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8855发布日期:2020-10-09 18:2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包装片将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独立地包装而成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利用包装片将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独立地包装而成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在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叠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被折叠。一对前后折痕在吸收性物品的相对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而言的两侧处设置于与吸收芯重叠的区域。利用一对前后折痕在吸收芯形成习惯性弯折(日文:折り癖)。若在使用时吸收性物品被腿夹着并且施加有自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的力,则以习惯性弯折为基点变形,前后折痕之间的区域易于以向肌肤面侧凸起的方式变形。因而,能够提高在穿着时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10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设置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接合于穿着物品的接合部。在使用吸收性物品之前的状态下,包装片与吸收性物品的接合部接合在一起。并且,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使用者将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展开,从而成为没有以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的展开状态,接下来,将吸收性物品从包装片剥离。在将吸收性物品从包装片剥离时,若吸收性物品弯折或歪扭,则有可能产生以下这样等安装固定时的不良情况:吸收性物品的接合部彼此意外接合在一起,或者吸收性物品的接合部接合于不期望的部位,从而无法将吸收性物品接合于穿着物品或者吸收性物品被以歪扭的状态安装固定。

因而,针对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折叠而成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而言,期望的是能够抑制安装固定时的不良情况并且提高穿着时的贴合性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个形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具有:彼此正交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收芯和配置于比所述吸收芯靠肌肤面侧的位置的肌肤面片;以及包装片,其独立地包装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叠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被折叠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彼此相对,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接合部,其用于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处与穿着物品接合;以及弯曲基点部,其成为所述吸收芯的弯曲基点,所述弯曲基点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分别配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一对前后折痕配置于在没有以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的展开状态下与所述吸收芯重叠并且不与所述接合部重叠的区域,所述弯曲基点部配置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中的至少一个前后折痕重叠的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弯曲基点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设于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这两者重叠的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弯曲基点部配置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比所述包装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靠肌肤面侧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接合部包括配置于与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的主体接合部,所述主体接合部仅配置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之间的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中央区域,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后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后侧的位置;以及前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前侧的位置,所述弯曲基点部包括将至少所述吸收芯沿着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芯压缩部,所述芯压缩部至少配置于所述中央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弯曲基点部配置为沿着所述前后方向配置并且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这两者重叠。

优选的是,所述肌肤面片具有:凸部,其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凹部,其比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凹陷并且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弯曲基点部包括由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片凹凸部。

优选的是,所述吸收芯具有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仅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前后折痕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配置于所述吸收芯的没有与以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折叠起来的部分重叠的区域。

优选的是,对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以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并且,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宽度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所述弯曲基点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配置于与所述一对宽度折痕中的至少一个折痕重叠的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吸收芯在被所述一对前后折痕夹着的区域处具有向非肌肤面侧凹陷的芯凹部,所述接合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所述芯凹部重叠的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中央区域,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后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后侧的位置;以及前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前侧的位置,所述弯曲基点部包括将至少所述吸收芯沿着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芯压缩部,所述芯压缩部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包围所述芯凹部地配置。

优选的是,对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以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并且,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宽度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所述吸收芯具有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在未利用所述一对宽度折痕进行折叠的状态下,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在比所述一对宽度折痕靠后侧的位置处配置于不与所述一对宽度折痕重叠的区域。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抑制安装固定时的不良情况并且提高穿着时的贴合性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展开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2是展开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伸长状态下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吸收性物品的中心片的放大立体图。

图5(a)、图5(b)、图5(c)是用于说明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折叠形态的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展开状态下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图7(a)、图7(b)示出了图3所示的截面处的将吸收性物品安装固定于穿着物品的安装固定状态。

图8是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x、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1x、吸收性物品;10、肌肤面片;11、中心片;15、片凹凸部(弯曲基点部);151、凸部;152、凹部;16、片压缩部(弯曲基点部);30、30x、吸收芯;33、33x、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5、35x、芯压缩部(弯曲基点部);37、芯凹部;60、接合部;61、主体接合部;70、包装片;75、结合带;80、弯曲基点部;fl、前后折痕;fl1、第1前后折痕;fl2、第2前后折痕;fw、宽度折痕;fw1、第1宽度折痕;fw2、第2宽度折痕;l、前后方向;s1、前侧区域;s2、中央区域;s3、后侧区域;t、厚度方向;t1、肌肤面侧;t2、非肌肤面侧;w、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个形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具有:彼此正交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收芯和配置于比所述吸收芯靠肌肤面侧的位置的肌肤面片;以及包装片,其独立地包装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叠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被折叠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彼此相对,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接合部,其用于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处与穿着物品接合;以及弯曲基点部,其成为所述吸收芯的弯曲基点,所述弯曲基点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分别配置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隔着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一对前后折痕配置于在没有以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的展开状态下与所述吸收芯重叠并且不与所述接合部重叠的区域,所述弯曲基点部配置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中的至少一个前后折痕重叠的区域。

