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43773发布日期:2021-03-12 13:1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具体为制作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其研究也十分重要。

在水稻的研究中就包括水稻基因组,通过对水稻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可以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水稻基因组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且易于遗传操作并与其他禾谷类作物存在共线性,目前已成为遗传学和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

而在水稻基因组的研究中就会运用到大量的水稻基因样品,样品是能够代表粮食品质的少量实物,是从整批粮食中抽取出来作为对外展示模型或者粮食质量检测所需,故水稻基因样品的重要性较大。

目前,水稻基因样品的检测以及日益成熟,但作为此成熟技术的重要参与缓解,对于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却存在短板,缺少有效的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库细化的过程中,对于样品的识别、样品状态的识别和溯源过程混乱甚至缺失的情况下,使水稻基因样品的管理性差、标示性弱,难以保证水稻基因样品的数据有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现有的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却存在短板,缺少有效的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库细化的过程中,对于样品的识别、样品状态的识别和溯源过程混乱甚至缺失的情况下,使水稻基因样品的管理性差、标示性弱,难以保证水稻基因样品的数据有效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数据库生成:利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库生成,在进行脚本导向前,预先进行脚本的内置,脚本内容包括:不同样品的识别、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和样品溯源识别;

步骤二:数据库细化:所述不同样品的识别包括:地域、类别和日期;所述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包括:待检、在检、检毕和留样;所述样品溯源识别包括:接收、流转、贮存和处置;

步骤三:格式编辑:对不同样品的识别形成12位数的编码:第1位-第2位的编码格为地域缩写、第3位的编码格为类别缩写、第4位-第9位的编码格为日期、第10位的编码格为所述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第11位的编码格为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

对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a,代表待检、第二字的编码为b,代表在检、第三字的编码为c,代表检毕、第四字的编码为d,代表留样;

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i,代表接收、第二字的编码为ii,代表流转、第三字的编码为iii,代表贮存、第四字的编码为iv,代表处置;

步骤四:数据录入:在水稻基因样品获取时就按照数据库中设置的格式进行编辑,顺序为:样品—样品不同检测状态—样品溯源,进行完整的编码识别后获得识别号,贴在样品上和样品包装物上,识别号由收样部门统一编排后录入数据库;

步骤五:数据查询:按照不同样品的识别编码号进行样品选取;

水稻基因样品的检测前后,均可通过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状态;

在需要对水稻基因样品进行溯源时,通过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来源情况。

优选的,所述不同样品的识别需要检验员事先进行样品的挑选,以保证被识别样品的可检测价值。

优选的,所述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为固定选项,一次选定之后具有不可修改性。

优选的,所述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根据检测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好样品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识别号,保证各样品编号的唯一性和必要时的可追溯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可设定基于水稻基因样品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细化过程中,进行不同识别模块的增设,通过样品的识别、检测状态的识别和溯源识别的不同编码分类,使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过程更易管理,标示性强,使水稻基因样品从选样、检测到溯源均可进行数据查取,保证了水稻基因样品的安全性、不可重复利用性和可溯源性,使水稻基因样品检测中的数据有效性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数据库生成:利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库生成,在进行脚本导向前,预先进行脚本的内置,脚本内容包括:不同样品的识别、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和样品溯源识别;

步骤二:数据库细化:不同样品的识别包括:地域、类别和日期;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包括:待检、在检、检毕和留样;样品溯源识别包括:接收、流转、贮存和处置;

步骤三:格式编辑:对不同样品的识别形成12位数的编码:第1位-第2位的编码格为地域缩写、第3位的编码格为类别缩写、第4位-第9位的编码格为日期、第10位的编码格为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第11位的编码格为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

对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a,代表待检、第二字的编码为b,代表在检、第三字的编码为c,代表检毕、第四字的编码为d,代表留样;

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i,代表接收、第二字的编码为ii,代表流转、第三字的编码为iii,代表贮存、第四字的编码为iv,代表处置;

步骤四:数据录入:在水稻基因样品获取时就按照数据库中设置的格式进行编辑,顺序为:样品—样品不同检测状态—样品溯源,进行完整的编码识别后获得识别号,贴在样品上和样品包装物上,识别号由收样部门统一编排后录入数据库;

步骤五:数据查询:按照不同样品的识别编码号进行样品选取;

水稻基因样品的检测前后,均可通过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状态;

在需要对水稻基因样品进行溯源时,通过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来源情况。

其中,不同样品的识别需要检验员事先进行样品的挑选,以保证被识别样品的可检测价值;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为固定选项,一次选定之后具有不可修改性;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根据检测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好样品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识别号,保证各样品编号的唯一性和必要时的可追溯性。

实施例1

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数据库生成:利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库生成,在进行脚本导向前,预先进行脚本的内置,脚本内容包括:不同样品的识别、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和样品溯源识别;

步骤二:数据库细化:不同样品的识别包括:地域、类别和日期;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包括:待检、在检、检毕和留样;样品溯源识别包括:接收、流转、贮存和处置;

