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8158936发布日期:2021-12-24 17:4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利用以中药有机酸与壳聚糖季铵盐为功能药物原料,按照一定浓度配比复合于细菌纤维素上,具有集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四种药物功能于一体的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2.与普通皮肤溃疡相比,糖尿病足溃疡更难治愈,这是因为除了极易感染外,由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构成了影响溃疡痊愈的内在因素。因此,开发具备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血管生成、神经保护等的多功能敷料,对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具有复杂微环境的慢性溃疡的治疗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3.由于具有与皮肤组织细胞外基质类似的三维纤维网络结构,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纳米纤维支架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模仿皮肤中细胞外基质的形态,模拟皮肤功能,是理想的皮肤敷料基材之一。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引入活性材料,获得bc基功能敷料,以满足各种皮肤损伤的临床需求。例如,shao【shao w.ph-responsive release behavior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bacterialcellulose-silver nanocomposi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5,76:209-217.】将银纳米粒子引入到细菌纤维素网络结构中,获得了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功能敷料。li【li y.bacterial cellulose

hyaluronan nanocomposite biomaterials as wound dressings for severe skin injury repair.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2015;3:3498-3507.】制备了能促进愈合的透明质酸/细菌纤维素功能敷料。然而,这类细菌纤维素基功能敷料的功能单一,无法应对糖尿病足复杂的微环境。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和有效成分,赋予细菌纤维素基敷料更多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4.壳聚糖季铵盐为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季铵盐反应合成的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的成膜性、凝絮性、良好的医学特性等优良特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该类衍生物同时保留了壳聚糖的主要结构,仅仅引入部分季铵盐基团即可获得,且取代度可以通过需要进行调节。中低取代度的壳聚糖季铵盐不仅具备良好的抗菌性,同时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壳聚糖季铵盐保留了壳聚糖大量的氨基基团,因此可以通过化学修饰氨基基团对壳聚糖季铵盐进行功能改性。
5.中药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天然药材,中药成分源自中药提取物。中药成分具备多种药物功能,疗效好,副作用低,价格经济,容易获得,因而其日益受到重视。其中中药有机酸作为一种天然性酚酸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无梗五加、荭草、苦味叶下珠等常用中草药中,是一种水溶性酚酸成分。目前,关于中药有机酸多功能的药理活性已经被得到了广泛的报道。近年来,针对中药有机酸抗菌、抗氧化、抗炎以及介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报道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原儿茶酸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高血糖以及神经保护等多种药效功
能。zhang【zhang zj.examining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tocatechuic acid and chrysin on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of parkinson disease.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15;84:331-343.】研究发现原儿茶酸是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良好化疗药物;adedara【adedara ia.protocatechuic acid ameliorates neurobehavioral deficits via suppression of oxidative damage,inflammation,caspase-3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ies in diabetic rats.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19;125:170-181.】研究了原儿茶酸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下的神经保护机制,发现口服原儿茶酸的老鼠的运动状态明显好转,预防糖尿病介导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炎症和生物标志物氧化应激及糖尿病治疗的caspase 3活性均有明显改善;harini【harini r,.antihyperglycemic effect of protocatechuic acid on streptozotocin diabetic rats.journal of basic&clinical physiologyλpharmacology.2010;21:79-91.】发现原儿茶酸可以通过提高糖酵解酶葡萄糖激酶的活性降低血糖来达到抗高血糖的效果,并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然而中药有机酸尤其是原儿茶酸外用于糖尿病足溃疡至今未见公开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集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四种药物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具有复杂微环境的慢性溃疡的临床需求的,且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获得的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其包括: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以及接枝于所述复合膜上的中药有机酸。
8.本发明利用天然中药药物有效成分-中药有机酸与壳聚糖季铵盐对细菌纤维素进行功能改性,从而赋予原细菌纤维素基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
9.较佳地,所述中药有机酸选自没食子酸、龙胆酸、丹参酚酸、原儿茶酸、水杨酸、咖啡酸中的至少一种。
10.较佳地,所述壳聚糖季铵盐由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氯丙胺三甲基氯化铵、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季铵盐反应而得。
11.较佳地,所述细菌纤维素选自由醋酸菌属中的某种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的其中一种。
