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疗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0906发布日期:2020-09-01 19:2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疗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疗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疗舱。



背景技术:

磁疗是利用磁场直接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磁疗是我国传统医疗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磁疗设备进一步被人们所认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疗产品主要有磁疗鞋、磁疗衣、磁疗被、磁疗床、磁疗床垫、磁疗枕和磁疗垫等产品,这些常见的磁疗产品的磁体性均为静止状态,产生的磁场对人体的治疗和保健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申请号为201910162499.9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磁疗舱。该发明通过对置的磁疗床可对人体周身产生连续的磁场;同时每个磁疗床仅需要2个旋磁单元即可获得良好的磁疗效果,降低了磁疗床的制造成本,使得本发明磁疗舱的制造成本较低。

但是上述的磁疗舱功能较少,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磁疗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疗舱,包括:

舱体,其包括左舱板、右舱板设置在所述左舱板与所述右舱板之间的顶舱板、前舱板、后舱板以及底舱板,所述前舱板上设置有可动舱门,所述前舱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可动舱门对应的上滑道和下滑道,所述上滑道、所述下滑道上设置有外护板,所述后舱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媒体平板和置物台,所述顶舱板上设置有照明装置、排风装置以及若干个负离子远红外发射装置;

磁疗床,若干个所述磁疗床设置在所述舱体内,所述磁疗床的下方设置有磁场装置,所述磁疗床位于所述负离子远红外发射装置的下方。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磁疗床还设置有坐垫,所述坐垫内设置有锗石负离子;

所述磁场装置包括外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磁疗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磁疗驱动电机上的电机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上的多个磁块。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磁疗床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向磁疗部,所述侧向磁疗部包括上驱动部、下驱动部、弧形轨道、侧向旋磁单元、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上驱动部、下驱动部均平行设置在磁疗床的一侧,所述下驱动部位于上驱动部的下方,所述上驱动部、下驱动部用于驱动弧形轨道可动地在上驱动部、下驱动部上进行水平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弧形轨道上并沿弧形轨道进行上下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侧向旋磁单元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

手持控制器,所述手持控制器用于控制磁场装置、上驱动部、下驱动部、侧向旋磁单元、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驱动部包括上导向杆、上丝杠螺杆、上移动块以及上驱动电机,所述上导向杆、上丝杠螺杆设置在舱体内并与磁疗床相平行,所述上驱动电机设置在上丝杠螺杆的一端并远离后舱板,所述上驱动电机与上丝杠螺杆转动连接,所述弧形导轨通过上移动块与上导向杆、上丝杠螺杆可动连接,所述弧形导轨的下端与下驱动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弧形导轨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两侧的弧形导轨的外弧面上设置有多个导轨齿;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导轨电机、两个驱动齿轮、可动板以及四个可动轮,所述导轨电机具有两个输出轴,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输出轴上并与导轨齿啮合连接,四个所述可动轮分别设置在可动板的四角处并与弧形导轨的内弧面转动连接,所述可动板通过第一中间杆与导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杆的一端与可动板连接,另一端穿过镂空槽并延伸至与导轨电机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可动板背向弧形轨道的表面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移动块内设置有与上导向杆对应的上导向孔、与上丝杠螺杆对应的上螺纹孔,所述上导向孔内设置有两个周向槽,所述周向槽内设置有多个滚珠,所述滚珠与上导向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可动板的四角处设置有轮筒、内板、第一弹簧,所述轮筒朝向弧形轨道的一端设置有挡环,所述轮筒内设置有多个限位导向杆,所述内板可动地设置在轮筒内,所述内板上设置有多个导向缺口,所述导向缺口与限位导向杆对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内板连接,另一端与轮筒的内顶面连接,所述可动轮通过轮杆与内板连接,所述轮杆的一端穿过挡环与内板连接,另一端与可动轮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雾化器,其设置在舱体内,所述雾化器上设置有雾化喷头;

