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2486发布日期:2021-06-18 20:1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肢体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肢体牵引器。



背景技术:

客服“肢体牵引器201810566320.1”所涉“s扣与阻尼轮”分离设置缺陷,使其合二为一,工业生产更加便捷;协助操作者或患者自行操作更加省力;减小使用过程中“s扣与牵引带”磨损,提高牵引带使用次数;延用大腿托与小腿托分离方案或升级其连接为一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患者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脊椎、颈椎牵引保健的肢体牵引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肢体牵引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托(1)、牵引定位销(2)、下托(3)、链接件牵引带(4)、拉力器(5)、电热丝(6),其特征在于:上托(1)和下托(3)均包括包裹体(21)或半包裹体、尼龙粘带(22)、限位扣(23)、加长管限位扣(231)、限位环(24)、卡接扣(26),上托(1)增设牵引支撑杆(13)一边顶端设圆弧状或牵引传动轮(15),另一边设固定孔(11)和移位滑道(28);下托(3)增设牵引锁(310)或牵引锁(31),所述牵引锁(310)包括牵引锁(310)包括管及管腰供牵引带(4)通过的巨型孔(314)和阻力传动轮(32),管上段设牵引滑道(311)、上端设管壁传动轮(313)、下段阻尼轮(7)和弹片(72)以及阻尼轮滑道(71)或自动卡轮(8)、扭力簧(81)、助力传动轮(32)、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滑道(23);管壁(312)设供螺钉(9)通过丝孔和尼龙粘接扣(10),另一壁下端设牵引锁支撑杆(33),牵引锁支撑杆(33)设移位滑道(28);上托(1)下端两侧伸出的牵引支撑杆(13)或顶端动连接的牵引传动轮(15)经牵引支撑杆(13)作用和内侧固定的牵拉带(4)与下托(3)上端两侧突出的牵引锁(310)交错穿插于设牵引滑道(311)管中,牵引定位销(2)通过下托(3)牵引滑道(311)与牵引传动轮(15)或牵引支撑杆(13)链接固定;所述限位扣(23)和加长管限位扣(231)均设移位解锁键(27);牵引带(4)经具牵引滑道(311)管一端穿插绕牵引支撑杆(13)顶端经管壁(312)或管壁传动轮(313)绕180度经阻力传动轮(32)入巨型孔(314)经阻尼轮(7)或自动卡轮(8)或螺钉(9)顶端或直接经助力传动轮(32)出,固定于具测力功能的拉力器(5);所述牵引锁(31)包括管及管中分管壁(312),垂直分管壁(312)两壁设:牵引滑道(311)、分管壁传动轮(313)、阻尼轮(7)和弹片(72)以及阻尼轮滑道(71)或自动卡轮(8)、扭力簧(81)、助力传动轮(32)、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滑道(23);平行分管壁(312)一壁设供螺钉(9)通过丝孔和尼龙粘接扣(10),另一壁下端设牵引锁支撑杆(33),牵引锁支撑杆(33)设移位滑道(28);上托(1)下端两侧伸出的牵引支撑杆(13)或顶端动连接的牵引传动轮(15)经牵引支撑杆(13)作用和内侧固定的牵拉带(4)与下托(3)上端两侧突出的牵引锁(31)交错穿插于设牵引滑道(311)管中,牵引定位销(2)通过下托(3)牵引滑道(311)与牵引传动轮(15)或牵引支撑杆(13)链接固定;所述限位扣(23)和加长管限位扣(231)均设移位解锁键(27);牵引带(4)经具牵引滑道(311)管穿插绕牵引支撑杆顶(13)端经分管壁(312)或分管壁传动轮(313)绕入另一管经阻尼轮(7)或自动卡轮(8)或螺钉(9)顶端或直接经助力传动轮(32)出,固定于具测力功能的拉力器(5);所述上托(1)或下托(3)内侧设半包裹体或全包裹体(21),外侧尼龙粘带(22)一端经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两侧限位环(24),固定于卡接扣凸端(261)或卡接扣凹端(262),所述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与上托(1)牵引支撑杆(13)或下托(3)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由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移位解锁键(27)与牵引支撑杆(13)移位滑道(28)或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滑道(28)完成;所述上托(1)和下托(3)功能在于,对肢体捆绑、施压,借助其压力限制上托(1)和下托(3)在一定的推力范围内位移而设的至少一层捆扎体;所述牵引支撑杆(13)与牵引锁(31)功能在于:牵引带(4)受到拉扯力量时,驱使上托(1)与下托(3)反向运动。

