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9724发布日期:2020-12-11 15:1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矫形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足下垂、足内翻、直膝等异常步态,影响患者行走等日常活动能力。踝足矫正装置是偏瘫患者使用较为广泛的矫形装置之一,踝足矫正装置可以进行站立功能训练及踝关节矫正等训练,能够改善肌张力异常,矫正脚踝,由于偏瘫患者行走不便,使用踝足矫正装置时需要将装置放至靠墙位置,然后背部靠墙站在踝足矫正装置上方进行训练,目前,患者站立在踝足矫正装置上时无支撑,容易站立不稳造成摔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解决了患者站立不稳,容易导致摔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包括:

底座;

矫正板,所述矫正板一端与所述底座一侧棱铰接连接;

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矫正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竖杆为空心管;

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下端插装在所述第一竖杆内,所述第二竖杆通过高度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竖杆固定连接;

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杆上端,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前板,所述前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前端,所述前板中心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第一轴承;

后板,所述后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后端,所述后板中心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

两条导轨,两条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之间,所述导轨一端与所述前板固定连接,所述导轨另一端与所述后板固定连接;

滑块,两条所述导轨之间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沿导轨方向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心;

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端,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矫正板底端铰接连接;

螺杆,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圆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及所述第一竖杆,并连接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对称设置有四个地脚。

优选的,所述地脚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把手上套设有海绵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矫正板铰接一端向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矫正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表面贴有泡棉。

优选的,所述矫正板表面设置防滑垫。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前板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前板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后板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后板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条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矫正板呈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包括:底座;矫正板,所述矫正板一端与所述底座一侧棱铰接连接;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矫正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竖杆为空心管;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下端插装在所述第一竖杆内,所述第二竖杆通过高度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竖杆固定连接;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杆上端,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增加了把手,使用者站在倾斜的矫正板时,可抓住把手,站立稳固,使踝足恢复训练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底座俯视图。

如下:1-底座、2-矫正板、3-第一竖杆、4-第二竖杆、5-高度调节螺母、6-把手、7-前板、8-第一通孔、9-第一轴承、10-后板、11-第二通孔、12-第二轴承、13-导轨、14-滑块、15-螺纹孔、16-支撑杆、17-螺杆、18-旋钮、19-地脚、20-橡胶垫、21-海绵防滑套、22-挡板、23-泡棉、24-防滑垫、25-第一连接杆、26-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可调节式踝足矫正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

底座1;

矫正板2,所述矫正板2一端与所述底座1一侧棱铰接连接;

第一竖杆3,所述第一竖杆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矫正板2的一端,所述第一竖杆3为空心管;

第二竖杆4,所述第二竖杆4下端插装在所述第一竖杆3内,所述第二竖杆4通过高度调节螺母5与所述第一竖杆3固定连接;

把手6,所述把手6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杆4上端,所述把手6与所述第二竖杆4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底座1上设置有矫正板2,在底座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3,第一竖杆3内设置第二竖杆4,第二竖杆4上端设置把手6,第一竖杆3与第二竖杆4之间通过高度调节螺母5连接,能够调节第二竖杆4的外露长度,从而调节把手6高度,便于患者抓握,使用该装置训练时,患者双脚直接站立在矫正板2上,双手抓住把手6,然后在矫正板2上站立10-15分钟,通过站立训练可以矫正脚踝关节,在踝足矫正装置中设置把手6,当患者站在倾斜的矫正板2时,能够为患者提供支撑,使患者站立稳固,不易摔倒,提高了踝足恢复训练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前板7,所述前板7设置在所述底座1前端,所述前板7中心设置第一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8内设置第一轴承9;

后板10,所述后板10设置在所述底座1后端,所述后板10中心设置第二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11内设置第二轴承12,所述第二通孔11与所述第一通孔8同心;

两条导轨13,两条所述导轨13设置在所述前板7与所述后板10之间,所述导轨13一端与所述前板7固定连接,所述导轨13另一端与所述后板10固定连接;

滑块14,两条所述导轨13之间设置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与所述导轨1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4沿导轨13方向设置螺纹孔15,所述螺纹孔15与所述第二通孔11同心;

两个支撑杆16,两个所述支撑杆16设置在所述滑块14上端,所述支撑杆16一端与所述滑块14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杆16另一端与所述矫正板2底端铰接连接;

螺杆17,设置在所述螺纹孔15内,所述螺杆17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12内圆固定连接,所述螺杆17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9内圈及所述第一竖杆3,并连接有旋钮1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底座1包括前板7、后板10、两条导轨13、滑块14、两个支撑杆16及螺杆17,前板7与后板10通过两条导轨13连接,导轨13上设置有滑块14,滑块14能够沿导轨13滑动,滑块14内设置螺纹孔15,并且安装有与螺纹孔15适配的螺杆17,螺杆17依次穿过设置在后板10的第二轴承12、螺纹孔15、设置在前板7的第一轴承9及第一竖杆3,并在末端安装旋钮18,转动旋钮18,能够带动螺杆17转动,使滑块14沿导轨13移动,滑块14带动支撑杆16转动从而带动矫正板2绕底座1转动,患者进行踝足训练时,可以先转动旋钮18,将矫正板2调整至合适的倾斜角度,然后握住把手,在倾斜的矫正板2上站立10-15分钟进行脚踝矫正训练,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能够实现矫正板2倾斜角度的调节,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病情调整至合适的角度,调节锻炼力度,使得患者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底部对称设置有四个地脚1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底座1底部对称设置有四个地脚19,地脚19对底座1起支撑作用,能够使底座1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地脚19底部设置有橡胶垫2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地脚19底部设置防滑垫24,提高了地脚19的抓地能力与防滑性,地脚19放在光滑地板上时不易滑动,使踝足矫正装置更安全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把手6上套设有海绵防滑套2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把手6上套设海绵防滑套21,可以提高抓握的舒适度,同时可吸附手心的汗,具有防滑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矫正板2铰接一端向上设置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与所述矫正板2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矫正板2一端设置挡板22,当患者站立在矫正板2时,挡板22对脚后跟起阻挡作用,防止患者下滑而脱离矫正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挡板22表面贴有泡棉2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挡板22表面设置有泡棉23,可以对脚后跟起保护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矫正板2表面设置防滑垫2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矫正板2表面设置防滑垫24,可以提高踩踏的舒适度,并且增强脚底与矫正板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患者下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

第一连接杆25,所述第一连接杆25设置在所述前板7与所述滑块14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与所述前板7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导轨13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杆26,所述第二连接杆26设置在所述后板10与所述滑块14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26与所述后板10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26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条所述导轨13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设置第一连接杆25与第二连接杆26能够增加底座1的刚度与稳定性,用第一连接杆25与第二连接杆26连接两条导轨13,提高了底座1的结构强度,第二连接杆26的设置还可以限制滑块14行程,避免矫正板2调节角度过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板2呈矩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矫正板2设置为矩形结构,方便双脚踩踏,当装置闲置时,矫正板2可以盖在底座1上,整体结构更加规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