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8329发布日期:2022-07-06 01:1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


背景技术:

2.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针灸的施针手法有:指切进针法、夹紧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
3.中国专利(cn202110637907.9)公开了自动针灸器,该装置能够自动控制针灸针往复运动,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从而完成中医针刺治疗,但由于该装置是半自动针刺治疗,需要左手辅助撑开皮肤,右手手持该装置才能进行针刺治疗,无法实现单手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不能持续对穴位进行针刺,只能针刺完一个穴位,再次上针,继续对下一个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4.现有技术中,由于针灸治疗时,需要针灸的部位不同,因此针灸的施针手法也根据穴位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施针手法,导致不仅花费时间长,还对医疗人员的身体产生了很大的负担,并且医疗人员为了避免在施针的过程中,出现手抖、针刺深度不易控制等问题,需要全神贯注、双手同时用上,一次施一根针,这样长时间的施针,不仅耗费医疗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由于针灸治疗时,需要针灸的部位不同,因此针灸的施针手法也根据穴位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施针手法,导致不仅花费时间长,还对医疗人员的身体产生了很大的负担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包括有壳体、防护罩、支撑柱、上针组件、第一动力组件、第一推块、针灸针、进针组件、第二动力组件、十字块和伸缩板;壳体下表面固接有防护罩;壳体底壁固接有支撑柱;壳体内环面连接有上针组件;上针组件与支撑柱连接;壳体后上部连接有两个第一动力组件;两个第一动力组件各连接有一个第一推块;上针组件上放置有若干个针灸针;支撑柱上连接有进针组件;进针组件上连接有第二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上部连接有十字块;第二动力组件下部连接有伸缩板;两个第一动力组件通过两个第一推块,推动针灸针移至伸缩板上,而第二动力组件通过十字块,将针灸针夹持住,接着进针组件带动针灸针往下移动;还包括有第三动力组件、触摸块、第一胶块和第二胶块;壳体前中部连接有第三动力组件;第三动力组件上部连接有触摸块;第三动力组件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一胶块和两个第二胶块,并且两个第一胶块和两个第二胶块呈左右对称分布;手动推动触摸块往上或往下移动,通过第三动力组件带动第一胶块和第二胶块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7.更为优选的是,壳体后上部开有两个矩形凹槽。
8.更为优选的是,第一推块上设置有弧面和凸起部,弧面用于贴合针灸针,而凸起部用于挤开位于凸起部前方的针灸针。
9.更为优选的是,支撑柱上开有一个推针口和一个矩形通孔,推针口用于自动备针,矩形通孔用于安装进针组件。
10.更为优选的是,支撑柱的推针口左侧面和右侧面各开有一个异形凹槽。
11.更为优选的是,针灸针上部开有一个十字凹槽。
12.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防护盖、第一按钮、第二按钮、第三按钮和第四按钮;壳体上表面固接有防护盖;壳体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一按钮;壳体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二按钮,并且第二按钮位于第一按钮的下方;壳体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三按钮,并且第三按钮位于第二按钮的下方;壳体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四按钮,并且第四按钮位于第三按钮的下方。
13.更为优选的是,上针组件包括有连接板、弹性件、第一限位板、连接柱、第一弹簧伸缩柱、十字杆、第二弹簧伸缩柱、第一固定板、第一滑块、限位块、承接板、弹簧扭力杆、连接块和第二限位板;壳体内环面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支撑柱固接;连接板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两个弹性件;左方的两个弹性件固接有一个第一限位板;右方的两个弹性件固接有另一个第一限位板;两个第一限位板在壳体和支撑柱之间形成的凹槽内滑动;两个第一限位板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连接柱;两个连接柱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伸缩柱;两个第一弹簧伸缩柱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十字杆;两个异形凹槽内壁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伸缩柱;两个第二弹簧伸缩柱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板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在两个异形凹槽内滑动;两个第一滑块上各固接有一个限位块;连接板下表面固接有承接板;承接板外表面与壳体固接;承接板内环面与支撑柱固接;承接板内环面固接有两个弹簧扭力杆,并且两个弹簧扭力杆位于推针口内部;两个弹簧扭力杆中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二限位板。
