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用送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0798发布日期:2020-09-11 22:0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内镜用送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镜用送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集光、机、电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使用电子内窥镜对患者进行诊察和手术时,会使用辅助送水装置向患者体内输送医用液体,冲洗组织以去除血液、排泄物和其它有机物质,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可视度。

现有的电子内窥镜使用蠕动泵作为辅助送水装置,通过电机驱动蠕动泵的回转机构,挤压安装在蠕动泵内的软管,形成虹吸效应,将水瓶内的医用液体通过管路输送至人体消化道中。在使用时,通过调节蠕动泵电机的转速来控制送水的流量大小。

在工作时蠕动泵会振动,同时发出噪音。泵管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磨损等原因,会发生永久不可逆的形变,带来振动、噪音加剧的风险,同时会对流量的大小造成明显影响。当电机停转后,由于泵管内有残余压力,导致液体不能立刻停止,严重影响了医生的使用感受,因此需设置电机回转程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提高医生使用感受的内镜用送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内镜用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容器,所述的容器内设有用于将空腔分割成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分隔体,所述的容器上设有用于连接外接管路的出液口和用于连接进气管路的进气口,所述的出液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的进气口与第二腔体连通。

外接管路远离出液口的一端与电子内窥镜连接,进气管路远离进气口的一端与气源连接。使用前,拆开连接于出液口处的外接管路,通过出液口往第一腔体内注满水或其他医用液体;也可在容器上设置与第一腔体连通的加注口,在加注口处设置盖板,加注时只需打开盖板,加注完毕后盖上盖板即可。

当需要向患者体内输送医用液体时,打开气源,气体经进气管路进入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增大,挤压分隔体使分隔体发生弹性形变或向第一腔体的方向运动,使第一腔体的体积变小,位于第一腔体内的医用液体在分隔体的挤压作用下经出液口流出,随后经外接管路进入到电子内窥镜内,通过电子内窥镜将医用液体输送到患者体内。当停止供应气体后,分隔板立即停止形变或运动,医用液体及时停止,提高了医生的使用感受。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分隔体为具有敞口的柔性袋,所述的柔性袋靠近敞口的一端与容器的内壁周向密封连接。柔性袋为由塑料制成的塑料袋,在初始状态下,柔性袋位于第二腔体内,柔性袋的敞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打开气源后,气体经进气管路进入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增大,气体挤压柔性袋使柔性袋运动到第一腔体内,此时柔性袋的敞口与第二腔体连通。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容器的空腔呈圆柱状,所述的柔性袋呈圆筒状,且所述的柔性袋与空腔同轴设置。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出液口与柔性袋同轴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保证柔性袋在运动的过程中,能最后运动至出液口处,能最大程度的将第一腔体内的医用液体排出。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分隔体为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的周边与容器的内壁周向密封连接。弹性膜片可由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具有弹性。打开气源后,气体经进气管路进入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增大,气体挤压弹性膜片使弹性膜片发生弹性形变,弹性膜片胀开并伸入第一腔体。出液口与弹性膜片正对设置,能最大程度的将第一腔体内的医用液体排出。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容器包括第一本体以及与第一本体扣合的第二本体,所述的第一腔体位于第一本体内,所述的第二腔体位于第二本体内,所述分隔体的周边具有环向延伸的定位部,所述的定位部被压紧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本体上设有延伸至第二本体外侧的呈环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的第二本体上设有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第一本体呈圆柱状,第二本体呈圆柱状,第一本体的外径与第二本体的外径相等,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本体一体成型。连接时,将分隔体的定位部置于第二本体上,将第一连接部旋入到第二本体上,旋入的过程中,逐步将定位部压紧。为了实现密封,可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设置密封圈,分隔体的定位部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一本体之间,或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二本体之间。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第二本体上设有延伸至第一本体外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的第一本体上设有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第一本体呈圆柱状,第二本体呈圆柱状,第一本体的外径与第二本体的外径相等,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本体一体成型。连接时,将分隔体的定位部置于第一本体上,将第二连接部旋入到第一本体上,旋入的过程中,逐步将定位部压紧。为了实现密封,可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设置密封圈,分隔体的定位部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一本体之间,或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二本体之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除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固连外,还可以采用卡扣锁紧等方式固连。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进气管路上设有截止阀。需要向患者体内输送医用液体时,打开截止阀,此时气源通过进气管路与第二腔体连通,随着气源不断进入,推动分隔体运动使第一腔体的体积变小,位于第一腔体内的医用液体在分隔体的挤压作用下经出液口流出,随后经外接管路进入到电子内窥镜内,通过电子内窥镜将医用液体输送到患者体内。关闭截止阀时,由于第二腔体内的压力恒定不变,位于第一腔体内的医用液体即刻停止供应,提高了医生的使用感受。