12.较佳地,所述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厚度控制在5~15mm。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上述任一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壳聚糖季铵盐添加至细菌纤维素培养基中通过原位生长与细菌纤维素复合;(2)将步骤(1)所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纯化处理;(3)将步骤(2)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与中药有机酸通过化学接枝反应形成中药有机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14.根据该发明,以天然中药药物有效成分-中药有机酸与壳聚糖季铵盐为药物功能原料,对细菌纤维素进行功能改性制备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具体而言,通过在细菌纤维素原位生长壳聚糖季铵盐以及化学接枝中药有机酸,从而赋予原细菌纤维素基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四种药物功能。
15.较佳地,步骤(1)中,将壳聚糖季铵盐添加至细菌纤维素培养基中使其浓度为2~5mg/ml。
16.较佳地,步骤(3)中,将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浸泡于中药有机酸溶液中进行反应,所述中药有机酸溶液中的中药有机酸的浓度为1~5mg/ml。
17.较佳地,所述中药有机酸溶液还含有0.03~0.08mol/l的2-吗啉乙磺酸、1~3mg/ml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0.1~0.3mg/m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
1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上述任一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在制备治疗具有复杂微环境的慢性溃疡敷料中的应用。
19.优选地,所述慢性溃疡包括糖尿病足溃疡。
20.本发明工艺简单、效率高、可重复性好且安全无毒。本发明制备的一种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具有集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四种药物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具有复杂微环境的慢性溃疡的临床需求。
附图说明
21.图1示出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以及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ft-ir红外光谱图,其中a为细菌纤维素b为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c-e分别为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ⅰ、ⅱ、ⅲ。
22.图2示出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以及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dpph清除能力柱状统计图。
23.图3示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以及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表面的黏附直观图。
24.图4示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以及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表面细胞毒性统计图。
25.图5示出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以及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抗炎能力统计图。
26.图6示出各组材料在不同时间对糖尿病老鼠伤口的促愈合情况与伤口愈合率。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通过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28.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中药成分改性的多功能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简称敷料)包括: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以及接枝于所述复合膜上的中药有机酸。
29.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可包括细菌纤维素和原位生长于细菌纤维素中的壳聚糖季铵盐。通过使壳聚糖季铵盐原位生长于细菌纤维素中,与简单的物理复合相比,
该方式能够保持细菌纤维素基本物理结构与特性不发生改变同时复合上的壳聚糖季铵盐能够稳定且均匀地分散在细菌纤维素中。
30.细菌纤维素没有特别限定,可为本领域常用的细菌纤维素,包括但不限于由醋酸菌属中的某种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的其中一种。
31.壳聚糖季铵盐为壳聚糖和季铵盐反应合成的壳聚糖衍生物,所述季铵盐例如可选自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氯丙胺三甲基氯化铵、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即壳聚糖的每个壳二糖单元上的活性羟基被取代的物质的量)可为18~30%。
32.中药有机酸是指存在于中草药中的天然性酚酸类物质。中药有机酸可赋予细菌纤维素多方面的药物功能。中药有机酸可为但不限于没食子酸、龙胆酸、丹参酚酸、原儿茶酸、水杨酸、咖啡酸中的至少一种。
33.一些实施方式中,中药有机酸以其羧基基团与壳聚糖季铵盐上的氨基基团形成酰胺键的形式接枝于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上。
34.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通过具有抗菌保湿药物功能的壳聚糖季铵盐与具备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等多种药物功能的中药有机酸为原料,以具有作为敷料潜力的细菌纤维素为基底,按照一定反应浓度配比,通过在细菌纤维素原位生长壳聚糖季铵盐以及化学接枝中药有机酸,从而赋予原细菌纤维素基多种药物功能。以下示例性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的制备方法。
35.首先,通过在细菌纤维素中原位生长壳聚糖季铵盐实现壳聚糖季铵盐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得到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该原位复合法可为通过直接添加一定量的壳聚糖季铵盐至细菌纤维素培养基中,向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的细菌纤维素菌种进行培养,从而使壳聚糖季铵盐原位生长于细菌纤维素中。
36.壳聚糖季铵盐在细菌纤维素培养基中的浓度可为2~5mg/ml,更优选为3mg/ml。在2~5mg/ml的浓度范围时所得到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7.培养条件可为在30~37℃恒温箱中静置培养细菌纤维素。可培养至所得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厚度控制在5~15mm的程度。
38.然后,可将所得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纯化处理。一实施方式中,纯化包括:先置于0.3~0.7mol/l naoh溶液中超声处理1~3h;再置于纯水中,超声处理1h,重复3~5次;再采用纯水冲洗至中性,最后进行冷冻干燥。所述冷冻干燥温度可为-50~-20℃,时间可为48~96h。
