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5587发布日期:2021-02-03 08:4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丁内酯-i(butyrolactone i)是曲霉属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的主要活性次级代谢产物,1977年kiriyama首先从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var.africanus ifo 8835中分离得到,因其结构中具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故将其命名为butyrolactone i。已有文献报道butyrolactone i具有明确的选择性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抑制活性,其对cdc2和cdk2的体外抑制作用机理也被阐明,是潜在的抗肿瘤候选药物。butyrolactone i及其衍生物也被证明是一类多效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0003]
我们通过给大鼠口服butyrolactone i后,收集其尿液和粪便,利用各种化学及色谱手段,分离和鉴定butyrolactone i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推测butyrolactone i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同时测定这些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其中从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丁内酯代谢酮i具备较好药理活性,前期药效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抗抗氧化(cn201910558609.3,一种二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丁内酯代谢酮i在抗肿瘤方面进行研究,同样体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0005]
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丁内酯代谢酮i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0006][0007]
丁内酯代谢酮i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8]
(1)提取: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200
±
20g,动物适应性饲养1周后,灌胃给药40mg
·
kg-1,分别置于大鼠代谢笼中,1只/笼,收集24h的粪便。实验期间以淀粉馒头喂食大鼠,饮用水喂以4%生理盐水,1%葡萄糖溶液。每天早上收集24h的粪便保存于-80℃冰箱。累积灌胃给药4周,每天给药一次。从粪便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得到浸膏8g。
[0009]
(2)分离:将上述浸膏应用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100:0-100:50的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薄层层析检测,收集含有新化合物的流分,再经体积比为100:0-0:10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梯度洗脱,最后经c18反相柱层析制备液相制备,以体积比为68:32的
甲醇-水进行洗脱,得到新化合物丁内酯代谢酮i。
[0010]
丁内酯代谢酮i,无色油状物(甲醇),uv(meoh)λ
max
在209nm处。hr-esi-ms在m/z 333.1447处给出[m+na]
+
峰,推测分子式为c
20
h
22
o3。1h-nmr和
13
c-nmr数据见表1。
[0011]
表1丁内酯代谢酮i1h和
13
c核磁共振数据
[0012][0013]
丁内酯代谢酮i结构解析:
[0014]
如图1-5所示,丁内酯代谢酮i的1h nmr、
13
c nmr、2d-nmr(hsqc、hmbc)谱,以及hr-esi-ms谱得知化合物结构。具体地说:
[0015]
无色油状物(甲醇),uv(meoh)λ
max
:209nm。红外光谱(ir)提示结构中存在羟基(3431cm-1
)、双键(1638cm-1
)等官能团。hr-esi-ms在m/z 333.1447处给出[m+na]
+
峰(calcd.333.1467),确定其分子式为c
20
h
22
o3。
[0016]1h-nmr(400mhz,dmso-d6)谱中芳香区给出一组aa

