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报警提示结构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4127发布日期:2021-01-15 13:5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报警提示结构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报警提示结构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辅助医生进行患者体内探查的医疗辅助用具,在患者接受穿刺手术时,需要对体内其进行样那本物质的抽吸获取,此时需要借助到内窥镜的使用来帮助医生进行视野辅助操作,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所需获取的样本物质的存在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组织块,有的是粘液,有的时血液,因此在内窥镜进行抽吸操作时,需要对装置进行流体抽吸压力控制,以便进行分类的抽吸操作,避免压力过大带来的抽吸过度损坏身体组织以及压力过小带来的动力不足,抽吸失败等。

现有的流体控制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对比文件cn104434005a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流体控制阀及流体控制系统,“所述流体控制阀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阀座,以及无间隙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阀座内的阀芯,所述阀芯具有第一通道,当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阀座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所述阀芯具有从其上端开口向下延伸且不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空心段,所述阀芯具有连通所述空心段的第一通孔,当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阀座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口连通。本发明使得内窥镜可通过流体控制阀控制不同通道向体腔内输送流体”,但是缺乏相应的报警提示功能,导致装置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更改,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事故;

2、对比文件cn212028660u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用密封阀,“包括主体、连接体、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主体下端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位于主体左侧,所述出液管位于主体右侧,所述主体下端安装有连接体,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之间贯通,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上安装有法兰,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与主体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进行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密封过程,改变传统的安全阀的密封方式,且密封过程是电动控制,密封速度比传统的密封阀密封速度块,通过安装弹簧可以保证当不需要进行密封的时候,可以使管路再次打开,通过安装橡胶套可以保证密封的效果,保证不会漏液”,但是不便进行拆卸清洗,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阀体内部的堵塞,影响使用;

3、对比文件cn107206213a公开了内窥镜用治疗器具,“从导丝的近端侧插入内窥镜用治疗器具的操作和抽出内窥镜用治疗器具的操作容易,操作性优异,还容易与其它的内窥镜用治疗器具进行交换。在构成内窥镜用治疗器具的导管软管的远端部具有球囊,在导管软管的远端形成有通往主管腔的远侧导丝插入孔。在球囊的近侧、沿导管软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处形成有通往主管腔的近侧导丝插入孔,从近侧导丝插入孔朝向主管腔的远端方向插入有管状构件。管状构件的近端开口的周缘与近侧导丝插入孔的周缘接合”,但是装置在使用时仅仅通过摄像镜头进行内窥操作,且手术室的灯管通常为自上而下,在进行体内组织背面操作时光线以及视野情况容易受到限制,影响操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报警提示结构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报警提示结构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报警腔、内窥摄像管、调压栓塞、抽吸管、抽拉活塞和取样瓶,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固定有挡板,且挡板位于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控制箱的内部通过挡板设有报警腔,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安装有自吸泵,且自吸泵位于报警腔的一侧,所述自吸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自吸泵的一端连接有分支管,且分支管的内部设有三个端口,分支管的端口延伸进报警腔的内部,所述分支管靠近报警腔的一端端口处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调压栓塞,且调压栓塞的一端延伸至控制箱的外部,调压栓塞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调压栓塞远离控制箱的一端通过螺纹安装有抽吸管,且抽吸管的端口处设有螺纹,所述抽吸管远离报警腔的一端端口通过螺纹连接有一号管,且一号管的直径小于抽吸管的直径,所述抽吸管的内部安装有抽拉活塞和单向阀,且单向阀位于抽拉活塞的一侧,所述抽吸管的底部安装有取样瓶,所述抽吸管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内窥摄像管,所述控制箱的背面安装有散热网架。

