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注射器和保护组件的注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2579发布日期:2020-09-23 01:5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包括注射器和保护组件的注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注射器的保护组件,涉及一种包括注射器和这种保护组件的注射系统,并且涉及一种用于操作这种注射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或关节炎需要定期(例如每天或每周)向患者注射药物。药物以预填充药物输送装置(例如预填充注射器)的形式提供。

通常,对患者进行自我注射训练,并使患者能够自己进行药物注射。尽管如此,注射系统被提供用以使患者更容易地进行注射。

因此,注射系统旨在确保注射被适当地实施,提高尤其是意外的针刺伤害方面的安全性,以及减少患者的忧虑。

尽管已知的注射系统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它们并不总是满足用户的所有期望。特别地,当注射系统需要连续不同的手部运动来完成刺入和注射步骤时,注射系统的使用会相当困难。此外,注射系统不允许停止注射,但是某些患者中可能希望例如在注射疼痛时停止注射,并且在确保完全安全和无可挑剔的注射质量时恢复注射。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注射系统,该改进的注射系统将使自我注射变得更容易,更安全并且在情绪上不再那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注射器的保护组件,该注射器包括筒、柱塞杆和针,该保护组件具有轴线并且包括:

﹣用于容纳注射器的主体;

﹣布置在主体内部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构造成就相对于主体的轴向运动而言刚性地连接到筒,该联接装置包括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所述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构造成处于与柱塞杆接合以轴向固定联接装置和柱塞杆的被接合状态中、或者处于释放状态中,在所述释放状态中,联接装置和柱塞杆相对于彼此是轴向自由的,

其中,联接装置可在主体中进行以下轴向移动:

﹣从存储位置沿着第一行进距离向远侧移动到注射位置,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沿第一行进距离处于被接合状态,在所述注射位置中,针延伸超过主体并且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朝着释放状态自由移动,

﹣从注射位置沿着第二行进距离向近侧朝向安全位置移动,在该安全位置中针被主体覆盖,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沿第二行进距离处于被接合状态。

因此,由于本发明,患者可以将接收注射器的主体放置在皮肤上,并且在整个注射过程中以一次和单个移动的方式压下柱塞杆。柱塞杆的这种向远侧运动首先使得整个注射器向远侧运动,只要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处于与柱塞杆的被接合状态即可。换句话说,在第一阶段中,针刺入皮肤但注射尚未开始。只要刺入未完成,就不能进行注射。然后,在第二阶段,当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处于从柱塞杆释放的状态时,可以开始注射,同时使用者继续在柱塞杆上进行相同的向远侧运动。只有在刺入完成后才能进行注射,这确保了注射被适当地执行。

最终,一旦完成注射,患者就可以从柱塞杆上移开他/她的手指,这允许注射器自动向近侧缩回主体内和安全位置中,以避免针刺伤害。

在实践中,联接装置优选地构造成支撑筒。

具体而言,注射位置对应于联接装置相对于主体的轴向位置,该轴向位置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即当药物正被注射至患者时)保持不变。然而,在该注射过程中,联接装置可能会经历除轴向运动之外的其他变形或运动。因此,在注射位置,保护组件或注射系统的某些部件可能在注射过程中在从注射开始之前的时刻直到注射完成的时刻期间运动。

在本申请中,部件或装置的远端被理解为离使用者的手最远的端部,而近端被理解为最靠近使用者的手的端部。同样,在本申请中,“远侧方向”被理解为注射方向,而“近侧方向”被理解为与注射方向相反的方向。

本发明使得可以降低对意外针刺的恐惧,因为针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被覆盖,并且还为在情绪上难以刺入自身的患者提供了便利的注射过程。

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可以优选地通过向外可偏转而从被接合状态弹性变形到释放状态。

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可包括构造成与柱塞杆配合的柱塞杆接合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这样的配合允许一方面在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的被接合状态下将联接装置与柱塞杆轴向固定,另一方面允许柱塞杆将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从被接合状态移动到释放状态。换句话说,利用这种布置,柱塞杆使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朝向释放状态运动,而当注射完成时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自动地弹性运动回到被接合状态。

柱塞杆接合部分可以是构造成插入柱塞杆的腔中的突起。

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还可包括可弹性变形部分。可弹性变形部分可以是柱塞杆接合部分或联接装置的另一部分,例如联接装置的侧表面。

更精确地,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优选地包括可弹性变形的侧壁和从该侧壁向内延伸的突起,该突起被构造成插入在柱塞杆的腔中,以为了将柱塞杆和联接装置轴向固定在一起。侧壁优选是圆柱形。