bb

偶合系统的质子信号δ
h 6.91(2h,d,j=8.4hz,h-2

,6

)、6.68(2h,d,j=8.4hz,h-3

,5

),推测存在对位取代苯的结构;δ
h 6.76(1h,dd,j=8.0,2.0hz,h-6

)、6.75(1h,d,j=2.0hz,h-2

)、6.70(1h,d,j=
8.0hz,h-5

),提示存在一个1,3,4-三取代苯环结构。由两个甲基信号δ
h 1.65(3h,s,h-10

)和1.67(3h,s,h-11

),一个双键氢信号δ
h
5.23(1h,t,j=7.2hz,h-8

)及与之相偶合的氢信号δ
h 3.16(2h,d,j=7.2hz,h-7

),推测存在一个异戊烯基片段。
[0017]
13
c-nmr(100mhz,dmso-d6)谱给出14个芳香或双键碳信号,符合以上推测的两个苯环片段和异戊烯基片段的碳的个数,与butyrolactone i相比,化合物丁内酯代谢酮i减少了-cooch3和内酯结构片段的碳信号,出现了酮羰基碳信号δ
c 206.9(c-2)和两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47.8(c-1)、48.0(c-3)。以上信息推测内酯环开环,发生脱羧重排。
[0018]
hsqc谱给出结构中所有氢碳直接相连的信息,如表1所示。
[0019]
hmbc谱中,质子信号δ
h 3.61(2h,s,h-1)与碳信号δ
c 206.9(c-2)、125.2(c-1')、130.9(c-2')相关,δ
h 3.59(2h,s,h-3)与碳信号δ
c 206.9(c-2)、128.2(c-6”)和c-2

(δc 130.9)相关h-7


h 3.16)与碳信号c-4

(δc 154.0),c-3

(δc 127.8)和c-8

(δc 123.3)相关,h-10


h 1.67)与c-9

(δc 131.5)和c-8

(δc 123.3)相关,h-11


h 1.65)与c-9

(δc 131.5)和c-8

(δc 123.3)相关,活泼氢信号4
′-
oh(δ
h 9.21)与c-4

(δc 156.5)和c-5

(δc 115.6)相关,4
″-
oh(δ
h 9.19)与c-4

(δc 154.0)和c-5

(δc 115.1)相关。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4-hydroxy-3-(3-methylbut-2-enyl)phenyl)-3-(4-hydroxyphenyl)propan-2-one。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丁内酯代谢酮i的1h nmr谱;
[0021]
图2丁内酯代谢酮i的
13
c nmr谱;
[0022]
图3丁内酯代谢酮i的hsqc谱;
[0023]
图4丁内酯代谢酮i的hmbc谱;
[0024]
图5丁内酯代谢酮i的hr-esi-ms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使本专业技术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0026]
实施例1
[0027]
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200
±
20g,动物适应性饲养1周后,灌胃给药40mg
·
kg-1
,分别置于大鼠代谢笼中,1只/笼,收集24h的尿液与粪便。实验期间以淀粉馒头喂食大鼠,饮用水喂以4%生理盐水,1%葡萄糖溶液。每天早上收集24h的粪便保存于-80℃冰箱。累积灌胃给药4周,每天给药一次,共给药约14g。从粪便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得到浸膏8g。将浸膏用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100:0-100:50的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薄层层析检测,收集含有新化合物的流分,再经体积比为100:0-0:10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梯度洗脱,最后经c18反相柱层析制备液相制备,以体积比为68:32的甲醇-水进行洗脱,流速3ml/min,检测波长210nm,得到丁内酯代谢酮i 80mg。
[0028]
实施例2
[0029]
丁内酯代谢酮i体外抗肿瘤试验
[0030]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取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包括hepg-2(人肝
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sgc-7901(人胃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lovo(人肠癌细胞)进行消化,得到细胞悬液后计数,按照计数结果将细胞浓度调整为大约1
×
105个/ml,以每孔100μl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在5%co2,37℃条件下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将上清液吸弃。随后加入以0.8%dmso溶解且培养基稀释所得的不同浓度的阳性对照药(羟基喜树碱)以及丁内酯代谢酮i(设置5个浓度,分别为5,10,20,40,80μg/ml)加入到96孔板中,空白对照组加等体积培养基,每孔100μl,每个浓度梯度设置5个复孔,于5%co2,37℃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最后,将pbs(磷酸缓冲液)稀释好的mtt(5mg/ml)20μl加入96孔板,继续培养4h,最后移除上清液,每孔加150μl dmso,震荡10分钟,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0031]
按以下公式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inhibition rate,ir%)
[0032]
ir%=(1-odsample/odcontrol)
×
100%
[0033]
用icp1.0.0软件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0034]
表2.丁内酯代谢酮i体外抗肿瘤半数抑制浓度(n=5)
[0035][0036]
实验结果(见表2)表明:丁内酯代谢酮i对以上各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sgc-7901、hepg-2、mcf-7、a549、lovo细胞。
[0037]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