优选的,所述报警腔的正面安装有三组透视窗口,报警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远离自吸泵的一侧表面安装有三组报警灯,报警灯的安装位置与透视窗口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一号管的内部安装有半圆形的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且红外发射器位于红外接收器的后方,红外接收器通过导线与报警灯实现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窥摄像管的表面安装有耐腐蚀保护层,内窥摄像管的内部环绕安装有冷光灯,内窥摄像管的内部安装有摄像镜头,摄像镜头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电性连接,摄像镜头位于冷光灯的内部,内窥摄像管的内部安装有放大镜,且放大镜的直径大于摄像镜头的直径,放大镜位于摄像镜头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一号管远离报警腔的一端端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二号管,二号管的直径小于一号管的直径,抽吸管、一号管和二号管的表面均安装有保护罩,抽吸管、一号管和二号管的内部均安装有一号输送软管,输送软管的内壁涂有防水润滑层。

优选的,所述调压栓塞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一号调压塞、二号调压塞和三号调压塞,三者内部的贯穿孔面积依次增大,其中一号调压塞位于与分支管上部连接的调压栓塞的内部,二号调压塞位于与分支管中间连接的调压栓塞的内部,三号调压塞位于与分支管下部连接的调压栓塞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两侧表面均安装有保护垫,保护垫是由橡胶材质制成,控制箱的顶部表面焊接有握把,控制箱靠近报警腔的一侧表面设有三个螺纹口,且螺纹口的内壁设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抽拉活塞的内部安装有一号滤网和二号滤网,二号滤网的孔径大于一号滤网的孔径,二号滤网位于一号滤网的一侧,抽拉活塞的内部设有洞口,洞口的直径小于抽拉活塞的直径,抽拉活塞的表面安装有直管,直管的尾端安装有连接绳,且连接绳位于报警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取样瓶的顶部连接有密封盖,取样瓶的表面环绕安装有防摔套环。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正面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罩,且防护罩位于显示屏的正前方。

优选的,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s1、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内窥操作时,先将延伸至报警腔内部的分支管的端口分别连接三组调压栓塞,并将调压栓塞穿过对应的螺纹口中,随后将三组抽吸管连接三组放置有不同调压塞的调压栓塞中,实现抽吸管与分支管的连接,随后利用螺纹分别连接一号管和二号管,并将内窥摄像管从调压栓塞、抽吸管、一号管、二号管、抽拉活塞以及单向阀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二号管的外部,并将取样瓶顶部的密封盖取下,将取样瓶的顶端端口连接至抽吸管的底部,完成装置的准备工作;

s2、依据需要采样的组织内容选取不同位置的内窥摄像管,进行相应的内窥操作时,可借助其内部的冷光灯为装置提供光源,并可借助放大镜将摄像镜头的视野放大,方便医务工作者可对病灶部位进行视线清晰的操作,提高操作准确性;

s3、利用内窥摄像管对准病灶部位后,启动自吸泵,通过二号管,将患者体内的组织样品抽送至一号管直至抽吸管的内部,鉴于二号管、一号管和抽吸管的管径依次增大,因此三者内部的内容物流速逐渐降低,在抽吸管内部减速沉淀下来的内容物会转移至抽吸管底部的取样瓶内部,在此过程中,一号管内部的红外发射器发出红外光线,对经过的内容物予以照射,当遇到组织块、痰液以及相关血液时,由于内容物中固体含量的不同,会造成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线强度的不同,当抽吸管被错误连接使用时,管内红外接收器连接的报警灯亮起,从而发出示警,提醒医务工作者管道连接错误,以便及时更换;

s4、之后关闭自吸泵,打开报警腔,将其内部的调压栓塞从分支管的端口处取下,随后利用直管将抽拉活塞向一号管的方向推动,使抽吸管的内部的内容物被迫挤压至去取样瓶的上方,且由于单向阀的存在,使得抽吸管内部的内容物无法在抽拉活塞的推动下转移至一号管的内部,以便将抽吸管内部的内容物全部转移至取样瓶内部,避免样本内容物的浪费;