采用本形态,利用一对前后折痕和弯曲基点部在吸收芯形成习惯性弯折。比前后折痕靠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的吸收芯易于相对于前后折痕向肌肤面侧立起。在穿着状态下,若吸收性物品受到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则一对前后折痕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移动,一对前后折痕之间的区域易于以向肌肤面侧凸起的方式变形。因而,能够在穿着时提高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另外,一对前后折痕配置于不与接合部重叠的区域。能够抑制在安装固定吸收性物品时等时候接合部意外粘住的情况,能够抑制安装固定时的不良情况。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弯曲基点部设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这两者重叠的区域。

采用本形态,能够稳定地形成由两个前后折痕实现的习惯性弯折,能够提高前后折痕间的区域的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此外,通过使习惯性弯折变强从而使折叠包装体时的前后折痕更稳定,易于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弯曲基点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配置于比所述包装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靠肌肤面侧的位置。

采用本形态,弯曲基点部配置于比包装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靠肌肤面侧的位置,因此,吸收性物品易于以弯曲基点部和前后折痕为基点向肌肤面侧折叠。能够稳定地形成由前后折痕实现的习惯性弯折,能够提高前后折痕间的区域的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接合部包括配置于与所述吸收芯重叠的区域的主体接合部,所述主体接合部仅配置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之间的区域。

采用本形态,在一对前后折痕间,配置有主体接合部的区域在进行安装固定时更易于追随穿着物品而向穿着者侧抬起。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芯的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另一方面,在比前后折痕靠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未配置主体接合部,该区域易于相对于穿着物品立起。因而,吸收芯的外侧部易于向穿着者侧立起,易于抑制侧漏。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中央区域,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后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后侧的位置;以及前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前侧的位置,所述弯曲基点部包括将至少所述吸收芯沿着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芯压缩部,所述芯压缩部至少配置于所述中央区域。

采用本形态,在穿着时,在施加有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力时,在中央区域处易于以芯压缩部为基点变形。在中央区域处,比前后折痕靠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区域更易于变形成凸起,能够提高前后折痕间的区域的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弯曲基点部配置为沿着所述前后方向配置并且与所述一对前后折痕这两者重叠。

采用本形态,弯曲基点部和一对前后折痕均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因此,在自展开状态以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时,弯曲基点部易于成为弯折基点,易于以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另外,易于更明显地形成由弯曲基点部和一对前后折痕实现的习惯性弯折。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肌肤面片具有:凸部,其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凹部,其比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凹陷并且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弯曲基点部包括由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片凹凸部。

采用本形态,片凹凸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能够稳定地形成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的习惯性弯折。能够提高比一对前后折痕靠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区域的向肌肤面侧立起的立起程度,并且,能够提高前后折痕间的区域的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此外,使折叠状态下的包装体的前后折痕更稳定,易于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吸收芯具有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仅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前后折痕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配置于所述吸收芯的没有与以所述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折叠起来的部分重叠的区域。

采用本形态,在以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折叠后的状态下,能够抑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被吸收芯的以前后折痕为基点折叠起来的部分压扁,能够维持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形状,能够确保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和体液的吸收性能。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对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以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并且,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宽度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所述弯曲基点部配置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与所述一对宽度折痕中的至少一个折痕重叠的区域。

采用本形态,弯曲基点部与一对宽度折痕重叠,从而使包装体易于以宽度折痕为基点变形,另外,易于明显地形成由宽度折痕实现的习惯性弯折。易于利用习惯性弯折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在被所述一对前后折痕夹着的区域处具有向非肌肤面侧凹陷的芯凹部,所述接合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所述芯凹部重叠的区域。

针对比一对前后折痕靠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区域而言,在以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折叠后的状态下重叠于被一对前后折痕夹着的区域。在被一对前后折痕夹着的区域设有芯凹部,因此,在以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折叠后的状态下,能抑制被一对前后折痕夹着的区域的厚度变得过厚,易于紧凑地折叠包装体。另外,接合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芯凹部重叠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配置有芯凹部的区域的刚度变得过低,能够在穿着时维持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中央区域,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后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后侧的位置;以及前侧区域,其位于比所述中央区域靠前侧的位置,所述弯曲基点部包括将至少所述吸收芯沿着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芯压缩部,所述芯压缩部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包围所述芯凹部地配置。

芯压缩部在中央区域处包围芯凹部地配置,因此,能够利用芯压缩部来提高配置有芯凹部的区域的刚度。因而,能够抑制配置有芯凹部的区域的刚度变得过低,能够在穿着时维持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根据优选的一个形态,较佳的是,对所述吸收性物品和所述包装片以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并且,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宽度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所述吸收芯具有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在未利用所述一对宽度折痕进行折叠的状态下,所述高单位面积重量部在比所述一对宽度折痕靠后侧的位置处配置于不与所述一对宽度折痕重叠的区域。

