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铂颗粒在制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药物和/或医疗产品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1747发布日期:2020-11-27 13:1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含铂颗粒在制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药物和/或医疗产品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铂颗粒在制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药物和/或医疗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在骨髓中大量增殖积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正常造血受到抑制。传统的白血病治疗多采用放疗、化疗,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dna复制、转录和修饰,抑制并杀死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但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具有选择性差、容易出现耐药性、副作用大的缺点。

诱导分化治疗是克服上述放化疗缺点的有效方法。正常情况下,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出各系的祖细胞,然后各系再逐渐分化,直至分化为成熟细胞后释放到外周血。对于白血病患者,其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发生了恶性克隆,分化出来的都是白血病细胞,累及不同系并使其分化停滞在某一阶段,在分化停滞期直接将幼稚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从而使得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有许多幼稚细胞。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是指在分化诱导剂的存在下,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生物学等方面均向正常细胞的方向分化,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

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分化受阻,引起的各种类型白血病,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包括巨系分化、粒系分化、红系分化和单核系分化等,其中的巨系分化与血小板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受累或受抑制时会造成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等;粒系分化受累或受抑制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易引起感染等。目前已发现的诱导分化剂,主要涉及维甲酸类、砷剂、中药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类、去甲基化药物类、组蛋白酶去乙酰化药物、mirna类等,其中,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成熟的全反式维甲酸,主要用于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诱导分化治疗。针对其他白血病的诱导分化药物的报道十分有限。

因此,本领域急需挖掘和开发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其他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含铂颗粒在制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药物和/或医疗产品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铂颗粒在制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药物和/或医疗产品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含铂颗粒为纯铂纳米颗粒或含铂杂合结构颗粒;

优选地,所述含铂颗粒可以在水相中均匀稳定分散。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药物和/或医疗产品中,所述含铂颗粒浓度不低于1pm,优选5pm~60mm。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其中,当所述含铂颗粒为含铂杂合结构颗粒时,粒径为50~200nm,优选为120~123nm;

所述含铂杂合结构颗粒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金核/铂壳纳米棒、金核/铂壳纳米颗粒、银铂纳米颗粒、铂钯纳米颗粒、铜铂纳米颗粒、含铂颗粒胶束、含铂颗粒脂质体;优选为金核/铂壳纳米棒;

更优选地,所述金核/铂壳纳米棒为由圆柱状金纳米棒内核和包覆于所述圆柱状金纳米棒内核外表面的岛状多孔铂壳层构成的金核/铂壳结构;

当所述含铂颗粒为纯铂纳米颗粒时,粒径为3~20nm,优选为14~17nm。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白血病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分化受阻导致的疾病;

优选地,所述白血病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含铂颗粒诱导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向巨系和/或粒系分化。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细胞源自体外培养的急性/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复发难治性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来源的脾和骨髓细胞中浸润的白血病细胞和mds患者骨髓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含铂颗粒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

优选地,所述含铂颗粒为纯铂纳米颗粒或含铂杂合结构颗粒;

优选地,所述含铂颗粒可以在水相中均匀稳定分散。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利用所述含铂颗粒的水相分散体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

含铂颗粒是一种含有铂元素的颗粒,可为球形、棒形等多种形状,可为纯铂颗粒或其杂合结构颗粒。

白血病细胞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高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对ros水平升高的敏感性也高于正常细胞。由于大多数化疗药物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诱导细胞死亡,这一特性已被应用于肿瘤化疗中,然而ros的上调可能会由于dna分子的氧化损伤而增加白血病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有研究表明,氧化还原平衡的破坏和活性氧的增加,有助于阻断癌蛋白muc1-c,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通过下调人cml细胞内ros的水平,雄黄纳米颗粒可有效诱导cml细胞的红系分化。这些研究表明,外源性ros调节可能是打破白血病细胞增殖周期,诱导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的一种途径。

近年来,由于含铂颗粒对ros具有独特的灵活调节能力,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具有稳定性好、成本低、易与多种药物结合等优点。比如,铂(pt)纳米颗粒具有类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氧化铁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类酶活性。这些类酶活性可参与颗粒与各种ros(羟基自由基、超氧化物、单线态氧和过氧化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具有环境依赖性。因此,含铂颗粒可通过对ros的调节,应用到白血病的诱导分化中。