s5、当取样瓶内部取样结束后,可将取样瓶取下,并将密封盖合上,并将一号管、二号管和抽吸管依次分段取下,通过内部的防水润滑层可避免抽吸取样时内容物在管壁的粘附,便于管材的清洗,并且分段拆分的设计,也避免了清洗时因管道长度过长造成内壁清洗难度增加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报警腔,当抽吸管在进行样本物的抽吸操作时,一号管内部的红外发射器发出红外光线,对经过的样本内容物予以照射,当遇到组织块、痰液以及相关血液时,由于内容物中固体含量的不同,会造成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线强度的不同,当抽吸管被错误连接使用时,管内红外接收器连接的报警灯亮起,从而发出示警,提醒医务工作者管道连接错误,以便及时更换,而固定板则为报警灯的安装提供支撑位置,并保证了报警灯的有序安装,以便操作者可通过透视窗口观察到报警灯发出的报警光;亮,从而及时获取相关报警信息。

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内窥摄像管,耐腐蚀保护层的设置,可保护内窥摄像管不被组织液所腐蚀,保护内部组件的安全完整性,冷光灯是一种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热的低温光源,且功率小、照度高、色温好、发光时基本不产生热能,可在提供光照补充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体内组织物的灼伤,而放大镜可将摄像镜头拍摄到的视角进行放大,从而辅助医生获取更为细化的视角观察,进行更为精准的样本抽吸操作。

3、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抽吸管,鉴于抽吸管、一号管和二号管的直径逐层递减,因此抽吸过程中,样本物质在传送至抽吸管的过程中,样本物的流速逐步降低,在抽吸管内部样本物逐渐沉降,流动至底部的取样瓶中,避免了样本物转移至调压栓塞内部,造成污染,且抽吸管、一号管和二号管通过螺纹连接起来,可实现灵活分段拆除清洗,有效避免了清洗时因管子长度过长造成管子内壁清洗难度过大的问题,输送软管则为样本内容物的输送提供管道支持,保护罩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无毒环保和一定的耐腐蚀功能,因此避免体内组织液的酸性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防水润滑层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可有效避免样本内容物粘附在管壁上,从而降低后续的清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报警腔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窥摄像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调压栓塞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抽吸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抽拉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取样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抽吸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箱;101、保护垫;102、握把;103、螺纹口;2、报警腔;201、透视窗口;202、红外接收器;203、红外发射器;204、固定板;205、报警灯;3、内窥摄像管;301、耐腐蚀保护层;302、冷光灯;303、摄像镜头;304、放大镜;4、调压栓塞;401、一号调压塞;402、二号调压塞;403、三号调压塞;5、抽吸管;501、一号管;502、二号管;503、输送软管;504、保护罩;505、防水润滑层;6、抽拉活塞;601、一号滤网;602、二号滤网;603、洞口;604、直管;605、连接绳;7、取样瓶;701、密封盖;702、防摔套环;8、显示屏;801、防护罩;9、散热网架;10、自吸泵;1001、输送管;1002、分支管;11、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报警提示结构的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1、报警腔2、内窥摄像管3、调压栓塞4、抽吸管5、抽拉活塞6和取样瓶7,控制箱1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8,控制箱1可为装置的相关部件提供相应的安装和操作空间,显示屏8可将摄像镜头303拍摄到的画面予以播放,方便医生查看操作,控制箱1的内部固定有挡板,且挡板位于显示屏8的一侧,通过挡板可将控制箱1内部的空间予以分隔,从而进行相关的设备安装,控制箱1的内部通过挡板设有报警腔2,通过内部报警灯205的工作状态,可对相应位置调压栓塞4接入的抽吸管5进行判断,查看是否接错,从而及时作出调整,控制箱1的内部安装有自吸泵10,且自吸泵10位于报警腔2的一侧,可将电能转为机械能,为抽吸管5进行抽吸操作提供动力源,自吸泵10的输出端安装有输送管1001,可将自吸泵10提供的压力输送至分支管1002内部,实现抽吸作用的输送转移,输送管1001远离自吸泵10的一端连接有分支管1002,且分支管1002的内部设有三个端口,分支管1002的端口延伸进报警腔2的内部,可辅助装置实现三个等级的分类压力抽吸,增强了装置的抽吸细化程度,分支管1002靠近报警腔2的一端端口处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调压栓塞4,且调压栓塞4的一端延伸至控制箱1的外部,调压栓塞4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通过内部不同贯穿口通过面积调压塞的设置,可辅助器实现输出抽吸压力的调节,实现三级分类抽吸,调压栓塞4远离控制箱1的一端通过螺纹安装有抽吸管5,且抽吸管5的端口处设有螺纹,可为装置进行样本内容物的抽吸提供管道输送支持,抽吸管5远离报警腔2的一端端口通过螺纹连接有一号管501,且一号管501的直径小于抽吸管5的直径,为抽吸管5的分段拆卸提供便捷,使其便于清洗,抽吸管5的内部安装有抽拉活塞6和单向阀11,且单向阀11位于抽拉活塞6的一侧,利用直管604将抽拉活塞6向一号管501的方向推动,使抽吸管5的内部的内容物被迫挤压至去取样瓶7的上方,且由于单向阀11的存在,使得抽吸管5内部的内容物无法在抽拉活塞6的推动下转移至一号管501的内部,以便将抽吸管5内部的内容物全部转移至取样瓶7内部,避免样本内容物的浪费,抽吸管5的底部安装有取样瓶7,可将装置抽吸到的样本内容物予以存放,以便进行后续的医学检测,抽吸管5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内窥摄像管3,可在抽吸使对病灶部位进行细化拍摄,从而加强装置抽吸位置的准确性,控制箱1的背面安装有散热网架9,可为报警灯205和自吸泵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控制箱1内部提供通路条件,避免热量积聚造成的电路损坏,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

