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蕨藻萃取物及其添加产品

文档序号:26266369发布日期:2021-08-13 19:1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小叶蕨藻萃取物及其添加产品

本发明关于一种小叶蕨藻萃取物(caulerpamicrophysaextract)及其添加产品;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抗皱纹(anti-wrinkle)及抗过敏(anti-allergy)功能的小叶蕨藻萃取物及其添加产品。



背景技术:

有关常用蕨藻类萃取物、其萃取方法及其用途,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i592161号“长茎蕨藻的萃取物及其类黄酮萃取方法”的发明专利,其揭示一种长茎蕨藻的萃取物及其类黄酮萃取方法。该长茎蕨藻的萃取物包含一多糖体及一类黄酮素,而该多糖体及类黄酮素萃取自一长茎蕨藻体,且该类黄酮素具有抗发炎能力、抗菌能力及抗氧化能力。

承上,前述第tw-i592161号的长茎蕨藻的类黄酮萃取方法包含:提供一长茎蕨藻体添加于一溶液;将该长茎蕨藻体在该溶液进行粉碎处理,以获得一长茎蕨藻溶液;将该长茎蕨藻溶液进行热水萃取处理,以获得一长茎蕨藻萃取液;将该长茎蕨藻萃取液进行过滤处理,以获得一已过滤长茎蕨藻萃取液;将该已过滤长茎蕨藻萃取液进行分离处理,以获得一含类黄酮萃取液。

事实上,前述第tw-i592161号的长茎蕨藻的萃取物及其类黄酮萃取方法仅揭示长茎蕨藻的萃取物及其达成具有抗发炎能力、抗菌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且其仅揭示包含长茎蕨藻的多糖体萃取物及长茎蕨藻的类黄酮萃取物等。

另一常用蕨藻类萃取物、其萃取方法及其用途,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i558408号“一种具抑制过敏的海葡萄萃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发明专利,其揭示一种具抑制过敏的海葡萄萃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海葡萄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包含:步骤1、将海葡萄在纯水打浆,其中该海葡萄与纯水的重量比为海葡萄1份:纯水1至20份,并混和均匀而获得一海葡萄浆;步骤2、将该海葡萄浆继续搅拌,而搅拌温度为20至100℃,且搅拌时间为30至120分钟;步骤3、将该海葡萄浆进行第一次过滤,以获得得一海葡萄萃取物。

承上,前述第tw-i558408号的该海葡萄选自生鲜海葡萄、干燥海葡萄或海葡萄粉。该第一次过滤的条件为5微米与1微米,且在该第一次过滤后,将该海葡萄萃取物可进一步进行第二次过滤,且该第二次过滤为薄膜过滤。

事实上,前述第tw-i558408号的长茎蕨藻的萃取物及其类黄酮萃取方法仅揭示长茎蕨藻的萃取物及其达成具有抗发炎能力、抗菌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且其仅揭示包含长茎蕨藻的多糖体萃取物及长茎蕨藻的类黄酮萃取物等。

另一常用蕨藻类萃取物、其萃取方法及其用途,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484966号的“海葡萄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及用于制备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组合物”发明专利,其揭示一种海葡萄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将海葡萄经干燥、粉碎后,以酒精溶剂进行粗萃取,减压浓缩之后获得海葡萄粗萃取物。再将该海葡萄粗萃取物溶于乙醇溶液,再与正己烷(hexane)进行混合及区分(partition),以获得乙醇溶液分离物。接着,将该乙醇溶液分离物加入水及乙酸乙酯(ethylacetate),并进行区分及减压浓缩,以获得海葡萄乙酸乙酯分离物。再将该海葡萄乙酸乙酯分离物经管柱层析等步骤后,即获得海葡萄天然萃取物(excaulerpa)。进一步提供一药物组合物,其包含该海葡萄天然萃取物有效量,用于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生长的用途。

事实上,前述第i484966号的该海葡萄天然萃取物及其萃取方法仅单纯揭示如何萃取而获得该海葡萄天然萃取物,并添加于制备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组合物而已。