所述雾化喷头包括进气外管、进雾套以及雾化座,所述进气外管的左端与雾化器内的风机连接,所述进气外管的右端与进雾套螺接,所述进雾套靠近其右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一进雾孔,所述第一进雾孔连接有进雾管,所述进雾套的左端连接有雾化座,所述进雾套内设置有可动套,所述可动套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进雾套连通的第二进雾孔,所述可动套的左端与进雾套的左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可动套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槽,所述进雾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导向槽对应的第一座体,所述可动套内设置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位于第二进雾孔的两侧,所述夹板朝向导向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铰接有第二中间杆;

所述进雾套的右端设置有进气内管和抵顶部,所述抵顶部包括压板、两个压杆以及两个第三弹簧,所述压板套接在进气内管上并且通过压杆与可动套连接,所述压杆的左端穿过进雾套的右端与可动套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压杆上并位于所述进雾套的右端与所述压板之间。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进雾套的右端设置有与压杆对应的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阻水圈,并且进雾套的右端设置有阻水块,所述阻水块套接在压杆上并位于第三弹簧的左端;

所述雾化座通过三角支架设置在进雾套的左端。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手持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10、npn双极型晶体管q1-q3、pnp双极型晶体管q4、电容c1-c3、二极管d1以及报警器b;

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电阻r8的另一端之间为电源输入端vin,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q2的基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6、电容c2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参考地gnd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滑动端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q3的基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电容c3的一端、pnp双极型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pnp双极型晶体管q4的基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np双极型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报警器b的一端连接,报警器b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的结构简单精巧,其中,在舱体内设计了多媒体平板和置物台,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使用这的需求;设计了磁疗床,磁疗床的下方设计了磁场装置,使用者可以坐在或躺在磁疗床上,磁场装置对使用者产生磁疗作用,进一步提高对使用者的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中磁疗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中弧形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中可动轮与可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中上移动块中上导向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中雾化喷头中两个夹板的通道最大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中雾化喷头中两个夹板的通道最小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磁疗舱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疗舱,包括:

舱体100,其包括左舱板、右舱板102设置在所述左舱板与所述右舱板102之间的顶舱板103、前舱板104、后舱板108以及底舱板,所述前舱板104上设置有可动舱门105,所述前舱板104上设置有与所述可动舱门105对应的上滑道106和下滑道107,所述上滑道106、所述下滑道107上设置有外护板109,所述后舱板108的内表面设置有多媒体平板90和置物台91,所述顶舱板103上设置有照明装置、排风装置以及若干个负离子远红外发射装置110;磁疗床4,若干个所述磁疗床4设置在所述舱体100内,所述磁疗床4的下方设置有磁场装置94,所述磁疗床4位于所述负离子远红外发射装置110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疗舱,主要包括舱体100,使用者需要使用该舱体100时,打开前舱板104上的可动舱门105,前舱板104上设置有上滑道106和下滑道107,可动舱门105滑动片地安装在上滑道106和下滑道107,如图2所示,可以将可动舱门105向左移动,进而进入到舱体100内;其中,上滑道106和下滑道107上均安装了外护板109,避免使用者碰到上滑道106和下滑道107;使用者进入到舱体100内后,可以使用多媒体平板90观看视屏,在置物台91放置个人物品;

舱体100内设计了若干个磁疗床4,磁疗床4可以设计为一个,可以设计为两个,这样可以单人使用该磁疗舱,也可以多人一起使用该磁疗舱;使用者可以坐在或者躺在磁疗床4上,磁疗床4的下方设计了磁场装置94,进而对使用者产生磁疗作用。

