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髂骨取骨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2202发布日期:2019-11-12 22:1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髂骨取骨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精准髂骨取骨引导器。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中的骨缺损,常常需要自体骨移植植骨手术修复,而自体骨的最主要来源是自体髂骨。髂骨的取骨需要沿髂棘进行长弧形切口,手术创伤较大,常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和髂棘缺失影响美观及局部功能。尤其对于青少年和未婚女性,对生长发育和成年后妊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沿髂棘进行长弧形切口进行自体髂骨取骨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1.髂骨常规取骨后供区骨缺损区形态不规则,不利于软组织修复重建,骨缺损区骨切迹易造成软组织切割至术后出血、血肿。

2.取骨过程中,骨刀取骨深度过深容易损伤骼骨周围血管,造成术后血肿。

3.取骨中移植骨量不准确,造成过度取骨。

4.取骨过程中有可能造成髂骨坐骨大切迹劈裂,导致髂骨骨折至骨盆环稳定性丧失,需要手术治疗髂骨骨折。

5.髂棘缺失过多造成外形畸形,导致青少年发育异常,未婚女性之后妊娠期间腹壁肌肉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沿髂棘进行长弧形切口进行自体髂骨取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髂骨取骨引导器。该髂骨取骨引导器可以克服髂骨骨刀凿除取骨的缺点,减少副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导片及支撑部,其中支撑部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引导片,该支撑部上设有供取骨处髂骨上部穿出的开孔;所述引导片呈“U”形或引导片为上宽下窄的形状,该引导片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多条取骨水平线,每条取骨水平线上均设有定位孔;

其中:所述引导片的边缘均向外弯折、形成翻边;

所述翻边为圆滑过渡;

所述引导片为上宽下窄的形状时,呈倒置的梯形,该梯形下底与两腰之间导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以髂骨解剖学设计取骨范围,既可以达到取骨量最大化,又避免了过度损伤。

2.本实用新型可以依据植骨量和人体解剖个体化差异设计取骨面积,使取骨区达到解剖力学最优化,避免骨盆环稳定性降低。

3.本实用新型可以确切保护坐骨大切迹区髂骨功能区骨量,避免常规取骨髂骨骨折风险。

4.本实用新型取骨术后髂骨供区形态规整,可以避免常规取骨术后取骨处骨切迹切割周围软组织造成出血、血肿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引导片,2为支撑部,3为开孔,4为取骨水平线,5为定位孔,6为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导片1及支撑部2,其中支撑部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引导片1,该支撑部2上设有供取骨处髂骨上部穿出的开孔3。引导片1呈“U”形或引导片1为上宽下窄的形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引导片1呈“U”形,可以避免线锯截骨嵌压,便于顺利取骨。引导片1上沿高度方向均设有多条取骨水平线4,可以精准化取骨面积及取骨量,每片引导片1上的取滑水平线4条数相同、且高度相同;每条取骨水平线4上均设有定位孔5,两片引导片1上同一高度取骨水平线4上的定位孔5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定位孔5可以有效固定引导器,精准取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引导器卡在髂骨上,髂骨上部由开孔3露出;通过定位孔5将引导器固定在骼骨上。沿引导片1的边缘,使用线锯沿引导片1的边缘移动,截取所需面积的骨量。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引导片1的边缘均向外弯折、形成翻边6,该翻边6为圆滑过渡。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引导片1呈倒置的梯形(优选为等腰梯形),该梯形下底与两腰之间导圆角。倒置的梯形,可以使取骨区面积、生物力学形态最优化。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引导片1的边缘均向外弯折、形成翻边6,该翻边6为圆滑过渡。其余均与实施例三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