高单位面积重量部的厚度比其周围的厚度厚,在高单位面积重量部与宽度折痕重叠的形态中,有时在以宽度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时难以弯折。但是,高单位面积重量部没有与一对宽度折痕重叠,因此,易于以宽度折痕为基点紧凑地折叠包装体。另外,在以一对宽度折痕为基点折叠包装体时,一般来说将比一对宽度折痕靠后侧的区域相对于被一对宽度折痕夹着的区域折回。此时,能够利用高单位面积重量部来提高比一对宽度折痕靠后侧的区域的刚度,能够稳定地折叠包装体。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对一次性的生理用卫生巾进行说明。此外,针对变形例而言,吸收性物品也可以是失禁垫、卫生护垫。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了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的是,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的各尺寸的比例不同。因而,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另外,在附图彼此间也可能具有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1)吸收性物品的整体概略结构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下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折叠形态的图。图4是中心片的放大立体图。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具有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并且具有从穿着者的肌肤面侧t1向非肌肤面侧t2延伸的厚度方向t。肌肤面侧t1相当于在使用时面对穿着者的肌肤的那一侧。非肌肤面侧t2相当于在使用时与肌肤面侧t1相反的那一侧,即朝向与穿着者的肌肤相反的方向的那一侧。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具有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针对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而言,通过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一起折叠从而利用包装片70将吸收性物品1独立地包装较佳。在后述中详细地说明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的折叠形态。

吸收性物品1具有中央区域s2、前侧区域s1以及后侧区域s3。中央区域s2是与穿着者的排泄口例如阴道口相对的区域。中央区域s2是在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固定于穿着物品时配置于穿着物品的裆部且配置于穿着者的两腿之间的区域。前侧区域s1位于比中央区域s2靠前侧的位置。前侧区域s1的前端缘限定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缘。后侧区域s3位于比中央区域s2靠后方的位置。后侧区域s3的后端缘限定吸收性物品1的后端缘。

在中央区域s2设置有后述的翼部3较佳。翼部3的前端缘由翼部3的根部限定,相当于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凹陷的两个部分中的位于前侧的部分。翼部3的前端缘也可以限定中央区域s2与前侧区域s1的分界。翼部3的后端缘由翼部3的根部限定,相当于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凹陷的两个部分中的位于后侧的部分。翼部3的后端缘位于中央区域s2与后侧区域s3之间较佳。另外,翼部的内侧缘是翼部的根部,成为将翼部3的前端缘和翼部3的后端缘连接起来的假想线。另外,在不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中央区域s2也可以是沿着前后方向l将吸收芯30三等分而成的区域中的正中的区域,在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吸收性物品中,中央区域s2也可以是具有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区域。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外侧部是包括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缘在内的在宽度方向w上占有一定的范围的部分,外侧缘是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缘。本实用新型中的内侧部是包括宽度方向w上的内缘在内的在宽度方向w上占有一定的范围的部分,内侧缘是宽度方向w上的内缘。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前端部和后端部是包括前后方向l上的边缘在内的在前后方向l上占有一定的范围的部分,前端缘和后端缘是前后方向l上的边缘。外端部包括前端部和后端部。

吸收性物品1具有肌肤面片10、非肌肤面片20以及吸收芯30。肌肤面片10设置于比吸收芯30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非肌肤面片20设置于比吸收芯30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吸收芯30设置于肌肤面片10与非肌肤面片20之间。

肌肤面片10是配置于比吸收芯30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的片。肌肤面片10是体液等液体能够透过的透液性的片,由无纺布、织布、有孔塑料片、网片等具有液体能够透过的构造的任意的片状的材料形成。另外,肌肤面片10包括如下结构较佳:中心片11,其覆盖吸收芯30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以及侧片12,其覆盖中心片11的外侧部并且自中心片11向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延伸。肌肤面片10具有配置于中心片11与吸收芯30之间的第二片较佳。中心片11至少覆盖吸收芯30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侧片12覆盖中心片11的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部,比中心片11向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延伸较佳。从防漏性的观点出发,侧片12也可以使用疏水性的片。

如图4所示,肌肤面片10中的至少中心片11具有如下各部较佳:凸部151,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凹部152,其比凸部151沿着厚度方向t凹陷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凸部151和凹部15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片凹凸部15。凸部151和凹部152在宽度方向w上交替地配置较佳。凸部151和凹部152设置于中心片11的前后方向l上的整个区域,即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l上的整个区域较佳。

片凹凸部15由在构成肌肤面片10的片形成的凸部和凹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对于凸部151和凹部152而言,既可以是构成片的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也可以是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同而密度不同。例如,片凹凸部15的凹部152由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片压缩部以及肌肤面开口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较佳,该低单位面积重量部的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其周围的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低,该片压缩部是与其周围相比沿着厚度方向被压缩而成的,该肌肤面开口部由贯通片的孔形成。另外,片凹凸部15既可以设置于中心片11,也可以设置于侧片1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片(未图示)。本实施方式的片凹凸部15形成为在侧片12形成的片压缩部16、在中心片11形成的凸部151和凹部152较佳。片凹凸部15构成后述的弯曲基点部80。