39.通过化学接枝在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上接枝中药有机酸,形成中药有机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40.一实施方式中,将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浸泡在中药有机酸溶液中进行化学接枝反应。所述的化学接枝反应基团至少为氨基、羧基中的一种。例如,壳聚糖季铵盐上的氨基基团与中药有机酸上的羧基基团发生酰胺反应。
41.中药有机酸溶液中,中药有机酸的浓度可为1~5mg/ml,在该浓度范围时可以较好地保持中药药物功能活性同时具备较低的细胞毒性。更优选地,中药有机酸的浓度为3mg/ml。
42.中药有机酸溶液中还可以包含2-(n-吗啉代)乙磺酸。2-(n-吗啉代)乙磺酸可以起到催化反应作用。2-(n-吗啉代)乙磺酸的浓度可为0.03~0.08mol/l,在该浓度范围时可以较好地催化反应的发生同时避免过多引入外来物质。另外,中药有机酸溶液中还可以包含缩合剂以促进中药有机酸与壳聚糖季铵盐的化学接枝反应。一实施例中,中药有机酸溶液中包含1~3mg/ml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浓度为0.1~0.3mg/m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化学接枝反应的反应条件可为在常温下摇床中100~150r/min震荡反应8~16h。
43.下面进一步例举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同样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示例具体的工艺参数等也仅是合适范围中的一个示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文的说明做合适的范围内选择,而并非要限定于下文示例的具体数值。
44.以下实施例中,细菌纤维素培养基为实验室自行配置,方法如下:称取葡萄糖25g,酵母粉7.5g,蛋白胨10g以及na2po
4 10g溶于1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用冰醋酸将该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至4~5之间。115℃高温灭菌30min后取出,作为细菌纤维素生长培养基。壳聚糖季铵盐为壳聚糖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合成的壳聚糖衍生物,取代度为18%。
45.实施例1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ⅰ的制备及表征
46.通过在细菌纤维素中原位生长壳聚糖季铵盐,将壳聚糖季铵盐与细菌纤维素复合。在细菌纤维素培养基添加壳聚糖季铵盐,使得其终浓度为3mg/ml,向培养基中接种10%细菌纤维素菌种,充分混合配置为种子液。取干净的24孔板,每孔接种1ml种子液,30℃恒温静置培养使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厚度为10mm。将所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纯化处理:将所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先置于0.5mol/l naoh溶液中超声处理2h;再置于纯水中,超声处理1h,重复5次;最后采用纯水冲洗至中性;在温度为-50℃条件下冷冻干燥72h。通过化学接枝在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上接枝原儿茶酸。配置缓冲溶液,溶液中含有0.05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1mg/ml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浓度为0.1mg/m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将原儿茶酸溶于缓冲液中,使得原儿茶酸终浓度为1mg/ml。将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浸泡在原儿茶酸溶液中,在常温下摇床中120r/min震荡反应12h。将反应后复合膜用去离子水清洗三次得到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皮肤敷料ⅰ。
47.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医用皮肤敷料的化学组成成分,结果如图1中的(c)所示。在1710cm-1
、1540cm-1
、1290cm-1
附近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了n-乙酰葡萄糖残基中c=o伸缩振动(酰胺ⅰ)、n-h弯曲振动(酰胺ⅱ)以及c-n伸缩振动(酰胺ⅲ),其中c=o伸缩振动(酰胺ⅰ)出现了偏移,可能是因为在结合上细菌纤维素后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在1780cm-1
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对应了β内酰胺c=o的伸缩振动峰,这表明原儿茶酸与壳聚糖季铵盐分子之间形成了酯键。表明原儿茶酸通过化学接枝已经成功接枝到了附着在细菌纤维素的壳聚糖季铵盐上。
48.实施例2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制备及表征
49.通过在细菌纤维素中原位生长壳聚糖季铵盐,将壳聚糖季铵盐与细菌纤维素复合。在细菌纤维素培养基添加壳聚糖季铵盐,使得其终浓度为3mg/ml,向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的细菌纤维素菌种,充分混合配置为种子液。取干净的24孔板,每孔接种1ml种子液,30℃恒温静置培养使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厚度为10mm。将所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纯化处理:将所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先置于0.5mol/l naoh溶液中超声处理2h;再置于纯水中,超声处理1h,重复5次;最后采用纯水冲洗至中性;在温度为-50℃条件下冷冻干燥72h。通过化学接枝在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上接枝原儿茶酸。配置缓冲溶液,溶液中含有0.05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1mg/ml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浓度为0.1mg/m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将原儿茶酸溶于缓冲液中,使得原儿茶酸终浓度为3mg/ml。将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浸泡在原儿茶酸溶液中,在常温下摇床中120r/min震荡反应12h。将反应后复合膜用去离子水清洗三次得到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皮肤敷料ⅱ。
50.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医用皮肤敷料的化学组成成分,结果如图1中的(d)所示。在1710cm-1
、1540cm-1
、1290cm-1
附近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了n-乙酰葡萄糖残基中c=o伸缩振动(酰胺ⅰ)、n-h弯曲振动(酰胺ⅱ)以及c-n伸缩振动(酰胺ⅲ),其中c=o伸缩振动(酰胺ⅰ)出现了偏移,可能是因为在结合上细菌纤维素后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在1780cm-1
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对应了β内酰胺c=o的伸缩振动峰,这表明原儿茶酸与壳聚糖季铵盐分子之间形成了酯键。表明原儿茶酸通过化学接枝已经成功接枝到了附着在细菌纤维素的壳聚糖季铵盐上。
51.实施例3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ⅲ的制备及表征