上述牵引锁端面为日字形或口字形方案,口字形方案腰部有供牵引带插入的孔。

上述牵引传动轮与分管壁传动轮功能在于减小牵引过程,牵引带与牵引锁摩擦阻力,因而不设牵引传动轮与分管壁传动轮或牵引传动轮或分管壁传动轮,将其牵引带所经未设牵引传动轮或分管壁传动轮支点设弧、抛光都是本发明选项。

上述助力传动轮功能在于减小患者反向牵引过程牵引带与牵引锁摩擦阻力,因而不设助力传动轮,将其牵引带所经未设助力传动轮支点设弧、抛光都是本发明选项。

所述牵引滑道和牵引定位销功能在于实现上托与下托动连接与合体。

上述牵引带经牵引锁近似s型轨迹。

上述牵引锁中分管壁作用在于:将一管分为两管。

上述牵引带运动锁定或解锁功能实现为:阻尼轮或自动卡轮或螺钉或尼龙粘接扣或尼龙粘带或卡接或挂接或扣接。

上述阻尼轮设一弹性装置,如弹片始终确保阻尼轮处于分管壁最近位置。

上述“0010”段中螺钉为手动或自动,所述自动为:通过将螺钉运动设置为伸缩开关模式,摁一下螺钉适度进入,再摁一下螺钉复位,进入即锁死过程,复位即解锁过程。

上述阻尼轮弧面分部作用在于增阻凸起。

上述自动卡轮柱绕扭力弹簧驱使其旋转受力,卡轮凸起为锯齿状,卡轮设扭力柄。

上述拉力器与牵引带连接分为可分离式固定与锁死固定;拉力器通过尼龙粘带或卡接或挂接或捆绑于尼龙粘带下或置于肢体牵引器任意适于固定位置。

上述上托或下托在需要考虑捆扎舒适性与强度时结合肢体局限性,增减上托或下托捆扎体,所述捆扎体包括:包裹体及尼龙粘带贯穿的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体,半包裹体及尼龙粘带贯穿的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体。

上述上托和下托构件组合及彼此之间连接方式方法均为本技术领域人员公知手段,由于上托和下托构件组合及彼此之间连接方式方法借鉴于传统,并未构成创新,因而,不构成本发明核心,只做为本发明可实施性选项之一部件众多组合及彼此之间连接方式方法,因此所述上托与下托构件组合及彼此之间连接方式方法并不构成本发明局限性,对其借鉴其它领域捆扎、连接、链接公知组合方式方法均属于本发明涉及应用范畴。即剔除上托和下托共有组件或共有局部组件装置后,结合本技术领域公知捆扎、固定方式方法于肢体,实现肢体之间牵引为目的所涉本发明剩余组合部件。

上述新增上托或下托捆扎体其特征在于:相较原限位扣新增限位扣具移位解锁端得以延伸,外径与原外径一致或外径缩小为原内径尺寸,供新增限位扣延伸插入原限位扣孔。

上述上托或下托捆扎体优选方案包括:

方案一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

方案二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

方案四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组合;

方案五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组合;

方案六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卡接扣组合;

方案七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卡接扣组合;

方案八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组合;

方案九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组合;

方案十采用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

方案十一采用尼龙粘带、限位扣、卡接扣组合;

方案十二采用尼龙粘带、限位扣、限位环组合。

上述上托捆扎体限位扣移位解锁键经牵引支撑杆移位滑道可位移或分解;下托捆扎体中限位扣的移位解锁键经牵引锁支撑杆移位滑道,可位移动或分解。

上述移位操作:由于限位扣材质具弹性特征,因而紧压移位解锁键使其脱离牵引支撑杆移位滑道或牵引锁支撑杆移位滑道,捆扎体可在牵引支撑杆移位滑道或牵引锁支撑杆位移,解除压力移位解锁键复位进入锁定。