在肌肤面片10设置将至少肌肤面片压缩而成的片压缩部16较佳。片压缩部16既可以设于中心片11,也可以设于侧片12,也可以设于第二片(未图示)。片压缩部16既可以是点状,也可以是花样和构图等表示设计图案的花纹。本实施方式的片压缩部16形成于侧片12,是点状、星形图案、心形图案、花形图案以及文字的集合体。由集合体形成的片压缩部16沿着前后方向l排列。片压缩部16构成后述的弯曲基点部80。

非肌肤面片20是配置于比吸收芯30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的片。非肌肤面片20是不透液性的片。非肌肤面片20能够使用聚乙烯片、以聚丙烯等为主体的层压无纺布、透气性的树脂膜、将透气性的树脂膜接合于纺粘无纺布或者水刺无纺布等无纺布而成的片等。

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端部和吸收性物品1的后端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将肌肤面片10和非肌肤面片20接合在一起而成的端缘接合部25较佳。端缘接合部25设于肌肤面片10与非肌肤面片20抵接的区域,即未配置吸收芯30的区域较佳。端缘接合部25处的片彼此的接合手段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例示出由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粘接剂等实现的接合。端缘接合部25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比吸收芯3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长较佳。

吸收芯30至少配置于中央区域s2和后侧区域s3。另外,吸收芯30也配置于前侧区域s1较佳。吸收芯30是吸收液体的吸收材料层叠而成的,被芯包层32覆盖较佳。构成吸收芯30的吸收材料能够由例如亲水性纤维、浆粕以及高吸水性高分子(sap)形成。吸收芯30既可以通过将粉碎浆粕层叠而构成,也可以由气流成网浆粕层形成。另外,也可以将气流成网浆粕层层叠多层。芯包层32能够由例如无纺布、薄棉纸形成。芯包层32分别配置于比吸收芯30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和比吸收芯30靠非肌肤面侧t2的位置较佳。在具有芯包层32的形态中,肌肤面片10是位于比芯包层32和吸收芯30靠肌肤面侧的位置的片,非肌肤面片20是位于比芯包层32和吸收芯30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的片。作为变形例,吸收芯30也可以不具有芯包层。在该情况下,吸收芯30由肌肤面片10和非肌肤面片20覆盖即可。

吸收芯30具有将至少吸收芯30沿着厚度方向压缩而成的芯压缩部35较佳。针对芯压缩部35而言,既可以仅将吸收芯30压缩,也可以将吸收芯30和芯包层32压缩,也可以将吸收芯30、芯包层32和肌肤面片10压缩。芯压缩部35跨前侧区域s1、中央区域s2以及后侧区域s3地配置较佳。芯压缩部35是点状且排列配置有多个。芯压缩部35构成后述的弯曲基点部80。在图1中示出有:中央芯压缩部352,其在中央区域s2中配置于与前后折痕fl重叠的区域;以及后芯压缩部353,其在后侧区域s3中配置于与前后折痕fl重叠的区域。中央芯压缩部352和后芯压缩部353构成为有助于稳定地形成前后折痕。后述详细说明该前后折痕的稳定性等。

如前所述,吸收性物品1具有翼部3。翼部3比吸收芯30的在中央区域s2处的外侧缘向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延伸。通过将肌肤面片10与非肌肤面片20层叠来构成翼部3较佳。翼部3构成为能够向非肌肤面片20侧折回。在使用时将翼部3向作为穿着物品的内衣的裆部的非肌肤面侧折回。

吸收性物品具有臀部护翼较佳。臀部护翼4与翼部3同样,比吸收芯30的在中央区域s2处的外侧缘向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延伸,通过将肌肤面片10与非肌肤面片20层叠来构成该臀部护翼4较佳。臀部护翼4位于比翼部3靠后侧的位置,设于后侧区域s3较佳。臀部护翼4在使用时未被折回,配置于内衣与穿着者的臀部之间。在臀部护翼处,既可以不设置吸收材料,也可以设置有吸收材料。

如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与内衣等穿着物品接合的接合部60。接合部60是设置有粘合剂的部分较佳。接合部60包括如下各部较佳:主体接合部61,其配置于与吸收芯30重叠的区域;翼部接合部63,其配置于翼部3;以及护翼接合部64,其配置于臀部护翼4。主体接合部61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且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主体接合部61未配置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即物品宽度中心线1wc,其在物品宽度中心线1wc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分别各配置有多列。具体而言,主体接合部61在物品宽度中心线1wc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分别各配置有两列。在此,物品宽度中心线1wc是经过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且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的线。这些接合部60设于非肌肤面片20的非肌肤面侧。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接合部60既可以被包覆片覆盖,也可以被包装片70覆盖。包覆片能防止在使用前接合部的粘合剂的劣化,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该包覆片被穿着者拆下。