主体可以包括保持元件或保持设施,该保持元件或保持设施构造成当联接装置从存储位置向注射位置移动时以及当联接装置从注射位置向存储位置移动时将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保持在被接合状态。此外,当联接装置不再移动并且处于注射位置时,相反地,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自由运动至释放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保持元件或保持设施包括止挡表面,当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处于被接合状态时,该止挡表面在径向上位于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附近,以防止所述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朝释放状态向外偏转。止挡表面优选是圆柱形。

主体可以进一步包括内凹部,该内凹部用于允许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在联接装置处于注射位置时朝释放状态向外偏转。内凹部优选地是圆柱形。

保护组件可以包括远侧轴向阻挡元件或远侧轴向阻挡设施,以防止联接装置在注射位置中相对于主体向远侧运动。即使释放了柱塞杆上的动作,将注射器和保护组件保持在注射位置也可以使患者在有需要时随时停止注射,同时确保整个系统保持在原位。因此,可以重新开始注射而不存在任何问题,特别是不会损失药物。

远侧轴向阻挡元件或远侧轴向阻挡设施可包括远侧抵接部。根据一实施例,在联接装置和远侧抵接部之间可以没有直接接触。例如,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可布置在联接装置与远侧抵接部之间,其中,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在注射位置中处于其完全压缩状态,以防止联接装置向远侧运动。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在联接装置上设置凸耳,并且在主体上设置抵接表面,例如布置在引导路径中的抵接表面(或者相反地构造)。

保护组件还可以包括近侧抵接部,用于在注射位置中防止联接装置相对于主体向近侧运动,只要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处于释放状态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组件可以包括轴向保持元件或轴向保持设施,用于将联接装置轴向保持在存储位置。轴向保持元件或轴向保持设施可包括:引导路径,例如槽,联接装置的凸耳可在槽中移动;或齿,仅当施加足够的力时联接装置才能越过所述齿;或至少一个翼状件,所述翼状件能够在超过施加在柱塞杆上的预定力的条件下收缩。

保护组件还可包括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该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构造成相对于主体从注射位置朝着安全位置向近侧偏压所述联接装置。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通常可以在注射位置中被压缩。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优选地包括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包括近侧齿,该近侧齿被构造成在休止位置时防止联接装置相对于主体从存储位置向近侧运动,并且该近侧齿可以偏转以允许联接装置相对于主体从注射位置朝向安全位置移动、并且在近侧方向上移动超过存储位置。在这样的构造中,第二行进距离大于第一行进距离。

保护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联接装置的处于安全位置的阻挡元件或阻挡设施。例如,所述阻挡元件或阻挡设施可包括:

﹣近侧抵接部;

﹣和/或至少一个安全臂,所述安全臂向内突出以形成远侧抵接部,并且当联接装置朝向安全位置向近侧移动时,该安全臂可被联接装置向外偏转。

联接装置可包括构造成支撑筒的颈圈。

根据一实施例,联接装置包括:

﹣颈圈,该颈圈优选地能够围绕轴线相对于主体旋转;

﹣和/或环,所述环与颈圈不同并且布置在所述颈圈的近侧,该环包括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

颈圈和环可以被构造为布置在注射器的凸缘的任一侧上,并且未固定到所述凸缘,但是就相对于主体的轴向运动而言与凸缘保持成一体。例如,这可以通过向近侧推动颈圈、凸缘和环的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以及与柱塞杆上的轴向保持该环的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的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相结合来实现。

替代地,联接装置可包括单个部件,该单个部件包括固定元件或固定设施,该固定元件或固定设施轴向固定地安装在注射器筒上,通常安装到注射器筒的凸缘上。“单个部件”是指在安装位置中,联接装置不是由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的两个分开的部件制成的。然而,在实际中,这种“单个部件”可以由组装为了安装目的而最初分开的部件产生。

有利地,主体包括引导路径而颈圈包括接合在引导路径中的凸耳,或者相反地构造。引导路径优选地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轴线倾斜,用于当联接装置从存储位置向注射位置移动时引导凸耳;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平行于轴线,用于当联接装置从注射位置向安全位置移动时引导凸耳。