上述卡接扣材料具弹性特征,卡接扣凸端弓起为环状或弹性收缩钩,迫插于卡接扣凹端孔,卡接扣凸端弓起或弹性收缩钩挂接于卡接扣凹端孔侧壁对应位置槽或孔中。

所述上托或下托功能在于对肢体捆绑施压,借助其压力限制上托或下托在一定的推力或压力范围内不能位移。

上托支撑杆与牵引带连接固定方式方法首选铆钉、螺钉,其次并不排除本行业技术人员公知方式方法。

上述包裹体置入电热丝,促进牵引肢体血液循环。

所述支撑杆功能在于受牵拉带驱动时实现上托与下托背向运动,实现牵引。

本发明相较对比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生产安装精简工序;

2、提高发明寿命;

3、减小操作时阻力;

4、牵引髋功能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斜视图背面图。

图3为本发明牵引锁为尼龙粘接扣固定时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牵引锁为螺钉固定时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牵引锁为自动卡轮固定时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牵引锁为阻尼轮固定时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组件上托支撑杆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组件上托支撑杆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组件上托支撑杆后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下端支撑杆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下端支撑杆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下端支撑杆后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主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仰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后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限位扣主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限位扣仰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限位扣后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组件单侧设限位环限位扣俯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主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仰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后视图。

图24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加长管限位扣俯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限位扣主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限位扣仰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限位扣后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组件两侧设限位环限位扣俯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组件卡接扣凸端侧视图。

图30为本发明组件卡接扣凹端侧视图。

图31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优选二所涉自动卡轮侧视图。

图32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优选二所涉阻尼轮轮侧视图。

图33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优选二所涉自动卡轮与牵引锁优选二所涉阻尼轮轮主视图。

图34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优选二所涉螺钉侧视图。

图35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优选二所涉螺钉主视图。

图36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优选二所涉尼龙粘接孔侧视图。

图37为本发明组件牵引锁优选二所涉尼龙粘接扣主视图。

图中:1.上托、11.固定孔、12.固定件、13.牵引支撑杆、15.牵引传动轮、2.牵引定位销、21.包裹体、22.尼龙粘带、23.限位扣、231.加长管限位扣、24.限位环、25.活动定位销、26.卡接扣、261.卡接扣凸端、262.卡接扣凹端、27.移位解锁键、28.移位滑道、3.下托、31.牵引锁、311.牵引滑道、312.管壁、313.管壁传动轮、314.巨型孔、32.助力传动轮、33.牵引锁支撑杆、4.牵引带、5.拉力器、6.电热丝、7.阻尼轮、71.阻尼轮滑道、72.弹片、8.自动卡轮、81.扭力簧、9.螺钉、10.尼龙粘接扣。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方案一:包括上托(1)、牵引定位销(2)、下托(3)、链接件牵引带(4)、拉力器(5)、电热丝(6),其特征在于:上托(1)和下托(3)均包括包裹体(21)或半包裹体、尼龙粘带(22)、限位扣(23)、加长管限位扣(231)、限位环(24)、卡接扣(26),上托(1)增设牵引支撑杆(13)一边顶端设圆弧状或牵引传动轮(15),另一边设固定孔(11)和移位滑道(28);下托(3)增设牵引锁(310),所述牵引锁(310)包括牵引锁(310)包括管及管腰供牵引带(4)通过的巨型孔(314)和阻力传动轮(32),管上段设牵引滑道(311)、上端设管壁传动轮(313)、下段阻尼轮(7)和弹片(72)以及阻尼轮滑道(71)或自动卡轮(8)、扭力簧(81)、助力传动轮(32)、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滑道(23);管壁(312)设供螺钉(9)通过丝孔和尼龙粘接扣(10),另一壁下端设牵引锁支撑杆(33),牵引锁支撑杆(33)设移位滑道(28);上托(1)下端两侧伸出的牵引支撑杆(13)或顶端动连接的牵引传动轮(15)经牵引支撑杆(13)作用和内侧固定的牵拉带(4)与下托(3)上端两侧突出的牵引锁(310)交错穿插于设牵引滑道(311)管中,牵引定位销(2)通过下托(3)牵引滑道(311)与牵引传动轮(15)或牵引支撑杆(13)链接固定;所述限位扣(23)和加长管限位扣(231)均设移位解锁键(27);牵引带(4)经具牵引滑道(311)管一端穿插绕牵引支撑杆(13)顶端经管壁(312)或管壁传动轮(313)绕180度经阻力传动轮(32)入巨型孔(314)经阻尼轮(7)或自动卡轮(8)或螺钉(9)顶端或直接经助力传动轮(32)出,固定于具测力功能的拉力器(5);所述上托(1)或下托(3)内侧设半包裹体或全包裹体(21),外侧尼龙粘带(22)一端经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两侧限位环(24),固定于卡接扣凸端(261)或卡接扣凹端(262),所述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与上托(1)牵引支撑杆(13)或下托(3)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由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移位解锁键(27)与牵引支撑杆(13)移位滑道(28)或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滑道(28)完成;所述上托(1)和下托(3)功能在于,对肢体捆绑、施压,借助其压力限制上托(1)和下托(3)在一定的推力范围内位移而设的至少一层捆扎体;所述牵引支撑杆(13)与牵引锁(31)功能在于:牵引带(4)受到拉扯力量时,驱使上托(1)与下托(3)反向运动。

