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610发布日期:2020-02-14 15:3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中在进行骨折的骨头复位时,常使用骨牵引针或棒,用于牵引或者推动骨折处骨头复位并有利于进一步打骨钉的操作,但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进行骨复位的过程中,现有的骨牵引装置为了良好的控制骨头且适应较小的创伤面通常具有横截面积较小的头部,这样导致在控制骨头复位过程中骨头的受力处压强大,骨质疏松的骨头很容易被扎碎或者牵引装置直接扎入骨头内部更深处,导致复位失败或者使得病情更加复杂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复位装置,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骨复位装置扎碎骨质疏松的骨头被扎碎或者插入其更深处造成进一步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骨复位装置,包括杆体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定位板通过通孔套置于杆体的外周,所述定位板的板面与杆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定位板距离杆体的顶部的距离为5mm~12mm,所述定位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杆体的横截面积,所述定位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若干贯通的孔洞。

本实施例的杆体的顶部距离定位板有一定的距离,高出定位板的杆体的部分用于与骨折的骨头端部接触,用于推动骨头复位,定位板用于控制杆体的顶部插入骨头的长度,防止因杆体过度插入骨头中而导致骨头被扎碎等进一步伤害,定位板上的孔洞用于骨钉的打入,杆体用于相对于骨头定位,定位板将施加的力施加到骨头,扩大了骨头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单位压强,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大大减小了骨头被扎碎或者过度扎入的概率,减小了病人的痛苦,防止了不必要伤害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为圆柱形,包括横截面直径不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第二段的顶部,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二段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直径为3mm~6mm。第一段相比于第二段更细,更容易适应小创口,并更有利于精确控制骨头的受力区域,第二段使得本装置更加坚固,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与杆体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定位板位于第一段的下端外周。定位板相对于杆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的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段的下端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

定位板可以在第一段上通过螺纹旋转调节其距离杆体顶部的距离,根据病人病情情况即骨的大小和骨外组织的多少控制突出于定位板顶部的杆体的长度。此处为了使定位板与杆体的相对位置稳定,可以将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的十分紧密,达到需要一定力气才能转动的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为圆形,其圆心位于杆体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孔洞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定位板的一条直径为中心呈左右对称设置。给骨头打骨钉时,用孔洞用于对骨钉进行位置限定,骨钉从孔洞内穿过,使骨钉扎入位置更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中心轴线与杆体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外周包裹有防滑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骨复位装置通过在杆体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板,用于限制杆体的顶部插入骨头的尺寸,防止过度插入,杆体用于相对于骨头定位,定位板将施加的力施加到骨头,扩大了骨头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单位压强,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大大减小了骨头被扎碎或者过度扎入的概率,减小了病人的痛苦,防止了不必要伤害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杆体和手柄的单独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2的杆体和手柄的单独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2的定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体11、第一段12、第二段2、定位板3、通孔4、孔洞5、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骨复位装置,包括包括杆体1和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上开设有通孔3,所述定位板2通过通孔3套置于杆体1的外周,所述定位板2的板面与杆体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定位板2距离杆体1的顶部的距离为5mm,所述定位板2的横截面积大于杆体1的横截面积,所述定位板2的板面上开设有若干贯通的孔洞4。

本实施例的杆体1的顶部距离定位板2有一定的距离,高出定位板2的杆体1的部分用于与骨折的骨头端部接触,用于推动骨头复位,定位板2用于控制杆体1的顶部插入骨头的长度,防止因杆体1过度插入骨头中而导致骨头被扎碎等进一步伤害,定位板2上的孔洞4用于骨钉的打入,杆体1用于相对于骨头定位,定位板2将施加的力施加到骨头,扩大了骨头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单位压强,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大大减小了骨头被扎碎或者过度扎入的概率,减小了病人的痛苦,防止了不必要伤害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1为圆柱形,包括横截面直径不同的第一段11和第二段12,所述第一段11位于第二段12的顶部,所述第一段11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二段12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段11的横截面直径为3mm。

第一段11相比于第二段12更细,更容易适应小创口,并更有利于精确控制骨头的受力区域,第二段12使得本装置更加坚固,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2与杆体1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定位板2位于第一段11的下端外周。定位板2相对于杆体1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2为圆形,其圆心位于杆体1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孔洞4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定位板2的一条直径为中心呈左右对称设置。给骨头打骨钉时,用孔洞4用于对骨钉进行位置限定,骨钉从孔洞4内穿过,使骨钉扎入位置更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手柄5,所述手柄5的中心轴线与杆体1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5的外周包裹有防滑橡胶垫。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在于所述定位板2的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段11的下端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定位板2可以在第一段11上通过螺纹旋转调节其距离杆体1顶部的距离,根据病人病情情况即骨的大小和骨外组织的多少控制突出于定位板2顶部的杆体1的长度。此处为了使定位板2与杆体1的相对位置稳定,可以将外螺纹和内螺纹配合的十分紧密,达到需要一定力气才能转动的程度。

具体使用方式:

实施例1:根据骨头的位置以及骨头外部组织的厚度,旋转定位板2,调整定位板2顶部突出的杆体1的长度,调整后,手握手柄5将第一段11的顶部顶住骨折的骨头,通过定位板2对骨折处骨头施加推力对其复位操作,然后将孔洞4旋转至要打入骨钉的地方,将骨钉从孔洞4内打入。

实施例2:除了不需要旋转定位板2以外,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