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23515发布日期:2023-08-04 20:4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牙科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1、在面部发育过程中,若颌骨生长发育出现异常,会造成上下颌骨体积、形态异常,并伴发牙合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地包天”,“没下巴”,“脸歪”等颌面部骨性错颌畸形。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功能,明显异于常人的容貌更给患者日常社交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对于这类严重骨源性突面、凹面畸形、关节源性及颌骨发育性偏颌畸形,正颌-正畸联合模式是临床治疗体系的选项之一,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模式可同时解决患者咬合和面型的异常。传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过程通常如下:联合讨论、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①联合讨论:由正颌科医师及正畸科医师共同完成,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做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②术前正畸:由正畸医师完成,排齐整平牙列,去除牙齿代偿及干扰,使牙合型与颌型尽可能一致,为骨块移动创造间隙,为术后稳定咬合关系创造条件。③正颌手术:由正颌外科医师完成,主要包括模拟正颌手术的模型外科设计,在模型外科基础上制作定位颌板,用定位颌板指导正颌外科手术。④术后正畸:稳定术后上下颌骨位置,在重建后的上下颌骨位置上精细调整咬合。

3、术中若能精准实现预设的颌骨移动,术后更需要稳定、准确保持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术后由于肌肉、神经记忆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复发,所以常常通过继续戴用定位颌板并配合弹性牵引来稳定上下颌位置。

4、但临床使用中,定位颌板术后稳定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存在以下缺陷:

5、第一,定位颌板的定位准确性欠佳。由于定位颌板牙列咬合印记浅,常常无法正确引导上下颌准确就位,导致骨块在错误位置愈合。并且,颌板本身不具备固位力,需要额外通过不锈钢结扎丝与口内种植支抗相固定。但结扎丝容易松脱,患者出院后不易察觉,导致颌板位置不准。其次,定位颌板需配合颌间弹性牵引,但有时患者无法佩戴橡皮筋,则上下颌骨位置无法维持。

6、第二,定位颌板的临床使用感受欠佳。颌板突出于牙列2~3mm,这常常引起周围软组织溃疡。由于定位颌板自身不具备固位功能,需在术中将颌板与黏膜预留种植支抗通过不锈钢结扎丝固定。术后由于黏膜组织肿胀,种植支抗常常卷入伤口中,而固定颌板的不锈钢结扎丝也常常嵌入黏膜中,加大了患者的术后创伤。并且,由于颌板通过不锈钢结扎丝与种植支抗相固定,患者无法自行取下,在术后2~4周时间内均无法彻底清洁口腔,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增加术后创口感染的几率。

7、为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保持术后上下颌稳定关系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主定位元件,所述主定位元件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后牙区设有副定位元件,所述副定位元件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表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定位元件与所述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主锁颌元件,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副锁颌元件,所述主锁颌元件和所述副锁颌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4、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颊侧面,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颊侧面;或者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颊侧面及咬合面,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颊侧面及咬合面。

5、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1-1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有第一主锁颌元件和第二主锁颌元件;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2-4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2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和3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的部分唇侧面。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所述第一主锁颌元件和所述第二主锁颌元件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副锁颌元件和第二副锁颌元件。

9、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受力可与所述副锁颌元件错位脱开。

10、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副锁颌元件柔性扣合。

11、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远离牙龈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副锁颌元件扣合的扣位结构。

12、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邻近所述副定位元件的侧表面与所述副定位元件邻近所述主定位元件的侧表面相互稳定接触约束上下颌牙列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13、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容纳5-7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所述副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容纳5-7号牙齿的所述牙齿收纳腔之间。

14、作为优选,所述主定位元件包括第一主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定位元件,第一主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主定位元件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15、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主锁颌元件由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至少一个牙齿收纳腔的唇侧面向远牙方向凸起并向对颌方向延伸形成。

16、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向对颌方向延伸超过下颌的颌平面。

17、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凸起的高度为2mm~4mm。

18、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龈端边缘呈距离设置。

19、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主锁颌元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上。

2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具有第一粘接面,所述主锁颌元件具有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和所述第二粘接面通过粘接的方式使所述主锁颌元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上。

21、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唇侧面。

22、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刚度。

23、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材料的弹性模量。

24、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为多层结构。

25、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厚度。

26、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的唇侧面设有加强脊。

27、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为至少部分实心结构。

28、作为优选,所述主锁颌元件为空心结构。

2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或第二壳状本体的咬合面设有与对颌咬合的固位部,所述固位部使上下颌悬空时保持稳定。

30、作为优选,通过设置所述固位部向对颌方向凸起的高度使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佩戴后上下牙列稳定在目标咬合位置。

31、作为优选,所述固位部的咬合面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的咬合面凹凸匹配。

32、作为优选,所述固位部的咬合面具有与对颌牙列对应牙齿形状一致的咬合印记。

33、作为优选,所述固位部包括第一固位部和第二固位部,所述第一固位部和所述第二固位部关于牙中线对称设置。

34、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5、生成数字化模型:获取患者的数字化上颌模型和数字化下颌模型;

36、定位元件设置:在所述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主定位元件,在所述数字化上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主锁颌元件,形成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在所述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后牙区设置副定位元件,在所述数字化下颌模型的前牙区设置副锁颌元件,形成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其中,所述主定位元件在所述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副定位元件在所述患者的颊侧面向对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定位元件与所述副定位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主锁颌元件和所述副锁颌元件相互配合约束上颌和下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37、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根据所述数字化目标上颌模型和所述数字化目标下颌模型分别制造出具有容纳上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一壳状本体,以及具有容纳下颌多个牙齿的牙齿收纳腔的第二壳状本体。

38、作为优选,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39、作为优选,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采用热压膜的方式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40、作为优选,所述制造壳状牙科器械套组采用一种或多种材料。

4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42、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43、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44、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

4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生成方法。

46、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47、1、本发明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通过设计定位元件和锁颌元件实现患者在术后佩戴后上下颌牙列在三维方向稳定,且无需额外进行弹性牵引,保证闭口时上下颌可维持在同一个可重复的位置,提高了术后患者上下颌就位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中的定位元件和锁颌元件均向远牙方向凸起,能够隔绝唇、颊肌和对应牙列的接触,从而减小术后由于肌肉、神经记忆对颌骨术后位置的影响。

48、2、与传统的术后颌板相比,本发明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体积小,对周围黏膜组织无额外负担,且无额外增加弹性牵引装置,即便黏膜肿胀,也不会出现装置嵌入伤口或黏膜中的情况,减小了患者口腔内的术后创伤,从而降低了术后创口感染几率。

49、3、本发明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可从牙列上被自行摘戴,方便了患者在术后的口腔清洁,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持和术后伤口的恢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