吸收性物品1具有成为吸收芯30的弯曲基点的弯曲基点部80。弯曲基点部80成为将至少吸收芯30沿着厚度方向t弯曲的基点即可,也可以成为将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t上的整体沿着厚度方向t弯曲的基点。弯曲基点部80既可以形成于吸收芯30,也可以形成于除吸收芯30以外的构件(肌肤面片等)。弯曲基点部80在刚度差、厚度差、吸收芯的单位面积重量差等的作用下成为变形的基点即可。弯曲基点部80能够由如下各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或者它们的组合形成:芯压缩部35,其是将至少吸收芯30沿着厚度方向t压缩而成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化部,在该单位面积重量变化部处的构成吸收芯30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与其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厚度变化部,在该厚度变化部处的构成吸收芯30的吸收材料的厚度与其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厚度不同;片压缩部16;片凹凸部15。

本实施方式的弯曲基点部80至少具有芯压缩部35、片凹凸部15以及片压缩部16。在将吸收芯30和肌肤面片10一起压缩的形态中,该压缩了的部分构成芯压缩部35并且构成片压缩部16较佳。芯压缩部35也可以是仅将吸收芯30压缩而成的部分。针对片压缩部16而言,既可以仅将侧片12压缩,也可以将中心片11和侧片12压缩。

弯曲基点部80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较佳。弯曲基点部80既可以与前后方向l平行,也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l以45度以内的角度倾斜。弯曲基点部80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曲线状。弯曲基点部80既可以是线状,也可以是多个点等的集合体。弯曲基点部80分别配置于隔着物品宽度中心线1wc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较佳。弯曲基点部80在宽度方向w上与物品宽度中心线1wc分离开并且隔着物品宽度中心线1wc配置有一对较佳。一对弯曲基点部80既可以关于物品宽度中心线1wc线对称,也可以是非对称。

(2)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的折叠形态

接下来,基于图5(a)、图5(b)、图5(c)对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的折叠形态进行说明。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借助多个折痕而被折叠起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以如下方式被折叠:在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叠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以沿着前后方向l的一对前后折痕fl为基点进行折叠从而使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彼此相对。一对前后折痕fl包括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在宽度方向w上分离开。

图1和图2示出了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展开后的展开状态下的伸长状态下的包装体。展开状态是如下状态: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叠合在一起并且没有以全部的折痕(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对前后折痕fl和一对宽度折痕fw,在仅具有前后折痕fl的形态中是前后折痕)中的任一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展开状态是将折叠好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展开后的状态或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被折叠之前的状态。另外,伸长状态是伸长至没有形成由弹性构件等导致的褶皱的状态的状态。图1、图2以及图3示出了展开状态且伸长状态下的包装体。图6示出了展开状态且非伸长状态下的包装体。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包装体因前后折痕fl的习惯性弯折而变形。

在展开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面片20与包装片70的内表面70x彼此相对。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在叠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一起折叠。具体而言,在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叠合在一起,且未以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为基点进行折叠的展开状态下,对吸收性物品1的一个外侧缘和包装片70的一个外侧缘以第1前后折痕fl1为基点进行折叠。第1前后折痕fl1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是用于折叠成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t1彼此相对的前后折痕。图5(a)示出了以第1前后折痕fl1为基点折叠后的第1折叠状态。

针对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而言,在第1折叠状态下,对吸收性物品1的另一个外侧缘和包装片70的另一个外侧缘以第2前后折痕fl2为基点进行折叠。第2前后折痕fl2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是用于折叠成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t1彼此相对的前后折痕。图5(b)示出了以第2前后折痕fl2为基点折叠后的第2折叠状态。在第2折叠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被包装片70包裹并且内置于包装片70内。

对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片70在第2折叠状态下以一对宽度折痕fw为基点进行折叠较佳。一对宽度折痕fw包括第1宽度折痕fw1和第2宽度折痕fw2。第1宽度折痕fw1和第2宽度折痕fw2在前后方向l上分离开。第1宽度折痕fw1和第2宽度折痕fw2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图5(c)是以第1宽度折痕fw1和第2宽度折痕fw2为基点折叠后的宽度折叠状态。通过如此折叠从而使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和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较短,使其小型化。在利用第1宽度折痕fw1和第2宽度折痕fw2折叠后的状态下,利用结合带75将包装片70的前端缘接合于包装片70的外表面70y。由此,能够维持利用包装片70将吸收性物品1独立地包装的独立包装状态,能够实现紧凑的便携性。此外,在变形例中,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也可以未以第1宽度折痕fw1和第2宽度折痕fw2为基点被折叠。

(3)关于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使用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构成为能够抑制安装固定时的不良情况并且提高穿着时的贴合性。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构成为在进行上述的折叠时易于折叠并且易于稳定地形成前后折痕fl。接下来,对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使用形态即安装固定形态和穿着形态进行说明。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在使用前是被折叠好的。若使用者在安装固定时和穿着时展开包装体100,则会在吸收性物品1形成由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实现的习惯性弯折。图6示出了图3所示的截面处的展开状态。图7(a)、图7(b)示出了图3所示的截面处的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固定于穿着物品s后的穿着状态。此外,图6、图7(a)、图7(b)所示的展开状态是如下状态:将以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为基点暂且折叠好的包装体展开,并且没有以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为基点进行折叠。在展开状态下,比第1前后折痕fl1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易于在习惯性弯折的作用下比第1前后折痕fl1向肌肤面侧t1立起,比第2前后折痕fl2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易于在习惯性弯折的作用下比第2前后折痕fl2向肌肤面侧t1立起。