引导路径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备部分,所述预备部分具有指向远侧的v形。v形的一端连接到引导路径的第一部分,从而在存储位置中接收凸耳,v形的另一端在移除最初安装在主体的开口远端并固定到针护罩的盖去除器之前接收凸耳。在使用包括注射器和保护组件的注射系统之前,该预备部分在盖去除器和针护套的去除过程中引导凸耳。这样的布置使得可以避免在移除盖去除器和针护套时对注射器的冲击。

主体可以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该凸缘被构造为使得使用者可以将他/她的两个手指放在向外延伸的凸缘下方,而一个手指放在柱塞杆上。由于该特征,刺入力不是施加在患者的皮肤上,而是施加在柱塞杆和主体之间,这使得注射对于患者而言不那么不舒服。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注射器的注射系统,该注射器包括筒、柱塞杆和针,该注射系统还包括如前所述的保护组件,该筒由联接装置支撑。

柱塞杆可以包括:

﹣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该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构造成当联接装置从存储位置向注射位置移动时与联接装置的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配合;

﹣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所述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与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不同并且位于它们的近侧,并且构造成当联接装置从注射位置向安全位置移动时与联接装置的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配合;

其中,例如,第一和/或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包括用于容纳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的柱塞杆接合部分的腔。

腔例如可以是凹口或槽。根据一个实施例,槽可以是环形的。

注射系统可包括致动构件,该致动构件构造成当联接装置从注射位置向安全位置移动时使主体的近侧齿偏转。

根据一实施例,致动构件例如以具有近侧倾斜表面的向外突起的形式设置在柱塞杆上。

根据另一实施例,致动构件设置在联接装置上,例如设置在与所述联接装置有关的环上。

注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针护罩,在使用前将针容纳在所述针护罩中。针护罩可包括内部柔软部分,使用前将针嵌入在所述柔软部分中。针护罩还可包括外部刚性部分,该外部刚性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内部柔软部分。注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盖去除器,该盖去除器最初安装在主体的敞开的远端上并且固定到针护罩,使得盖去除器的移除需要将针护罩从注射器移除。通过这种布置,在使用包括注射器和保护组件的注射系统之前,可以在主体上设置引导路径的预备部分,以在移除盖去除器期间引导设置在联接装置上的凸耳。这样可以避免在移除盖去除器和针护罩时对注射器造成冲击。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包括注射器的注射系统的方法,该注射器包括筒、柱塞杆和针,该注射系统还包括保护组件,该筒由联接装置支撑,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注射系统置于存储位置,其中,主体的远端与注射部位接触;

﹣相对于主体向远侧推柱塞杆,直到所述柱塞杆的最远侧位置,从而导致:

﹣在第一阶段,筒相对于主体向远侧运动而柱塞杆不相对于筒轴向地运动,以使针延伸超过主体并刺入注射部位直到注射位置;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柱塞杆相对于筒向远侧移动而筒不相对

于主体轴向移动,以引起注射;

﹣释放柱塞杆并从注射部位取下注射系统,从而使柱塞杆和筒都可以朝着安全位置移动,在该安全位置,针被主体覆盖。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备步骤,该预备步骤包括在使用注射系统之前移除盖去除器和针护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注射器的柱塞杆,该柱塞杆包括:

﹣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

﹣和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其与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不同并且位于它们的近侧;

