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助就诊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00738发布日期:2020-11-04 03:5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智能自助就诊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自助就诊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就医体系中,病人前往医院门诊就诊的流程如下:1)挂号与候诊:病人按照需要完成特定科室的挂号后,将进入候诊区域等候问诊,这一阶段等候时间一般较长。2)首次问诊:候诊病人将依照特定次序逐个进入诊间,进入诊间后,病人与医生进行当面问诊沟通、向医生描述自身症状和诊疗诉求。3)检查开单:医生按照病人的情况和需求,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与医学知识,选择性的为其开取检验检查申请。4)检验检查:病人对医生所开申请进行付费并接受检查,并于其后获得该检验检查的结果。5)返诊候诊:病人回到候诊区域,依照特定次序逐个进入诊间,再次与首次问诊医生进行沟通。6)医生确诊:医生综合考虑病人检验检查的结果、症状及其他情况后,根据自身临床经验与医学知识,给出最终诊断,并以此决定治疗手段及其医嘱。

如上所述传统的就诊流程中,所有患者均至少需要两次问诊才能完成门诊开药,第一次问诊时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后开立检查检验申请。第二次患者拿到检查结果以后,医生按照基本情况结合检查检验结果开立药品处方。传统的检验检查流程高度依赖于医生的问诊和专业判断。由于中国医疗资源匮乏,常导致病人需要在门诊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一次与医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在大型医院,病人通常需要等待数个小时。在儿科等医护资源相对短缺的专科医院、以及流行病高发季等特殊时期尤为严重,病人常常需要等待6个小时才能进行首次问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为病人提供在线智能诊前检验的服务,让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端的简单操作,就可以自助申请检验检查项目,摆脱了一部分对医生问诊的依赖。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自助就诊方法,包括:获取预问诊终端发送的预问诊信息;分析所述预问诊信息,并确定患者检验项目;根据确定的患者检验项目生成检验预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预问诊终端。

可选的,所述分析所述预问诊信息,并确定患者检验项目,包括:根据就诊科室历史病历数据中的高频主诉症状和与所述高频主诉症状对应的检验项目确定患者检验项目。

可选的,所述分析所述预问诊信息,并确认患者检验项目,包括:参考患者历史病历数据中的症状和与所述症状对应的检验项目确定患者检验项目。

可选的,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还包括:告知患者确认检验项目中所参考的历史病历的来源。

可选的,所述检验预约信息包括检验项目名称、检验地点、检验排号、检验时间和检验报告获取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

可选的,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还包括:,当确定患者需要进行两项以上检验项目时,设置不同的检验时间。

可选的,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还包括:基于就诊预约申请生成就诊预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预问诊终端。

可选的,所述就诊预约信息包括,就诊科室名称、就诊地点、就诊排号和就诊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其中,所述检验报告获取时间要早于就诊时间。

可选的,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检验预约信息中的检验报告获取时间有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检验报告获取时间重新生成就诊预约信息。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智能自助就诊系统,包括:

检验项目确认单元,用于获取预问诊终端发送的预问诊信息,分析所述预问诊信息,并确定患者检验项目;

医院管理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患者检验项目生成检验预约信息,并发送至预问诊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智能自助预约检验项目的方式,大部分常规疾病患者可以在门诊流程中提前接受检验检查,在其后与医生进行首次问诊时,医生即可确诊并开具处方,结束门诊流程,从而免去二次问诊所造成的额外等待,减少了整体的就医时间。另外,随着大比例患者的问诊次数从两次降低到了一次,科室医生的工作负荷也随之降低,这既能让医生在每个病人的当面问诊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让医院门诊负荷有效提升、改善效益。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自助就诊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自助就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自助就诊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自助就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包括:

s101,获取预问诊终端发送的预问诊信息。

s102,分析所述预问诊信息,并确定患者检验项目。

s103,根据确定的患者检验项目生成检验预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预问诊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一般适用在患者挂号后、医生问诊前的等待时间段执行。所述s101,获取预问诊终端发送的预问诊信息步骤中,所述预问诊终端101可以是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的便携式个人智能设备,所述预问诊终端101中预安装有应用程序,患者可通过所述应用程序输入患者身份信息和病情等,并基于输入的内容生成预问诊信息。所述预问诊信息可以是病人按照预设的模板进行填写,也可以是通过预问诊终端101与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交互后生成。通过交互生成预问诊信息是基于智能分析的方法(比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预问诊一方的病人与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模拟医生与病人一问一答的交互方式生成预问诊信息。具体地,首先,由病人通过预问诊终端101发起问诊请求,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的智能服务对病人的问诊请求进行分析,并生成交互询问消息发送给预问诊终端101,接着病人根据接收的交互询问消息,再次发送问诊消息。