在展开状态下,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设置于与吸收芯30重叠的区域。因而,在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芯30形成有由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实现的习惯性弯折。此外,第1前后折痕fl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前后折痕fl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与吸收芯30重叠的区域较佳。

另外,弯曲基点部80配置于与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中的至少一者重叠的区域。弯曲基点部8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与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重叠的区域较佳。由于弯曲基点部80的存在,展开状态下的吸收芯30的习惯性弯折形成得更明显。如图6所示,吸收芯30的外侧部易于以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为基点立起。因而,比第1前后折痕fl1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和比第2前后折痕fl2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在习惯性弯折的作用下向肌肤面侧立起。吸收芯30配置为覆盖排泄口的侧方,能够抑制侧漏。

在图7(a)、图7(b)所示的穿着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被腿等夹着,容易受到自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朝向内侧的力。图7(a)是受到自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朝向内侧的力之前的状态,图7(b)是受到自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朝向内侧的力之后的状态。在吸收性物品1受到朝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力时,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移动,一对前后折痕fl之间的区域易于以向肌肤面侧凸起的方式变形。因而,能够提高在穿着时吸收芯30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另外,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在展开状态下配置于不与接合部60重叠的区域。在展开状态下,主体接合部61配置于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之间的区域,翼部接合部63和护翼接合部64配置于比第1前后折痕fl1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以及比第2前后折痕fl2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例如,在接合部跨前后折痕fl地形成的形态中,有可能产生跨前后折痕fl地形成的接合部彼此在习惯性弯折的作用下彼此粘住的不良情况。另外,前后折痕fl的周围容易在习惯性弯折的作用下歪扭,在前后折痕fl和接合部重叠的形态中,有可能产生因习惯性弯折的歪扭而导致与前后折痕fl重叠的接合部粘在不期望的部位的不良情况。但是,通过将一对前后折痕fl配置于不与接合部60重叠的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接合部60意外粘住的情况,能够抑制安装固定时的不良情况。

通过设置一对前后折痕fl和弯曲基点部80从而易于以前后折痕fl为基点变形,另外,易于明显地形成由前后折痕fl实现的习惯性弯折。因此,在包装时折叠包装体之际、在废弃时折叠包装体之际,易于利用该习惯性弯折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主体接合部61仅配置于一对前后折痕fl之间的区域较佳。即,主体接合部61未设于比第1前后折痕fl1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并且未设于比第2前后折痕fl2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较佳。一对前后折痕fl之间的配置有主体接合部61的区域在安装固定时更易于追随穿着物品而向穿着者侧抬起。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芯30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另一方面,针对比第1前后折痕fl1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和比第2前后折痕fl2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而言,未配置主体接合部61,易于相对于穿着物品立起。因而,吸收芯30的外侧部易于向穿着者侧立起,易于抑制侧漏。此外,因主体接合部61的有无而产生了一对前后折痕fl间的区域与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之间的刚度差。能够进一步发挥折叠的稳定性和侧漏的防止效果。

另外,在具有覆盖主体接合部61的主体剥离片(未图示)的形态中,主体剥离片的外侧缘配置于比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靠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位置较佳。因主体剥离片的有无而产生了一对前后折痕fl间的区域与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之间的刚度差。能够进一步发挥折叠的稳定性和侧漏的防止效果。

弯曲基点部80设于在展开状态下与构成一对前后折痕fl的两个前后折痕fl重叠的区域较佳。能够稳定地形成由两个前后折痕fl实现的习惯性弯折。能够提高比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的区域向肌肤面侧t1立起的立起程度,并且能够提高前后折痕fl间的区域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此外,在折叠包装体时前后折痕fl更稳定,易于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弯曲基点部80配置于在展开状态下比包装体的厚度方向t上的中心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较佳。更优选的是,弯曲基点部80配置于在展开状态下比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靠肌肤面侧t1的位置较佳。此外,针对弯曲基点部配置于比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靠肌肤面侧的位置的状态而言,在展开状态且是图1所示的伸长状态下,弯曲基点部8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厚度方向t上的中心靠肌肤面侧的位置即可。一对前后折痕fl是将吸收性物品1向肌肤面侧折叠的折痕。根据该结构,更易于将包装体以弯曲基点部和前后折痕fl为基点向肌肤面侧折叠。

