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25702发布日期:2021-04-16 15:5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本发明还涉及治疗慢性肠炎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滥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人们慢性肠炎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生活压力的增大,情志内伤导致脏腑气机逆乱,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因素也是造成慢性肠炎的重要原因。所以慢性肠炎在临床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缠绵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是一种疑难慢性病,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的主要部位,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粪质稀薄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为特点。
3.慢性肠炎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抗菌治疗一般使用头孢菌素、制菌霉素和两性霉素等,但使用后会产生例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对症治疗是依据不同症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如腹泻严重患者,医生会给予蒙脱石散等止泻治疗,但治标不治本,易复发慢性肠炎。
4.慢性肠炎属于中医的“泄泻”“肠澼”“肠风”“痢疾”范畴,病机为湿邪损伤脾胃,造成中焦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发为本病,或忧思恼怒,肝木郁滞,横逆乘土,致邪浊不归正化,腑气不利,肠络受损,久则由脾及肾,瘀阻肠间,致虚实夹杂而发本病。但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肠炎的方法众多,但历时古久,其立方背景与现代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生活习惯等有很大差异,所以临床效果不太满意。因此,本发明对于慢性肠炎的治疗,提出“温阳健脾,调气和血,燥湿止泻”的治疗原则,避免了西医和传统中医的慢性肠炎治疗方法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解决了具有缠绵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特点疑难慢性肠炎病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
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肠炎中药的制备方法。
7.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苍术8.1~10.6%,厚朴5.7~6.5%,陈皮5.7~6.2%,砂仁5.7~6.2%,党参8.1~9.8%,干姜8.1~9.8%,吴芋5.7~6.2%,桂枝5.7~6.2%,桃仁5.7~6.2%,莪术5.7~6.2%,郁金5.7~6.2%,煨木香0.8~2.9%,黄连0.8~2.4%,乌梅8.6~10.6%,车前子5.7~6.2%,煨肉豆蔻5.7~6.2%,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8.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肠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9.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苍术8.1~10.6%,厚朴5.7~6.5%,陈皮5.7~6.2%,砂仁5.7~6.2%,党参8.1~9.8%,干姜8.1~9.8%,吴芋5.7~6.2%,桂枝5.7~6.2%,桃仁5.7~6.2%,莪术5.7~6.2%,郁金5.7~6.2%,煨木香0.8~2.9%,黄连0.8~
2.4%,乌梅8.6~10.6%,车前子5.7~6.2%,煨肉豆蔻5.7~6.2%,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10.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研成为粒径小于120μm的粉末;
11.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粉末充分混合,得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散剂。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发明药物在本发明的取值范围具有“温阳健脾,调气和血,燥湿止泻”的功效,主治慢性肠炎,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稍安,形寒肢倦,或食后或黎明即泻,遇寒更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弱。通过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使脾阳旺盛,阴湿无处可存,气血调和,故此病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15.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苍术8.1~10.6%,厚朴5.7~6.5%,陈皮5.7~6.2%,砂仁5.7~6.2%,党参8.1~9.8%,干姜8.1~9.8%,吴芋5.7~6.2%,桂枝5.7~6.2%,桃仁5.7~6.2%,莪术5.7~6.2%,郁金5.7~6.2%,煨木香0.8~2.9%,黄连0.8~2.4%,乌梅8.6~10.6%,车前子5.7~6.2%,煨肉豆蔻5.7~6.2%,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16.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7.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苍术8.1~10.6%,厚朴5.7~6.5%,陈皮5.7~6.2%,砂仁5.7~6.2%,党参8.1~9.8%,干姜8.1~9.8%,吴芋5.7~6.2%,桂枝5.7~6.2%,桃仁5.7~6.2%,莪术5.7~6.2%,郁金5.7~6.2%,煨木香0.8~2.9%,黄连0.8~2.4%,乌梅8.6~10.6%,车前子5.7~6.2%,煨肉豆蔻5.7~6.2%,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18.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研成为粒径小于120μm的粉末;
19.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粉末充分混合,得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散剂。
20.用法用量:散剂冲服,每日2次,每次5克。
21.以下从原理方面说明本发明的关键点所在:
22.本发明以燥湿健脾,益气和血,温阳止泻为基本指导原则,方中苍术,厚朴,陈皮,党参燥湿益气健脾,以祛除中焦湿阻,砂仁,干姜,吴芋,桂枝,煨肉豆蔻温煦中下焦脏腑祛湿,甘温除湿,散寒解郁,助阳化气,使心脾肾阳火壮盛,以消肠胃阴湿积气,因为久病必瘀,故佐以桃仁,莪术,郁金行气活血祛瘀,以消阴湿之凝,同时久病必虚,所以更加乌梅酸甘敛阴以保津液,黄连,煨木香腑气血,以利于祛除湿郁,使气血调和,则确防此病不反复发作,佐以车前子使湿郁有出路,且遵循利小便以实大便之中医法则。
23.本发明采用了苍术,厚朴,陈皮,砂仁,党参,干姜,吴芋,桂枝,桃仁,莪术,郁金,煨木香,黄连,乌梅,车前子,煨肉豆蔻等药材组成配方。其中:
24.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具有烟熏消毒、降血糖、镇静、保肝利胆、抗溃疡等作用。
25.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26.陈皮: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27.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28.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29.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30.吴芋: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散寒解郁”的药用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31.桂枝: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散寒止痛、助阳化气的作用,可以用于风寒表症、发热、恶寒、焐汗、心悸、胸痛等疾病病症。
32.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桃仁性甘平、味苦,入肺、肝、大肠经,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的功效,治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跌打损伤、肠燥便秘。
33.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主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症瘕瘤痞块,跌打损伤。
34.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35.煨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36.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37.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38.车前子:车前子甘、微寒,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作用。
39.煨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40.本发明药物在本发明的取值范围具有“温阳健脾,调气和血,燥湿止泻”的功效,主治慢性肠炎,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稍安,形寒肢倦,或食后或黎明即泻,遇寒更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弱。通过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使脾阳旺盛,阴湿无处可存,气血调和,故此病不易复发,且对老肠炎久泻不止,疗效显著。
41.实施例1
42.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苍术8.1%,厚朴5.7%,陈皮6.2%,砂仁6.2%,党参8.1%,干姜8.1%,吴芋6.2%,桂枝6.2%,桃仁6.2%,莪术6.2%,郁金6.2%,煨木香2.9%,黄连2.4%,乌梅8.6%,车前子6.2%,煨肉豆蔻6.2%,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43.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研成为粒径小于90μm的粉末;
44.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粉末充分混合,得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散剂。
45.实施例2
46.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苍术苍术9.04%,厚朴6.02%,陈皮6.02%,砂仁6.02%,党参9.04%,干姜9.04%,吴芋6.02%,桂枝6.02%,桃仁6.02%,莪术6.02%,郁金6.02%,煨木香1.81%,黄连1.81%,乌梅9.04%,车前子6.02%,煨肉豆蔻6.02%,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47.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研成为粒径小于100μm的粉末;
48.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粉末充分混合,得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散剂。
49.实施例3
50.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苍术10.6%,厚朴6.5%,陈皮5.7%,砂仁5.7%,党参9.8%,干姜9.8%,吴芋5.7%,桂枝5.7%,桃仁5.7%,莪术5.7%,郁金5.7%,煨木香0.8%,黄连0.8%,乌梅10.6%,车前子5.7%,煨肉豆蔻5.7%,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51.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研成为粒径小于80μm的粉末;
52.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粉末充分混合,得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散剂。
53.以下从临床应用结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54.典型病例
55.(1)来某,男27岁。患者以腹泻反复发作4年,加重1月为主求医。患者症状:大便稀溏,便中有少许鼻涕样黏液,平均每日7、8次,腹泻便溏,纳差,食后腹胀,腹部隐痛,消瘦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给予本发明配方煎服,嘱忌服生冷干硬,辛辣刺激饮食,服药7天后大便次数减少为每日5