优选方案二:包括上托(1)、牵引定位销(2)、下托(3)、链接件牵引带(4)、拉力器(5)、电热丝(6),其特征在于:上托(1)和下托(3)均包括包裹体(21)或半包裹体、尼龙粘带(22)、限位扣(23)、加长管限位扣(231)、限位环(24)、卡接扣(26),上托(1)增设牵引支撑杆(13)一边顶端设圆弧状或牵引传动轮(15),另一边设固定孔(11)和移位滑道(28);下托(3)增设牵引锁(31),所述牵引锁(31)包括管及管中分管壁(312),垂直分管壁(312)两壁设:牵引滑道(311)、分管壁传动轮(313)、阻尼轮(7)和弹片(72)以及阻尼轮滑道(71)或自动卡轮(8)、扭力簧(81)、助力传动轮(32)、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滑道(23);平行分管壁(312)一壁设供螺钉(9)通过丝孔和尼龙粘接扣(10),另一壁下端设牵引锁支撑杆(33),牵引锁支撑杆(33)设移位滑道(28);上托(1)下端两侧伸出的牵引支撑杆(13)或顶端动连接的牵引传动轮(15)经牵引支撑杆(13)作用和内侧固定的牵拉带(4)与下托(3)上端两侧突出的牵引锁(31)交错穿插于设牵引滑道(311)管中,牵引定位销(2)通过下托(3)牵引滑道(311)与牵引传动轮(15)或牵引支撑杆(13)链接固定;所述限位扣(23)和加长管限位扣(231)均设移位解锁键(27);牵引带(4)经具牵引滑道(311)管穿插绕牵引支撑杆顶(13)端经分管壁(312)或分管壁传动轮(313)绕入另一管经阻尼轮(7)或自动卡轮(8)或螺钉(9)顶端或直接经助力传动轮(32)出,固定于具测力功能的拉力器(5);所述上托(1)或下托(3)内侧设半包裹体或全包裹体(21),外侧尼龙粘带(22)一端经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两侧限位环(24),固定于卡接扣凸端(261)或卡接扣凹端(262),所述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与上托(1)牵引支撑杆(13)或下托(3)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由限位扣(23)或加长管限位扣(231)移位解锁键(27)与牵引支撑杆(13)移位滑道(28)或牵引锁支撑杆(33)移位滑道(28)完成;所述上托(1)和下托(3)功能在于,对肢体捆绑、施压,借助其压力限制上托(1)和下托(3)在一定的推力范围内位移而设的至少一层捆扎体;所述牵引支撑杆(13)与牵引锁(31)功能在于:牵引带(4)受到拉扯力量时,驱使上托(1)与下托(3)反向运动。

本发明佩戴方案(例如膝关节牵引):

