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吸附器及其吸附剂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5450发布日期:2020-04-07 21:3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血浆吸附器及其吸附剂的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浆吸附器及其吸附剂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血浆吸附过程是指将血液引出后首先进入血浆分离器将血液的有形成分(血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分开,将有形成分输回患者体内,将血浆送入血浆吸附器内利用吸附剂对血浆中的某些特定的物质进行吸附清除,最后将吸附后的血浆再回输至患者体内。传统的血浆吸附器,血浆或缓冲液等液流在流过吸附剂介质时,会产生压差从而形成柱压,从而使得过滤件沿液流方向受到牵引力,进而使得过滤件易破裂或脱落,使得吸附剂随液流进入患者体内,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血浆吸附器及其吸附剂的封装结构,所述吸附剂的封装结构能够防止过滤件破裂或脱落,避免吸附剂随液流进入患者体内,消除安全隐患;如此,采用所述吸附剂的封装结构的血浆吸附器能够安全、可靠的完成血浆吸附过程。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剂的封装结构,包括:吸附本体,所述吸附本体设有用于容置吸附剂并具有开口的吸附腔;过滤件;及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有朝向所述过滤件设置的抵接面,所述第一盖体能够与所述开口密封配合并用于使所述抵接面与所述过滤件抵接;或所述抵接面上设有所述过滤件,且所述过滤件贴合于所述抵接面设置。

上述吸附剂的封装结构,使用时,将吸附剂填充于吸附腔内,利用过滤件使得吸附剂封装于吸附腔内,再利用第一盖体与吸附本体的开口的密封配合,使得过滤件与吸附本体保持相对固定,当液流流过时使得过滤件能够保持稳定,进而能够可靠的使得吸附剂不会随液流的流动而流出。同时,当第一盖体与吸附本体的开口密封配合时,第一盖体的抵接面与过滤件实现抵接贴紧,或者将过滤件设置于抵接面上,使得过滤件贴合于抵接面设置,再将第一盖体与吸附本体的开口密封配合。从而使得过滤件即使沿液流方向受到牵引力,抵接面也能对过滤件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抵消或减轻过滤件受到的牵引力,能够防止过滤件破裂或脱落,避免吸附剂随液流进入患者体内,消除安全隐患。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吸附腔的血嘴,所述抵接面上设有与所述血嘴连通的导流通道。如此,利用导流通道将抵接面上各个部位的液流导流至血嘴,使得液流能够顺畅的经过血嘴流进或流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面上设有至少两条相对间隔设置的导流件,相邻的两条所述导流件配合形成流道,每条流道均相互连通形成所述导流通道,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吸附本体密封配合时,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过滤件抵接。如此,利用各条相互连通的流道形成的导流通道将液流引流至血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抵接面上的导流座及设置于所述导流座上的导流段。如此,相邻的导流座和对应的相邻的导流段一起配合形成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用于与所述过滤件抵接,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过滤件线接触。如此,能够减小导流件与过滤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液流残留于缝隙死角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附剂的封装结构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盖体密封配合并密封所述血嘴的第二盖体。如此,利用第二盖体对血嘴进行密封,避免在非使用状态下血嘴与外界的空气或异物接触,防止吸附剂受到污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壁上设有所述血嘴及与所述血嘴的外壁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及所述血嘴的外壁配合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二盖体安装的第二安装腔。如此,能够将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实现配合从而密封血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附剂的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吸附腔内,且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盖体及所述过滤件能够配合形成用于密封所述开口的密封结构。如此,利用密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封装结构的密封性能,避免吸附剂受到污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锁止部,所述吸附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部锁止配合的第二锁止部。如此,能够避免使用时第一盖体相对吸附本体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血浆吸附器,包括上述的吸附剂的封装结构。

