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掌腕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1077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掌腕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掌腕护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掌腕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掌腕固定护具是一种适用于拇指伸肌肌腱炎、特定性舟骨创伤、拇指退化性关节炎、腕隧道症候群前掌骨骨折,拇指掌指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等腕部问题的保护用具,可用于固定掌腕,保持腕部稳定,防止掌腕受伤时经受二次伤害。

现有技术中的掌腕固定装置,一般包括与人体手腕部配合的腕带以及与人体手掌部配合的掌带,且根据康复需求不同,掌带会在拇指接触的位置设置拇指固定带或直接镂空设置。

上述带拇指固定带或直接镂空设置的掌腕固定装置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复需要,但是二者本质区别仅在于拇指固定带,若单独区分则较为浪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转换拇指固定带以及镂空设置的掌腕固定装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掌腕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掌腕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掌腕固定装置,包括与人体腕部相适应的腕带以及连接于腕带一端且与人体手掌相适应的掌带,所述掌带于拇指位置设置有镂空的开口,所述开口于接近手背的一侧设有拇指固定带,所述拇指固定带的一端与掌带固接,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拇指固定带远离手掌的一侧设有魔术贴勾面,所述活动端于魔术贴勾面的背面设有与魔术贴勾面配合的魔术贴毛面,所述掌带背面设有与魔术贴勾面配合的粘接面,穿戴时所述活动端环绕拇指一周后贴合于其魔术贴毛面一侧,且围合形成供拇指穿过的拇指通道。

优选的,所述拇指固定带包括加固带以及一端连接加固带另一端连接开口一侧的薄带,所述薄带厚度小于加固带。

优选的,所述腕带于接近拇指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固带,所述拇指固定带围合形成拇指通道时,其外壁沿拇指长度方向设置有与第一加固带位置对应的第二加固带,所述第一加固带与腕带外壁之间以及第二加固带与拇指固定带外壁之间围合形成加固空间,所述加固空间内设有与人体手部接近拇指一侧的外形相适应的第一加强支条。

优选的,所述掌带以及腕带沿手心与手背的两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第三加固带与第四加固带,所第三加固带与第四加固带内分别设置第二加强支条以及第三加强支条,所述第二加强支条为弧形状且与手掌与手腕连接位置的生理弯曲相适应,所述第三加强支条为直线状且贴合于手背与手腕背部。

优选的,所述拇指固定带的活动端呈y形状,且其开口朝向远离掌带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带、第三加固带以及第四加固带的一端均设有带有魔术贴且用于封闭其开口的包口带。

优选的,所述腕带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包覆手腕外部的紧固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掌带一侧开设供拇指穿过的开口,在开口一侧固接拇指固定带,且在拇指固定带两侧面分别设置魔术贴勾面和毛面,在掌带背面设置于魔术贴勾面配合的粘接面,穿戴时,只需将手部置于掌带于腕带之间,使拇指穿过开口即可完成,拇指固定带在常态下粘贴于掌带背面的粘接面上,此时拇指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若需要对拇指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则将拇指固定带从粘接面取下,环绕拇指一圈后粘贴于魔术贴毛面,对拇指进行加固,由此能够自由变换拇指固定带,无需分开生产两种掌腕固定装置即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复需要。

