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拔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4320发布日期:2021-07-02 21:0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压拔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发明专利《一种双气室拔罐装置》(申请号:201810109311x)的分案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恒压拔罐装置。



背景技术:

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装置,其原理在于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非明火拔罐因其安全、易操作,广受医患好评。

目前的非明火拔罐装置,多由真空枪、罐具、连接管组成,利用抽气成真空负压状态,实现拔罐作用。其操作程序为连接真空枪口和罐具顶部活塞,垂直快速提拉杆数次,形成负压,待吸附完毕后将枪口从罐具活塞上取下。

但该种结构,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同,罐内的负压值不容易掌握,负压过大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增加患者的疼痛感,甚至产生张力性水泡,而负压值过小治疗又效果不好。并且,对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应该采用不同的负压值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有火罐内的负压值不能规范化控制,因此不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现有手动抽气真空火罐的气阀在顶端,覆盖衣物的时候常常会碰到,易导致撒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力恒定的双气室拔罐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压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的罐体,罐体内设有隔板和活塞;所述的隔板固定在罐体的中间位置,将罐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即上腔和下腔;隔板内分别设有进气阀和出气阀;所述的活塞位于上腔内,活塞周边与罐体内表面气密性连接,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所述的罐体上壁上设有活塞口,所述的活塞杆从活塞口内伸出,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手柄;所述的活塞杆周边设有一个或多个弹簧片,所述的弹簧片的上端与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片的下端向外翘起;罐体上壁的活塞口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从而在活塞口与活塞杆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的宽度大于弹簧片的厚度,小于弹簧片下端翘起的距离;所述的隔板上设有阀体,阀体上设有水平的一号孔和二号孔;一号孔的前后两端与二号孔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条形孔,两个条形孔分别连通一号孔与二号孔的前端和后端;一号孔内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前端从一号孔内伸出,伸出端固定设有旋钮;罐体外壁上位于旋钮的位置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旋钮孔,所述的旋钮从旋钮孔内露出;旋钮的侧面的后端设有外凸缘,外凸缘的直径大于旋钮孔的直径;所述的螺纹杆位于两个条形孔的位置分别设有螺纹,其中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两段螺纹上各设有一个螺纹筒,所述的螺纹筒轴心处设有与螺纹杆相适应的螺纹孔,螺纹杆从该螺纹孔内穿过;两个螺纹筒上各固定设有一个挡板,挡板穿过条形孔,两个挡板的上端分别位于二号孔的两端;二号孔的中间位置设有内凸缘,内凸缘前方的结构为出气阀,内凸缘后方的结构为进气阀;所述的出气阀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左弹簧、柱体和右弹簧;所述的二号孔是水平的阶梯孔,二号孔的前半段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内段、中段和外段,其中中段处的内径小于内段和外段处的内径;左弹簧的后端顶在内凸缘上;所述的柱体由后向前依次包括后端帽、细段、粗段和前端帽,其中柱体粗段部分位于二号孔的中段处,柱体细段和后端帽分别位于二号孔的内段处,前端帽位于二号孔的外段处,左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内凸缘和柱体上,二号孔的中段处设有竖直的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上腔和二号孔,二号孔中段处位于通气孔下开口的内外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密封圈,这两个密封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柱体细段的长度,通过柱体、密封圈和活塞的共同作用将上腔完全密封住;所述的柱体的后端帽和前端帽的直径大于二号孔中段部分的内径;所述的右弹簧位于柱体的前侧,右弹簧的后端顶在柱体上,前端顶在所述的挡板上;其中左弹簧的弹力大于右弹簧的弹力;所述的进气阀连通下腔和罐体外;所述的进气阀从后向前依次包括二号弹簧、一号柱体和一号弹簧;所述的二号孔后半段是前粗后细的阶梯孔结构;一号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内凸缘和一号柱体上,一号柱体的直径大于二号孔后端细段处的直径,一号柱体后端顶在二号孔后半段的粗段与细段之间的连接处,一号柱体的后端面设有密封圈,通过一号柱体能够将二号孔的细段密封住;所述的二号弹簧位于一号柱体的后侧,其中一号弹簧的弹力大于二号弹簧的弹力;二号孔的中间粗段位置设有与下腔相连通的孔,该孔绕开一号孔,避免与一号孔发生空气流通,使二号孔中间位置的气压与下腔内的气压相同;二号孔的后端细段处,依次经过后端的条形孔、一号孔、旋钮孔与外界连通,使二号孔后端能够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并且气压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可以设置不同的真空度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的不同的患者;

