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799发布日期:2020-05-22 21:1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牵引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该产品辅助牵引术的实施,提高牵引效果。该产品由连接固定器、会阴柱、外展杆、牵引器、脚板固定杆、侧导轨、支撑立柱、转向接头、车架、牵引脚板、牵引脚板万向夹头等组成。

现有腿部的牵引术后恢复装置多为简单的带轮座椅结构,配合牵引腿部的支架实现牵引调整,而这种结构不便于患者的休息,而可以休息的牵引床内元件固定,且基本只能躺卧使用,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床、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牵引装置主体、限位装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牵引床包括一侧设置的靠背以及牵引床底端四角安装的配合有万向轮的支撑腿;

所述牵引床的上端面开设有供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安装的槽,所述第一床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床板与牵引床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第二床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二床板的两端包括两组居中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二床板的一端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牵引床的中部活动配合;

所述第一床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一组元件槽,所述元件槽内平行设置有两组支撑牵引装置主体的限位滑轨,所述牵引装置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牵引装置主体在元件槽内设置有两组,所述牵引装置主体包括上端面对称安装的两组限位装置且牵引装置主体的两侧构造有中心开设有螺纹孔的螺纹传动件;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组与牵引装置主体固定配合的定位瓣,以及一组与定位瓣配合的扣接瓣,所述定位瓣为弧板结构,且两组定位瓣中的一组通过连接轴与扣接瓣配合安装,所述扣接瓣远离连接轴的一侧设置有一组锁定板,且远离连接轴一侧的定位瓣上设置有一组锁定板,两组所述锁定板之间由锁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

优选的,两组所述牵引装置主体中远离靠背的一组牵引装置主体与第一电机配合安装,所述第一电机在元件槽远离靠背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第一电机还包括一组与螺纹传动件配合传动的第一丝杠,以及一组设置于螺纹传动件远离第一电机一侧的第一配合板,所述第一丝杠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配合板活动配合安装;

两组所述牵引装置主体中靠近靠背的一组牵引装置主体与第二电机配合安装,所述第二电机在元件槽靠近靠背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第二电机还包括一组与螺纹传动件配合传动的第二丝杠,以及一组设置于螺纹传动件远离第二电机一侧的第二配合板,所述第二丝杠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配合板活动配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牵引床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供转轴嵌入的槽,且牵引床和第一床板的上端面在转轴嵌入槽内时保持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上第一丝杠的轴心和第二电机上第二丝杠的轴心一致,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外罩接有一组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靠背两侧与牵引床之间连接有一组l型扶杆,所述l型扶杆上设置有一组支撑块,且支撑块的上端面开设有一组供限位杆嵌入的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骨科用牵引装置,牵引床的第一床板与牵引床之间滑动配合,第二床板由活动杆调节可按需求放置于牵引床的两侧,从而实现腿部的牵引装置主体与牵引床的靠背之间间距的调节,实现坐起和躺卧状态的更换,保证床体的适用性;两组牵引装置主体分别配合脚踝部分和膝盖部分,并由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实现距离微调,保证牵引效果;限位装置的三瓣式结构便于扣合腿部;防护罩的加装保护内部传动元件及外部人员安全,该骨科用牵引装置,结构合理,易于使用和调节,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床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牵引床、101靠背、102支撑腿、2第一床板、201元件槽、3第二床板、301转轴、302活动杆、4牵引装置主体、401限位滑轨、5限位装置、501定位瓣、502扣接瓣、6第一电机、601第一丝杠、602第一配合板、7第二电机、701第二丝杠、702第二配合板、8l型扶杆、801支撑块、9锁定板、901锁定螺栓、10防护罩、11螺纹传动件、12限位杆、13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床1、第一床板2、第二床板3、牵引装置主体4、限位装置5、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所述牵引床1包括一侧设置的靠背101以及牵引床1底端四角安装的配合有万向轮的支撑腿102;

