行固定,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可以对颈椎附近的脊椎进行限位固定,有利于防止颈部附近的脊椎活动时带动头部颈椎造成二次伤害。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医疗救助用可调节高度限位的头部支撑装置时,首先将上颈环1与下颈环2包裹于人体颈部,向上推动上颈环1使其通过伸缩杆3调节与下颈环2之间的间距,上颈环1与下颈环2分别包裹于颈部上下端,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类型的颈部,有利于防止颈部无意识运动造成颈椎二次损伤,而上颈环1与下颈环2内侧均设置为弧形结构与人体颈部结构相适应,有利于提高人体颈部的舒适度,此时通过透气孔6可以使气流流通,防止人体颈部焐热,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体舒适度,随后将卡扣5卡入卡槽4内部形成卡合结构,从而使上颈环1、下颈环2固定于人体颈部,该固定方式简单便捷,后期只需要将卡扣5拔出即可将上颈环1、下颈环2从人体颈部取下,该固定方式简单便捷,拆装方便,然后通过充气口7向气囊8内部冲入气体使其膨胀,从而使上颈环1、下颈环2内侧凸起紧贴于人体颈部,有利于防止上颈环1、下颈环2与人体颈部之间出现缝隙,提高上颈环1、下颈环2对人体颈椎固定的牢固度,接着拧松第一调节栓12、第二调节栓13可以调节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旋转角度,使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表面分别紧贴于人体后脑表面以及颈椎下方人体背面,最后通过拧紧第一调节栓12、第二调节栓13对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旋转角度进行固定,上支撑托10与下支撑托11可以对颈椎附近的脊椎进行限位固定,有利于防止颈部附近的脊椎活动时带动头部颈椎造成二次伤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