另一常用蕨藻类萃取物、其萃取方法及其用途,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9833334号“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案,其揭示一种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含:将一长茎葡萄蕨藻样品溶于一提取溶剂中,依次进行研磨搅拌、超声、过滤或离心、浓缩,以获得一长茎葡萄蕨藻提取液。

承上,前述第cn-109833334号的该提取溶剂选自为水或乙醇水溶液,而该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浓度为0.5%至100%,且该述长茎葡萄蕨藻样品与该提取溶剂的配比为1g:0.1至100ml。该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具有保湿补水、抗炎、促进细胞增生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事实上,前述第cn-109833334号的该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仅单纯揭示如何萃取而获得该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而已,即将该长茎葡萄蕨藻样品溶于该提取溶剂中,以获得该长茎葡萄蕨藻提取液。

另一常用蕨藻类萃取物、其萃取方法及其用途,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584745号“应用于辐射伤害的海葡萄萃取物修复膜”的新型专利,其揭示一种应用于辐射伤害的海葡萄萃取物修复膜。该应用于辐射伤害的海葡萄萃取物修复膜包含一敷料层及一依附层。

承上,前述第tw-m584745号的该敷料层的一面接触于该依附层,而该敷料层的另一面用以贴附一皮肤组织,且该依附层用以支撑及定型该敷料层。该敷料层内包含海葡萄萃取物、海葡萄多糖体、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为能诱发活化或促进组织修复的物质。该敷料层内包含蓝绿藻萃取物的藻胆蛋白,其具有组织修复的功效。

事实上,前述第tw-m584745号的海葡萄萃取物修复膜仅揭示包含海葡萄萃取物及其达成具有诱发活化或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且另仅揭示包含蓝绿藻萃取物的藻胆蛋白及其达成组织修复的功能。

另一常用蕨藻类萃取物、其萃取方法及其用途,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486428号“具美白及/或促进肌肤保湿的海葡萄萃取物的微粒结构”的新型专利,其揭示一种具美白、促进肌肤保湿的海葡萄萃取物的微粒结构。该具美白、促进肌肤保湿的海葡萄萃取物的微粒结构包含一活性核心层及一保护层,且该活性核心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之内。

承上,前述第tw-m486428号的该具美白、促进肌肤保湿的海葡萄萃取物的微粒结构另包含一保湿层,而该保湿层位于该活性核心层及保护层之间,且该保湿层包覆该活性核心层。该具美白、促进肌肤保湿的海葡萄萃取物的微粒结构另包含一防潮层,且该防潮层包覆于该保护层之外。

事实上,前述第tw-m486428号的海葡萄萃取物的微粒结构仅揭示包含海葡萄萃取物及其达成具有肌肤美白或促进肌肤保湿的功能,且另仅揭示包含该活性核心层、保护层、保湿层及防潮层的微粒结构。

然而,前述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i592161号、第tw-i558408号、第i484966号、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9833334号、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584745号及第tw-m486428号专利及专利申请案的蕨藻类萃取物、其萃取方法及其用途仍存在进一步改良的需求。

前述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i592161号、第tw-i558408号、第i484966号、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9833334号、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584745号及第tw-m486428号专利及专利申请案仅为本发明技术背景的参考及说明目前技术发展状态而已,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满足上述技术问题及需求,其提供一种小叶蕨藻萃取物及其添加产品,其中该小叶蕨藻萃取物萃取自一小叶蕨藻体,而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具有一抗皱纹成份、一抗过敏成份及一抗氧化成份,且该抗皱纹成份、抗过敏成份及抗氧化成份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可作为抗皱纹、抗过敏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的应用,以扩大常用蕨藻类萃取物应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叶蕨藻萃取物及其添加产品,其中该小叶蕨藻萃取物萃取自一小叶蕨藻体,而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具有一抗皱纹成份、一抗过敏成份及一抗氧化成份,且该抗皱纹成份、抗过敏成份及抗氧化成份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可作为抗皱纹、抗过敏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的应用,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不具有细胞毒性,以便达成提升小叶蕨藻经济价值的目的或功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包含:

提供至少一个或数个小叶蕨藻体,且该小叶蕨藻体包含数个匍匐茎、数个收缩直立茎、数个球状小枝及数个假根;