上述血浆吸附器,使用时,将吸附剂填充于吸附腔内,利用过滤件使得吸附剂封装于吸附腔内,再利用第一盖体与吸附本体的开口的密封配合,使得过滤件与吸附本体保持相对固定,当液流流过时使得过滤件能够保持稳定,进而能够可靠的使得吸附剂不会随液流的流动而流出。同时,当第一盖体与吸附本体的开口密封配合时,第一盖体的抵接面与过滤件实现抵接贴紧,或者将过滤件设置于抵接面上,使得过滤件贴合于抵接面设置,再将第一盖体与吸附本体的开口密封配合。从而使得过滤件即使沿液流方向受到牵引力,抵接面也能对过滤件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抵消或减轻过滤件受到的牵引力,能够防止过滤件破裂或脱落,避免吸附剂随液流进入患者体内,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使得血浆吸附器能够安全、可靠的完成血浆吸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血浆吸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血浆吸附器的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血浆吸附器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血浆吸附器的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血浆吸附器的吸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吸附本体,110、吸附腔,111、开口,120、填料孔,130、第一台阶槽,140、第二台阶槽,200、过滤件,210、网架,300、第一盖体,310、抵接面,320、血嘴,330、导流通道,340、导流件,341、导流座,342、导流段,343、缺口,350、第一安装腔,360、连接件,370、第二安装腔,380、加强筋,390、密封槽,400、第二盖体,410、第一密封体,420、第一密封腔,430、第二密封体,440、第二密封腔,500、第一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吸附剂的封装结构,包括:吸附本体100,吸附本体100设有用于容置吸附剂并具有开口111的吸附腔110;过滤件200;及第一盖体300,第一盖体300设有朝向过滤件200设置的抵接面310,第一盖体300能够与开口111密封配合并用于使抵接面310与过滤件200抵接;或抵接面310上设有过滤件200,且过滤件200贴合于抵接面310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吸附剂的封装结构,使用时,将吸附剂填充于吸附腔110内,利用过滤件200使得吸附剂封装于吸附腔110内,再利用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的开口111的密封配合,使得过滤件200与吸附本体100保持相对固定,当液流流过时使得过滤件200能够保持稳定,进而能够可靠的使得吸附剂不会随液流的流动而流出。同时,当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的开口111密封配合时,第一盖体300的抵接面310与过滤件200实现抵接贴紧,或者将过滤件200设置于抵接面310上,使得过滤件200贴合于抵接面310设置,再将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的开口111密封配合。从而使得过滤件200即使沿液流方向受到牵引力,抵接面310也能对过滤件200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抵消或减轻过滤件200受到的牵引力,能够防止过滤件200破裂或脱落,避免吸附剂随液流进入患者体内,消除安全隐患。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过滤件200可以为过滤网、过滤膜或其他能够过滤吸附剂而使得吸附剂不会随液流流出吸附腔110的元件,同时,过滤件200的过滤孔的孔径小于吸附剂填料的粒径。为了便于将吸附剂填充于吸附腔110内,在吸附本体100的侧壁上还可以开设连通吸附腔110的填料孔120,填料完成后再利用旋盖等密封件对填料孔120进行密封。可以将过滤件200先设置于吸附腔110内后,再将第一盖体300与开口111密封配合,从而使得抵接面310与过滤件200抵接,从而对过滤件200进行支撑;也可以将过滤件200直接设置于抵接面310上,例如,通过粘结或卡接的形式使得过滤件200贴合于抵接面310上,使得过滤件200能够被抵接面310支撑,再将第一盖体300连同过滤件200一起与吸附本体100进行装配,利用第一盖体300与开口111的密封配合实现装配安装。

如图1所示,过滤件200设置于吸附腔110内,可以直接将过滤件200与吸附腔110的内壁相连接;也可以将过滤件200设置于框架内之后再设置于吸附腔11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件200设置为滤网,将滤网通过包胶注塑、超声波或热熔的方式焊接于网架210内,吸附腔110的内壁上设有供网架210安装的凹槽或台阶槽,如此,能够简单方便的将过滤件200设置于吸附腔110内。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之间的密封配合,可以通过卡接配合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0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在吸附腔110的内壁上相应设有内螺纹,利用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一盖体300旋进吸附腔110内,进而实现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的密封配合,也使得第一盖体300的抵接面310能够贴紧过滤件200,为过滤件200提供支撑力,避免过滤件200出现破裂或脱落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0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锁止部(未示出),吸附腔110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锁止部锁止配合的第二锁止部(未示出)。如此,利用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之间的锁止配合能够使得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稳定的保持相对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盖体300相对吸附本体100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从而避免过滤网发生移动,防止过滤网与吸附腔110的内壁之间出现缝隙,杜绝吸附剂从吸附腔110内流出。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之间的锁止配合,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例如,第一盖体30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在吸附腔110的内壁上相应设有内螺纹,第一锁止部设置为向第一盖体300的外壁凸出的凸起,在吸附腔110的内壁上还相应设有供凸起伸入的凹槽,当第一盖体300旋进吸附腔110内并使得抵接面310与过滤件200抵接时,凸起卡入凹槽内,从而实现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之间的锁止;当第一盖体300旋出吸附腔110内时,凸起与凹槽分离。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盖体300上还设有连通吸附腔110的血嘴320,抵接面310上设有与血嘴320连通的导流通道330。如此,利用导流通道330能够将吸附腔110内的液流均匀的引流至血嘴320处,大大降低了吸附本体100两端的空腔体积,液流的分配性好,也使得液流能够均匀的流经吸附腔110内的吸附剂,不会留下死角。

导流通道330的形成可以通过在抵接面310上朝向抵接面310内部开设导流槽形成,也可以通过在抵接面310上朝向抵接面310外设置隔板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面310上设有至少两条相对间隔设置的导流件340,相邻的两条导流件340配合形成流道,每条流道均相互连通形成导流通道330,且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密封配合时,导流件340与过滤件200抵接。如此,朝向抵接面310外凸出的至少两条导流件340间隔形成流道,流道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将液流均匀的引流至血嘴320中;同时,导流件340与过滤件200接触,从而能够为过滤件200提供支撑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面310上设有四条呈环形并间隔设置的导流件340,每条导流件340均环绕血嘴320设置且每条导流件340均能够与过滤件200抵接,相邻的两条导流件340配合形成了三条流道,流道上开设有缺口343,使得三条流道相互连通并形成与血嘴320连通的导流通道330。如此,三条流道均匀的对液流进行分配并将液流导流至血嘴320内,实现液流的顺畅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面310上设有五条呈环形并间隔设置的导流件340,每条导流件340均环绕血嘴320设置且每条导流件340均能够与过滤件200抵接,相邻的两条导流件340配合形成了四条流道,流道上开设有缺口343,使得四条流道相互连通并形成与血嘴320连通的导流通道330。如此,四条流道均匀的对液流进行分配并将液流导流至血嘴320内,实现液流的顺畅流动。