其中,第一和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构造成与支撑注射器的筒的联接装置的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选择性地配合,以为了轴向地固定联接装置和柱塞杆。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注射器的保护组件,注射器包括筒、柱塞杆和针。该保护组件包括轴线、用于接收注射器并沿该轴线延伸的主体、和布置在该主体内部的联接装置。联接装置构造成就相对于主体的轴向运动而言刚性地连接至筒。联接装置包括附接元件,该附接元件构造成处于与柱塞杆接合以轴向地固定联接装置和柱塞杆的被接合状态、或者处于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中,联接装置和柱塞杆相对于彼此是轴向自由的。联接装置可在主体内从存储位置沿第一行进距离向远侧轴向移动至注射位置,附接元件沿所述第一行进距离处于被接合状态,在所述注射位置所述针延伸超过所述主体,并且在所述注射位置所述附接元件朝向释放状态自由移动。联接装置可在主体中沿着第二行进距离从注射位置朝着安全位置向近侧轴向移动,在该安全位置中针被主体覆盖,附接元件沿所述第二行进距离处于被接合状态。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注射器和保护组件的注射系统,该注射器包括筒、柱塞杆和针。该保护组件包括轴线、用于接收注射器并沿该轴线延伸的主体、以及布置在该主体内部的联接装置。联接装置构造成就相对于主体的轴向运动而言刚性地连接到筒。联接装置包括附接元件,所述附接元件构造成处于与柱塞杆接合以轴向固定联接装置和柱塞杆的被接合状态、或者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联接装置和柱塞杆相对于彼此是轴向自由的。联接装置可在主体内从存储位置沿第一行进距离向远侧轴向移动到注射位置,附接元件沿第一行进距离处于被接合状态,在所述注射位置中针延伸超过主体,并且在所述注射位置中所述附接元件朝向释放状态自由移动。联接装置可沿着第二行进距离从注射位置向近侧朝着安全位置在主体内轴向移动,在该安全位置中,针被主体覆盖,附接元件沿第二行进距离处于被接合状态。注射器的筒由保护组件的联接装置支撑。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注射系统的方法,该注射系统包括:注射器,该注射器包括筒、柱塞杆和针;保护组件,所述筒由保护组件的联接装置支撑。该方法包括将注射系统置于存储位置,其中,主体的远端与注射部位接触。该方法还包括将柱塞杆相对于主体向远侧推至所述柱塞杆的最远侧位置,从而导致:在第一阶段,筒相对于主体向远侧移动而柱塞杆不相对于筒轴向移动,以使针延伸超过主体并刺入注射部位直到注射位置;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柱塞杆相对于筒向远侧移动而筒不相对于主体轴向移动,以引起注射。该方法还包括释放柱塞杆并从注射部位移除注射系统,从而使柱塞杆和筒都能够朝着安全位置移动,在该安全位置,针被主体覆盖。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非限制性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

图1是处于存储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注射系统的两个正交平面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3和4分别是在已经开始注射之前的注射位置中、在完成注射时的注射位置中、以及在安全位置中的图1的注射系统在两个正交平面中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注射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图5的注射系统的俯视图;

图7a至图7d示出了分别沿着图6的线aa的横截面、沿图6的线bb的横截面、以及根据两个不同的观察方向在联接装置周围的细节处的在使用前配备有盖去除器的注射系统;

图8a和图8b是在移除盖去除器期间类似于图7a和7b的视图;

图9是在移除盖去除器的后续步骤期间与图8a相似的视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根据类似于图9的详细视图和沿图6的线aa的横截面示出了在已移除盖去除器之后处于存储位置的注射系统;

图11a﹣11d示出了分别沿着图6的线aa的横截面、沿图6的线bb的横截面、以及根据两个不同的观察方向在联接装置周围的细节处的在刺入之后、在注射位置中、在开始注射之前的注射系统;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分别沿着图6的线aa的横截面、以及在联接装置周围的细节处的在完成注射时处于注射位置中的注射系统;

图13a至图13e示出了分别沿着图6的线aa的横截面、沿着图6的线bb的横截面、以及根据三个不同的观察方向在围绕联接装置的细节处的处于安全位置的注射系统;

图14和图15示意性且部分地示出了注射系统,该注射系统包括用于将联接装置保持在存储位置中、以及在收缩时将联接装置保持在保持位置中的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系统1,所述注射系统包括注射器2和特别设计用于防止针刺伤害的保护组件10。

注射器2包括筒3,所述筒被设计成容纳待注射到患者的药物。筒3具有配备有针4的远端和包括通常可以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5的近端。柱塞杆6插入筒3中,用于通过针4向远侧排出药物。柱塞杆6包括远侧塞7和近侧构件8,近侧构件通常为盘形,以允许使用者向远侧推动柱塞杆6。

保护组件10基本包括接收注射器2的主体11和布置在主体11内部的联接装置30。

在使用中,注射系统1、注射器2和保护组件10具有共同轴线9。

主体11优选地是圆柱形的。主体11包括:

﹣近侧部分12,其优选是圆柱形;

﹣内凹部13,其具有比近侧部分12更大的内径。内凹部13优选地是圆柱形。可以由连结近侧部分12和内凹部13的近侧面14向近侧界定内凹部13。近侧面14优选地是成角度的。

主体11还可包括构造成使联接装置30轴向停止的远侧抵接部18。

可以在主体11的近端附近或近端处设置向内延伸的齿15。齿15优选地是柔性的,使得当以大于预定力的力推动齿15时,联接装置30可以穿过齿15。齿15可以具有例如径向延伸的倾斜近侧面16和阻挡远侧面17。

可以在主体11的近端处提供向内延伸的机构,从而形成近侧抵接部19。此外,主体11可以包括位于近侧抵接部19和远侧抵接部18之间的至少一个安全臂20。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臂20在休止时向内突出,并且可向外偏转。