在一水体中利用一均质机将该小叶蕨藻体进行均匀破碎,以获得数个小叶蕨藻体碎块;

在一热水中将该小叶蕨藻体碎块进行萃取,以获得一小叶蕨藻体萃取液;

将该小叶蕨藻体萃取液进行冷却,以获得一已冷却小叶蕨藻体萃取液,并利用一离心机进行沉淀去除杂质,以获得一上清小叶蕨藻体萃取液;及

将该上清小叶蕨藻体萃取液进行冷冻干燥,以获得一小叶蕨藻体萃粉末,且该小叶蕨藻体萃粉末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小叶蕨藻体为一人工养殖小叶蕨藻体。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人工养殖小叶蕨藻体采用水温为23±3℃及海水盐度为32±3ppt。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热水的温度为120℃。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包含:

一小叶蕨藻萃取物萃取自一小叶蕨藻体,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具有一抗皱纹成份、一抗过敏成份及一抗氧化成份,且该抗皱纹成份、抗过敏成份及抗氧化成份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小叶蕨藻体选自不同生长时期的小叶蕨藻体。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小叶蕨藻体包含数个匍匐茎、数个收缩直立茎、数个球状小枝及数个假根。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小叶蕨藻萃取物不具有细胞毒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包含:

至少一化妆品原料,其具有一第一含量;及

至少一小叶蕨藻萃取物,其具有一第二含量,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萃取自一小叶蕨藻,并将该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于该化妆品原料内,以制成一化妆品组成物;

其中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具有至少一抗皱纹成份、至少一抗过敏成份及至少一抗氧化成份,且该抗皱纹成份、抗过敏成份及抗氧化成份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化妆品原料选自一保养品原料、一彩妆品原料或一香水原料,以制成一保养品、一彩妆品或一香水。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化妆品原料选自一粉末状原料、一膏状原料或一液态原料。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包含:

至少一食品原料,其具有一第一含量;及

至少一小叶蕨藻萃取物,其具有一第二含量,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萃取自一小叶蕨藻,并将该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于该食品原料内,以制成一食品组成物;

其中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具有至少一抗皱纹成份、至少一抗过敏成份及至少一抗氧化成份,且该抗皱纹成份、抗过敏成份及抗氧化成份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食品组成物为一饮料、一食品、一调味酱、一调味粉、一健康食品或一保健用品。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小叶蕨藻萃取物为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液、一小叶蕨藻萃取精油、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锭、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颗粒、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粉末或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叶蕨藻萃取物及其添加产品,其中该小叶蕨藻萃取物萃取自一小叶蕨藻体,而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具有一抗皱纹成份、一抗过敏成份及一抗氧化成份,且该抗皱纹成份、抗过敏成份及抗氧化成份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可作为抗皱纹、抗过敏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的应用,且该小叶蕨藻萃取物不具有细胞毒性,以便达成提升小叶蕨藻经济价值的目的或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方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及其采用各种储存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方块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前第一使用例皮肤的评估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经第一使用例在使用后皮肤的评估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选择采用小叶蕨藻体的影像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前第二使用例皮肤的评估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经第二使用例在使用后皮肤的评估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活性测试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渗透率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利用伤口愈合检测进行细胞修复活性评估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小叶蕨藻体;10:储存载体;10a:面膜;10b:贴布;10c:纱布体;10d:绷带卷;10e:胶囊;10f:包装袋;10g:分装盒体;10h:ok绷;100:加工设备;2:化妆品原料;20:食品原料;3:小叶蕨藻萃取物;a:化妆品组成物;b:食品组成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了解本发明,在下文将举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且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及其添加产品适用于各种小叶蕨藻及其各部位萃取物、其添加产品及其萃取方法,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再者,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组合于各种加工品,例如:预防或抗病菌用产品、预防或抗过敏产品、美妆保养品、一般食品或保健食品,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图1揭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所示,举例而言,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采用一储存载体10或具类似功能的装置,而该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包含至少一化妆品原料2及至少一小叶蕨藻萃取物3,且将该化妆品原料2及小叶蕨藻萃取物3制成一化妆品组成物a。

