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入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8711发布日期:2020-06-09 20:3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入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入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例如可以应用到吸入给药的装置等。



背景技术:

吸入治疗是给药途径中吸收最快的治法之一。吸入药物的烟雾、细小颗粒或蒸汽进行治疗的方法。现有的吸入式装置均包含装有药物的盒体,以及将喷嘴盖住的盖体。在使用的时候,将盒体取下,通过压力将药物从喷嘴泵出。这种结构需要按压操作,并且压力不好控制,会造成药物的浪费,也容易给患者造成惊吓。

传统还有一种吸入式的装置,药物装在罐体或者小盒中,将盖打开后,药物直接暴露出来,患者用嘴或者鼻子靠近罐体以便吸入。这种吸入式装置对于药物而言是开放式的,不利于药物的保存,也会造成药物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吸入式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吸入式装置,包括保护壳以及用于插入保护壳的吸入式主体;所述吸入式主体包括基座以及固定在基座上的杆套,在所述杆套内还设置有吸入筒,所述吸入筒被配置为当其相对于杆套旋转时,从杆套中伸出;在所述吸入筒的自由端头设置有吸入口,在所述吸入筒内设有吸液棉。

可选地,所述吸入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有多个。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吸入筒上从杆套中伸出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吸入筒被配置为具有与人体鼻腔相适配的形状。

可选地,还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将所述吸入筒上与吸入口相对的一端开口封堵住。

可选地,所述吸液棉为海绵、棉花或泡棉。

可选地,所述杆套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第一套筒,以及套设在第一套筒外侧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通槽;所述吸入筒位于第一套筒内,且所述吸入筒的侧壁设置有从第一套筒的通槽伸出的凸缘;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沿其轴向设置有螺旋状的滑槽,所述凸缘与滑槽配合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的通槽设置有两条,分布在第一套筒相对的两侧;所述吸入筒的凸缘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套筒内壁的滑槽对应设置有两条。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上设置有均压孔。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式装置,当不使用的时候,吸入筒可以缩回到杆套中,并通过保护壳进行保护、封闭。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将保护壳取下,通过旋转动作使得吸入筒从杆套内伸出,用户可通过吸入筒端头的吸入口将吸入筒内的药液吸入。该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有利于降低吸入液体的暴露、挥发。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入式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吸入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入式装置,包括保护壳6以及用于插入保护壳6的吸入式主体。当吸入式主体插入到保护壳6中后,吸入式主体和保护壳6可以构成一个整体部件,保护壳6可以保护吸入式主体不受污染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吸入式主体和保护壳6之间还可以设置弹出式结构。例如可以在保护壳6尾端设置弹性按钮60,通过按压该弹性按钮60可以将吸入式主体从保护壳6中部分弹出,以便吸入式主体的取放。这种弹出的设计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式主体包括基座10以及固定在基座上的杆套,在杆套内还设置有吸入筒2,该吸入筒2被配置为当相对于杆套旋转时,从杆套中伸出。这种通过旋转使吸入筒2从杆套中伸出的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来实现。例如现有技术中口红的设计等;还可以是,吸入筒2通过螺纹与杆套配合在一起,当旋转时,实现二者在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杆套包括固定在基座10上的第一套筒11,以及套设在第一套筒11外侧的第二套筒5。

第一套筒11具有中空的内腔,其固定在基座10上,第二套筒5的中空内腔套设在第一套筒11的外侧,且第二套筒5的端部与基座10转动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套筒5可以相对于基座10、第一套筒11转动。进一步地,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5同轴转动。

第一套筒11的侧壁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通槽12。参考图1,通槽12贯穿第一套筒11的侧壁,且该通槽12从第一套筒11靠近底部的位置沿轴向一直延伸到第一套筒11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上。该通槽12优选设置有两条,分布在第一套筒11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吸入筒2插入到第一套筒11内,且吸入筒2的侧壁设置有从第一套筒11的通槽12伸出的凸缘20。吸入筒2的侧壁设置有两个凸缘20,当吸入筒2插入到第一套筒11内后,其两个凸缘20分别从第一套筒11的两个通槽12中伸出。该凸缘20和通槽12构成了导向机构,使得吸入筒2可以沿轴向相对于第一套筒11发生位移。

第二套筒5的内壁沿其轴向设置有螺旋状的滑槽50。参考图1,滑槽50从第二套筒5靠近底部的位置沿轴向盘旋而上,直至第二套筒5靠近其顶部的位置。滑槽50设置有两条,分别与吸入筒2的两个凸缘20配合在一起。

当第二套筒5相对于基座10以及第一套筒11转动的时候,第二套筒5内壁的滑槽50驱动凸缘20,以使凸缘20沿着第一套筒11的通槽12发生位移,从而实现了吸入筒2相对于第一套筒11的轴向位移,以通过旋转第二套筒5实现了吸入筒2的伸出、缩回。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槽12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停留槽13和第二停留槽14,该两个停留槽与通槽12基本垂直,其在第一套筒11的周向方向上延伸。例如当旋转第二套筒5使吸入筒2的凸缘20由通槽12滑动至第二停留槽14后,凸缘20可以停留在第二停留槽14中,以防止吸入筒2的自动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筒2具有中空的内腔,在吸入筒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吸液棉3,该吸液棉3可以采用海绵、棉花、泡棉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的可以吸附液体的材质。该吸液棉3可以吸附有药液或者提神醒脑之类的液体。在吸入筒2的尾端可设置有配重块4,例如选用金属块。该配重块4将吸入筒2尾端的开口封堵住,以将吸液棉3封闭在吸入筒2的内腔中。采用配重块来封堵吸入筒2的尾端开口,同时还可以提高整个吸入式装置的手感。

在吸入筒2的自由端头设置有吸入口21,当吸入筒2从第一套筒11中旋出后,用户或者患者可以将吸入筒2插入鼻腔或者口腔中并吸入。吸液棉3上的药液可以通过吸入口21被用户或者患者吸入。

也就是说,该吸入筒2可以适用于鼻腔,也可以适应于口腔。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吸入筒2被配置为具有与人体鼻腔相适配的形状。例如吸入筒2整体可以呈圆筒状,吸入筒2用于吸入的一端采用圆润的曲面过渡设计,以避免与鼻腔接触时对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可选地,在吸入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22,参考图2。该进气口22可与吸入口21形成气流通道,保证了用户可以顺畅地吸入。

可选地,进气口22设置在吸入筒2上从杆套中露出的位置。也就是说,当吸入筒2从第一套筒11中旋出后,进气口22的位置暴露在外,以便与外界的大气连通。

进气口22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以保证用户通过吸入口21吸附时,吸入筒2内的气流可以顺利的流通。

可选地,在第一套筒1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均压口15,均压口15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式装置,当不使用的时候,吸入筒可以缩回到杆套中,并通过保护壳进行保护、封闭。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将保护壳取下,通过旋转动作使得吸入筒从杆套内伸出,用户可通过吸入筒端头的吸入口将吸入筒内的药液吸入。该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有利于降低吸入液体的暴露、挥发。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