52.通过在细菌纤维素中原位生长壳聚糖季铵盐,将壳聚糖季铵盐与细菌纤维素复合。在细菌纤维素培养基添加壳聚糖季铵盐,使得其终浓度为5mg/ml,向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的细菌纤维素菌种,充分混合配置为种子液。取干净的24孔板,每孔接种1ml种子液,30℃恒温静置培养使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厚度为10mm。将所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纯化处理:将所得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先置于0.5mol/l naoh溶液中超声处理2h;再置于纯水中,超声处理1h,重复5次;最后采用纯水冲洗至中性;在温度为-50℃条件下冷冻干燥72h。通过化学接枝在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上接枝原儿茶酸。配置缓冲溶液,溶液中含有0.05mol/l的2-(n-吗啉代)乙磺酸、1mg/ml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浓度为0.1mg/m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将原儿茶酸溶于缓冲液中,使得原儿茶酸终浓度为4mg/ml。将所得纯化后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浸泡在原儿茶酸溶液中,在常温下摇床中120r/min震荡反应12h。将反应后复合膜用去离子水清洗三次得到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皮肤敷料ⅲ。
5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医用皮肤敷料的化学组成成分,结果如图1中的(e)所示。在1710cm-1
、1540cm-1
、1290cm-1
附近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了n-乙酰葡萄糖残基中c=o伸缩振动(酰胺ⅰ)、n-h弯曲振动(酰胺ⅱ)以及c-n伸缩振动(酰胺ⅲ),其中c=o伸缩振动(酰胺ⅰ)出现了偏移,可能是因为在结合上细菌纤维素后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在1780cm-1
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对应了β内酰胺c=o的伸缩振动峰,这表明原儿茶酸与壳聚糖季铵盐分子之
间形成了酯键。表明原儿茶酸通过化学接枝已经成功接枝到了附着在细菌纤维素的壳聚糖季铵盐上。
54.实施例4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抗氧化性能
55.采用dpph清除法考察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如图2所示,与细菌纤维素相比,在复合壳聚糖季铵盐与接枝原儿茶酸后,材料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增强。接枝原儿茶酸后的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好于仅复合了壳聚糖季铵盐的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p<0.05)。这说明,细菌纤维素通过复合壳聚糖季铵盐并接枝原儿茶酸后,得到了一种抗氧化能力较好的复合材料。
56.实施例5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抗菌性能
57.采用体外抑制细菌黏附实验考察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抗菌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进一步对材料表面细菌进行形貌观察。如图3所示,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43300)在纯细菌纤维素上形貌特点完整且数量较多,未出现明显的细菌破裂死亡的表现。而在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明显减少且出现细菌形貌破裂,大肠杆菌数量与形貌与细菌纤维素上的无明显区别,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较多但出现了细菌破碎的情况。表明壳聚糖季铵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对耐药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但是作用不强,而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未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而在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和另外两组相比均呈现出明显的皱缩甚至细菌破裂,表明通过复合壳聚糖季铵盐与接枝原儿茶酸实现药物功能化后的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58.实施例6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细胞相容性能
59.采用cck8法考察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细胞相容性能。图4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三组材料表面的增殖情况。原儿茶酸作为一种天然酚酸类物质,在一定剂量与时间范围内能够有效地促进细胞的增殖。低取代度的壳聚糖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对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由此图可以看出添加壳聚糖季铵盐之后的细菌纤维素与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相比,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接枝原儿茶酸后,材料表面细胞增殖增加。由此说明,在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上接枝一定浓度的原儿茶酸在单位时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且能够有效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
60.实施例7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抗炎性能
61.通过检测抗炎因子分泌情况考察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抗炎能力。如图5所示为各组材料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炎症因子tnf-α与il1-α的含量测定。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模拟伤口炎症反应,结果发现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较纯细菌纤维素与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生成(p<0.05),并且在3天时间内能够抑制新的炎症因子生成,使得炎症因子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低且稳定的状态。由此说明,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抗炎能力,能够在炎症发生的情况下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
62.实施例8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促伤口愈合性能
63.通过建立糖尿病老鼠伤口模型考察药物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皮肤敷料ⅱ的促伤口愈合能力。如图6所示为各组材料在不同时间对糖尿病老鼠伤口的促愈合情况与伤口愈合率。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与纯细菌纤维素相比,有一定的促进伤口愈合效果,但是总体差异不大。原儿茶酸在接枝到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后,相较于纯细菌纤维素与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能够更好地促进糖尿病老鼠伤口的愈合,且愈合伤口美观瘢痕小。同时,原儿茶酸-壳聚糖季铵盐/细菌纤维素复合膜保留了原儿茶酸的药物功能,减少了伤口周围炎症与感染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