请再参照图1所示,举例而言,该储存载体10用以储存及承载至少一产品组合体,以便在使用时自该储存载体10取出该产品组合体的一适当使用量。另外,该储存载体10可选择各种材料(例如:塑胶、铝薄纸、玻璃、金属或其它适当材料)制成,且储存载体10亦可选择一透明(transparent)材料、一半透明(semi-transparent)材料或一非透明(opaque)材料。

图2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及其采用各种储存载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该储存载体10选自一面膜(facialmask)10a、一贴布(patch)10b、一纱布体(gauze)10c、一绷带卷(bandage)10d、一胶囊(capsule)10e、一包装袋(packingbag)10f、一分装盒体(packingbox)10g、一ok绷(adhesivebandage)10h或其任意组合,而该贴布10b可选自一美容贴布(adhesiveskinclosure)、一杀菌贴布(sterilizationpatch)或一医疗贴布(medicalpatch),且该储存载体10亦可选自一透气胶带(surgicaltape)或其具类似功能的胶带。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该储存载体10具有一第一侧(firstside)及一第二侧(secondside),且该储存载体10包含一外表面(outersurface)及一内表面(innersurface)。该外表面位于该储存载体10的第一侧,且该内表面位于该储存载体10的第二侧。该储存载体10的第一侧为一外侧,而该储存载体10的第二侧为一内侧。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至少一配置空间(dispensingspace)位于该储存载体10的内表面,而该配置空间用以容置该化妆品组成物a或其类似材料物质,且该配置空间选自一密闭式(airtight)空间、一可拆式(unsealable)密闭空间、一半开放式(semi-open)空间或其任意组合。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该化妆品原料2具有一第一含量,而该化妆品原料2选自一保养品原料、一彩妆品原料或一香水原料,以制成一保养品、一彩妆品或一香水,且该化妆品原料2选自一粉末状(powder)原料、一膏状(cream或ointment)原料或一液态(liquid)原料。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利用一加工设备100(或其它具类似功能的设备)将该小叶蕨藻萃取物3添加于该化妆品原料2,而该小叶蕨藻萃取物3萃取自一野外采集小叶蕨藻或一人工养殖小叶蕨藻,且该小叶蕨藻选自不同生长时期的人工养殖小叶蕨藻(台湾原生种)。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该小叶蕨藻萃取物3具有一第二含量,而该小叶蕨藻萃取物3具有至少一抗皱纹成份、至少一抗过敏成份及至少一抗氧化成份,且该抗皱纹成份、抗过敏成份及抗氧化成份包含藻类多糖体、多酚及类黄酮。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该小叶蕨藻萃取物3为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液、一小叶蕨藻萃取精油、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锭、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颗粒、一小叶蕨藻萃取精华粉末或其任意组合。

请再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举例而言,将该化妆品原料2及小叶蕨藻萃取物3的组合配置于该储存载体10的内表面的配置空间,以制成一化妆品组成物,且该储存载体10可选自一化妆品试用包、一化妆品袋体、一化妆品盒体或一化妆品罐体。

图3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对照于图1。请参照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包含步骤s1:首先,举例而言,以适当技术手段(例如:挑除作业或清洗作业)提供至少一个或数个小叶蕨藻体1,且该至少一个或数个小叶蕨藻体1包含数个匍匐茎、数个收缩直立茎、数个球状小枝及数个假根。

请再参照图1及图3所示,举例而言,该小叶蕨藻体选择为一人工养殖小叶蕨藻体,而该人工养殖小叶蕨藻体可选择采用水温为23±3℃或其它适当温度范围及海水盐度为32±3ppt或其它适当盐度范围,且其可选择添加微量元素培养液,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请再参照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包含步骤s2:接着,举例而言,以适当技术手段在一水体(例如:纯水)中利用一均质机(homogenizingdevice)将该小叶蕨藻体1进行均匀破碎作业,以获得数个小叶蕨藻体碎块(pieces)。

请再参照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包含步骤s3:接着,举例而言,以适当技术手段在一热水中将该小叶蕨藻体碎块进行萃取(extraction)作业,以获得一小叶蕨藻体萃取液,且该热水的温度约为120℃。