目前已发现在血液肿瘤中的诱导分化药物,主要包括: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单核和巨系分化;砷剂,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向粒系、红系、巨系分化;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异羟肟酸类、苯甲酰胺类、环肽类),诱导t/b细胞淋巴瘤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向粒系、巨系分化;维达扎(阿扎胞苷注射液),诱导mds、aml、cml细胞向红、巨、粒系分化;高三尖杉酯碱,诱导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但迄今为止,并无关于含铂颗粒用于白血病诱导分化剂的文献报道。

本发明旨在提供含铂颗粒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巨系和粒系分化诱导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需求中存在的空白,提供含铂颗粒在白血病分化诱导剂中的应用。

所述含铂颗粒包括纯铂颗粒或其杂合结构颗粒。

所述分化诱导剂用作治疗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分化受阻导致的疾病的药物,所述疾病包括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分化受阻导致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用所述含铂颗粒诱导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向巨系、粒系分化,体外细胞实验浓度不低于1pm,优选5~60mm;小鼠体内实验浓度不低于1mg/kg,优选4~8mg/kg。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的含铂颗粒包括含有铂元素的纯铂颗粒或其杂合结构颗粒。在水相中均可均匀稳定分散。

本发明揭示了将含铂颗粒分散体与不同来源的白血病细胞共同孵育后,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标记分子的水平,包括巨系分化marker(cd41a),粒系分化marker(cd11b)。经过含铂颗粒处理后,发现细胞表面的分化标记分子显著增加,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表明含铂颗粒可有效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向巨系、粒系分化,且对来自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mds患者骨髓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发难治性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来源的脾和骨髓细胞中浸润的白血病细胞等均有这种诱导分化的功效。该诱导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白血病细胞分化受阻引起的细胞异常分化,尤其是引起巨系和粒系分化的异常;同时,由于含铂颗粒分散体在水中分散性好,在低、中剂量即可使白血病细胞分化,可避免大剂量药物产生的全身性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中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其中图1(a)为含铂杂合结构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图1(b)为纯铂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2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2中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在水相中颗粒粒径分布和电势图;其中图2(a)为含铂杂合结构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电势图,图2(b)为纯铂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电势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3中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巨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3(a)为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3(b)为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4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4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粒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4(a)为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4(b)为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5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5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人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asumi-1细胞巨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5(a)为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5(b)为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6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6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人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asumi-1细胞粒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6(a)为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6(b)为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7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7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aml1-eto小鼠模型中脾和骨髓中浸润的白血病细胞巨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7(a)和图7(b)为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7(c)和图7(d)为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8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8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aml1-eto小鼠模型中脾和骨髓中浸润的白血病细胞粒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8(a)和图8(b)为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8(c)和图8(d)为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9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9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两例mds白血病患者骨髓临床样本的巨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9(a)和图9(b)为两例患者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9(c)和图9(d)为两例患者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10示出了本发明试验例10含铂杂合结构和纯铂颗粒对两例mds白血病患者骨髓临床样本的粒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10(a)和图10(b)为两例患者含铂杂合结构的结果,图10(c)和图10(d)为两例患者纯铂颗粒的结果。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巨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11(a)为银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1(b)为铂钯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1(c)为铜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1(d)为含铂颗粒胶束的结果,图11(e)为含铂颗粒脂质体的结果。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粒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12(a)为银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2(b)为铂钯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2(c)为铜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2(d)为含铂颗粒胶束的结果,图12(e)为含铂颗粒脂质体的结果。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对人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asumi-1细胞巨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13(a)为银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3(b)为铂钯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3(c)为铜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3(d)为含铂颗粒胶束的结果,图13(e)为含铂颗粒脂质体的结果。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对人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asumi-1细胞粒系分化的影响图;其中图14(a)为银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4(b)为铂钯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4(c)为铜铂纳米颗粒的结果,图14(d)为含铂颗粒胶束的结果,图14(e)为含铂颗粒脂质体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本部分对本发明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上下文中,如果未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商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系、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asumi-1细胞系均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资源中心。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水溶液的溶剂均为无菌超纯水溶液。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pbs溶液均为1×pbs溶液。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如下:

试剂:

铂纳米颗粒(ptnps),购自nanocomposix公司;无菌超纯水溶液,来自merkmillipore公司、型号milli-qadvantagea10;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硼氢化钠、抗坏血酸、四氯亚铂酸钾、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四氯合钯(ii)酸(h2pdcl4)购于alfaaesar,四氯金酸、硝酸银、硫酸、硫酸铜(cuso4)、枸橼酸、氯化钠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再生纤维素透析管购于vwr公司,盐酸购自nacalai公司,thf购自wako公司,大豆磷脂酰胆碱(spc-3)、胆固醇、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和甲氧基聚乙烯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dspe)购自德国lipoid公司,rpmi1640培养基购自hyclone公司,抗人cd41a抗体购自ebioscience公司,抗人cd11b抗体购自biolegend公司,人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达科为公司。

