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3856发布日期:2020-05-12 18:3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介入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介入治疗技术日臻完善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普及,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疗程短的特点,介入治疗已成为现代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并涉及到许多学科,临床上实施介入治疗及诊断的患者越来越多。

在实施介入治疗时,传统的方法是患者仰卧在无任何装置的平面检查床上,由于该检查床较窄特别是上1/3处,多数病人躺在上面身体已占据整个床面使双上肢搁放困难。心脏介入治疗时要求病人两臂抬起放在头部,由于床头无任何放置和约束上肢的装置,时间久了患者非常疲劳且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再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在病人身体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罩单,由于床两侧没有高于床面的支撑装置,形成了中间(病人身体)凸出,两侧低的斜坡,在手术过程中有时血液顺着斜坡流淌到医生腿、脚或地上,从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另外,在进行起搏器安装、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时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无菌罩单需要遮盖病人的面部,由于目前使用的检查床病人头部处无支撑装置,盖上罩单后即把口鼻全部遮盖,严重影响患者呼吸,且现有的平面检查床的高度都是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但是医生的身高不等,当医生的身高够高或过矮都会造成医生诊疗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实施介入治疗时,传统的方法是患者仰卧在无任何装置的平面检查床上,由于该检查床较窄特别是上1/3处,多数病人躺在上面身体已占据整个床面使双上肢搁放困难。心脏介入治疗时要求病人两臂抬起放在头部,由于床头无任何放置和约束上肢的装置,时间久了患者非常疲劳且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再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在病人身体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罩单,由于床两侧没有高于床面的支撑装置,形成了中间(病人身体)凸出,两侧低的斜坡,在手术过程中有时血液顺着斜坡流淌到医生腿、脚或地上,从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另外,在进行起搏器安装、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时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无菌罩单需要遮盖病人的面部,由于目前使用的检查床病人头部处无支撑装置,盖上罩单后即把口鼻全部遮盖,严重影响患者呼吸,且现有的平面检查床的高度都是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但是医生的身高不等,当医生的身高够高或过矮都会造成医生诊疗的舒适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包括:

检查床;

四个第一支撑装置,四个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检查床底部四角;

两个第二支撑装置,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检查床的顶部前后两端;

手托架,所述手托架安装在所述检查床的右侧端。

优选的,检查床包括:

床体;

两个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床体的前后表面右侧,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床体的前表面右侧,另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床体的后表面右侧;

两个第二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床体的前后表面右侧,所述第二螺纹孔在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右侧,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床体的前表面右侧,另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床体的后表面右侧。

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均包括:

底座;

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底座上;

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槽的内腔底部;

顶座,所述顶座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所述顶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部接触。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均包括:

支杆;

多个第三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均纵向开设在所述支杆前表面;

顶板,所述顶板安装在所述支杆的顶部,所述顶板的左侧边缘到所述支杆的距离大于所述顶板的右侧边缘到支杆的距离;

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镶嵌在所述顶板的顶部;

压板,所述压板置于所述顶板的顶部;

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镶嵌在所述压板的底部,所述第二磁铁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极相反。

优选的,所述手托架包括:

两个安装板;

两个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开设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左侧,一个所述安装孔开设在一个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左侧,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后表面;

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开设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一个所述滑槽开设在一个所述安装板的前表面,所述滑槽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后表面,所述滑槽在所述安装孔的右侧;

托板,所述托板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托板与两个所述滑槽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医生和患者的舒适度,能够有效的固定无菌罩单,通过电动推杆调节床体的高度,能够适应不同医生的不同身高,提高医生术时的舒适度,通过顶座和压板的配合将无菌罩单以平面的方式平铺在患者的上端但不与患者接触,术时的血液不会轻易流淌下到医生的脚上或地上,能够有效的保障手术能够正常的进行,在进行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时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无菌罩盖不与患者的面部接触,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正常呼吸,通过调节安装板和托板的角度,能够保障患者的手臂以舒适的角度放置于托板上,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治疗床的高度固定,手臂无处放置,无支撑无菌罩单装置使得无菌罩单覆盖在患者的身体上,导致术时血液流淌,覆盖在患者面部造成患者呼吸不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查床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检查床、110床体、120第一螺纹孔、130第二螺纹孔、200第一支撑装置、210底座、220安装槽、230电动推杆、240顶座、300第二支撑装置、310支杆、320第三螺纹孔、330顶板、340第一磁铁、350压板、360第二磁铁、400手托架、410安装板、420安装孔、430滑槽、440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医生和患者的舒适度,能够有效的固定无菌罩单;请参阅图1,检查床100、第一支撑装置200、第二支撑装置300和手托架400;

