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1960发布日期:2020-04-07 21:1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漏斗胸是最常见的胸壁畸形,是指胸骨中下部分向内凹陷,相邻的肋软骨也随其凹陷,形成外观似漏斗状的一种先天性胸廓畸形。漏斗胸会随生长发育日益加重,下陷的胸骨压迫心肺,影响脏器发育,产生呼吸道感染、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漏斗胸占所有胸壁畸形的接近90%,其他的胸壁畸形还包括鸡胸、胸骨的缺失等。胸壁畸形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中、重度胸壁畸形,手术矫治是改善病况的唯一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钢板固定方法就是钢板套入固定支架,一侧或者两侧钢丝8字固定,固定支架于胸壁。为了固定牢固需要钢丝缝合,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出血、气胸、延长切口等相关并发症。而且,钢板拆除时因为钢丝的存在,需要先拆除钢丝。钢丝在体内2-3年,局部可能因为腐蚀而变得质地不均匀,可能出现断裂,因而可能造成拆除困难、断端钢丝寻找困难,断端钢丝滞留胸腔等不良事件。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拆装快速的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包括矫形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垂直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凸齿;所述矫形板的两端部的两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凸齿;所述矫形板的两端部均为可张开结构;所述矫形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于两块固定板上的安装槽内,并且当矫形板的两端张开后,第一凸齿与第二凸齿相啮合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

所述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顶部均设置成圆弧型。

所述矫形板的两端部均设有将矫形板的端部均分割为两部分的撑开槽;所述撑开槽的中部设有非圆形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转动设置有非圆形的调节钮;所述调节钮转动时使矫形板的端部张开。

所述调节孔和调节钮均呈椭圆形。

所述调节钮的顶部设有把手。

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呈圆弧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矫形板端部张开后与固定板上的安装槽槽固定,大大提高了固定板和矫形板的拆装速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及成功率,减少手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术后疼痛。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配合将固定板与矫形板固定,不仅能够微调固定板在矫形板上的位置,而且固定更加牢固。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顶部均设置成圆弧型,避免由于尖锐造成意外伤害。

(4)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钮形状与调节孔的形状均设置成椭圆形,使得调节钮转动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在固定件的顶部设置了把手,进一步便于固定件的转动。

(6)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两端均设置成圆弧型,能够减小对病人的创伤。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矫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新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与矫形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括矫形板1、第二凸齿1-1、撑开槽1-2、调节孔1-3、固定板2、通孔2-1、安装槽2-2、第一凸齿2-3、调节钮3、把手3-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包括矫形板1和固定板2。

固定板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通孔2-1。固定板2的中部设有垂直于固定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2-2,安装槽2-2的两侧内壁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凸齿2-3。矫形板1的两端部的两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凸齿1-1。矫形板1的两端部均为可张开结构。矫形板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于两块固定板2上的安装槽2-2内,并且当矫形板1的两端张开后,第一凸齿2-3与第二凸齿1-1相啮合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固定板2的两端均呈圆弧形。

为了防止第一凸齿2-3和第二凸齿1-1尖锐而造成意外伤害,将第一凸齿2-3和第二凸齿1-1的顶部均设置成圆弧型。

矫形板1的两端部均设有将矫形板1的端部均分割为两部分的撑开槽1-2。撑开槽1-2的中部设有非圆形的调节孔1-3。调节孔1-3内转动设置有非圆形的调节钮3。调节钮3转动时使矫形板1的端部张开。

作为优选,调节孔1-3和调节钮3均呈椭圆形。

为了便于调节钮1-3的使用,在调节钮3的顶部设置了把手3-1。

具体使用:将矫形板1的两端插入固定板2上的安装槽2-2内,手持把手3-1将调节钮3插入调节孔1-3内,转动调节钮3,调节钮3将矫形板1的端部撑开,使得矫形板1两侧的第二凸齿1-1与安装槽2-2的两个内壁上的第一凸齿2-3啮合,完成安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矫形板(1)和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通孔(2-1);所述固定板(2)的中部设有垂直于固定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2-2),安装槽(2-2)的两侧内壁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凸齿(2-3);所述矫形板(1)的两端部的两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凸齿(1-1);所述矫形板(1)的两端部均为可张开结构;所述矫形板(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于两块固定板(2)上的安装槽(2-2)内,并且当矫形板(1)的两端张开后,第一凸齿(2-3)与第二凸齿(1-1)相啮合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齿(2-3)和第二凸齿(1-1)的顶部均设置成圆弧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形板(1)的两端部均设有将矫形板(1)的端部均分割为两部分的撑开槽(1-2);所述撑开槽(1-2)的中部设有非圆形的调节孔(1-3);所述调节孔(1-3)内转动设置有非圆形的调节钮(3);所述调节钮(3)转动时使矫形板(1)的端部张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1-3)和调节钮(3)均呈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钮(3)的顶部设有把手(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两端均呈圆弧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壁翻转术的胸壁矫正装置,包括矫形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垂直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凸齿;所述矫形板的两端部的两侧面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凸齿;所述矫形板的两端部均为可张开结构;所述矫形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于两块固定板上的安装槽内,并且当矫形板的两端张开后,第一凸齿与第二凸齿相啮合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的矫形板端部张开后与固定板上的安装槽槽固定,大大提高了固定板和矫形板的拆装速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及成功率,减少手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术后疼痛。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文;韦冬;黄加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