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2960发布日期:2020-05-06 19:4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屏障,保护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外界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当皮肤受到损伤时,若不能及时愈合,伤口表面需及时覆盖敷料。医用敷料作为伤口处的覆盖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的皮肤起到暂时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溃疡性伤口的增多,医用敷料的市场价值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按采用的材料,医用敷料目前大致可分为:天然材料类、合成高分子材料类、无机材料类和复合材料类。目前医用敷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通过改性或复合的方法,改善现有材料的不足,增强其作为敷料的性能;在材料上负载各种药物和生长因子,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同时达到伤口愈合及治疗作用。从患者角度考虑,还应尽量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带来的痛苦。

医用敷料不应仅限于保护创面,还应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且针对不同伤口及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专门敷料,例如在伤口愈合后不产生疤痕组织。疤痕是人体创伤、烫伤、手术后由于创面在愈合的过程中缺乏调控机制及愈合的皮肤缺乏保护而形成的。目前疤痕修复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外敷药剂、植皮、激光等,另外还包括打磨、填充等手段。从修复效果来看,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的复发高,有的还会造成皮肤损害或局部疼痛;传统药物治疗能治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但不易痊愈。研究疤痕的形成机制发现:疤痕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过度增生和胶原纤维的过度沉积而形成,由于胶原合成和降解不平衡,异常粘多糖的出现,以及肌纤维细胞的增殖导致局部隆起、坚硬、变色,从而形成疤痕。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使用需求,研制一种新的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是市场迫切需要的,在治疗皮肤创伤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医用敷料通过将类人胶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活性多肽组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进行联用,能够有效抑制纤维蛋白的过度增生和疤痕形成,促使组织有序生长和伤口快速愈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5-1%,活性多肽组合物1-3%,羧甲基壳聚糖2-6%,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16%,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1.2-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6-0.9%,活性多肽组合物1.2-2.8%,羧甲基壳聚糖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1-15%,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1.5-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7-0.8%,活性多肽组合物1.5-2.5%,羧甲基壳聚糖3-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2-14%,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7%,活性多肽组合物1.5%,羧甲基壳聚糖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余量为去离子水。

优选地,所述的类人胶原蛋白为使用基因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的一种人源型胶原蛋白。

优选地,所述的活性多肽组合物为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的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医用敷料用于制备抑制疤痕产生的外科用创面材料的用途。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甲基壳聚糖加入到适量的去离子水中,真空搅拌均匀,冷冻干燥后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按重量配比将类人胶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多肽组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剩余的去离子水投入到容器中,加入上述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搅拌均匀,灭菌处理后即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优选地,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co-60γ射线辐照灭菌,灭菌剂量为60-80kgy。

类人胶原蛋白是将人体已知序列胶原蛋白的一段mrna逆转录生成cdna后,经过特定序列重复和修饰,转化于大肠杆菌中,并经过高密度发酵、分离提取及纯化而得。它解决了动物提取胶原蛋白的水不溶性和病毒隐患(疯牛病、猪瘟疫、禽流感)等问题,相比动物体提取胶原蛋白优良,免疫排异反应低,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吸收性、细胞粘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且可明显促进细胞生长,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医学、整形等方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1979年dvorak等首先在无血清的肿瘤细胞培养液及动物癌性腹水中发现,senger等(1983)分析后确定是一种以二硫键结合的二聚体肝素亲合性糖蛋白并命名为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gospodarowicz和ferrara等(1989)从牛的垂体滤泡细胞中分离得到类似物,命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后经分析发现二者是同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人体内存在的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可刺激多种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合成的作用。vegf可调节伤口的修复过程,是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各种创伤、烧烫伤、溃疡等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乙酰基四肽-2是一种含有4个氨基酸的活性多肽,氨基酸序列为:ac-d-lys-asp-val-m-tyr-nh2,是对胸腺生成素ⅱ的33-36位氨基酸序列的改构,具有一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能增强皮肤免疫防御力;能增强维持胶原蛋白水平和弹性纤维正确装配的自然因素,促进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对抗导致皮肤紧实度和粘附力丧失的不利作用,从而改善皮肤状况;其主要表现为表皮厚度的增加及表皮皮肤文理的修复。乙酰基四肽-2主要应用有:抗衰老、抗皱产品、药妆产品、术后护理产品、妊娠纹消除产品、指甲及头发护理产品等。