2、上腔和出气阀共同组成了真空补偿机构,能够将进入下腔内的水蒸气、空气等气体排出到上腔内,保证了下腔内的真空度不变;

3、活塞移动至上端时能够自动锁住其位置;

4、通过先进气后取罐的方式,避免了患者疼痛、受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为便于叙述,设定在出气阀15和进气阀12内,靠近旋钮14的一端所在的方向为前,相反的方向为后。

实施例1中,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的罐体17,罐体17内设有隔板10和活塞7。所述的隔板10固定在罐体17的中间位置,将罐体17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即上腔9和下腔11。所述的活塞7位于上腔9内,活塞7周边与罐体17内表面气密性连接,活塞7上表面固定连接活塞杆2,所述的罐体17上壁上设有活塞口4,所述的活塞杆2从活塞口4内伸出,活塞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手柄1。通过活塞手柄1上下推动活塞7可以改变罐体17腔内的空气压力。

如图1所示,所述的活塞杆2周边设有一个或多个弹簧片3,所述的弹簧片3的上端与活塞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片3的下端向外翘起。罐体17上壁的活塞口4的直径大于活塞杆2的直径,从而在活塞口4与活塞杆2之间形成一缝隙,该缝隙的宽度大于弹簧片3的厚度,小于弹簧片3下端翘起的距离,从而当将弹簧片3压下后,活塞杆2和弹簧片3能够顺利出入活塞口4,当将活塞杆2完全向上拉出后,弹簧片3下端向外翘起,从而通过弹簧片3将活塞杆2卡住。

使用时通过活塞手柄1将活塞杆2向上拉出,同时将弹簧片3从罐体17内拉出,拉出后弹簧片3向外翘起,从而能够将活塞杆2的位置卡住;使用完毕后用手按下弹簧片3,同时向下推动活塞手柄1,从而能够将活塞杆2和弹簧片3从活塞口4内推进罐体内实现复位。

所述的隔板10上设有阀体,阀体上设有水平的一号孔5和二号孔26。一号孔5前端与二号孔26前端之间设有竖直条形孔18,通过条形孔18使一号孔5与二号孔26相连通。一号孔5内设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前端从一号孔5内伸出,伸出端固定设有旋钮14。罐体17外壁上位于旋钮14的位置设有端盖13,端盖13通过螺纹、螺钉或其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与罐体17相连接。端盖13上设有旋钮孔33,所述的旋钮14从旋钮孔33内露出。旋钮14的侧面的后端设有外凸缘34,外凸缘34的直径大于旋钮孔33的直径,从而能够将旋钮14的位置挡住,防止其过分向前运动。螺纹杆6靠近条形孔18的位置设有螺纹。螺纹杆6上设有螺纹筒8,所述的螺纹筒8轴心处设有与螺纹杆6相适应的螺纹孔,螺纹杆6从该螺纹孔内穿过。螺纹筒8上固定设有挡板19,挡板19穿过条形孔18,挡板19的上端位于二号孔26内。

二号孔26内从后向前依次设有左弹簧27、柱体21和右弹簧32,共同组成出气阀15。出气阀15连通下腔11和上腔9,其作用在于使下腔11内的空气流到上腔9内,使下腔11内的气压降低。