报警腔2的正面安装有三组透视窗口201,报警腔2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板204,固定板204远离自吸泵10的一侧表面安装有三组报警灯205,报警灯205的安装位置与透视窗口201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一号管501的内部安装有半圆形的红外接收器202和红外发射器203,且红外发射器203位于红外接收器202的后方,红外接收器202通过导线与报警灯205实现电性连接,当抽吸管5在进行样本物的抽吸操作时,一号管501内部的红外发射器203发出红外光线,对经过的样本内容物予以照射,当遇到组织块、痰液以及相关血液时,由于内容物中固体含量的不同,会造成红外接收器202接收到的红外光线强度的不同,当抽吸管5被错误连接使用时,管内红外接收器202连接的报警灯205亮起,从而发出示警,提醒医务工作者管道连接错误,以便及时更换,而固定板204则为报警灯205的安装提供支撑位置,并保证了报警灯205的有序安装,以便操作者可通过透视窗口201观察到报警灯205发出的报警光;亮,从而及时获取相关报警信息。

内窥摄像管3的表面安装有耐腐蚀保护层301,内窥摄像管3的内部环绕安装有冷光灯302,内窥摄像管3的内部安装有摄像镜头303,摄像镜头303通过导线与显示屏8电性连接,摄像镜头303位于冷光灯302的内部,内窥摄像管3的内部安装有放大镜304,且放大镜304的直径大于摄像镜头303的直径,放大镜304位于摄像镜头303的一侧,耐腐蚀保护层301的设置,可保护内窥摄像管3不被组织液所腐蚀,保护内部组件的安全完整性,冷光灯302是一种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发热的低温光源,且功率小、照度高、色温好、发光时基本不产生热能,可在提供光照补充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体内组织物的灼伤,而放大镜304可将摄像镜头303拍摄到的视角进行放大,从而辅助医生获取更为细化的视角观察,进行更为精准的样本抽吸操作。

一号管501远离报警腔2的一端端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二号管502,二号管502的直径小于一号管501的直径,抽吸管5、一号管501和二号管502的表面均安装有保护罩504,抽吸管5、一号管501和二号管502的内部均安装有一号输送软管503,输送软管503的内壁涂有防水润滑层505,鉴于抽吸管5、一号管501和二号管502的直径逐层递减,因此抽吸过程中,样本物质在传送至抽吸管5的过程中,样本物的流速逐步降低,在抽吸管5内部样本物逐渐沉降,流动至底部的取样瓶7中,避免了样本物转移至调压栓塞4内部,造成污染,且抽吸管5、一号管501和二号管502通过螺纹连接起来,可实现灵活分段拆除清洗,有效避免了清洗时因管子长度过长造成管子内壁清洗难度过大的问题,输送软管503则为样本内容物的输送提供管道支持,保护罩504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无毒环保和一定的耐腐蚀功能,因此避免体内组织液的酸性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防水润滑层505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可有效避免样本内容物粘附在管壁上,从而降低后续的清理难度。