仪器:

透射电子显微镜,购自日本东京jeol公司、型号tem-1400plus;

纳米粒度分析仪,购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nanozs90;

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d公司、型号accuric6。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含铂杂合结构颗粒的制备方法,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被命名为au@pt。

本发明使用申请号为200910093031.5的专利申请中公开的金核/铂壳纳米棒分散体作为一种典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

制备一种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au@pt),其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金晶种溶液:

取7.5ml浓度为0.1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向其中加入100.4μl浓度为24.7mm的四氯金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将体积稀释到9.4ml,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加入0.6ml浓度为0.01m的硼氢化钠水溶液(使用前临时配制并置于冰水中),制得第一混合溶液,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氯金酸和硼氢化钠的物质的量比=0.75∶0.0025∶0.006;搅拌三分钟后停止,静置3小时,得到含有金晶种的金晶种溶液,所述金晶种溶液中金的浓度为0.25mm;

(2)制备金纳米棒溶液:

取100ml浓度为0.1m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向其中加入2.05ml浓度为24.7mm的四氯金酸水溶液,1ml浓度为10mm的硝酸银水溶液和2ml0.5m的硫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800μl浓度为0.1m的抗坏血酸水溶液,得到的混合溶液由桔红色变为无色,然后加入240μl步骤1制备的金晶种溶液,制得第二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后放入30℃恒温水浴中;溶液在20分钟后开始出现颜色,经过14小时,最终变为枣红色,说明形成了金纳米棒溶液;所述第二混合液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氯金酸、硝酸银、硫酸、抗坏血酸与金晶种的重量比=5∶0.025∶0.0025∶0.5∶0.04∶0.000015;

(3)金纳米棒的纯化

先将制备好的金纳米棒溶液在30℃的恒温水浴中静置,然后在每分钟12000转的条件下离心两次,每次10分钟,这样去掉了未反应的离子及多余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得到纯化的金纳米棒溶液,再加入去离子水,控制纯化的金纳米棒溶液中金纳米棒的浓度为0.5mm;

(4)制备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

取一份(1ml)上述离心后的纯化的金纳米棒溶液放入试管中,并先后向其中加入1ml去离子水、40μl2mm四氯亚铂酸钾水溶液和8μl0.1m的抗坏血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得到第三溶液;该第三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四氯亚铂酸钾与金纳米棒的重量比为20∶1∶3;

然后放入30℃的恒温水浴中,反应2小时后溶液由枣红色变成了暗灰色(表明了金核/铂壳纳米棒的形成),之后再向第三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并使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的溶液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浓度为0.03m;然后再进行离心分离,得到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

(5)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的pss改性:

将步骤4得到的金核/铂壳纳米棒在每分钟12000转的转速下离心分离5分钟,弃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与上清液等体积的改性溶液,该改性溶液由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组成(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溶液的浓度为1mg/ml,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0mm);再对所得混合液在超声清洗器中超声10分钟,然后静置3小时,即得到经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改性的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

(6)改性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的纯化

将步骤5制得的改性的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在每分钟12000转的转速下离心分离5分钟,弃去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加入与上清液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分散均匀,得到经纯化的改性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所得改性金核/铂壳纳米棒溶液。

本发明实施例和试验例中以商用铂颗粒(ptnps,来自nanocomposix公司,商品lotnumber:dag2419,名称为5nmcitratebiopuretmplatinum)作为一种典型纯铂颗粒。这些颗粒在水相中均匀稳定分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含铂杂合结构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还制备了其他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制备方法如下:

(1)银铂纳米颗粒:将200μl的2mmptcl42-和40μl的10mmagno3与2ml的0.25mmctab水溶液混合。然后,加入10倍的0.1m的aa。立即剧烈摇晃,然后在30℃水浴中放置5h。当溶液变为呈深灰色,表明合成了银铂纳米颗粒。将得到的agptnps在12000rpm、5min条件下离心纯化2次。

(2)铂钯纳米颗粒:将1ml纯化的aunrs与40μlptcl42-(2mm)和2mm的h2pdcl4混合。再加入10倍的aa(0.1m),然后大力摇晃。用水将最终体积调整为3ml。颜色变化从棕色变到灰色,表明合成了铂钯纳米颗粒。