本实用新型在掌腕固定带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第一加固带、第二加固带、第三加固带以及第四加固带,且在加固带内设置第一加强支条、第二加强支条以及第三加强支条,由此能够配合掌带以及腕带对患者手部进行支护,在提供高强度支撑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手掌正面穿戴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手掌背面穿戴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凸显第二加强支条以及第三加强支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腕带;11、第一加固带;2、掌带;21、开口;22、拇指固定带;221、魔术贴勾面;222、魔术贴毛面;223、加固带;224、薄带;23、活动端;24、粘接面;25、第二加固带;3、第三加固带;31、第二加强支条;32、包口带;4、第四加固带;41、第三加强支条;5、紧固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掌腕固定装置,包括与人体腕部相适应的腕带1以及连接于腕带1一端且与人体手掌相适应的掌带2,掌带2与腕带1均包覆于人体手掌外侧形成筒状结构,掌带2于拇指位置开设有镂空的开口21,开口21于接近手背的一侧固接拇指固定带22,拇指固定带22的一端与掌带2固接,另一端为活动端23,拇指固定带22远离手掌的一侧缝合有魔术贴勾面221,活动端23于魔术贴勾面221的背面缝合有与魔术贴勾面221配合的魔术贴毛面222,掌带2背面缝合有与魔术贴勾面221配合的粘接面24,穿戴时活动端23环绕拇指一周后贴合于其魔术贴毛面222一侧,且围合形成供拇指穿过的拇指通道。

优选的,拇指固定带22包括加固带223以及一端连接加固带223另一端连接开口21一侧的薄带224,薄带224厚度小于加固带223,薄带224厚度较小,能够使得拇指固定带22与掌带2之间的连接更加灵活,防止其厚度对拇指固定带22的活动产生影响。

优选的,腕带1于接近拇指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缝合有第一加固带11,拇指固定带22围合形成拇指通道时,其外壁沿拇指长度方向设置有与第一加固带11位置对应的第二加固带25,第一加固带11与腕带1外壁之间以及第二加固带25与拇指固定带22外壁之间围合形成加固空间(图中未示出),加固空间内设有与人体手部接近拇指一侧的外形相适应的第一加强支条(图中未示出),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强拇指的固定效果,第一加强支条适应人体手部接近拇指一侧的形状也能够使得用户获得更加舒适的穿戴体验,且能够兼具稳定的结构特征,在无需固定拇指时,也可将第一加强支条方便拆下,简单可控。

优选的,掌带2以及腕带1沿手心与手背的两侧分别沿其长度方向缝合有第三加固带3与第四加固带4,所第三加固带3与第四加固带4内分别安装有第二加强支条31以及第三加强支条41,第二加强支条31为弧形状且与手掌与手腕连接位置的生理弯曲相适应,第三加强支条41为直线状且贴合于手背与手腕背部,由此能够如第一加强支条一般,对人体手部产生足够的强度支撑,且适应手部生理弯曲的形状也能使用户获得最佳的穿戴体验。

优选的,拇指固定带22的活动端23呈y形状,且其开口21朝向远离掌带2的方向,由此能够将活动端23的连接方向变为两个,使活动端23与魔术贴勾面22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优选的,第一加固带11、第三加固带3以及第四加固带4的一端均设有带有魔术贴且用于封闭其开口21的包口带32,包口带32具有魔术贴,能够方便进行开启和关闭,由此能够方便对第一加固带11、第三加固带3以及第四加固带4内的第一加强支条、第二加强支条31以及第三加强支条41进行取放。

优选的,腕带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包覆手腕外部的紧固带5,本实施例中紧固带5的数量为两个,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手腕外部的束缚力,使得本固定装置与人体手腕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本实用新型在掌带2一侧开设供拇指穿过的开口21,在开口21一侧固接拇指固定带22,且在拇指固定带22两侧面分别设置魔术贴勾面221和毛面,在掌带2背面设置于魔术贴勾面221配合的粘接面24,穿戴时,只需将手部置于掌带2于腕带1之间,使拇指穿过开口21即可完成,拇指固定带22在常态下粘贴于掌带2背面的粘接面24上,此时拇指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若需要对拇指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则将拇指固定带22从粘接面24取下,环绕拇指一圈后粘贴于魔术贴毛面222,对拇指进行加固;同时,第一加强支条、第二加强支条31以及第三加强支条41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对人体手腕以及手掌的支撑力,且第一加强支条和第二加强支条31的形状能够使用户获得最佳的穿戴体验,兼具实用与舒适的优点。

综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达到自由变换拇指固定带22的位置,无需分开生产两种掌腕固定装置即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复需要,灵活多变,满足不同人群对拇指的支护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