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析管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3453发布日期:2020-02-25 09:1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析管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析辅助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析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是通过人腹腔表面的腹膜来实现毒素清除。腹膜是一层面积很大的半透膜,腹透液进入腹腔后,经过渗透和弥散作用,使血液中的各种代谢产物及毒素、多余的水分进入腹透液中,然后将其排出。经过反复更换腹透液,达到将毒素及多余水分排出体外的目的。发明人从事护理行业多年,接触到许多病患,由于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由病患自己以半卧位完成,有的病患喜好卧躺在软体沙发上,有的病患喜欢躺在床上等等,有些病患都抱怨说买的输液架并不好用,虽然可以伸缩,但是不方便配合透析管使用,卧具高度较低时容易使得透析管下垂弯折,影响透析效率,这也就限制病患只能在一定高度的卧具上,像软体沙发这种方便挪移且软软的舒适卧具难以使用,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析管支撑装置,通过分别调节第一滑动套筒和第四滑动套筒之间的间距与第三滑动套筒和第二滑动套筒之间的间距,实现上导管和下导管在高度方向的伸缩,能够有效避免因为透析管过长而需要卷起,导致透析管产生弯折,影响管路内液体的流动,且通过旋钮第一侧顶紧螺栓和第二侧顶紧螺栓将上拉伸结构和下拉伸结构分别顶紧在支撑立杆的一定高度上,从而使得中间导管处于合适的高度,便于患者根据个人喜好以半卧位的姿势躺坐在不同卧具上,有效提高了病患透析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析管支撑装置,包括透析管、悬挂横杆、挂钩、支撑立杆和底盘,所述透析管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为上导管、中间导管和下导管,而所述底盘呈盘状且上端中央固定设置有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竖直向上延伸且上端固定设置有悬挂横杆,所述悬挂横杆的悬臂端固定设置有挂钩,所述支撑立杆上自上而下依次嵌套有第一滑动套筒、第四滑动套筒、第三滑动套筒和第二滑动套筒;

所述第一滑动套筒和第四滑动套筒的侧面上自外向内嵌入有第一侧顶紧螺栓,使得第一滑动套筒和第四滑动套筒紧固在支撑立杆上;

所述第一滑动套筒和第四滑动套筒的外侧之间固定设置有上螺旋套,形成一个能够沿着支撑立杆上下伸缩的上拉伸结构,所述上螺旋套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呈开口状,使得上螺旋套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嵌入有上导管;

所述第三滑动套筒和第二滑动套筒的侧面上自外向内嵌入有第二侧顶紧螺栓,使得第三滑动套筒和第二滑动套筒紧固在支撑立杆上;

所述第三滑动套筒和第二滑动套筒的外侧之间固定设置有下螺旋套,形成一个能够沿着支撑立杆上下伸缩的下拉伸结构,所述下螺旋套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呈开口状,使得下螺旋套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嵌入有下导管。

进一步地,所述透析管为腹腔透析管,所述上导管向上能够与悬挂在挂钩上的透析液袋连通,所述中间导管作为插入端,所述下导管能够与放在底盘上的引流袋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拉伸结构和下拉伸结构均采用轻质弹性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调节第一滑动套筒和第四滑动套筒之间的间距与第三滑动套筒和第二滑动套筒之间的间距,实现上导管和下导管在高度方向的伸缩,能够有效避免因为透析管过长而需要卷起,导致透析管产生弯折,影响管路内液体的流动,且通过旋钮第一侧顶紧螺栓和第二侧顶紧螺栓将上拉伸结构和下拉伸结构分别顶紧在支撑立杆的一定高度上,从而使得中间导管处于合适的高度,便于患者根据个人喜好以半卧位的姿势坐在不同卧具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螺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挂横杆,2-挂钩,3-支撑立杆,4-上导管,5-第一滑动套筒,6-上螺旋套,7-第一侧顶紧螺栓,8-中间导管,9-下导管,10-第二滑动套筒,11-底盘,12-第二侧顶螺栓,13-下螺旋套,14-第三滑动套筒,15-第四滑动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央”、“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析管支撑装置,包括透析管、悬挂横杆1、挂钩2、支撑立杆3和底盘11,透析管为腹腔透析管且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为上导管4、中间导管8和下导管9,上导管4向上能够与悬挂在挂钩2上的透析液袋连通,中间导管8作为插入端,下导管9能够与放在底盘11上的引流袋连通而底盘11呈盘状且上端中央固定设置有支撑立杆3,支撑立杆3竖直向上延伸且上端固定设置有悬挂横杆1,悬挂横杆1的悬臂端固定设置有挂钩2,支撑立杆3上自上而下依次嵌套有第一滑动套筒5、第四滑动套筒15、第三滑动套筒14和第二滑动套筒10;

第一滑动套筒5和第四滑动套筒15的侧面上自外向内嵌入有第一侧顶紧螺栓7,使得第一滑动套筒5和第四滑动套筒15紧固在支撑立杆3上;

第一滑动套筒5和第四滑动套筒15的外侧之间固定设置有上螺旋套6,形成一个整体采用轻质弹性塑料制成且能够沿着支撑立杆3上下伸缩的上拉伸结构,上螺旋套6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呈开口状,使得上螺旋套6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嵌入有上导管4,使得上螺旋套6作为上导管4的支撑结构;

第三滑动套筒14和第二滑动套筒10的侧面上自外向内嵌入有第二侧顶紧螺栓,使得第三滑动套筒14和第二滑动套筒10紧固在支撑立杆3上;

第三滑动套筒14和第二滑动套筒10的外侧之间固定设置有下螺旋套13,形成一个整体采用轻质弹性塑料制成且能够沿着支撑立杆3上下伸缩的下拉伸结构,下螺旋套13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呈开口状,使得下螺旋套13的外侧沿着螺旋线嵌入有下导管9,使得下螺旋套13作为下导管9的支撑结构。

工作状态:在使用时,第一侧顶紧螺栓7和第二侧顶紧螺栓均处于旋出状态而不与支撑立杆3接触,透析液袋悬挂在挂钩2上,上导管4的上端与透析液袋连通,引流袋放置在底盘11上,下导管9的下端与引流袋连通,中间导管8与患者腹腔连通,患者半卧在支撑立杆3旁边,上螺旋套6和下螺旋套13能够分别将上导管4和下导管9分别螺旋卷绕,通过分别调节第一滑动套筒5和第四滑动套筒15之间的间距与第三滑动套筒14和第二滑动套筒10之间的间距,实现上导管4和下导管9在高度方向的伸缩,能够有效避免因为透析管过长而需要卷起,导致透析管产生弯折,影响管路内液体的流动,且通过旋钮第一侧顶紧螺栓7和第二侧顶紧螺栓将结构相同的上拉伸结构和下拉伸结构分别顶紧在支撑立杆3的一定高度上,从而使得中间导管8处于合适的高度,便于患者根据个人喜好以半卧位的姿势坐在不同卧具上,例如床上、沙发、软体沙发、躺椅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在本实用新型各个零部件所采用的材质方面,如果带有“弹性”术语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弹簧钢材质,也可以采用的是橡胶材质;如果带有“刚性”术语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钢材质,也可以采用的是硬质工程塑料材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