(3)铜铂纳米颗粒:在含0.05mg/mlpss的溶液中加入1.2mmcuso4和0.4mmk2ptcl4,之后再加入aa(160mm)。混合溶液在30℃水浴中孵育2h,离心1次(12000rpm、5min),将得到的沉淀分散在100μlh2o中,得到了铜铂纳米颗粒。

(4)含铂颗粒胶束:将5-10份铂纳米颗粒溶解于1-10mg/ml的thf中,与100-300份dspe-peg混合,缓慢注入10ml水中,快速搅拌。搅拌2小时,然后用10k截留分子量的再生纤维素透析管透析过夜,得到含铂颗粒胶束。

以下试验例11和12中采用的含铂颗粒胶束具体制作方法为:将5份铂纳米颗粒(购自nanocomposix公司,货号dag2419,tem下直径为4.6±0.8nm)溶解于8mg/ml的thf中,与200份dspe-peg混合。将500l的悬浮液缓慢注入10ml(18m)水中,快速搅拌。搅拌2小时,然后用10k截留分子量的再生纤维素透析管透析过夜,得到含铂颗粒胶束。

(5)含铂颗粒脂质体:脂质包括50-200份大豆磷脂酰胆碱(spc-3)、10-50份胆固醇、10-30份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和1-10份甲氧基聚乙烯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dspe)。将上述脂质加入到1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得到混合液。取1-5份含铂颗粒溶于ph3.8的枸橼酸缓冲液中,将含铂颗粒溶液和脂质体溶液混合后55℃孵育1h。在氮气保护下经探头超声后得到白色混悬液(反相胶束)。旋转蒸发去除有机相,形成白色凝胶状物质后,继续旋转蒸发得到含铂颗粒脂质体溶液。

以下试验例11和12中采用的含铂颗粒脂质体包括200份大豆磷脂酰胆碱(spc-3)、50份胆固醇、20份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和10份甲氧基聚乙烯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dspe)。将上述脂质加入到10ml无水乙醇溶剂中得到混合液。取5份含铂颗粒(购自nanocomposix公司,货号dag2419,tem下直径为4.6±0.8nm)溶于ph3.8的枸橼酸缓冲液中,将含铂颗粒溶液和脂质体溶液混合后55℃孵育1h。在氮气保护下经探头超声后得到白色混悬液(反相胶束)。旋转蒸发去除有机相,形成白色凝胶状物质后,继续旋转蒸发得到含铂颗粒脂质体溶液。

试验例1: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实施例1制备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及纯铂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呈棒状结构,铂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金棒上;纯铂纳米颗粒呈球形颗粒状。

试验例2:dls分析粒径分布和电势

取实施例1制备的含铂纳米颗粒10μl,加入990μl无菌超纯水溶液,制成混悬的分散液,吸取1ml上述分散液置于比色皿中,使用nanozs90纳米粒度分析仪测试粒径和电势,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分散液中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的平均水合粒径约121.8±0.9nm;纯铂纳米颗粒的平均水合粒径约15.6±0.8nm。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的平均电势约-31.5±0.2mv;纯铂纳米颗粒的平均电势约-17.6±6.3mv,提示颗粒具有较好稳定性。

试验例3:含铂纳米颗粒对k562细胞巨系分化的作用

将k562细胞以1×105细胞/孔的密度接种到24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250μl。取实施例1制备的含铂纳米颗粒分散于培养k562细胞的培养基中,向培养体系中加入上述分散液250μl,使培养基中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的终浓度分别为10pm、15pm及20pm,纯铂纳米颗粒的终浓度分别为6pm和60pm。将细胞与纳米颗粒混悬液在37℃孵育24小时后,收集细胞并用pbs洗涤。将细胞与fitc标记的巨系分化特征分子(cd41a)在室温下避光孵育40分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表面的cd41a平均荧光强度。所有组均具有三个重复孔。结果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加cd41a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可以诱导k562细胞向巨系分化。实验浓度范围内,诱导分化的功效显著。

试验例4:含铂纳米颗粒对k562细胞粒系分化的作用

样本处理方法与试验例3相同,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终浓度分别为15pm和20pm,纯铂颗粒浓度分别为6pm和60pm。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表面的粒系分化特征分子(cd11b)平均荧光强度。得到的结果如图4所示。