所述问诊信息中包括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以及病情陈述信息外还包括自动生成的预问诊终端101的标识信息。

所述s102,分析所述预问诊信息,并确定患者检验项目中,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根据所述预问诊信息,分析病人的主诉症状、预测病人的病情,并根据病情确定检验项目。

可选的,所述分析预问诊信息,确定患者检验项目包括,根据就诊科室历史病历数据中的高频主诉症状和与所述高频主诉症状对应的检验项目确定患者检验项目。具体地,可以根据高频主诉症状和与所述高频主诉症状对应的检验项目生成主诉症状与检验项目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患者检验项目。

以呼吸科诊前检验为例,通过统计分析呼吸科历史病历数据,发现症状为发热、咳嗽、喘息等时,主要涉及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而此时采取的主要检查项目为血常规、crp、saa、胸片、肺功能等检查项目,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症状与所述检验项目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考权威循证指南,对各症状和检验项目之间建立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在本实施例中,对主诉症状进一步验证包括,当症状为发热、咳嗽时,确认体温峰值、持续时间等症状属性,以及喘息等伴随症状,以实现更准确的推荐检验项目。

再以消化科诊前检验为例,通过统计分析消化科历史病历数据,发现症状为腹泻、腹痛、发热、呕吐等时,主要涉及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肠炎等疾病,此时采取的主要检验项目为血常规、crp、saa、粪常规、轮状病毒腺病毒抗原检查、诺如病毒抗原等检验项目,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建立症状与所述检验项目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上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参考权威循证指南,对各症状和检查项目之间建立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本实施例中,对主诉症状进一步验证包括,当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呕吐等基本症状时,确认持续时间、排便频率、大便性状等症状属性,以实现更准确的推荐检验项目。

可选的,所述分析预问诊信息,确定患者检验项目包括,参考患者历史病历数据中的症状和与所述症状对应的检验项目确定患者检验项目。查询患者的历史病历,判断病历中是否有与此次相同或相似的主诉症状,并确认该症状的历史检验项目,基于该患者的历史记录中的检验项目确定患者此次的检验项目。

以患者在呼吸科就诊为例,患者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喘息,在患者的历史病历中对应该症状的检验项目为血常规和肺功能检查,此时推荐患者进行同样的血常规和肺功能检查。上述过程还可以包括,告知患者确认的检验项目中所参考的历史病历的来源。参考病历的来源便于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推荐的检验项目。

s103,根据确定的患者检验项目生成检验预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预问诊终端101。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确认检验项目以后,将确认的检验项目信息发送至医院管理单元103,医院管理单元103部署在医院内网环境中,在接收到确认的检验项目信息后生成检验预约信息,并直接或通过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发送至预问诊终端101。

本实施例中,在生成检验预约信息前还可以包括,患者接收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推荐的检验项目,并自主选择检验项目后反馈至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基于患者的反馈确定最终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还可基于确定的检验项目生成收费信息,患者可通过预问诊终端101直接进行付费。上述过程中为了确保检验项目的合理性,在患者确认检验项目以后增加将所述检验项目发送至医生进行审核的步骤,即医生人工审核患者的症状和确定的检验项目。此步骤可通过医院管理单元103和医生终端105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验预约信息包括检验项目名称、检验地点、检验排号、检验时间和检验报告获取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所述检验项目名称可以是在医院进行的所有检验项目,包括血压、心电图、胸片拍摄、超声、ct检查、核磁检查等,其中所述ct检查还可以细分为颅脑ct、颈部ct、胸腹部ct等。所述检验地点信息是指医院的检验科、影像科、超声室等在医院的具体位置。所述检验排号信息是检验顺序,检验时患者要凭检验排号进行检验。所述检验报告获取时间信息是检验完成以后,患者获取检验报告结果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所需时间生成获取检验报告结果的时间。检验预约信息中包括上述信息,可以使得患者在收到检验预约信息后,方便寻找检验地点,并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所述分析预问诊信息确定患者检验项目步骤中,当确定患者需要进行两项以上的检验项目时,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检验时间。如,确定患者检验项目包括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根据目前排队情况,超声检查需要等待30分钟,血常规检查需要等待10分钟,此时推荐患者优先进行血常规检查。当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查等待时间相同时,以最快完成检查为原则,设置不同的检验时间,避免两个检验项目的时间冲突。