棕榈酰三肽-1是一种matrikine信号肽,它作用于真皮层,能够促进细胞外基质i和iii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结构糖蛋白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恢复和组织更新重建,加强真皮层,使皮肤变得更厚、紧致,皱纹得到舒缓,抵御外界能力更强。

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羟基和氨基活性基团,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不同的壳聚糖衍生物。其中羧甲基壳聚糖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它是壳聚糖经羧甲基化而得的水溶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保湿性、止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且无毒无抗原性,生物降解性优于壳聚糖。体外实验表明,在生理条件下,羧甲基壳聚糖膜可吸收4倍质量的水,同时其膜的通透性保持不变,可以避免伤口分泌物的累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医用敷料将类人胶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活性多肽组合物等活性成分进行联用,其中类人胶原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生长,调节伤口的修复过程;活性多肽组合物对表皮皮肤文理的修复、伤口恢复和组织更新重建具有促进作用,有效抑制疤痕产生。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将上述成分配合使用可以促使组织有序生长并加快伤口愈合过程,同时在抑制疤痕产生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治疗结束后无复发现象。本发明选用的增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在6个月内使各蛋白活性成分的含量稳定在95%以上,在长时间内可保持稳定有效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医用敷料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可靠,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作用,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实施例1

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9%,活性多肽组合物(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的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1.5%,羧甲基壳聚糖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4%,余量为去离子水。

其中,类人胶原蛋白购自美国novusbiologicals公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购自美国sigma公司;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购自浙江湃肽生物有限公司。

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甲基壳聚糖加入到适量的去离子水中,真空搅拌均匀,冷冻干燥后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按重量配比将类人胶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多肽组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剩余的去离子水投入到容器中,加入上述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搅拌均匀,灭菌处理后即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实施例2

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6%,活性多肽组合物(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的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2%,羧甲基壳聚糖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2%,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0.7%,活性多肽组合物(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的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1.5%,羧甲基壳聚糖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类人胶原蛋白)

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活性多肽组合物(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的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2.7%,羧甲基壳聚糖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1.8%,活性多肽组合物(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的重量比为1:1的组合物)1.9%,羧甲基壳聚糖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活性多肽组合物)

一种能够抑制疤痕产生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分:类人胶原蛋白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羧甲基壳聚糖3.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医用敷料的储存稳定性试验

考察不同种类的增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黄原胶)对类人胶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等蛋白活性成分稳定性的影响。在实施例1的医用敷料组成基础上,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分别替换为海藻酸、黄原胶,并将得到的三种医用敷料置于恒温恒湿箱(45℃±2℃,湿度75%±5%)中,分别于第3、6个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各样品中乙酰基四肽-2和棕榈酰三肽-1的含量,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类人胶原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以评价其稳定性。稳定性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使用hplc测定各蛋白活性成分的含量(标示量100%)

由表1的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选用的增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在6个月内使各蛋白活性成分的含量稳定在95%以上,其稳定效果明显优于海藻酸和黄原胶。这证明了本发明的医用敷料的储存稳定性良好,在长时间内可保持稳定有效的治疗效果。

医用敷料对伤口创面的作用情况

将健康的体重为300g左右的大鼠平均分为6组,每组8只,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将小鼠背部脊柱两侧背毛脱掉,脱毛面积约为2cm2,用开水将脱毛区烫伤从而形成含渗液较多的伤口创面,烫伤区分别用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覆盖创面,每日换药一次,逐天观察伤口愈合及疤痕增生情况。采用打分制评价疤痕增生情况,5分-无疤痕产生;3分-有疤痕但疤痕较浅,面积小于创面面积的50%;1分-有疤痕,疤痕明显,面积大于创面面积的50%。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本发明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对伤口创面的治疗作用

由表2的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促伤口愈合医用敷料能够有效抑制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纤维蛋白过度增生,防止疤痕的突起和生长,同时能够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且愈合后的伤口创面无红肿现象发生。通过对比试验,意外地发现与缺少某一种活性成分相比,将类人胶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活性多肽组合物等三种活性成分进行联用,可以促使创面组织有序生长并加快伤口愈合过程,同时在抑制疤痕产生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治疗结束后无复发现象。本发明的医用敷料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可靠,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作用,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技术方案做出若干修改或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