此外,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21(例如弹簧)被构造成相对于主体11向近侧偏压联接装置30。弹簧优选地是螺旋形的。弹簧优选地布置在筒3的周围。弹簧优选地在主体11内部。偏压元件或偏压设施21优选地轴向位于联接装置30和远侧抵接部18之间。

联接装置30可在主体11中轴向移动。联接装置30构造成就相对于主体11的轴向运动而言刚性地连接至筒3。

注射系统1被构造为由患者容易且安全地操作。最精确地,患者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以相同的方式握住该系统并施加单个运动,即在柱塞杆上施加远侧压力,以执行整个过程,所述过程包括刺入和注射。这增强了稳定性和控制性。注射系统1被设计为确保首先进行刺入,并且只有在完成刺入后才能开始注射。主体11被设计成易于与皮肤正交地定位。

具体而言,注射系统1的一般操作如下。患者将注射系统1放置在皮肤上(其中注射系统处于存储位置、以备使用),然后将柱塞杆相对于主体向远侧推动。这导致:

﹣在第一阶段中,筒3相对于主体11向远侧运动而柱塞杆6不相对于筒3轴向运动,以使针4延伸超过主体11并刺入注射部位,直到注射位置为止;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柱塞杆6相对于筒3向远侧运动而筒3不相对于主体11轴向运动,从而引起注射。

当柱塞杆6被推至其最远侧位置时,患者可以从皮肤上移除注射系统1并且从柱塞杆6上移除他/她的手指,从而使得柱塞杆6和筒3都能够朝着安全位置移动,在该安全位置,针4被主体11覆盖。

为了能够如上所述操作注射系统1,联接装置30包括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具有被设计为与柱塞杆6协作的柱塞杆接合部分33。

更具体地,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可以处于与柱塞杆6接合的被接合状态,以为了轴向地固定联接装置30和柱塞杆6。为此,柱塞杆接合部分33可以与柱塞杆6的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配合、或与柱塞杆6的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2配合,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2与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不同并且位于它们的近侧。在实践中,柱塞杆接合部分33可以是突出部33,即朝柱塞杆6突出的部分,并且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42可以是用于接收该部分33的腔。优选地,突出部33包括倾斜的近侧表面35和/或倾斜的远侧表面36。腔和突出部33可具有对应的形状。在这种被接合状态下,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可以处于休止位置。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可以借助于主体11的近侧部分12保持在与柱塞杆6接合的被接合状态下,这防止了联接装置30的向外运动。

此外,从被接合状态,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可以例如通过弹性向外变形而移动到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中,联接装置30和柱塞杆6相对于彼此是轴向自由的。从被接合状态到释放状态的这种运动可以由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的突出部33与柱塞杆6之间的配合引起。当联接装置30不再面对主体11的近侧部分12而是面对内凹部13时,这种运动是可以的。

更准确地,在一实施例中,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可以包括:

﹣可弹性变形的部分,例如可弹性变形的、优选为圆柱形的侧壁;

﹣从侧壁向内延伸的突出部33。突出部33被构造成插入在柱塞杆6的腔41、42中,以为了将柱塞杆6和联接装置30轴向固定在一起。

现在参考图1至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必须注意的是,在这些图中的每一个图中,注射系统1的横截面图中的左半部分均在第一纵向平面中,而注射系统1的横截面图中的右半部分均在正交于第一平面的第二纵向平面中。

在该实施例中,联接装置30由单个部件制成。但是,它可以由几个部件组成。筒3被支撑在联接装置30上。由于固定元件或固定设施31,联接装置30可以相对于筒3固定地安装,通常固定在凸缘5上。固定元件或固定设施31可以包括环形槽,凸缘5被容纳在该环形槽中。

在图1所示的存储位置中,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处于被接合状态,其中突出部33接合在柱塞杆6的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中。弹簧21被部分压缩并向近侧推动联接装置30并因此推动筒3和柱塞杆6。近侧齿15处于休止位置并防止联接装置30和注射器2相对于主体11向近侧运动。针4被保护组件10的主体11覆盖。

当柱塞杆6被向远侧推动时,由于联接装置30和柱塞杆6由于接合在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中的突出部33而轴向固定,因此它导致联接装置30相同的远侧运动。因此,由于固定元件或固定设施31,筒3也与柱塞杆6一起向远侧运动。这使得针4移动超过主体的远端并刺入患者的皮肤,其中,如前所解释的,由于向外延伸的凸缘,因此刺入的力不是施加在患者的皮肤上,而是施加在柱塞杆6和主体11之间。在运动的该第一阶段期间,主体11的近侧部分12形成保持元件或保持设施,所述保持元件或保持设施将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保持在被接合状态,因此确保柱塞杆6不能相对于筒运动,即注射不能开始。