本实施例中,在生成患者的检验预约信息,并发送至预问诊终端101后,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预问诊终端101的请求生成就诊预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预问诊终端101。具体地,患者可通过预问诊终端101预约就诊,医院管理单元103在接收到预问诊终端101发送的就诊预约请求后,生成就诊预约信息,并反馈至预问诊终端101。

所述就诊预约信息包括,就诊科室名称、就诊地点、就诊排号和就诊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本实施例中,检验预约信息中的检验报告获取时间要早于就诊时间。当前看病的流程,就诊预约在前,检验预约在后,但就诊的过程医生需要查阅患者的检验报告,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检验报告获取时间要早于就诊时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检验预约信息中的检验报告获取时间有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检验报告获取时间重新生成就诊预约信息。举例来说,在一些检验项目的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患者的原因、医师的原因或设备的原因导致检查过程时间延长,此时相应的获取检验报告的时间也会延后,为避免与就诊时间冲突(拿到检验报告后时就诊时间或就诊排号已过),医院管理单元103根据延后的获取检验报告的时间调整就诊排号和就诊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还包括,获取预问诊终端101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预问诊终端101和检验地点的位置信息生成导航路径,并发送至所述预问诊终端101。为了实现导航功能,在院内还包括多个定位参考单元106,所述定位参考单元106与预问诊终端101无线连接,在启动导航功能时所述预问诊终端101开始扫描分布在医院各个位置的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信息,并将扫描到的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医院管理单元103。医院管理单元103根据接收的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信息和预问诊终端101的位置信息,生成患者位置到检验地点的导航信息,并发送给预问诊终端101。

所述定位参考单元106可以是,ibeacon端或wifi信号端。ibeacon是一项低耗能蓝牙技术,工作原理类似蓝牙技术,代表产品有由苹果公司发布的移动设备用os(ios7)上配备的ibeacon功能。其工作方式是,定位参考单元106配备有低功耗蓝牙(ble)通信功能,并使用ble技术向周围发送自己特有的id,预问诊终端101接收该id后转发至医院管理单元103,医院管理单元103根据所述id和预存的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信息,计算预问诊终端101的位置。wifi信号定位方式是将无线ap作为定位参考单元106,每一个无线ap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预问诊终端101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ap信号,并获取ap广播出来的mac地址。预问诊终端101将这些能够标示ap的信息发送至医院管理单元103,医院管理单元103根据每一个ap的地理位置(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并结合预问诊终端101扫描的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预问诊终端101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预问诊终端101的位置信息,当预问诊终端101靠近医生端105的预设范围时向医生端105发送提示信息。获取预问诊终端101的位置已在上文中详述,在此不再赘述,医生端105的位置是已预存的信息或等同于就诊地点。当患者完成检查,生成其检验报告后医院管理单元103将检验报告同时发送给预问诊终端101和/或医生端105,所述医生端105为就诊科室医生的就诊设备(医生电脑)。在判断预问诊终端101靠近医生端105时可自动调出对应患者的检验报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所述智能自助就诊方法的智能自助就诊系统,包括: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用于获取预问诊终端101发送的预问诊信息,分析所述预问诊信息,并确定患者检验项目。

医院管理单元103,用于根据确定的患者检验项目生成检验预约信息,并发送至预问诊终端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可设置在医院内部,也可以是设置外部的服务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检验项目确认单元102和医院管理单元103集成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助就诊系统,还包括:定位参考单元106,用于向预问诊终端101发送位置信息,所述医院管理单元103,用于接收所述预问诊终端101发送的所述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信息和检验地点的位置信息生成导航信息,并将所述导航信息反馈至预问诊终端101。所述定位参考单元106分布在医院内部的多个角落,保证预问诊终端101在医院的任何位置均能接收到定位参考单元106的位置信息。本发明采ibeacon端或wifi信号端作为定位参考单元106。相对于常规的gps方式导航,本实施例提供的导航方式,其定位误差小于0.5米,可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引导。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自助就诊方法及系统,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可先完成检查后再进行第一次问诊,在第一次问诊中,医生即可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和检验结果为其开立药品处方,从而可以提高一倍的问诊效率。综上在此场景中,越多患者使用诊前检验系统,医生就诊效率将会明显提高,患者候诊时间也将显著减少。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