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泻组合物

文档序号:25026489发布日期:2021-05-11 16:5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泻组合物。
背景技术
:腹泻病是长期以来一直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36亿人次患腹泻病。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带有脓血、粘液。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病程则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急性腹泻常予抗感染、补液、止泻等处理;慢性腹泻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予止泻药、解痉药、抗抑郁药、微生态调节剂等。目前,对于急性腹泻的治疗,单纯使用西医学手段,效果仍不满意,抗生素的滥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不仅能够抑制杀灭有害病原微生物,而且能够将肠道内利于健康的有益微生物杀灭,这样又会导致“二重感染”,进而加重腹泻腹痛,同时还会影响机体的营养吸收;此外,口服给药后药物可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并加重肝肾负担;对于慢性腹泻,对症药物虽然可较快改善症状,但由于长期使用,一方面副作用明显,另一方面花费较高,患者容易产生厌药情绪,同时这些药物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远期效果欠佳。西医学中的腹泻大多相当于中医中的“泄泻”。中医认为脾虚湿胜,致肠道功能失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病理因素主要是湿,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原则。中药外治法特别是穴位给药是中医传统特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无痛苦、经济适用的优点,是理想的给药途径。中医药关于透皮给药制剂有着完备的理论认识,清代徐大椿云:“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物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败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外治医说》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强调外治法的有效性及其与内治法在病因、病机、辨证用药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为本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止泻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止泻组合物,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8~22份的丁香、28~32份的广木香、18~22份的肉豆蔻、18~22份的白蔻仁、28~32份的藿香、28~32份的白芷、18~22份的防风和8~12份的陈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止泻组合物的丁香中含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抑制作用;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木香中的挥发油可抑制离体兔小肠运动,使其节律变慢,也可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菌的生长;上述止泻组合物的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大剂量可抑制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肠蠕动;上述止泻组合物的藿香所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痉挛和疼痛,双向调节肠道蠕动;上述止泻组合物的白蔻仁同样也有抑菌作用,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可抑制肠管兴奋性;上述止泻组合物的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陈皮对ach引起的离体平滑肌收缩有拮抗作用,对胃肠平滑肌与阿托品有协同作用,对毛果云香碱、bacl2引起的肠管平滑肌收缩也有拮抗作用;上述止泻组合物的白芷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防风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作用。上述组合物配合丁香、广木香、肉豆蔻、白蔻仁、藿香、白芷、防风和陈皮,止泻组合物中丁香、木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肉豆蔻涩肠止泻,藿香散寒化湿,白蔻仁燥化寒湿,陈皮理气燥湿,共助藿香内化湿邪,白芷兼祛风燥湿,防风则燥湿以助止泻,为脾经引经药;诸药辛温,合而用之,行温中健脾、散寒燥湿、涩肠止泻之功效。上述药物组合物主要从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三个方面治疗腹泻。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9~21份的丁香、29~31份的广木香、19~21份的肉豆蔻、19~21份的白蔻仁、29~31份的藿香、29~31份的白芷、19~21份的防风和9~11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29~31份的广木香、19~21份的肉豆蔻、19~21份的白蔻仁、29~31份的藿香、29~31份的白芷、19~21份的防风和9~11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30份的广木香、19~21份的肉豆蔻、19~21份的白蔻仁、29~31份的藿香、29~31份的白芷、19~21份的防风和9~11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30份的广木香、20份的肉豆蔻、19~21份的白蔻仁、29~31份的藿香、29~31份的白芷、19~21份的防风和9~11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30份的广木香、20份的肉豆蔻、20份的白蔻仁、29~31份的藿香、29~31份的白芷、19~21份的防风和9~11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30份的广木香、20份的肉豆蔻、20份的白蔻仁、30份的藿香、29~31份的白芷、19~21份的防风和9~11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30份的广木香、20份的肉豆蔻、20份的白蔻仁、30份的藿香、30份的白芷、19~21份的防风和9~11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30份的广木香、20份的肉豆蔻、20份的白蔻仁、30份的藿香、30份的白芷、20份的防风和10份的陈皮。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上述止泻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符合上述规定时,上述止泻组合物的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效果更好,止泻效果更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止泻贴,所述止泻贴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止泻组合物。上述的止泻贴将上述的止泻组合物制备为贴剂,用药方式为肚脐贴敷,脐孔局部血管丰富,无皮下脂肪,外皮与筋膜、腹膜相连,脐下有腹壁动脉、静脉,有丰富的血管网,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和弥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泻组合物,本发明的止泻组合物中丁香、木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肉豆蔻涩肠止泻,藿香散寒化湿,白蔻仁燥化寒湿,陈皮理气燥湿,共助藿香内化湿邪,白芷兼祛风燥湿,防风则燥湿以助止泻,为脾经引经药;七味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奏温中健脾、散寒燥湿、涩肠止泻之功效。本发明的中药止泻组合物有以下优点,(1)近期和远期疗效较为满意。本发明的中药止泻组合物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结合泄泻的病因病机来形成配方,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是从疾病的本质予以施治;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本发明的中药止泻组合物的成分具有抗菌、解热阵痛抗炎,抑制胃肠道蠕动的作用。(2)对患者的副作用小。本发明的中药止泻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多属“药食同源”,且药理研究未发现有明显的毒性,同时本发明的用药途径为肚脐贴敷,相比口服给药,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肝肾代谢负担。(3)本发明的中药止泻组合物的用药途径为肚脐贴敷,属外用,相比内服和有创操作,用药感受舒适且方便。(4)相比于口服药物,本发明的中药止泻组合物的成分及加工方式的经济成本较低,且疗效好,有助于缩短病程,因此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一种止泻组合物,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8~22份的丁香、28~32份的广木香、18~22份的肉豆蔻、18~22份的白蔻仁、28~32份的藿香、28~32份的白芷、18~22份的防风和8~12份的陈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止泻贴,所述止泻贴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止泻组合物,止泻贴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的止泻组合物中的组分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干燥后粉碎,混合得到混合药粉;将混合药粉加入新鲜生姜汁或醋调匀,压为饼状,固定在无纺布或者纱布等载体上。止泻贴使用时,加热至40-50℃,贴于肚脐,固定。实施例1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止泻组合物,所述止泻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的丁香、30份的广木香、20份的肉豆蔻、20份的白蔻仁、30份的藿香、30份的白芷、20份的防风和10份的陈皮。发明人所在科室近5年使用实施例1的止泻组合物情况如表1所示。表12015年-2019年使用止泻组合物情况年度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使用次数395472492518664表1说明止泻组合物使用次数逐渐增加,说明止泻组合物的临床效果受医生和患者欢迎。将本实施例的止泻组合物照重量配比称量,干燥后粉碎,混合得到混合药粉;将混合药粉加入新鲜生姜汁或醋调匀,压为饼状,固定在无纺布或者纱布等载体上。使用时,稍加热,贴于肚脐。临床效果如下:病例1:黄某某,男,67岁,农民。因“腹泻呕吐2天”入院,诊断为“急性肠炎”,予对症治疗,使用本实施例止泻组合物制备的止泻贴,贴敷肚脐,5天后症状消失,大便检查未见异常。病例2:张某,男,86岁。因“反复腹痛腹泻50天”入院,诊断为“肠道真菌感染”,予对症治疗,使用本实施例止泻组合物制备的止泻贴,贴敷肚脐,6天后症状好转出院。病例3:朱某,男,44岁,农民,平素易腹泻,一日三次,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使用本实施例止泻组合物制备的止泻贴,贴敷肚脐,症状明显改善。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