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9361发布日期:2020-09-11 22:4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现有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因扭矩传导能力不佳致使导管不易插入冠状动脉的问题,且导管的头部硬度较高,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另外,由于导管头端设计欠佳,对于冠脉开口上翘的左、右冠状动脉及开口于主动脉前臂的右冠状动脉的患者,使用时无法顺利到位,导管容易进入左冠状动脉分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管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以及使用时无法顺利到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头部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头部导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为直管,所述第二导管为包含第一弯曲和第二弯曲的弯管,所述头部导管的端头水平向上呈15度角;所述头部导管的管壁上设有侧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管的由内层管壁、中层管壁和外层管壁三层结构构成,所述内层管壁和所述外层管壁均为尼龙材质管壁,所述中层管壁为金属编织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管的管壁为尼龙塑料材质管壁,所述头部导管的管壁为软质尼龙塑料材质管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以及所述头部导管的直径均为5f。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进行桡动脉穿刺并置入6f鞘管,沿鞘管将0.038”导丝送入升主动脉根部,沿0.038”导丝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送入升主动脉根部,连接造影剂推注设备,在dsa透视下,操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进入右冠状动脉,进行右冠状动脉造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硬度逐渐降低的三段导管连接而成,第一导管由尼龙和金属编织网组成,在保持了第一导管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第一导管柔韧性,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扭矩传导能力更佳,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导管更容易进入冠状动脉。

头部导管由软质尼龙制成,结构柔软,在进入冠状动脉过程中以及造影过程中能够减少头部导管的端头对血管的损伤,头部导管采用“水平向上15度角”结构设计,更容易进入左冠状动脉,避免进入左冠状动脉分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导管的中层管壁金属编织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导管,2、第二导管,3、第一弯曲,4、第二弯曲,5、头部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包括: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和头部导管5,第一导管1与头部导管5之间通过第二导管2连接;第一导管1为直管,第二导管2为包含第一弯曲3和第二弯曲4的弯管,头部导管5的端头水平向上呈15度角;头部导管5的管壁上设有侧孔。

上述第一导管1的由内层管壁、中层管壁和外层管壁三层结构构成,内层管壁和外层管壁均为尼龙材质管壁,中层管壁为金属编织网。金属编织网具体为不锈钢双丝编织网。

上述第二导管2的管壁为尼龙塑料材质管壁,头部导管5的管壁为软质尼龙塑料材质管壁。第二导管2作为第一导管1和头部导管5的连接过渡段,由尼龙塑料制成,硬度适中。

上述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以及头部导管5的直径均为5f。

上述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进行桡动脉穿刺并置入6f鞘管,沿鞘管将0.038”导丝送入升主动脉根部,沿0.038”导丝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送入升主动脉根部,连接造影剂推注设备,在dsa透视下,操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进入右冠状动脉,进行右冠状动脉造影。

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使用方法利用鞘管和导丝对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的引导作用,导管容易进入冠状动脉,从而降低操作难度和操作并发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硬度逐渐降低的三段导管连接而成,第一导管1由尼龙和金属编织网组成,在保持了第一导管1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第一导管1的柔韧性,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扭矩传导能力更佳,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导管更容易进入冠状动脉。

头部导管5由软质尼龙制成,结构柔软,在进入冠状动脉过程中以及造影过程中能够减少头部导管5的端头对血管的损伤,头部导管5采用“水平向上15度角”结构设计,更容易进入左冠状动脉,避免进入左冠状动脉分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和头部导管(5),所述第一导管(1)与所述头部导管(5)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导管(2)连接;所述第一导管(1)为直管,所述第二导管(2)为包含第一弯曲(3)和第二弯曲(4)的弯管,所述头部导管(5)的端头水平向上呈15度角;所述头部导管(5)的管壁上设有侧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1)的由内层管壁、中层管壁和外层管壁三层结构构成,所述内层管壁和所述外层管壁均为尼龙材质管壁,所述中层管壁为金属编织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2)的管壁为尼龙塑料材质管壁,所述头部导管(5)的管壁为软质尼龙塑料材质管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1)、所述第二导管(2)以及所述头部导管(5)的直径均为5f。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导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头部导管,第一导管与头部导管之间通过第二导管连接;头部导管的端头水平向上呈15度角;头部导管的管壁上设有侧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导管由尼龙和金属编织网组成,在保持了第一导管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第一导管柔韧性,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扭矩传导能力更佳,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导管更容易进入冠状动脉。头部导管由软质尼龙制成,结构柔软,在进入冠状动脉过程中以及造影过程中能够减少头部导管的端头对血管的损伤,头部导管采用“水平向上15度角”结构设计,更容易进入左冠状动脉,避免进入左冠状动脉分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卓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吉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