6次。服药2月后大便每日1

2次,且多数以每日1次为多,随访三年未见异常。
56.(2)马某,女,58岁。患者症状:面色暗黑,瘦弱畏冷纳差,手足不温,舌质淡且瘦小,近于无苔,脉沉细带弦。同时,十年前大便稀溏,每日5

6次,且不敢食肉食,否则病变更加严重且频繁,后渐发展为大便失禁,即稍有便意时必须马上入厕,稍迟则泻在裤中。开着七剂,服后患者时精神大振,喜开颜笑,大便次数减为每日3次左右,遂将本发明配方研成细末冲服,每次5g,每日2次冲服,并嘱患者清淡饮食,畅情志,服一月后大便已完全正常,每日1次,随访1年未发。
57.(3)王某,女,61岁。患者以大便稀溏有白絮状黏液伴左下腹隐痛20多年来所求诊。患者症状:腹痛,腹泻,大便每日4

6次,呈稀水样便,伴头昏,无恶心,呕吐,食欲差,进食后腹痛加重,次数增多,伴有肠泻。但无里急外重,自述生气,劳累或紧张时症状加重,口干不渴,纳差,倦怠怯冷,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细弱。将本发明配方研成细末冲服,每日2次,二十天后大便次数减为每日2

3次,三十天后大便每日1次,且稍干。嘱每日口服1次,继续服二十余天,大便每日1次,临床痊愈,精神状态亦正常,随访2年大便未见异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