其中,顶舱板103上设置有照明装置、排风装置若干个负离子远红外发射装置,用于为使用者提供照明,以及通风换气;磁疗床4位于负离子远红外发射装置的下方,负离子远红外发射装置可以向使用者发出负离子远红外线,有助于使用者保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磁疗舱结构简单精巧,其中,在舱体100内设计了多媒体平板90和置物台91,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使用这的需求;设计了磁疗床4,磁疗床4的下方设计了磁场装置94,使用者可以坐在或躺在磁疗床4上,磁场装置94对使用者产生磁疗作用,进一步提高对使用者的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疗床4还设置有坐垫,所述坐垫内设置有锗石负离子;所述磁场装置94包括外壳体941、设置在所述外壳体941内的磁疗驱动电机942、设置在所述磁疗驱动电机942上的电机轴943、设置在所述电机轴943上的多个磁块94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在磁疗床4上铺设有坐垫,坐垫里面有锗石负离子可以向使用者提供负离子;磁疗装置94主要包括外壳体941、磁疗驱动电机942、电机轴943、多个磁块944,磁疗装置94中的磁疗驱动电机942启动后,带动电机轴943转动,电机轴943上的多个磁块944提供了磁疗线,磁疗线在使用者的周围不断的转动起来从而形成旋磁,有助于使用者的治疗保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磁疗装置9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磁疗装置94可以提供旋磁,有助于使用者的治疗保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疗床4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向磁疗部10,所述侧向磁疗部10包括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弧形轨道13、侧向旋磁单元14、第一驱动装置15以及第二驱动装置16,所述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均平行设置在磁疗床4的一侧,所述下驱动部12位于上驱动部11的下方,所述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用于驱动弧形轨道13可动地在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上进行水平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6设置在弧形轨道13上并沿弧形轨道13进行上下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与第二驱动装置16连接,所述侧向旋磁单元14与第一驱动装置15连接;

手持控制器17,所述手持控制器17用于控制磁场装置94、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侧向旋磁单元14、第一驱动装置15以及第二驱动装置1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以在磁疗舱100中设计一个磁疗床4为例,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中的磁疗舱时,当使用者坐在磁疗床4上后,操作人员使用手持控制器17来控制磁场装置94、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侧向旋磁单元14、第一驱动装置15以及第二驱动装置16,首先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工作驱动弧形轨道13沿着磁疗床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也就是,沿着使用者的身体长度方向移动,比如从使用者的头部向脚部移动;另外,本发明中两个弧形轨道13上的侧向旋磁单元14与使用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1所示,为两个侧向旋磁单元14与使用者在水平直线上的示意图,也就是,两个侧向旋磁单元14与使用者还可以在斜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两个侧向旋磁单元14对使用者也起到磁疗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使用者的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磁疗舱以现有技术的磁疗舱为基础进行改进的,本发明中的磁疗舱中提供了两个侧向磁疗部10,两个侧向旋磁单元14与使用者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两个侧向旋磁单元14对使用者也起到磁疗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使用者的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驱动部11包括上导向杆111、上丝杠螺杆112、上移动块113以及上驱动电机(未示出),所述上导向杆111、上丝杠螺杆112设置在舱体100内并与磁疗床4相平行,所述上驱动电机设置在上丝杠螺杆112的一端并远离后舱板3,所述上驱动电机与上丝杠螺杆112转动连接,所述弧形导轨13通过上移动块113与上导向杆111、上丝杠螺杆112可动连接,所述弧形导轨13的下端与下驱动部12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下驱动部与上驱动部的结构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上驱动部11上驱动电机驱动上丝杠螺杆112转动,上丝杠螺杆112转动带动上移动块113移动,由于弧形导轨13的上端连接着上移动块113,进而上移动块113带动弧形导轨13移动,同理,下驱动部12的结构与上驱动部11相同,这样上驱动部11、下驱动部12同步工作,带动弧形导轨13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上驱动部11的具体机构,该结构简单,方便弧形轨道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1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镂空槽131,所述镂空槽131两侧的弧形导轨13的外弧面上设置有多个导轨齿132;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6包括导轨电机161、两个驱动齿轮162、可动板163以及四个可动轮164,所述导轨电机161具有两个输出轴,所述驱动齿轮162设置在输出轴上并与导轨齿132啮合连接,四个所述可动轮164分别设置在可动板163的四角处并与弧形导轨13的内弧面转动连接,所述可动板163通过第一中间杆165与导轨电机161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杆165的一端与可动板163连接,另一端穿过镂空槽131并延伸至与导轨电机161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设置在可动板163背向弧形轨道13的表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二驱动装置16中的导轨电机161工作,带动驱动齿轮162转动,驱动齿轮162沿着弧形导轨13上的导轨齿132在弧形导轨13上下移动,导轨电机161通过第一中间杆165带动可动板163在弧形导轨13的内弧面上移动;其中,弧形导轨1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镂空槽131,镂空槽131两侧的弧形导轨13的外弧面上设置有多个导轨齿132,导轨电机161为双轴电机,这样使得导轨电机161在弧形导轨13上可以稳定的移动;