请参阅图1和图2,患者仰躺在检查床100上,检查床100包括:

患者仰躺在床体110;

两个第一螺纹孔120开设在床体110的前后表面右侧,一个第一螺纹孔120开设在床体110的前表面右侧,另一个第一螺纹孔120开设在床体110的后表面右侧;

两个第二螺纹孔130开设在床体110的前后表面右侧,第二螺纹孔130在第一螺纹孔120的右侧,一个第二螺纹孔130开设在床体110的前表面右侧,另一个第二螺纹孔130开设在床体110的后表面右侧;

请参阅图1和图3,四个第一支撑装置200安装在检查床100底部四角,四个第一支撑装置200均包括:

底座210为不锈钢;

安装槽220开设在底座210上;

电动推杆230安装在安装槽220的内腔底部,通过电动推杆230带动床体110上下伸缩;

顶座240安装在电动推杆230的顶部,顶座240的底部与底座210的顶部接触,顶座240的顶部焊接在床体110的底部四角上,通过电动推杆230带动顶座240伸缩,通过顶座240带动床体110上下移动,以此调节床体110的高度,以便适应不同医生的不同身高,提高医生手术时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1和图4,两个第二支撑装置300安装在检查床100的顶部前后两端,通过两个第二支撑装置300铺张无菌罩单,方便医生的操作,且在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时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无菌罩单罩盖在患者面部的上端不与患者的面部接触,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呼吸,两个第二支撑装置300均包括:

支杆310安装在床体110的顶部右侧;

多个第三螺纹孔320均纵向开设在支杆310前表面,第三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110相对应,将锁紧螺栓旋接到第一螺纹孔110内并将螺栓旋接到第三螺纹孔内,通过锁紧螺栓、第一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的配合将支杆310固定安装在床体110上,多个第三螺纹孔320纵向开设在支杆310上,通过第三螺纹孔320调节支杆310的高度,以此改变无菌罩单的高度;

顶板330焊接在支杆310的顶部,顶板330的左侧边缘到支杆310的距离大于顶板330的右侧边缘到支杆310的距离;

第一磁铁340镶嵌在顶板330的顶部;

压板350置于顶板330的顶部;

第二磁铁360镶嵌在压板350的底部,第二磁铁360的底部与第一磁铁340的顶部接触,第二磁铁360的磁极与第一磁铁340的磁极相反,将无菌罩单铺设与顶板330上,再将压板350压在无菌罩单上,通过第一磁铁340和第二磁铁360的配合将无菌罩单固定在顶板330上,将无菌罩单张设在患者的上端但不与患者接触;

请参阅图1和图5,手托架400安装在检查床100的右侧端,手托架400包括:

两个安装板410一前一后通过锁紧螺栓安装在床体110的前后表面右侧;

两个安装孔420开设在两个安装板410的前表面左侧,一个安装孔420开设在一个安装板410的前表面左侧,安装孔420贯穿安装板410的后表面,安装孔420与第二螺纹孔130相对应,将锁紧螺栓贯穿安装孔420并将锁紧螺栓旋接到第二螺纹孔130内,通过锁紧螺栓、安装孔420和第二螺纹孔130的配合将安装板410固定在床体110上,安装板410能够以安装孔420为轴心进行旋转,调节安装板410与床体110之间的角度;

两个滑槽430开设在两个安装板410的前表面,一个滑槽430开设在一个安装板410的前表面,滑槽430贯穿安装板410的后表面,滑槽430在安装孔420的右侧;

托板440安装在两个安装板410之间,托板440与两个滑槽430相对应,托板440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滑槽430上,托板能够以锁紧螺栓为轴心进行旋转,调节托板440与安装板410之间的角度,能够调节托板440的位置,使得患者的手能够以舒适的角度放置于托板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具体的使用时,将患者放置于检查床100上,启动电动推杆230,通过电动推杆230带动顶座240上移,通过顶座240带动床体110上移,将床体110调节到医生身高的位置,提高医生术时的舒适度,将压板350从顶座240的顶部取下,再将无菌罩单铺设在第一磁铁340上,将压板350压在无菌罩单上,调节压板300的高度,使得无菌罩单在患者的上端但不与患者接触,无菌罩单以平面的方式罩盖在患者的上端,术时的血液不会轻易流淌下到医生的脚上或地上,保障手术能够正常的进行,如要对患者进行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时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将无菌罩单覆盖在患者的面部,但不与患者的面不接触,保障患者的正常呼吸,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时,将安装板410以安装孔420为轴心进行旋转,调节安装板410的角度,在调节托板440的角度,将托板440调节到患者感觉舒适的解读,将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托板440上,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