弯曲基点部80设置于中央区域s2较佳。优选的是,芯压缩部35至少配置于中央区域s2较佳,更优选的是,设置有中央芯压缩部352较佳。中央区域s2在穿着时易于被腿夹着,易于受到朝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力。在穿着时施加有朝向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力之际,易于以中央芯压缩部352为基点变形。比中央芯压缩部352靠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区域更易于变形成凸状,能够提高吸收芯30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弯曲基点部80设置于后侧区域s3较佳。能够使吸收芯的在后侧区域处的外侧部向肌肤面侧立起,能够覆盖臀部的鼓起的侧部并且抑制侧漏。优选的是,弯曲基点部80分别设置于中央区域s2、前侧区域s1以及后侧区域s3较佳。能够在中央区域s2、前侧区域s1以及后侧区域s3的整体以覆盖排泄口的侧方的方式配置吸收芯,能够抑制侧漏。

弯曲基点部80配置为沿着前后方向l配置并且与一对前后折痕fl这两者重叠较佳。弯曲基点部80和一对前后折痕fl均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因此,在自展开状态起以前后折痕fl为基点折叠时,弯曲基点部80易于成为弯折基点,易于以前后折痕fl为基点折叠。另外,易于更明显地形成由弯曲基点部80和一对前后折痕fl实现的习惯性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芯压缩部353沿着前后方向l配置并且与第1前后折痕fl1和第2前后折痕fl2重叠。后芯压缩部353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根据该结构,后侧区域s3中的被后芯压缩部353夹着的区域易于向肌肤面侧t1隆起。隆起的区域贴合于臀部间的间隙,能够抑制泄漏。此外,弯曲基点部80的与一对前后折痕fl重叠的部位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mm以上较佳,更优选为吸收性物品的后侧区域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50%以上较佳。

弯曲基点部80具有片凹凸部15较佳。片凹凸部15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并且能够稳定地形成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后折痕fl的习惯性弯折。能够提高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的区域向肌肤面侧立起的立起程度,并且能够提高前后折痕fl之间的区域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此外,包装体的折叠状态下的前后折痕fl更稳定,易于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弯曲基点部80具有将至少肌肤面片10沿着厚度方向t压缩而成的片压缩部16。利用片压缩部16也能够稳定地形成前后折痕fl的习惯性弯折。能够提高比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的区域向肌肤面侧立起的立起程度,并且能够提高前后折痕fl之间的区域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此外,独立包装时的前后折痕fl更稳定,易于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片压缩部16配置于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较佳。更优选的是,片压缩部16在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处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较佳。因片压缩部16的有无而产生了一对前后折痕fl间的区域与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之间的刚度差,更易于以一对前后折痕fl为基点折叠包装体。另外,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易于在片压缩部16的刚度的作用下立起,吸收性物品的外侧部配置为覆盖排泄口的侧方,能够提高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并且抑制侧漏。

片压缩部16未配置于中央区域s2的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且配置于比中央区域s2的前后方向l上的中心靠前后方向l上的外侧的位置较佳。更具体而言,未配置于沿着前后方向将中央区域s2三等分而得到的区域中的中央的区域较佳。在穿着时中央的区域易于碰到腿,有可能因位于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的片压缩部碰到腿而导致穿戴感恶化。但是,未将片压缩部16配置于中央区域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从而能够抑制穿戴感的恶化,并且能够发挥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折叠的稳定性以及侧漏的防止效果。另外,片压缩部16的深度比芯压缩部35的深度浅较佳。根据该结构,易于使片压缩部16的刚度比芯压缩部35的刚度低,能够抑制片压缩部碰到腿时的穿戴感的恶化。

优选的是,芯压缩部35的与一对前后折痕fl重叠的部位的前后方向l上的长度比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的片压缩部16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通过使芯压缩部35的与前后折痕fl重叠的部位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从而能够进一步发挥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折叠的稳定性以及侧漏的防止效果。

一对前后折痕fl设置于与端缘接合部25重叠的区域较佳。与肌肤面片10和非肌肤面片20未接合在一起的部分相比较,端缘接合部25的刚度较高。因而,易于形成由一对前后折痕fl实现的习惯性弯折。能够进一步发挥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折叠的稳定性以及侧漏的防止效果。

吸收芯30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仅配置于一对前后折痕fl之间较佳。由一对前后折痕fl实现的习惯性弯折不容易影响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能够维持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形状,能够确保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和体液的吸收性能。另外,因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有无而产生了一对前后折痕fl间的区域与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之间的刚度差。能够进一步发挥折叠的稳定性和侧漏的防止效果。

吸收芯30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仅配置于一对宽度折痕fw之间较佳。由一对宽度折痕fw实现的习惯性弯折不容易影响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能够维持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形状,能够确保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和体液的吸收性能。因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有无而产生了一对宽度折痕fw间的区域与比一对宽度折痕fw靠前后方向l上的外侧的区域之间的刚度差。因而,能够进一步发挥折叠的稳定性。