在该运动期间,弹簧21被逐渐压缩。例如,它可以达到其完全压缩状态,尽管这不是限制性的。

一旦刺入完成,注射系统1就处于注射位置。然后,联接装置30进入内凹口13。联接装置30优选地被压缩在远侧抵接部18或任何其他轴向远侧抵接部上的弹簧21轴向地向远侧阻挡。结果,当柱塞杆6被进一步向远侧推动时,使得突出部33从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脱离,其中,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向外变形。由于联接装置30现在面向凹部13而不是主体11的近侧部分12,因此向外移动是可行的。在图2所示的这个位置,可以开始注射。

必须指出的是,在注射位置,联接装置30优选地位于安全臂20的远侧。因此,安全臂20自由地向内突出。

患者继续向远侧推动柱塞杆6。由于筒3不能进一步向远侧移动,并且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1处于释放状态,这导致柱塞杆6在筒3内向远侧移动,即:将要注射药物。由于在该示例中,一方面通过弹簧21和远侧抵接部18、另一方面通过凹口13的近侧表面14来轴向地保持联接装置30,因此患者可以在柱塞杆没有移动的情况下释放柱塞杆6。然后,可以恢复注射而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如图3所示,在注射结束时,突出部33面对柱塞杆6的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2并通过弹性运动恢复其被接合状态而接合在其中。因此,联接装置30再次轴向固定在柱塞杆6上。

当患者从注射部位移除注射系统1并从柱塞杆6取下他/她的手指时,弹簧21的力使联接装置30、筒3和柱塞杆6整体向近侧朝向如图4所示的安全位置移动,在所述安全位置中,针4被保护组件10的主体11覆盖。由于主体11的将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保持在被接合状态中的近侧部分12,联接装置30保持轴向固定在柱塞杆6。

在该运动期间,联接装置30使安全臂20向外偏转并且进一步向远侧运动,从而允许所述安全臂20弹性地运动回到其向内突出的休止位置。

此外,主体11的近侧齿15已经通过设置在柱塞杆6上的致动构件向外偏转,以允许注射器2向近侧移动超过存储位置。致动构件可以是具有近侧倾斜表面44的向外突出部43,近侧倾斜表面44用于与齿15的阻挡近侧面17配合。

借助于近侧抵接部19和安全臂20,将联接装置30和注射器2保持在相对于主体11的安全位置,从而确保针4将保持被主体11覆盖。

现在参考图5至图13e,其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该保护组件包括主体11,该主体11包括被构造为将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保持在被接合状态的近侧部分12以及具有比近侧部分12更大的内径的内凹部13,在所述内凹部13中,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朝向释放状态自由移动。内凹部13位于近侧部分12的远侧。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主体11可以由远侧部分50和形成近侧部分的两个半体51、52制成,所述两个半体51、52组装在一起,例如卡合在一起。此外,主体11的近侧开口端由可滑动地容纳柱塞杆6的塞53封闭。可替代地,主体11可以由单件制成。

主体11可以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60,使用者可以在所述凸缘60上放置他/她的手指,使得在柱塞杆6和主体11之间施加注射力。

注射系统1还可以包括针护罩54,该针护罩54包括内部柔软部分55,在使用之前将针4嵌入所述内部柔软部分55中。针护罩还可包括外部刚性部分56(见图7a和7b)。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注射系统1还包括盖去除器57,该盖去除器57构造成从针移除针护罩54。盖去除器57可以最初安装在主体11的敞开的远端上,并且例如通过附接臂58固定在针护罩54上。盖去除器57因此可移除地安装在注射器远端上。

该保护组件包括构造成支撑筒3的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的联接装置30。联接装置30包括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所述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构造成与柱塞杆6处于被接合状态以为了轴向地固定联接装置30和柱塞杆6、或者处于释放状态,在所述释放状态,联接装置30和柱塞杆6相对于彼此是轴向自由的。

根据该实施例,联接装置30由两个单独的部分(即,颈圈61和环62)制成。颈圈61布置在筒凸缘5的远侧,而环62布置在所述凸缘5的近侧。垫圈63可进一步设置在套筒3的周围且位于颈圈61的远侧,以避免颈圈61和弹簧21之间的摩擦,特别是旋转摩擦。