在上述的内镜用送水装置中,所述的进气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打开气源时,气体经进气管路和单向阀进入到第二腔体;关闭气源时,在单向阀的作用下防止第二腔体内的气体逆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镜用送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挤压的方式进行送水,使用时不产生振动、噪声,能明显改善手术过程中的医生的使用感受,使用效果好;流量精确可控,通过改变进气速度可达到改变供水流量的大小,当停止供气后水流即刻断流,不存在滞后的现象;结构轻盈,易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送水装置未装液体时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送水装置装有液体时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送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送水装置装有液体时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送水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二提供的送水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三提供的送水装置装有液体时的剖视图。

图中,1、容器;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外接管路;5、进气管路;6、柔性袋;7、弹性膜片;8、第一本体;9、第二本体;10、定位部;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内镜用送水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容器1,容器1内设有用于将空腔分割成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的分隔体,容器1上设有用于连接外接管路4的出液口和用于连接进气管路5的进气口,出液口与第一腔体2连通,进气口与第二腔体3连通。

具体的,如图1所示,容器1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本体8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二本体9,第一腔体2位于第一本体8内且开口朝下,第二腔体3位于第二本体9内且开口朝上,第一本体8与第一本体8扣合的第二本体9,分隔体的周边具有环向延伸的定位部10,定位部10被压紧在第一本体8与第二本体9之间。

为了实现第一本体8与第二本体9的连接,在第一本体8上设有延伸至第二本体9外侧的呈环形的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的内侧设有内螺纹,第二本体9上设有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8呈圆柱状,第二本体9呈圆柱状,第一本体8的外径与第二本体9的外径相等,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本体8一体成型。连接时,将分隔体的定位部10置于第二本体9的上端面,将第一连接部11旋入到第二本体9上,旋入的过程中,逐步将定位部10压紧。

为了实现密封,在第一本体8与第二本体9之间设置密封圈,分隔体的定位部10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一本体8之间,或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二本体9之间。

本实施例中,分隔体为呈圆形的弹性膜片7,定位部10环向设于弹性膜片7的周边,定位部10的厚度大于弹性膜片7的厚度。弹性膜片7可由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具有弹性。

如图1所示,进气管路5上设有单向阀13。打开气源时,气体经进气管路5和单向阀13进入到第二腔体3;关闭气源时,在单向阀13的作用下防止第二腔体3内的气体逆流。

外接管路4远离出液口的一端与电子内窥镜连接,进气管路5远离进气口的一端与气源连接。如图2所示,使用前,拆开连接于出液口处的外接管路4,通过出液口往第一腔体2内注满水或其他医用液体;也可在容器1上设置与第一腔体2连通的加注口,在加注口处设置盖板,加注时只需打开盖板,加注完毕后盖上盖板即可。

当需要向患者体内输送医用液体时,打开气源后,气体经进气管路5进入第二腔体3,第二腔体3内的压力增大,气体挤压弹性膜片7使弹性膜片7发生弹性形变,如图3所示,弹性膜片7胀开并伸入第一腔体2,使第一腔体2的体积变小,位于第一腔体2内的医用液体在弹性膜片7的挤压作用下经出液口流出,随后经外接管路4进入到电子内窥镜内,通过电子内窥镜将医用液体输送到患者体内。

当停止供气时,弹性膜片7始终保持图3所示的状态,医用液体及时停止,提高了医生的使用感受。出液口位于第一本体8的顶部,与弹性膜片7正对设置,能最大程度的将第一腔体2内的医用液体排出。进气口位于第二本体9的下侧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分隔体为具有敞口的柔性袋6,柔性袋6呈圆筒状,柔性袋6靠近敞口的一端设有呈环形的定位部10。出液口与柔性袋6同轴设置,保证柔性袋6在运动的过程中,能最后运动至出液口处,能最大程度的将第一腔体2内的医用液体排出。

本实施例中,柔性袋6为由塑料制成的塑料袋,在初始状态下,如图4所示,柔性袋6位于第二腔体3内,柔性袋6的敞口与第一腔体2连通。打开气源后,如图5和图6所示,气体经进气管路5进入第二腔体3,第二腔体3内的压力增大,气体挤压柔性袋6使柔性袋6运动到第一腔体2内,此时柔性袋6的敞口与第二腔体3连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7所示,第二本体9上设有延伸至第一本体8外侧的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的内侧设有内螺纹,第一本体8上设有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连接时,将分隔体的定位部10置于第一本体8上,将第二连接部12旋入到第一本体8上,旋入的过程中,逐步将定位部10压紧。为了实现密封,可在第一本体8与第二本体9之间设置密封圈,分隔体的定位部10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一本体8之间,或被压紧在密封圈与第二本体9之间。

第一本体8与第二本体9除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固连外,还可以采用卡扣锁紧等方式固连。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进气管路5上设有截止阀。需要向患者体内输送医用液体时,打开截止阀,此时气源通过进气管路5与第二腔体3连通,随着气源不断进入,推动分隔体运动使第一腔体2的体积变小,位于第一腔体2内的医用液体在分隔体的挤压作用下经出液口流出,随后经外接管路4进入到电子内窥镜内,通过电子内窥镜将医用液体输送到患者体内。关闭截止阀时,由于第二腔体3内的压力恒定不变,位于第一腔体2内的医用液体即刻停止供应,提高了医生的使用感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