调压栓塞4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一号调压塞401、二号调压塞402和三号调压塞403,三者内部的贯穿孔面积依次增大,其中一号调压塞401位于与分支管1002上部连接的调压栓塞4的内部,二号调压塞402位于与分支管1002中间连接的调压栓塞4的内部,三号调压塞403位于与分支管1002下部连接的调压栓塞4的内部,一号调压塞401的贯穿孔面积最小,因此其通过的抽吸压力也较小,因此用于抽吸血液等组织液液体物质,同理二号调压塞402的贯穿孔面积稍大,因此用于抽吸痰液灯较为粘稠的样本物质,三号调压塞403的贯穿控面积最大,抽吸力也最大,因此可对组织块等固态物质进行抽吸,从而实现装置分级调压的作用。

控制箱1的两侧表面均安装有保护垫101,保护垫101是由橡胶材质制成,控制箱1的顶部表面焊接有握把102,控制箱1靠近报警腔2的一侧表面设有三个螺纹口103,且螺纹口103的内壁设有螺纹,保护垫101位橡胶制成,可为控制箱1的边框位置提供防摔防撞保护,而握把102的使用,则为提拉控制箱1提供便捷,螺纹口103的设置,可为调压栓塞4延伸至报警腔2的内部与分支管1002实现螺纹连接提供出入口,使得装置的组装使用更加便捷。

抽拉活塞6的内部安装有一号滤网601和二号滤网602,二号滤网602的孔径大于一号滤网601的孔径,二号滤网602位于一号滤网601的一侧,抽拉活塞6的内部设有洞口603,洞口603的直径小于抽拉活塞6的直径,抽拉活塞6的表面安装有直管604,直管604的尾端安装有连接绳605,且连接绳605位于报警腔2的内部,连接绳605的可将直管604的长度软性延长,方便其连接使用,而直管604为塑形材料制成,可为推动活塞提供施力把杆的作用,洞口603则为抽吸管5管内内容物的抽吸通过以及内窥摄像管3的安装提供通过可能,一号滤网601与二号滤网602的直径存在区别,因此一号滤网601可用于阻挡块径较大的组织块,二号滤网602可用于阻止较为粘稠的痰液等样本物,以便抽吸结束后将阻拦的样本内容物推送至取样瓶7的内部,实现样本收集。

取样瓶7的顶部连接有密封盖701,取样瓶7的表面环绕安装有防摔套环702,密封盖701可有效阻止取样瓶7内部样本物的倾洒,而防摔套环702通过在取样瓶7的表面形成环状包裹,从而可在取样瓶7发生磕碰跌落时避免取样瓶7直接碰触底面,避免内部样本物受到巨大撞击影响样本质量。

控制箱1的正面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罩801,且防护罩801位于显示屏8的正前方,可为显示屏8提供保护作用,避免显示屏8遭到破坏,从而保证显示屏8的正常使用。

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s1、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内窥操作时,先将延伸至报警腔2内部的分支管1002的端口分别连接三组调压栓塞4,并将调压栓塞4穿过对应的螺纹口103中,随后将三组抽吸管5连接三组放置有不同调压塞的调压栓塞4中,实现抽吸管5与分支管1002的连接,随后利用螺纹分别连接一号管501和二号管502,并将内窥摄像管3从调压栓塞4、抽吸管5、一号管501、二号管502、抽拉活塞6以及单向阀11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二号管502的外部,并将取样瓶7顶部的密封盖701取下,将取样瓶7的顶端端口连接至抽吸管5的底部,完成装置的准备工作;