优选方案一上托1捆扎大腿、下托3捆扎小腿。

优选方案二上托1捆扎小腿、下托3捆扎大腿。

优选方案三患者自行牵引:首选上托1捆扎小腿、下托3捆扎大腿;其次选上托1捆扎大腿、下托3捆扎小腿。

优选方案四协助者助其牵引:首选上托1捆扎大腿、下托3捆扎小腿,其次选上托1捆扎小腿、下托3捆扎大腿。

实施例一,依据上述优选方案三患者自行牵引膝关节,首选方案“上托1捆扎小腿、下托3捆扎大腿”为例:上托1包裹体21或半包裹体包裹小腿,由一端固定于卡接扣凸端261或卡接扣凹端262,另一端经限位环24孔绕限位扣23经限位环24孔出进未连接的卡接扣凸端261或卡接扣凹端262孔出,用力拉扯使其固定,实现在一定力的作用下不形成相对皮肤的位移,确保牵引支撑杆13插入牵引锁31足够深度,在牵引过程移出牵引锁31,并且确保牵引带4经牵引锁31呈s状,末端固定拉力器5,下托3同上托1捆扎小腿方法捆扎大腿就绪,同时拉扯本发明两侧拉力器5至所需牵引力,待锁定。

实施例一锁定方案:

优选方案一采取阻尼轮7锁定模式,在牵引过程时刻锁定牵引带4;

优选方案二采取自动卡轮8锁定模式,在牵引过程时刻锁定牵引带4;

优选方案三采取尼龙粘接扣10锁定模式,牵引带4与尼龙粘接扣10粘接;

优选方案四采取尼龙粘带22锁定模式,牵引带4与尼龙粘带22粘接;

优选方案五采取螺钉9锁定模式一,手动摁下具伸缩、卡位实现锁定功能的螺钉9;

优选方案六采取螺钉9锁定模式二,协助者帮其紧固螺钉9锁定牵引带4。

实施例一解锁方案:

优选方案一拉扯牵引带4使阻尼轮7受力变小,通过阻尼轮滑道推动阻尼轮7,使其远离分管壁312。

优选方案二拉扯牵引带4使自动卡轮7逆转,卡轮凸起锯齿脱离牵引带4,摁住扭力柄同时丢脱牵引带4。

优选方案三剥离尼龙粘接扣10与牵引带4的粘接。

优选方案四剥离尼龙粘带22与牵引带4的粘接。

优选方案五再次摁具伸缩锁定功能的螺钉9。

优选方案六反向旋转螺钉9使其远离分管壁312。

优选方案七摁压卡接扣凸端261,使其脱离卡接扣凹端262。

上述实施例一中上托和下托捆扎体替代方案包括下列十二项:

方案一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捆扎体;

方案二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捆扎体;

方案四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组合捆扎体;

方案五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组合捆扎体;

方案六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卡接扣组合捆扎体;

方案七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卡接扣组合捆扎体;

方案八采用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组合捆扎体;

方案九采用半包裹体、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组合捆扎体;

方案十采用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卡接扣组合捆扎体;

方案十一采用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卡接扣组合捆扎体;

方案十二采用尼龙粘带、限位扣或加长管限位扣、限位环组合捆扎体。

捆扎体层数优选方案包括:

优选方案一上托1一圈,下托3一圈。

优选方案一上托1二圈,下托3二圈。

优选方案一上托1一圈,下托3二圈。

优选方案一上托1二圈,下托3一圈。

上述锁定六项优选方案与捆扎体所设十二项项及捆扎体层数优选方案组合,构成彼此具差异性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牵引肢体部位涉及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脊椎、颈椎、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手指骨、足指骨其佩戴和锁定以及解锁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理解,因而不再逐一列举关于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脊椎、颈椎佩戴和锁定、解锁。

所述电热丝6设置于上托1和下托3贴皮肤面,由外接电源敷热,使其具有调节下肢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下肢康复。

所述肢体牵引器外壳可设置操作键面,显示过去/当下牵引力值、体表温度、控温进行比较及预测。

所述施于牵引带4拉力也可通过不设拉力器5,依靠经验给予拉力,施加牵引力可设置为手动/电动模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