吸收芯30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配置于不与吸收芯30中的以一对前后折痕fl为基点折叠起来的部分重叠的区域较佳。即,在图5(a)所示的第1折叠状态下,吸收芯30的折叠前的外侧缘与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外侧缘在宽度方向w上分离开,且没有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根据该结构,在第1折叠状态下,能够抑制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被吸收芯30的以前后折痕fl为基点折叠起来的部分压扁的情况,能够维持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的形状,能够确保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和体液的吸收性能。

片压缩部16设置于与一对宽度折痕fw中的至少一者重叠的区域较佳。在本实施方式中,片压缩部16的一部分与第2宽度折痕fw2重叠。通过使弯曲基点部80与一对宽度折痕fw重叠,从而易于以宽度折痕fw为基点变形,另外,易于明显地形成由宽度折痕实现的习惯性弯折。因此,在包装时折叠包装体之际、在废弃时折叠包装体之际,易于利用该习惯性弯折紧凑地折叠包装体。

在变形例中,片压缩部16中的与一对宽度折痕重叠的片压缩部16仅配置于比吸收芯30的外侧缘30e靠宽度方向w上的内侧的位置,未配置于比吸收芯30的外侧缘30e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位置较佳。能够提高由片压缩部16实现的弯折基点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抑制因片压缩部16而导致的体液向宽度方向w外侧的扩散,能够抑制侧漏。

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在独立包装状态下固着有结合带75。结合带75的接合强度构成为比宽度折叠状态下的包装体的回弹力高较佳。宽度折叠状态下的包装体的回弹力是包装体欲自宽度折叠状态向第2折叠状态恢复的力。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00而言,以前后折痕fl和宽度折痕fw为基点对吸收芯30进行折叠,折叠好的状态下的包装体的回弹力容易较高。由于结合带的接合强度比宽度折叠状态下的包装体的回弹力高,因此能够维持独立包装状态。

接下来,基于图8对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8是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平面图。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x的包装片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吸收性物品1x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不同。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1x的吸收芯30x在被一对前后折痕fl夹着的区域处具有向非肌肤面侧凹陷的芯凹部37。芯凹部37既可以是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其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低的部分,也可以是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与其周围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同但密度比其周围的密度高的部分。芯凹部37配置于物品宽度中心线1wc上较佳。接合部60配置于与芯凹部37重叠的区域较佳。此外,芯凹部37的至少一部分与接合部60重叠较佳。变形例的接合部60是与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较佳。比一对前后折痕fl靠宽度方向w上的外侧的区域在以一对前后折痕fl为基点折叠后的状态下与被一对前后折痕fl夹着的区域重叠。在被一对前后折痕fl夹着的区域设置有芯凹部37,因此在以一对前后折痕fl为基点折叠后的状态下能抑制被一对前后折痕fl夹着的区域的厚度变得过厚,易于紧凑地折叠包装体100x。另外,接合部60在俯视时配置于与芯凹部37重叠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配置有芯凹部37的区域的刚度变得过低,能够维持在穿着时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芯压缩部35x在中央区域s2内以包围芯凹部37的方式配置较佳。芯凹部37配置于中央区域s2内较佳。即,芯凹部37的后端缘和前端缘位于中央区域s2内。芯压缩部35x包围芯凹部37较佳,呈环状较佳。环状的芯压缩部35x既可以是线状也可以是点状的集合体。芯压缩部35x也配置于中央区域s2内较佳,芯压缩部35x的后端缘和前端缘位于中央区域s2内较佳。芯压缩部35x既可以与芯凹部37相邻,也可以以5mm以内的范围与芯凹部37分离开。芯压缩部35x在中央区域s2中以包围芯凹部37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利用芯压缩部35x来提高配置有芯凹部37的区域的刚度。因而,能够抑制配置有芯凹部37的区域的刚度变得过低,能够维持在穿着时相对于排泄口的贴合性。

在未利用一对宽度折痕fw进行折叠的状态下,吸收芯30x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x在比一对宽度折痕fw靠后侧的位置处配置于不与一对宽度折痕fw重叠的区域较佳。未利用一对宽度折痕fw进行折叠的状态是图8所示的展开状态。变形例的吸收芯30x的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x在比一对宽度折痕fw靠后侧的位置处配置于不与一对宽度折痕fw重叠的区域。即,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x的前端缘位于比第1宽度折痕fw1靠后侧的位置。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x的厚度比其周围的厚度厚,在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x与宽度折痕fw重叠的形态中,有时在以宽度折痕fw为基点进行折叠时难以弯折。但是,由于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x不与一对宽度折痕fw重叠,因此易于以宽度折痕fw为基点紧凑地折叠包装体。另外,在以一对宽度折痕fw为基点折叠包装体100x时,一般将比一对宽度折痕fw靠后侧的区域和比一对宽度折痕fw靠前侧的区域相对于被一对宽度折痕fw夹着的区域折回。此时,能够利用高单位面积重量部33x来提高比一对宽度折痕fw靠后侧的区域的刚度,能够稳定地折叠包装体。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详细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由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作为修正形态和变更形态实施。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并没有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能抑制安装固定时的不良情况并且提高穿着时的贴合性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