s2、依据需要采样的组织内容选取不同位置的内窥摄像管3,进行相应的内窥操作时,可借助其内部的冷光灯302为装置提供光源,并可借助放大镜304将摄像镜头303的视野放大,方便医务工作者可对病灶部位进行视线清晰的操作,提高操作准确性;

s3、利用内窥摄像管3对准病灶部位后,启动自吸泵10,通过二号管502,将患者体内的组织样品抽送至一号管501直至抽吸管5的内部,鉴于二号管502、一号管501和抽吸管5的管径依次增大,因此三者内部的内容物流速逐渐降低,在抽吸管5内部减速沉淀下来的内容物会转移至抽吸管5底部的取样瓶7内部,在此过程中,一号管501内部的红外发射器203发出红外光线,对经过的内容物予以照射,当遇到组织块、痰液以及相关血液时,由于内容物中固体含量的不同,会造成红外接收器202接收到的红外光线强度的不同,当抽吸管5被错误连接使用时,管内红外接收器202连接的报警灯205亮起,从而发出示警,提醒医务工作者管道连接错误,以便及时更换;

s4、之后关闭自吸泵10,打开报警腔2,将其内部的调压栓塞4从分支管1002的端口处取下,随后利用直管604将抽拉活塞6向一号管501的方向推动,使抽吸管5的内部的内容物被迫挤压至去取样瓶7的上方,且由于单向阀11的存在,使得抽吸管5内部的内容物无法在抽拉活塞6的推动下转移至一号管501的内部,以便将抽吸管5内部的内容物全部转移至取样瓶7内部,避免样本内容物的浪费;

s5、当取样瓶7内部取样结束后,可将取样瓶7取下,并将密封盖701合上,并将一号管501、二号管502和抽吸管5依次分段取下,通过内部的防水润滑层505可避免抽吸取样时内容物在管壁的粘附,便于管材的清洗,并且分段拆分的设计,也避免了清洗时因管道长度过长造成内壁清洗难度增加的问题。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内窥操作时,先将延伸至报警腔2内部的分支管1002的端口分别连接三组调压栓塞4,实现抽吸管5与分支管1002的连接,并将内窥摄像管3从调压栓塞4、抽吸管5、一号管501、二号管502、抽拉活塞6以及单向阀11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二号管502的外部,将取样瓶7的顶端端口连接至抽吸管5的底部,完成装置的准备工作,依据需要采样的组织内容选取不同位置的内窥摄像管3进行相应的内窥操作,借助放大镜304将摄像镜头303的视野放大,方便医务工作者可对病灶部位进行视线清晰的操作,启动自吸泵10,鉴于二号管502、一号管501和抽吸管5的管径依次增大,因此三者内部的内容物流速逐渐降低,在抽吸管5内部减速沉淀下来的内容物会转移至抽吸管5底部的取样瓶7内部,在此过程中,一号管501内部的红外发射器203发出红外光线,对经过的内容物予以照射,当遇到组织块、痰液以及相关血液时,由于内容物中固体含量的不同,会造成红外接收器202接收到的红外光线强度的不同,当抽吸管5被错误连接使用时,管内红外接收器202连接的报警灯205亮起,从而发出示警,提醒医务工作者管道连接错误,以便及时更换,之后关闭自吸泵10,打开报警腔2,将其内部的调压栓塞4取下,随后利用直管604将抽拉活塞6向一号管501的方向推动,使抽吸管5的内部的内容物被迫挤压至去取样瓶7的上方,且由于单向阀11的存在,使得抽吸管5内部的内容物无法在抽拉活塞6的推动下转移至一号管501的内部,以便将抽吸管5内部的内容物全部转移至取样瓶7内部,避免样本内容物的浪费,当取样瓶7内部取样结束后,可将取样瓶7取下,并将密封盖701合上,并将一号管501、二号管502和抽吸管5依次分段取下,通过内部的防水润滑层505可避免抽吸取样时内容物在管壁的粘附,便于管材的清洗,并且分段拆分的设计,也避免了清洗时因管道长度过长造成内壁清洗难度增加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