请再参照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包含步骤s4:接着,举例而言,以适当技术手段将该小叶蕨藻体萃取液进行冷却,以获得一已冷却小叶蕨藻体萃取液,并在10℃或其它温度利用一离心机(centrifuge)进行沉淀去除杂质作业,以获得一上清小叶蕨藻体萃取液,即其为该小叶蕨藻萃取物3。

请再参照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的萃取方法包含步骤s5:接着,举例而言,以适当技术手段将该上清小叶蕨藻体萃取液适当进行冷冻干燥作业(freeze-drying),以获得一小叶蕨藻体萃粉末(powder),且该小叶蕨藻体萃粉末包含藻类多糖体(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或其它)、多酚及类黄酮。

图4揭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4所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包含至少一食品原料20及至少一小叶蕨藻萃取物3,且将该食品原料20及小叶蕨藻萃取物3制成一食品组成物b。

请再参照图4所示,举例而言,该食品组成物不为一饮料、一食品、一调味酱、一调味粉、一健康食品、一保健用品或其它具类似组成物的产品,且该储存载体10可选自一产品试用包、一产品袋体、一产品盒体或一产品罐体。

图5a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前第一使用例皮肤的评估示意图。请参照图5a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前,第一使用例皮肤的皮脂、保湿、斑点、皱纹及敏感评估为需加强保护(最外围区域)或需预防保护(次外围区域)。

图5b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经第一使用例在使用后皮肤的评估示意图。请参照图5b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后,第一使用例皮肤的保湿、皱纹及敏感评估为进步至良好(中心区域)。

图6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采用小叶蕨藻体的影像示意图。请参照图6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采用小叶蕨藻体的分类依据为藻体分枝的长度与数量,且其包含数个匍匐茎、数个收缩直立茎、数个球状小枝及数个假根。小叶蕨藻体具有高度约15mm,其匍匐茎约为1mm圆柱状,其直立茎顶部收缩。该小叶蕨藻体呈鲜绿色,并以匍匐蔓生方式生长,且其具有直立茎及匍匐茎的分化,且其直立茎约为10至30mm高,其直立茎长出许多密生的小枝,而其小枝顶端膨大成圆球形,且其直径约为1.0至1.5mm,且其匍匐茎呈圆柱状、平滑,且其向下长出须状假根,且其宽度约为0.6至1.0mm。

图7a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前第二使用例皮肤的评估示意图。请参照图7a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前,第二使用例皮肤的皮脂、弹性、保湿、斑点及皱纹评估为需加强保护(最外围区域)或需预防保护(次外围区域)。

图7b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经第二使用例在使用后皮肤的评估示意图。请参照图7b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在使用后,第二使用例皮肤的保湿、弹性及皱纹评估为进步至良好(中心区域)。

图8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活性测试的示意图。请参照图8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活性测试包含胶原蛋白级别(collagenlevel)及胶原蛋白分解酶mp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1)表现。

图9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渗透率的示意图。请参照图9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随着时间增加,可增加其对皮肤(正常皮肤细胞)的渗透率。

图10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利用伤口愈合检测进行细胞修复活性评估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0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随着其浓度增加,可增加其对皮肤伤口的愈合率,即其具有细胞(例如:皮肤细胞)修复活性。

如表1及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不具有细胞毒性。如表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小叶蕨藻萃取物添加产品的小叶蕨藻萃取物具有抗过敏活性。

表1、小叶蕨藻萃取物样本对nih-3t3的细胞毒性

表2、小叶蕨藻萃取物样本对ccd-966sk的细胞毒性

表3、小叶蕨藻萃取物样本的抗过敏活性

相对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

每个实验条件有3重复,相同实验均分别进行二次。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呈现,以student'sttest分析,p值小于0.05,表示试验品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上述实验数据为在特定条件的下所获得的初步实验结果,其仅用以易于了解或参考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已,其尚需进行其他相关实验。该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前述较佳实施例仅举例说明本发明及其技术特征,该实施例的技术仍可适当进行各种实质等效修饰及/或替换方式予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范围须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