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手术用四肢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373发布日期:2019-11-15 21:3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手术用四肢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手术用四肢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四肢手术操作过程中,为达到手术所需要的高度和角度,往往需要手术助手专门负责固定患者的四肢,而且有时要求保持固定直至手术结束。因此四肢手术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助手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固定四肢易疲劳,且人工固定避免不了抖动,导致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平稳,影响手术的精准度,增加了手术风险;(2)单独需要人员来固定患者的四肢,摆放体位,占用人力,增加了工作量;(3)负责固定的助手过于靠近手术部位,妨碍主刀医师的手术操作,给手术带来不便,延长手术时间。目前临床常用的四肢固定架构造简单,功能单一,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灵活摆放四肢、牢靠安全、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使手术操作方便和平稳的可调节式手术用四肢固定架。在四肢手术中根据手术要求,可使上肢或下肢在所需要范围内全方位活动并固定,达到所需要的高度和角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节式手术用四肢固定架,包括第一托架(1)、第二托架(2)、固定装置(3)、支撑装置(4)、球头关节(5)和齿状连接关节(6)。

所述第一托架(1)包括第一外套杆(101)、第一内滑杆(102)、连接杆(103)和第一螺栓把手(104),所述第一外套杆(101)内部安插有第一内滑杆(102),所述第一外套杆(101)设置有用于顶压第一内滑杆(102)的第一螺栓把手。

所述第二托架(2)包括第二外套杆(201)、第二内滑杆(202)和第二螺栓把手(203),所述第二外套杆(201)内部安插有第二内滑杆(202),所述第二外套杆(201)设置有用于顶压第二内滑杆(202)的第二螺栓把手(203)。

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套筒(301)、第三螺栓把手(302)、固定卡槽(303)和第四螺栓把手(304),所述固定卡槽(303)顶部设置有第四螺栓把手(304)。

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杆(401)和支撑套筒(402),所述支撑杆(401)滑动安装于固定装置(3)的固定套筒(301)内,固定套筒(301)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顶压支撑杆(401)的第三螺栓把手(302)。

所述第一托架(1)底部的连接杆(103)通过球头关节(5)与支撑装置(4)的支撑套筒连接,且支撑套筒(402)上设置有第五螺栓把手(501);所述的第一托架(1)的第一内滑杆(102)的端部和第二托架(2)的第二内滑杆(202)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齿状连接部,齿状连接部均设置有啮合齿,第一内滑杆(102)的齿状连接部的啮合齿与第二内滑杆(202)的齿状连接部的啮合齿相啮合构成齿状连接关节(6),齿状连接关节(6)通过螺栓(601)和螺母把手(602)连接固定,螺栓(601)焊接固定在第一内滑杆(102)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部件的联动作用能够模仿正常人体四肢活动,可以根据手术具体要求对四肢进行灵活调整、可靠支撑,达到手术所需要的高度和角度,操作方便,固定牢靠。

2.本实用新型无需医师人工固定患者的四肢,避免了手术中人工固定患者四肢可能引起的抖动及疲劳,使手术操作平稳,降低手术风险。此外减少了人力,降低了手术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避免了负责固定患者四肢的医师靠近手术部位而妨碍主刀医师带来诸多不便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安全可行,亦可用于非手术患者的四肢固定,可广泛推广普及应用于各级医院和医疗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上肢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下肢的使用示意图。

1-第一托架,101-第一外套杆,102-第一内滑杆,103-连接杆,104-第一螺栓把手;

2-第二托架,201-第二外套杆,202-第二内滑杆,203-第二螺栓把手;

3-固定装置,301固定套筒,302第三螺栓把手,303固定卡槽,304第四螺栓把手;

4-支撑装置,401-支撑杆,402-支撑套筒;

5-球头关节,501-第五螺栓把手;

6-齿状连接关节,601-螺栓,602-螺母把手;

7-粘贴式约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调节式手术用四肢固定架,包括第一托架(1)、第二托架(2)、固定装置(3)、支撑装置(4)、球头关节(5)和齿状连接关节(6)。所述第一托架(1)包括第一外套杆(101)、第一内滑杆(102)、连接杆(103)和第一螺栓把手(104),所述第一外套杆(101)内部安插有第一内滑杆(102),所述第一外套杆(101)设置有用于顶压第一内滑杆(102)的第一螺栓把手(104),松开第一螺栓把手(104),调整第一内滑杆(102)的插入第一外套杆(101)的深度,锁紧第一螺栓把手(104)实现对第一托架(1)长度的调整。所述第二托架(2)包括第二外套杆(201)、第二内滑杆(202)和第二螺栓把手(203),所述第二外套杆(201)内部安插有第二内滑杆(202),所述第二外套杆(201)设置有用于顶压第二内滑杆(202)的第二螺栓把手(203),松开第二螺栓把手(203),调整第二内滑杆(202)的插入第二外套杆(201)的深度,锁紧第二螺栓把手(203)实现对第二托架(2)长度的调整。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套筒(301)、第三螺栓把手(302)、固定卡槽(303)和第四螺栓把手(304),所述固定卡槽(303)设置有第四螺栓把手(304),所述固定卡槽(303)与床连接,通过第四螺栓把手(304)进行锁紧固定。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杆(401)和支撑套筒(402),所述支撑杆(401)滑动安装于固定装置(3)的固定套筒(301)内,固定套筒(301)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顶压支撑杆(401)的第三螺栓把手(302),松开第三螺栓把手(302),调整支撑杆(401)的插入固定套筒(301)的深度,锁紧第三螺栓把手(302),实现对第一托架(1)和第二托架(2)高度的调整。所述第一托架(1)底部的连接杆(103)通过球头关节(5)与支撑装置(4)的支撑套筒(402)连接,且支撑套筒(402)上设置有第五螺栓把手(501),松开第五螺栓把手(501),调整球头关节(5)至合适角度,锁紧第五螺栓把手(501)实现对第一托架(1)角度及方向的调节。所述的第一托架(1)的第一内滑杆(102)的端部和第二托架(2)的第二内滑杆(202)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齿状连接部,齿状连接部均设置有啮合齿,第一内滑杆(102)的齿状连接部的啮合齿与第二内滑杆(202)的齿状连接部的啮合齿相啮合构成齿状连接关节(6),齿状连接关节(6)通过螺栓(601)和螺母把手(602)连接固定,松开螺母把手(602)后,第一内滑杆(102)的齿状连接部与第二内滑杆(202)的齿状连接部可以轴向移动分离后再相对进行旋转,旋转到所需角度后再锁紧螺母把手(602)实现对第一托架(1)和第二托架(2)之间角度的调节。所述第一托架(1)及第二托架(2)上均设置有粘贴式约束带(7),用于固定四肢。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上肢的使用示意图,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上肢距离床面高度,调整支撑杆插入固定套筒的深度,然后将上肢的上臂置于第一托架上固定,根据上臂的长度调节第一托架的长度,然后将前臂置于第二托架上固定,根据前臂的长度调节第二托架的长度,根据手术要求,调整球头关节和齿状连接关节的角度,可以实现肩关节和肘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能够适应不同胳膊的长度,满足手术需要的角度及体位。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下肢的使用示意图,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下肢距离床面高度,调整支撑杆插入固定套筒的深度,然后将大腿置于第一托架上固定,根据大腿的长度调节第一托架的长度,然后将小腿置于第二托架上固定,根据小腿的长度调节第二托架的长度,根据手术要求,调整球头关节和齿状连接关节的角度,可以实现髋关节和膝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能够适应不同下肢的长度,满足手术需要的角度及体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