当存在垫圈63时,弹簧21推动垫圈63,并且颈圈61朝近侧抵抗凸缘5,凸缘5朝近侧抵靠环62。因此,即使联接装置30没有轴向固定在筒3上,一起形成联接装置30的环62和颈圈61也可以就相对于主体11的轴向运动而言刚性地连接到筒3。

颈圈61优选地能够相对于主体11围绕轴线9旋转。颈圈61包括向外突出的凸耳64,该凸耳64优选地具有形成近侧末端的锥形形状。环62包括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更精确地,环62可包括由空间66或狭槽隔开的两个钳口65,所述钳口65可从被接合状态到释放状态彼此弹性地移动分开。

此外,主体11包括引导路径70。引导路径70可以是通孔。颈圈61的凸耳64接合在引导路径70中。例如,如图7a所示,引导路径70包括:

﹣可选的预备部分75,其具有指向远侧的v形。预备部分包括:第一分支71,其从引导路径70的端部73延伸到预备部分75的末端76;以及第二分支72,其从预备部分75的末端76延伸到点77;

﹣第一部分81,其从点77向远侧延伸到点83,并且相对于轴线9倾斜;

﹣第二部分82,其从点83向近侧延伸到点84,并且平行于轴线9。点84可以是引导路径70的另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在主体上设置有相对于轴线9对置的两个相同的引导路径70,每个引导路径70容纳设置在颈圈61上的两个相对的凸耳64中的一个凸耳64。

现在将描述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注射系统1的操作。

最初,如图7a﹣7d所示,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处于被接合状态,其中,突出部33接合在柱塞杆6的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中。搁置在形成远侧抵接部18的主体11的肩部上的弹簧21可以被部分地压缩。弹簧沿轴向向近侧推动垫圈63、颈圈61、凸缘5和环62,其中,环62抵靠在处于休止位置的近侧齿15上。因此,在该位置不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近侧运动。针4被保护组件10的主体11覆盖。颈圈61的凸耳64位于引导路径70的端部73附近,如图7c所示。

如前所述,在注射系统1在使用前配备有盖去除器57的情况下,要执行的预备步骤是移除盖去除器57,这需要将针护罩54从注射器2上移除。

为此,患者向远侧拉动盖去除器57,这导致由于附接臂58而向远侧拉动针护罩54。针护罩54趋于向远侧拉动注射器2,从而导致颈圈61也向远侧移动。

使颈圈61的凸耳64在引导路径70的预备部分75中移动,并迫使颈圈61旋转。在移除盖去除器57的过程中,凸耳64从端部73开始在预备部分75的第一分支71中移动。当凸耳64到达末端76时,如图8a和8b所示,进一步的远侧运动是不可行的,盖去除器57与针护罩54一起可以被去除。由于这些特征,在移除针护罩期间防止了注射器2向近侧运动,注射器2向近侧运动可能导致注射器2断裂或损坏。这些特征因此允许在移除针护罩54时注射器2相对于主体11轴向固定。

保护组件10可以包括用于将联接装置30轴向地保持在存储位置的轴向保持元件或轴向保持设施。

在图14和图15中示出了这种轴向保持元件或轴向保持设施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必须注意,这些图是示意性的并且仅部分地示出了保护组件。特别地,示出了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2或致动构件43。此外,尽管保护组件类似于图1﹣4中的一个,但是可以在类似于图5﹣13e之一的保护组件上实施轴向保持元件或轴向保持设施。

如图14所示,轴向保持元件或轴向保持设施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柱塞杆6上的翼状件80,例如根据v指向远侧布置的两个翼状件80。翼状件80可具有在存储位置中抵接主体11(例如抵接近侧抵接部19)的远端82。翼状件80可进一步具有连接至柱塞杆6的近端,优选地绕正交于轴线9的轴线81枢转。因此,翼状件80阻止联接装置30的轴向运动。

当在柱塞杆6上向远端施加足够的力时,例如,在移除联接到针护罩54的盖去除器57的过程中,优选地通过绕轴线81枢转,翼状件80可以收缩。这能够是由布置在柱塞杆6上的适当的致动器引起的,例如致动支腿83,每个所述支腿83推动一个翼状件80。支腿83可以界定腔84,腔84向远侧敞开并且一旦翼状件收缩(即:当它们折叠向彼此时,如图15所示)就能够容纳翼状件80的一部分。