第一驱动装置15设置在可动板163背向弧形轨道13的表面上,第一驱动装置15驱动着侧向旋磁单元14;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驱动装置15,该第一驱动装置15的结构可选用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驱动装置16的具体结构,该结构与弧形导轨13相互配合使用,满足使用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移动块113内设置有与上导向杆11对应的上导向孔114、与上丝杠螺杆112对应的上螺纹孔,所述上导向孔114内设置有两个周向槽115,所述周向槽115内设置有多个滚珠116,所述滚珠116与上导向杆111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上移动快上设置有上导向孔114上螺纹孔,上导向杆11穿过上导向孔114,上丝杠螺杆112穿过上螺纹孔,上导向孔114内设置有两个周向槽115,周向槽115内设置有多个滚珠116,滚珠116与上导向杆111转动连接,进一步降低了上导向孔114与上导向杆111之间的阻力,提高了上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设计了上移动块113的具体结构,提高了上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方便了弧形轨道13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板163的四角处设置有轮筒166、内板167、第一弹簧168,所述轮筒166朝向弧形轨道13的一端设置有挡环169,所述轮筒166内设置有多个限位导向杆170,所述内板167可动地设置在轮筒166内,所述内板167上设置有多个导向缺口171,所述导向缺口171与限位导向杆170对应,所述第一弹簧168的一端与内板167连接,另一端与轮筒166的内顶面连接,所述可动轮164通过轮杆172与内板167连接,所述轮杆172的一端穿过挡环169与内板167连接,另一端与可动轮16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可动轮164通过轮筒166、内板167、第一弹簧168等部件连接在可动板163上,这样第二驱动装置16带动可动板在弧形轨道上移动时,可以降低可动板164与弧形轨道13之间的震动,其中,第一弹簧168在轮筒166抵顶着内板167,并且内板167通过导向缺口171与限位导向杆170之间的配合可以在轮筒166内移动,这样使得上下的可动轮163在弧形轨道13上可以稳定的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轮筒166、内板167、第一弹簧168等结构,使得上下的可动轮164在弧形轨道13上可以稳定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雾化器20,其设置在舱体100内,所述雾化器20上设置有雾化喷头30;

所述雾化喷头30包括进气外管31、进雾套32以及雾化座33,所述进气外管31的左端与雾化器20内的风机(未示出)连接,所述进气外管31的右端与进雾套32螺接,所述进雾套32靠近其右端的部位设置有第一进雾孔34,所述第一进雾孔34连接有进雾管35,所述进雾套32的左端连接有雾化座33,所述进雾套32内设置有可动套36,所述可动套36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进雾套32连通的第二进雾孔37,所述可动套36的左端与进雾套32的左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8,所述可动套36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槽39,所述进雾套3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导向槽39对应的第一座体40,所述可动套36内设置有两个夹板41,两个所述夹板41位于第二进雾孔37的两侧,所述夹板41朝向导向槽39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座体42,所述第一座体40与第二座体42之间铰接有第二中间杆43;