如图2及图3所示,导流件340可以是隔板或隔条,只需能够对液流进行导向流动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件340包括设置于抵接面310上的导流座341及设置于导流座341上的导流段342。如此,相邻的两个导流座341及相邻的两个导流段342形成流道,进而能够对液流进行引流。进一步地,导流段342在抵接面310上的投影落入导流座341在抵接面310上的投影中,即相邻的两个导流座341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的两个导流段34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液流在靠近导流座341部分的流速大于液流在靠近导流段342部分的流速,进而能够对流道的底部进行冲刷,避免液流在流道中堵塞。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件340用于与过滤件200抵接,且导流件340与过滤件200线接触。如此,减小了导流件340与过滤件200的接触面积,避免液流残留于导流件340与过滤件200的接触间隙内,使得液流能够顺畅的流出或流入。可以将导流件340与过滤件200的接触部位设置为曲面或弧面,例如将导流段342设置为圆柱状,从而使得导流件340与过滤件200线接触。

如图1及图4所示,此外,吸附剂的封装结构还包括用于与第一盖体300密封配合并密封血嘴320的第二盖体400。如此,利用第二盖体400对血嘴320进行密封,避免在非使用状态下血嘴320与外界空气或异物相接触,避免血嘴320遭受污染。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盖体300设有第一安装腔350,第一安装腔350的底壁上设有血嘴320及与血嘴320的外壁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件360,连接件360及血嘴320的外壁配合形成用于供第二盖体400安装的第二安装腔370。如此,将第二盖体400安装于第二安装腔370内,即可实现第二盖体400对血嘴320的密封隔绝。

如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60设置为凸缘,在凸缘朝向第二安装腔370内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螺纹,第二盖体400设置为设有第一密封腔420的第一密封体410,在第一密封体410的外壁上设有能够与第一螺纹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只需将第一密封体410旋进第二安装腔370内,使得血嘴320伸入第一密封腔420内即可对血嘴320进行密封。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体410的周向还设有第二密封体430,第二密封体430与第一密封体410相连并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密封腔440,将第一密封体410旋进第二安装腔370时,凸缘也伸入第二密封腔440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降低血嘴320与外界接触的风险。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凸缘与第二密封腔440的内壁之间加设密封圈或填充密封介质,从而更进一步地避免血嘴320受到污染。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腔350的内壁上还设有加强筋380。如此,能够提升第一盖体300的结构性能,也方便将第一盖体300旋进吸附腔110内。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吸附剂的封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00,第一密封件500设置于吸附腔110内,且第一密封件500、第一盖体300及过滤件200能够配合形成用于密封开口111的密封结构。如此,利用密封结构能够对吸附腔110进行紧密的密封,防止吸附腔110内的吸附剂与外界空气或异物发生接触,避免吸附剂受到污染。

如图1及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附腔110的内壁上开设有相邻的第一台阶槽130及第二台阶槽140,过滤件200设置为滤网并设置于网架210内,网架210设置于第一台阶槽130内,第一密封件500设置为密封圈,密封圈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台阶槽140内,密封圈的另一部分凸出第二台阶槽140并与网架210抵接,第一盖体300的抵接面310的边缘开设有与密封圈相匹配的密封槽390,将第一盖体300旋进吸附腔110内后,密封槽390的底壁将密封圈紧压在第二台阶槽140内,也使得密封圈凸出第二台阶槽140的部分紧压在网架210上,同时,抵接面310靠近密封槽390的部位将网架210压紧在第一台阶槽130内,抵接面310上的导流件340与滤网线接触,导流件340也对滤网进行支撑。密封圈可以采用硅胶材质,密封性能好。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血浆吸附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吸附剂的封装结构。

上述实施例的血浆吸附器,使用时,将吸附剂填充于吸附腔110内,利用过滤件200使得吸附剂封装于吸附腔110内,再利用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的开口111的密封配合,使得过滤件200与吸附本体100保持相对固定,当液流流过时使得过滤件200能够保持稳定,进而能够可靠的使得吸附剂不会随液流的流动而流出。同时,当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的开口111密封配合时,第一盖体300的抵接面310与过滤件200实现抵接贴紧,或者将过滤件200设置于抵接面310上,使得过滤件200贴合于抵接面310设置,再将第一盖体300与吸附本体100的开口111密封配合。从而使得过滤件200即使沿液流方向受到牵引力,抵接面310也能对过滤件200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抵消或减轻过滤件200受到的牵引力,能够防止过滤件200破裂或脱落,避免吸附剂随液流进入患者体内,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使得血浆吸附器能够安全、可靠的完成血浆吸附过程。

吸附剂的封装结构的材质为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要求的材料即可,优选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