步骤三:格式编辑:对不同样品的识别形成12位数的编码:第1位-第2位的编码格为地域缩写、第3位的编码格为类别缩写、第4位-第9位的编码格为日期、第10位的编码格为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第11位的编码格为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其中,地域缩写部分,如北京的地域缩写为bj;类别缩写部分,如自检的类别缩写为z,如外检的类别缩写为w;日期部分,如20201211,即代表其日期为2020年12月11日;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部分,如a、如b、如c、如d分别代表待检、在检、检毕和留样;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部分,如i、如ii、如iii、如iv分别代表接收、接收、贮存和处置;

对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a,代表待检、第二字的编码为b,代表在检、第三字的编码为c,代表检毕、第四字的编码为d,代表留样,其中a、b、c、d的选择是作为内容区分,也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其他标识的分类;

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i,代表接收、第二字的编码为ii,代表流转、第三字的编码为iii,代表贮存、第四字的编码为iv,代表处置,其中i、ii、iii和iv的选择是作为内容区分,也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其他标识的分类,同时,接收过程需要对获取地区进行记录;接收过程需要对接收的时间和位置进行记录;贮存需要对存储的环境和时间等常规数据进行记录;处置需要对处置时间和处置结果进行记录;

步骤四:数据录入:在水稻基因样品获取时就按照数据库中设置的格式进行编辑,顺序为:样品—样品不同检测状态—样品溯源,进行完整的编码识别后获得识别号,贴在样品上和样品包装物上,识别号由收样部门统一编排后录入数据库;

步骤五:数据查询:按照不同样品的识别编码号进行样品选取;

水稻基因样品的检测前后,均可通过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状态;

在需要对水稻基因样品进行溯源时,通过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来源情况。

其中,不同样品的识别需要检验员事先进行样品的挑选,以保证被识别样品的可检测价值;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为固定选项,一次选定之后具有不可修改性;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根据检测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好样品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识别号,保证各样品编号的唯一性和必要时的可追溯性。

实施例2

一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数据库生成:利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库生成,在进行脚本导向前,预先进行脚本的内置,脚本内容包括:不同样品的识别、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和样品溯源识别;

步骤二:数据库细化:不同样品的识别包括:地域、类别和日期;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包括:待检、在检、检毕和留样;样品溯源识别包括:接收、流转、贮存和处置;

步骤三:格式编辑:对不同样品的识别形成12位数的编码:第1位-第2位的编码格为地域缩写、第3位的编码格为类别缩写、第4位-第9位的编码格为日期、第10位的编码格为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第11位的编码格为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其中,地域缩写部分,如北京的地域缩写为bj;类别缩写部分,如自检的类别缩写为z,如外检的类别缩写为w;日期部分,如20201211,即代表其日期为2020年12月11日;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部分,如a、如b、如c、如d分别代表待检、在检、检毕和留样;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部分,如i、如ii、如iii、如iv分别代表接收、接收、贮存和处置;

对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a,代表待检、第二字的编码为b,代表在检、第三字的编码为c,代表检毕、第四字的编码为d,代表留样,其中a、b、c、d的选择是作为内容区分,也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其他标识的分类;

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形成4个字母的编码:第一字的编码为i,代表接收、第二字的编码为ii,代表流转、第三字的编码为iii,代表贮存、第四字的编码为iv,代表处置,其中i、ii、iii和iv的选择是作为内容区分,也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其他标识的分类,同时,接收过程需要对获取地区进行记录;接收过程需要对接收的时间和位置进行记录;贮存需要对存储的环境和时间等常规数据进行记录;处置需要对处置时间和处置结果进行记录;

步骤四:数据录入:在水稻基因样品获取时就按照数据库中设置的格式进行编辑,顺序为:样品—样品不同检测状态—样品溯源,进行完整的编码识别后获得识别号,贴在样品上和样品包装物上,识别号由收样部门统一编排后录入数据库,其中,识别号可直接结合二维码系统形成二维码,可配后后期的扫描数据获取,二维码的生成和扫描过程因涉及现有技术,故在此处不做赘述,同时,贴标前需在标签外部覆防水防磨的保护膜体,以增加标签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为保证录入数据的不重复性,涉及到数据查重的部分也需收样部门进行预先处理;

步骤五:数据查询:按照不同样品的识别编码号进行样品选取,其次,也可按照上述提及的二维码方式进行数据的快速查取,确保样品检测前后进行数据的预先查询或测后查询;

水稻基因样品的检测前后,均可通过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状态,避免出现重复使用的情况;

在需要对水稻基因样品进行溯源时,通过对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查询其水稻基因样品的来源情况。

其中,不同样品的识别需要检验员事先进行样品的挑选,以保证被识别样品的可检测价值;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为固定选项,一次选定之后具有不可修改性;样品溯源识别的编码号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根据检测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好样品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识别号,保证各样品编号的唯一性和必要时的可追溯性。

综合以上所述,该种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标识方法,可设定基于水稻基因样品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细化过程中,进行不同识别模块的增设,通过样品的识别、检测状态的识别和溯源识别的不同编码分类,使水稻基因样品的分类过程更易管理,标示性强,使水稻基因样品从选样、检测到溯源均可进行数据查取,保证了水稻基因样品的安全性、不可重复利用性和可溯源性,使水稻基因样品检测中的数据有效性提升。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