结果表明,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加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含铂纳米颗粒也可以诱导k562向粒系分化。实验浓度范围内,诱导分化的功效显著。

试验例5:含铂纳米颗粒对kasumi-1细胞巨系分化的作用

kasumi-1细胞是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本实验以kasumi-1细胞为例验证本发明诱导剂对其分化水平的影响。细胞接种密度及样本处理方法与试验例3相同,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终浓度分别为10pm和20pm,纯铂颗粒浓度分别为6pm和60pm。得到的结果如图5所示。

结果表明,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加cd41a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该纳米颗粒也可以诱导aml细胞系向巨系分化。实验浓度范围内,诱导分化的功效显著。

试验例6:含铂纳米颗粒对kasumi-1细胞粒系分化的作用

样本处理方法与试验例3相同,只是将cd41a换成粒系分化特征分子(cd11b)。得到的结果如图6所示。

结果表明,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加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该纳米颗粒也可以诱导aml细胞系向粒系分化。实验浓度范围内,诱导分化的功效显著。

试验例7:含铂纳米颗粒对aml1-eto小鼠脾和骨髓中浸润白血病细胞巨系分化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的小鼠为6周龄大的雌性c57bl/6小鼠,饲养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spf级环境中。实验前一周使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在经亚致死辐照(450cgy)后通过尾静脉注射1×106个aml1-eto小鼠原代脾脏细胞(gfp标记)。接种后约7天,与健康小鼠相比,模型小鼠的外周血gfp+细胞达到约6%,脾脏和骨髓中的gfp+细胞达到约20%,这表明白血病模型小鼠已成功建模。从移植后的第8天开始,实验组腹腔注射100μl实施例1制备的含铂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而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连续给药1周后,通过摘眼球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并采集脾脏标本,收集骨髓细胞。对所采集脾脏和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cd41a平均荧光强度。得到的结果如图7所示。

结果表明,本文所述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能够明显促进aml1-eto小鼠脾脏和骨髓细胞中浸润的白血病细胞发生巨系分化,在实验较高浓度下,效果显著。

试验例8:含铂纳米颗粒对aml1-eto小鼠脾和骨髓中浸润白血病细胞粒系分化的作用

样本处理方法与试验例7相同。对所采集脾脏和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b平均荧光强度。得到的结果如图8所示。

结果表明,本文所述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也能够明显促进aml1-eto小鼠脾脏和骨髓细胞中浸润的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在实验较高浓度下,效果显著。

试验例9:含铂纳米颗粒对两例mds白血病患者临床样本的巨系分化的作用

临床骨髓样本首先用pbs稀释,然后加入到等体积的人淋巴细胞分离溶液中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中间层的骨髓单核细胞(bm-mnc),并将其重悬在培养基中。将细胞以1×105细胞/孔的密度在24孔细胞培养板上生长,并按照试验例3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终浓度分别为5pm、10pm、15pm及20pm,纯铂颗粒浓度分别为0.6pm、6pm和60pm。得到的结果如图9所示。

结果表明,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加两例mds白血病患者骨髓临床样本cd41a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该纳米颗粒可以诱导bm-mnc细胞向巨系分化。

试验例10:含铂纳米颗粒对两例mds白血病患者临床样本的粒系分化的作用

分别参考试验例3和试验例9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得到的结果如图10所示。

结果表明,含铂杂合结构纳米颗粒和纯铂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加两例mds白血病患者骨髓临床样本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该纳米颗粒可以诱导bm-mnc细胞向粒系分化。

试验例11:实施例2中的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对k562细胞巨系和粒系分化的作用

分别参考试验例3和试验例4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得到的结果如图11和图12所示。

结果表明,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均可以显著增加k562细胞表面cd41a和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这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均可以诱导k562细胞向巨系和粒系分化。

试验例12:实施例2中的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对kasumi-1细胞巨系和粒系分化的作用

分别参考试验例5和试验例6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得到的结果如图13和图14所示。

结果表明,其它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均可以显著增加kasumi-1细胞表面cd41a和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表明这几种类型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均可以诱导kasumi-1细胞向巨系和粒系分化。

结果表明,本发明使用的含铂杂合结构颗粒和纯铂颗粒都可以显著增加不同来源的白血病细胞群中cd41a和cd11b阳性细胞的比例,表明含铂颗粒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向巨系、粒系分化的潜能,这意味着含铂颗粒可用于治疗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分化诱导受阻的相关疾病。

尽管本发明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