在已经移除了盖去除器57和针护罩54时,由于不再施加远侧拉力,弹簧21向近侧推动垫圈63和颈圈61,使其回到初始位置,直到颈圈61与筒3的凸缘5接触。在该运动过程中,凸耳64在预备部分75的第二分支72中从末端76移动到点77。如图9所示,凸耳的锥形形状和预备部分75的几何形状确保凸耳64不能移回到端部73,但是将朝向点77移动。

当已经移除了盖去除器57时,注射系统1处于存储位置以备使用。

必须注意的是,注射系统1不一定必须设置盖去除器,并且上述步骤因此是可选的,引导路径70的预备部分75也是如此。

从图10a和图10b所示的存储位置,可以开始注射过程。

为此,患者向远侧推动柱塞杆6。当环62的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的突出部33接合在柱塞杆6的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中时,柱塞杆6的远侧运动需要与环62相同的远侧运动。这会导致筒3的凸缘5、颈圈61和垫圈63发生相同的远侧运动。

换句话说,筒3与柱塞杆6一起向远侧运动。这使得针4移到超过主体远端并刺入患者的皮肤。在该运动的第一阶段期间,主体11的近侧部分12形成保持元件或保持设施,该保持元件或保持设施将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保持在被接合状态,即,防止钳口65彼此移动分开。这确保了柱塞杆6不能相对于筒移动,即,不能开始注射。在刺入期间,弹簧21在垫圈63和远侧抵接部18之间逐渐压缩。

在柱塞杆6和筒3的这种从存储位置到注射位置的共同远侧运动期间,颈圈61的凸耳64在主体11的引导路径70的第一部分81中移动,直到其到达点83。因此,在轴向上在远侧阻挡了联接装置30。然后,刺入完成,并且注射系统1处于注射位置。

由于在轴向上在远侧阻挡了联接装置30,因此当柱塞杆6被进一步向远侧推动时,突出部33被致使从第一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1脱离,其中,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2向外变形。由于联接装置30现在面向内凹部13而不是面向主体11的近侧部分12,因此这种向外运动是可行的。在图11a﹣11d所示的该位置,可以开始注射。

必须注意的是,在注射位置,联接装置30优选地位于安全臂20的远侧。因此,安全臂20自由地向内突出,如图11b所示。

当患者继续向远侧推动柱塞杆6时,由于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31处于释放状态,因此柱塞杆6被致使在筒3内向远侧移动,即:将要注射药物。实际上,由于凸耳64抵靠在引导路径70的点83上,因此在轴向上在远侧阻挡颈圈61,并且因此筒3不能相对于主体11向远侧移动。

一方面由凸耳64、另一方面由凹部13的近侧表面14来轴向地保持包括颈圈61、凸缘5和环62的组件,患者可以释放柱塞杆6而无需所述柱塞杆移动。然后,可以恢复注射而没有任何问题。

在注射结束时,如图12a和12b所示,环62的钳口65的突出部33面对柱塞杆6的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2,并通过弹性运动返回到其被接合状态而接合在其中。因此,环62再次轴向固定到柱塞杆6。

在药物注射期间,凸耳64没有在引导路径70内移动,并且仍处于图11c所示的位置。

当患者从注射部位移除注射系统1并将其手指从柱塞杆6移开时,弹簧21的力使垫圈63、颈圈61、筒凸缘5、环62和柱塞杆6与环62整体接合,以便朝着安全位置向近侧移动,如图13a﹣13e所示,在安全位置中,针4被保护组件10的主体11覆盖。环62由于主体11的近侧部分12保持轴向固定到柱塞杆6,这将处于被接合状态的钳口65保持在第二互补附接元件或附接设施42中。

在该运动期间,联接装置30(即,环62和颈圈61)已使安全臂20向外偏转并且进一步向远侧移动,从而允许所述安全臂20弹性地移动回到其休止位置,在该休止位置,安全臂20向内突出,如图13d所示。

此外,主体11的近侧齿15已经由设置在环62上的致动构件(即钳口65)向外偏转,以允许注射器2向近侧运动超过存储位置。

从注射位置到存储位置,颈圈61的凸耳64在设置在主体11中的引导路径70的第二部分82中从点83移动到点84(图13e)。

环62、颈圈61和注射器2通过近侧抵接部19和安全臂20而被保持在相对于主体11的安全位置(图13d),从而确保针4将保持被主体11覆盖。

本发明不限于通过示例的上述实施例,而是包括所描述的装置的所有技术等效物和变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