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2851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到医疗急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急救场所、比如运动项目、高山救援、灾难救援等情况下,对于被救治的伤员在转移过程中,均需要专用的救援装置,以避免出现二次损伤。现常使用的救援装置结构简单,通常为一塑基树脂的板材,在板材上设置有几个用于救援者握持的通孔,在使用时,将被救援者放置于该救援装置上,若有需要,还可以用捆扎带对伤者进行捆扎固定,然后由两名或四名救援者抬起进行转移。

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救援环境下,比如高山救援、滑雪比赛的雪道上的救援,在低温环境下的救援等,现有的救援装置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在滑雪比赛雪道或高山救援时,伤员可能停留在冰状雪面的陡坡或山坡上,翻转上救援存在困难,可能会出现伤者或救援板沿冰状雪面陡坡失控下滑的情况。同时如果遇到极严重的损伤,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因为会失控下滑,所以在陡坡冰状雪面上无法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耽误患者伤情抢救,危及身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救援装置不能适应恶劣环境下的野外救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包括救援板、安装平台及稳定支撑装置;

所述救援板为板形结构,包括救援板本体、在所述救援板本体靠近两侧边处均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功能孔;

所述安装平台为门字型结构,包括安装部及两侧的插接支撑部,所述插接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功能孔活动式插接配合;

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插接孔或卡槽;

所述稳定支撑装置的上端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救援板本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所述救援板本体的材质为塑基树脂。

所述救援板本体为空腔结构。

在所述救援板本体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均沿所述救援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在收起状态下,所述稳定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凹槽沿所述救援板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时,所述连接部设置于靠近侧边一侧的所述凹槽内。

所述稳定支撑装置为可伸缩的支撑腿,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在所述伸缩端的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固定销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救援板上设置安装平台,使得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所需要的如呼吸机等设备能够通过插接或卡的妆或螺栓连接等方式设置于安装平台上,提高了急救转移的方便性。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救援板本体上设置可伸缩的稳定支撑装置,救援板本体在进行高山或雪道上形成与水平面近似平行的平台,有利于对伤者的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救援板,11功能孔,13凹槽,2安装平台,21插接孔,22安装部,23插接支撑部,3稳定支撑装置,31连接部,32固定端,33伸缩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技术:
提供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包括救援板1,在本实施例中,救援板为塑基树脂材料制备,以实现在进行救援过程中的轻便,救援板的整体呈长方形结构,救援板也可以为带空腔的板材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救援板的轻便性。

在救援板沿长边靠近两侧边外均设置有多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功能孔11,功能孔的基本作用为,一个是用于在进行救援时,救援人员抬起该救援板的手握处,另一个方面,当被救援人员需要在救援板上进行固定时,可以用于穿过固定扎带,本申请的功能孔还用于插接其它用于急救的仪器或设备,在本申请中,功能孔用于插接安装平台2。

在救援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即在被救援人员的头部位置及脚部位置也均设置有贯通的通孔,均是便于在救援时的一些特定需要。

安装平台2为门字型结构,包括安装部22及两侧的插接支撑部23,插接支撑部的下端与功能孔活动式插接配合;在安装部22上设置有插接孔21或卡槽,用于插接或卡接呼吸机或其它设备。在使用时,将安装平台横跨在伤者身上,再将呼吸机或其它设备卡接于安装部上,以固定抢救设备便于转运。

在救援板本体下表面至少靠近长边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凹槽13,凹槽的方向可以沿救援板本体的长边方向延伸,也可以沿救援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沿救援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稳定支撑装置3为可伸缩的支撑腿,包括固定端32和伸缩端33,固定端32的上端与连接部31连接。

在凹槽内靠近侧边处设置有卡接部或者连接部,用于同可伸缩的支撑腿进行卡接连接或通过螺栓或连接轴连接,并保证支撑腿可以沿卡接部或连接部进行转动,当不使用时,支撑腿通过转动旋转于凹槽内。

在救援板本体与支撑伸缩腿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稳定连接装置,以实现当使用支撑腿时,通过稳定连接装置实现三角固定。

本申请的可伸缩的支撑腿结构为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支撑腿的伸缩功能均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体为抽插伸缩、螺栓伸缩等均可以,因此,本申请不对可伸缩的支撑腿进行详细的技术描述,并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现。

在本申请的可伸缩支撑腿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固定销钉,主要作用是当支起支撑腿后,该固定销钉能够插及雪地或地面,保证脊柱保护板的稳定,不会移动,提高了在雪地救援或坡度救援的安全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固定销钉为可伸缩结构,当需要时,将该固定销钉伸出,当不需要时,固定销钉缩入到支撑腿内,不会对使用产生干涉。

具体使用方式是,当需要在雪地或带坡度的地面进行救援时,将救援板本体放置于雪道或都坡度地面上,将沿坡度下侧的可伸缩支撑腿支起,并通过伸缩端调整支撑腿的高度,使得救援本体与水平面基本平行,这样的救援装置就不会滑动。

若是还需要更稳定一些,可以将伸缩端的下端的固定销钉伸出,插入到雪道等地面上,更加保证了救援装置的稳定,不会因为救援装置在进行救援时的一些外力而滑动,产生救援危险。

当被救援人员需要比如呼吸机等急救设备时,将小型呼吸机的底部插入到安装平台的安装部的插接孔内,或者使用卡槽将小型呼吸机固定到安装平台上,即可对被救援人员进行急救,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安装平台从救援板上移开,仅使用救援板进行伤者转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救援板、安装平台及稳定支撑装置;

所述救援板为板形结构,包括救援板本体、在所述救援板本体靠近两侧边处均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功能孔;

所述安装平台为门字型结构,包括安装部及两侧的插接支撑部,所述插接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功能孔活动式插接配合;

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插接孔或卡槽;

所述稳定支撑装置的上端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救援板本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板本体的材质为塑基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板本体为空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救援板本体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均沿所述救援板本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在收起状态下,所述稳定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救援板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时,所述连接部设置于靠近侧边一侧的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支撑装置为可伸缩的支撑腿,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固定端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缩端的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固定销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救援装置,包括救援板、安装平台及稳定支撑装置;救援板包括救援板本体、在救援板本体靠近两侧边处均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功能孔;安装平台包括安装部及两侧的插接支撑部,插接支撑部的下端与功能孔活动式插接配合;在安装部上设置有插接孔或卡槽;稳定支撑装置的上端通过连接部与救援板本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救援板上设置安装平台,使得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所需要的如呼吸机等设备能够通过插接或卡的妆或螺栓连接等方式设置于安装平台上,提高了急救转移的方便性;通过在救援板本体上设置可伸缩的稳定支撑装置,救援板本体在进行高山或雪道上形成与水平面近似平行的平台,有利于对伤者的救援。

技术研发人员:白鹏;周方;杨钟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