所述牵引床1的上端面开设有供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安装的槽,所述第一床板2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床板2与牵引床1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第二床板3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二床板3的两端包括两组居中设置的转轴301,所述转轴301远离第二床板3的一端与活动杆302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302远离转轴301的一端与牵引床1的中部活动配合,牵引床1的第一床板2与牵引床1之间滑动配合,第二床板3由活动杆302调节可按需求放置于牵引床1的两侧,从而实现腿部的牵引装置主体4与牵引床1的靠背101之间间距的调节,实现坐起和躺卧状态的更换,保证床体的适用性;

所述第一床板2的上端面开设有一组元件槽201,所述元件槽201内平行设置有两组支撑牵引装置主体4的限位滑轨401,所述牵引装置主体4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牵引装置主体4在元件槽201内设置有两组,所述牵引装置主体4包括上端面对称安装的两组限位装置5且牵引装置主体4的两侧构造有中心开设有螺纹孔的螺纹传动件11,螺纹传动件11应为与牵引装置主体4一体构造的金属铸件;

所述限位装置5包括两组与牵引装置主体4固定配合的定位瓣501,以及一组与定位瓣501配合的扣接瓣502,所述定位瓣501为弧板结构,且两组定位瓣501中的一组通过连接轴13与扣接瓣502配合安装,所述扣接瓣502远离连接轴13的一侧设置有一组锁定板9,且远离连接轴13一侧的定位瓣501上设置有一组锁定板9,两组所述锁定板9之间由锁定螺栓901螺纹连接固定,具体实施时,定位瓣501和定位瓣501内缘面应构造海绵材质的缓冲层。

具体的,两组所述牵引装置主体4中远离靠背101的一组牵引装置主体4与第一电机6配合安装,所述第一电机6在元件槽201远离靠背10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第一电机6还包括一组与螺纹传动件11配合传动的第一丝杠601,以及一组设置于螺纹传动件11远离第一电机6一侧的第一配合板602,所述第一丝杠601远离第一电机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配合板602活动配合安装;

两组所述牵引装置主体4中靠近靠背101的一组牵引装置主体4与第二电机7配合安装,所述第二电机7在元件槽201靠近靠背10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第二电机7还包括一组与螺纹传动件11配合传动的第二丝杠701,以及一组设置于螺纹传动件11远离第二电机7一侧的第二配合板702,所述第二丝杠701远离第二电机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配合板702活动配合安装,两组牵引装置主体4分别配合脚踝部分和膝盖部分,并由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实现距离微调,保证牵引效果,具体实施时,扣接位置应使用者身体需求可作出调整。

具体的,所述牵引床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供转轴301嵌入的槽,且牵引床1和第一床板2的上端面在转轴301嵌入槽内时保持平齐。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机6上第一丝杠601的轴心和第二电机7上第二丝杠701的轴心一致,且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外罩接有一组防护罩10,防护罩10的加装保护内部传动元件及外部人员安全。

具体的,所述靠背101两侧与牵引床1之间连接有一组l型扶杆8,所述l型扶杆8上设置有一组支撑块801,且支撑块80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组供限位杆12嵌入的凹陷。

具体的,该骨科用牵引装置,使用时需先按需求选择牵引床1的使用状态,若需使用者躺卧,则升起牵引床1的第二床板3,并滑动第一床板2至牵引床1远离靠背101的一侧即可;若需使用者坐起,则应时第一床板2靠近靠背101的一侧,当使用者坐卧在牵引床1上时,将限位杆12安装于l型扶杆8的支撑块801上即可限位使用者,使用者此时可手扶限位杆12进行腿部的牵引恢复,在进行牵引恢复前,需将使用者的腿部与两组牵引装置主体4上安装的限位装置5配合,首先通过调节第二电机7控制两组牵引装置主体4中靠近靠背101的一组牵引装置主体4移动,使得其上的限位装置5的位置位于使用者膝盖上方的大腿处,通过扣接瓣502配合定位瓣501固定,再调节第一电机6控制两组牵引装置主体4中远离靠背101的一组牵引装置主体4移动,使得其上的限位装置5的位置位于使用者脚踝上方的小腿处,通过扣接瓣502配合定位瓣501固定,具体实施时,扣接位置应使用者身体需求可作出调整,以上扣接位置仅为实施例,此时通过微调第一电机6即可实现使用者腿部的拉伸牵引,该骨科用牵引装置,结构合理,易于使用和调节,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