所述进雾套32的右端设置有进气内管44和抵顶部,所述抵顶部包括压板45、两个压杆46以及两个第三弹簧47,所述压板45套接在进气内管44上并且通过压杆46与可动套32连接,所述压杆46的左端穿过进雾套32的右端与可动套36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7设置在压杆46上并位于所述进雾套32的右端与所述压板45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者坐在底板上的磁疗床开始磁疗后,操作人员可以打开雾化器,对舱体内进行雾化提高舱体内空气的湿润度,避免舱体内的空气干燥;操作人员启动雾化器20上的操作面板(未示出),雾化器20内的雾化部(未示出)开始工作将雾化气体通过进雾管35、第一进雾孔34进入到进雾套32内,同时风机(未示出)也工作起来,风机向进气内管44吹风,通过进气内管44将雾化气体通过第二进雾孔37、两个夹板41之间的通道、进雾套32的左端雾化出孔321后吹出外部,经雾化座后喷至舱体内;其中,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可以控制雾化量和风机的转速,进而加快舱体内的雾化速度,这里风机的速度可以分为三档,如初速、中速、高速,如图5所示,风机在初速时两个夹板41的状态,如图6所示,风机在高速时两个夹板41的状态,风机将压板45向左吹动,压板带动压杆向左移动压缩第三弹簧,压杆进而带动进雾套向左移动,夹板在进雾套内向左移动并相互靠近,当导向槽39抵顶第一座体40时,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即两个夹板之间的通道截面最小,这样在风机高速的作用下,将雾化气体更加进一步地吹出到雾化座,提高了雾化气体的流出速度和效率;当风机的速度回到初速,第二弹簧抵顶着进雾套向右移动至原位,第三弹簧抵顶压板至原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雾化器,该雾化器对舱体内进行雾化提高舱体内空气的湿润度,避免舱体内的空气干燥;同时,雾化器上设计了雾化喷头30,相比现有技术,该雾化喷头可与风机联动,风机位于高速时雾化喷头内两个夹板之间的通道截面积最小,在风机高速的作用下,将雾化气体更加进一步地吹出到雾化座,提高了雾化气体的流出速度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雾套32的右端设置有与压杆46对应的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阻水圈48,并且进雾套32的右端设置有阻水块49,所述阻水块49套接在压杆46上并位于第三弹簧47的左端;所述雾化座33通过三角支架50设置在进雾套32的左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压杆46在过孔内左右移动,为了避免雾化气体经过孔而溢出进雾套32,或者压杆在进雾套内时粘上雾化气体而将雾化气体带出过孔,在过孔内设计了阻水圈48,在第三弹簧47的左端安装了阻水块49,避免阻水圈48脱离过孔;

雾化座33通过三角支架50设置在进雾套32,使得雾化座33与进雾套32之间有通过雾化气体的出口,并且雾化气体被风机(未示出)吹出的空气快速地带动并从进雾套32的左端雾化出孔321通过后被雾化座进一步地细微化,提高雾化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阻水圈48和阻水块49,避免雾化气体从过孔内溢出;三角支架50将雾化座33与进雾套32的左端之间留有雾化气体通过的出口,并且有利于雾化气体进一步地被雾化座细微化,提高雾化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10、npn双极型晶体管q1-q3、pnp双极型晶体管q4、电容c1-c3、二极管d1以及报警器b;

npn双极型晶体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电阻r8的另一端之间为电源输入端vin,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q2的基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6、电容c2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参考地gnd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滑动端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q3的基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电容c3的一端、pnp双极型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pnp双极型晶体管q4的基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np双极型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报警器b的一端连接,报警器b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操作人员在对使用者进行磁疗时,可以使用手持控制器进行定时,其中,手持控制器内置了带有报警功能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使用的电子元器如电阻r1-r10、npn双极型晶体管q1-q3、pnp双极型晶体管q4、电容c1-c3、二极管d1等均为较为常见的,且数量也较少,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二极管d1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