所述的二号孔26是水平的阶梯孔,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内段、中段和外段,其中中段处的内径小于内段和外段处的内径。二号孔26的后端设有内凸缘25,左弹簧27的后端顶在内凸缘25上。所述的柱体21由后向前依次包括后端帽28、细段29、粗段30和前端帽31,其中柱体粗段30部分位于二号孔26的中段处,柱体细段29和后端帽28分别位于二号孔26的内段处,前端帽31位于二号孔26的外段处,左弹簧27的两端分别顶在内凸缘25和柱体21上,二号孔26的中段处设有竖直的通气孔16,所述的通气孔1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上腔9和二号孔26,二号孔26中段处位于通气孔16下开口的内外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密封圈35,其中所述的两个密封圈35之间的距离大于柱体细段29的长度,通过柱体21、密封圈35和活塞7的共同作用将上腔9完全密封住。所述的柱体21的后端帽28和前端帽31的直径大于二号孔26中段部分的内径,从而防止柱体21移动位置过大。所述的右弹簧32位于柱体21的前侧,右弹簧32的后端顶在柱体21上,前端顶在所述的挡板19上。其中左弹簧27的弹力大于右弹簧32的弹力。

假设左弹簧27、右弹簧32的弹力分别是f3、f4,柱体粗段30处的截面面积s2。自然状态时,左弹簧27对柱体21的弹力大于右弹簧32对柱体21的弹力,因此柱体后端帽28顶在二号孔26内段与中段之间的连接处;此时由于柱体细段29位于二号孔26的中段,柱体21不能够对二号孔26的中段处形成密封,所以此时出气阀15处于打开状态,上腔9与下腔11之间通过出气阀15可连通,上腔9与下腔11之间的空气可以自由来往。当下腔11内气压减小后,由于柱体21后端受到的气压小于前端受到的气压,当下腔11内气压小于一定值后,大气压力克服弹簧的弹力将柱体21向后侧推动,柱体粗段30完全位于二号孔26的中段处,通过柱体粗段30将二号孔26的中段完全密封住,此时出气阀15处于关闭状态,阻断了上腔9与下腔11之间的空气流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腔9的气压小于下腔11的气压,因此出气阀15所起到的作用是,当下腔11内的气压超过一定值后,出气阀15打开,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到上腔9内,当下腔11内的气压小于该值后,出气阀15关闭。此时下腔11内的气压值是p2=p0-(f3-f4)/s2,即通过出气阀15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始终小于p2。

旋转旋钮14带动螺纹杆6旋转,通过螺纹筒8带动挡板19前后运动,进而能够使右弹簧32压缩或释放,从而能够改变右弹簧32对柱体21产生的弹力,即f4的大小,由于p2=p0-(f3-f4)/s2,因此当旋钮14沿某一方向旋转使右弹簧32释放后,f4的值减小,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看出p2的值也随之减小,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减小下腔11内的气压;当旋钮1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时,f4的值增加,p2值也随之增加,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增大下腔11内的气压。所以通过旋钮14能够起到调节下腔11内气压的作用。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首先将活塞7向下推动至最底部,在将本发明置于患者的穴位上,然后向上拉动活塞7,在活塞7下方的上腔9部分会形成负压。刚开始时,出气阀15打开,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上腔9内,然后下腔11内的气压逐渐降低,当气压值小于p2后,出气阀15关闭。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通过旋钮14设置下腔11内的气压值。火罐留在体表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表的汗液的蒸发,另外从皮下会渗出一些气体,再加上从火罐边缘渗入的气体的共同作用使火罐下腔11内的空气增加,从而一段时间后火罐下腔11内的气压会随之升高,当该气压值大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打开,此时上腔9内的气压小于下腔11内的气压,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到上腔9内,下腔11内的气压减小,直到小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关闭。当拔罐完毕后,将本发明从穴位上取下即可。

通过本发明可以设置不同的真空度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的不同的患者。上腔9和出气阀15共同组成了真空补偿机构,能够将进入下腔11内的水蒸气、空气等气体排出到上腔9内,保证了下腔11内的真空度不变,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活塞7移动至上端时能够自动锁住其位置。

实施例2中,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除了包括实施例1中的而技术特征外,还包括进气阀12。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与进气阀12相关的而技术特征外,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所述的进气阀12位于二号孔26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凸缘25位于二号孔26的中间位置,内凸缘25前方的结构为出气阀15,其结构同实施例1,内凸缘25后方的结构为进气阀12。进气阀12连通下腔11和罐体17外,其作用在于使外部空气进入下腔11内使下腔11内气压升高。

一号孔5的前后两端与二号孔26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条形孔18,两个条形孔18分别连通一号孔5与二号孔26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的螺纹杆6位于两个条形孔18的位置分别设有螺纹,其中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两段螺纹上各设有一个螺纹筒8,两个螺纹筒8上设有固定设有一个挡板19,两个挡板19的上端分别位于二号孔26的两端。

所述的进气阀12从后向前依次包括二号弹簧24、一号柱体22和一号弹簧20。所述的二号孔26后半段是前粗后细的阶梯孔结构。一号弹簧20的两端分别顶在内凸缘25和一号柱体22上,一号柱体22的直径大于二号孔26后端细段处的直径,从而一号柱体22后端顶在二号孔26后半段的粗段与细段之间的连接处,一号柱体22的后端面设有密封圈23,从而能通过一号柱体22能够将二号孔26的细段密封住。所述的二号弹簧24位于一号柱体22的后侧,其中一号弹簧20的弹力大于二号弹簧24的弹力。

二号孔26的中间粗段位置设有与下腔11相连通的孔(如图3、4中虚线部分所示),该孔绕开一号孔5,以避免与一号孔5发生空气流通,从而使二号孔26中间位置的气压与下腔11内的气压相同。

二号孔26的后端细段处,依次经过后端的条形孔18、一号孔5、旋钮孔33与外界连通,从而使二号孔26后端能够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并且气压相等。

假设一号弹簧20、二号弹簧24的弹力分别是f1、f2,二号孔26前端细段的截面面积s1,大气压力为p0。自然状态时,一号弹簧20对一号柱体22的弹力大于二号弹簧24对一号柱体22的弹力,因此一号柱体22后端顶在二号孔26后半段粗段与细段之间的连接处,此时进气阀12处于关闭状态;当下腔11内气压减小后,由于一号柱体22内端受到的气压小于外端受到的气压,当下腔11内气压小于一定值后,大气压力克服弹簧的弹力将一号柱体22向前推动,此时进气阀1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空气从进气阀12进入下腔11内,使下腔11内的气压升高,防止由于下腔11内真空度过高造成患者产生疼痛感。此时下腔11内的气压值是p1=p0-(f1-f2)/s1,即通过进气阀12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始终大于p1。

通过进气阀12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大于p1,通过出气阀15的作用使下腔11内的气压小于p2,因此必须要满足p1<p2,即p0-(f1-f2)/s1<p0-(f3-f4)/s2,不等式简化后就是(f1-f2)/s1>(f3-f4)/s2。

通过旋钮14的作用可以使两个挡板19同时向中间或向两端方向移动,进而能够使二号弹簧24和右弹簧32压缩或释放,从而能够改变二号弹簧24和右弹簧32对相应柱体产生的弹力,即f2和f4的大小,由于p1=p0-(f1-f2)/s1、p2=p0-(f3-f4)/s2,因此当旋钮14沿某一方向旋转使二号弹簧24和右弹簧32释放后,f2和f4的值减小,通过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看出p1和p2的值也随之减小,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减小下腔11内的气压;当旋钮1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时,f2和f4的值增加,p1和p2值也随之增加,因此旋钮14所起到的作用是增大下腔11内的气压。所以通过旋钮14能够起到调节下腔11内气压的作用。

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通过旋钮14设置下腔11内的气压值,当将气压值调高时,二号弹簧24的弹力f2增大,p1值随之增大,当p1值大于下腔11内的实际气压值后,进气阀12自动打开,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阀12进入到下腔11内,下腔11内的气压值增大,直到大于p1后进气阀12自动关闭。火罐留在体表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表的汗液的蒸发,另外从皮下会渗出一些气体,再加上从火罐边缘渗入的气体的共同作用使火罐下腔11内的空气增加,从而一段时间后火罐下腔11内的气压会随之升高,当该气压值大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打开,此时上腔9内的气压小于下腔11内的气压,下腔11内的空气进入到上腔9内,下腔11内的气压减小,直到小于p2后,出气阀15自动关闭。

通过本发明可以设置不同的真空度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的不同的患者。上腔9和出气阀15共同组成了真空补偿机构,能够将进入下腔11内的水蒸气、空气等气体排出到上腔9内,保证了下腔11内的真空度不变,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活塞7移动至上端时能够自动锁住其位置,防止其下移造成上腔9内气压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