14.更为优选的是,第三动力组件包括有连接杆、第一圆杆、第二圆杆、第二推块、滑槽板、第三弹簧伸缩柱、第二滑块、楔形块和弯杆;壳体前中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部与触摸块固接;连接杆下部固接有第一圆杆;第一圆杆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圆杆;两个第二圆杆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推块;防护盖上表面左部和上表面右部各固接有一个滑槽板,并且两个滑槽板位于壳体的内部;两个滑槽板的滑槽内各固接有一个第三弹簧伸缩柱,并且两个第三弹簧伸缩柱呈左右对称分布;两个第三弹簧伸缩柱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与两个滑槽板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块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楔形块;两个楔形块位于两个第二推块内部;两个第二滑块下表面各固接有一个弯杆,并且两个弯杆呈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弯杆下表面与两个第一胶块固接;两个弯杆相向侧下部与两个第二胶块固接。
15.更为优选的是,进针组件包括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微型电机、丝杆、滑座和第二安装板;矩形通孔内壁固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固接有第一微型电机;第一微型电机输出轴固接有丝杆;丝杆与壳体转动连接;丝杆外表面旋接有两个滑座;两个滑座上固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与第二动力组件连接。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两个第一推块,实现了自动将针灸针上好,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施针,并且将其限制住,不会移动,避免人工一根一根的将针灸针拿来进行施针,提高了医疗人员的施针速度,减轻了医疗人员的身体负担。
17.当医疗人员对某处穴位使用针炙捻转法针灸时,控制第二微型电机正反转,带动十字块和针灸针一起转动,让针灸针在穴位内反复的前后来回的旋转,避免医疗人员手动
抓住针灸针,长时间在穴位内反复的前后来回的旋转,减轻了医疗人员的身体负担。
18.当医疗人员对皮肤较松弛的穴位和皮肉较薄的穴位进行施针时,通过右手大拇指推动触摸块上下移动,带动两个第二胶块和两个第一胶块相背或相向移动,将较松弛的皮肤向两侧撑开,或较紧绷的皮肤向中间聚拢,便于医疗人员对需要针灸部位的穴位进行施针,为医疗人员解放了一只手,让施针人员可以用另一只手拿病人的资料或医疗用品,减轻了医疗人员的身体负担。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壳体、防护罩、支撑柱和上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壳体、支撑柱、上针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上针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承接板、弹簧扭力杆、连接块和第二限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壳体、支撑柱、连接板、弹性件、第一限位板、承接板和针灸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第一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壳体、防护罩、支撑柱、第三动力组件、触摸块、弯杆、第一胶块和第二胶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第三动力组件、弯杆、第一胶块和第二胶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进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a区放大图;
31.图13为本发明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的b区放大图。
32.图中标记为:1-壳体,3-防护罩,8-支撑柱,313-第一推块,510-十字块,511-伸缩板,402-触摸块,410-弯杆,411-第一胶块,412-第二胶块,2-防护盖,4-第一按钮,5-第二按钮,6-第三按钮,7-第四按钮,301-连接板,302-弹性件,303-第一限位板,304-连接柱,305-第一弹簧伸缩柱,306-十字杆,307-第二弹簧伸缩柱,308-第一固定板,309-第一滑块,310-限位块,314-承接板,315-弹簧扭力杆,316-连接块,317-第二限位板,318-针灸针,401-连接杆,403-第一圆杆,404-第二圆杆,405-第二推块,406-滑槽板,407-第三弹簧伸缩柱,408-第二滑块,409-楔形块,501-第一安装板,502-第一微型电机,503-丝杆,504-滑座,505-第二安装板,506-第二固定板,311-固定座,312-第一电动推杆,507-第二电动推杆,508-第三安装板,509-第二微型电机,512-第三电动推杆,513-第三固定板,311a-矩形凹槽,313a-弧面,313b-凸起部,318a-推针口,318b-十字凹槽,306a-半圆弧槽,306b-凸起杆,307a-异形凹槽,317a-弧形面,317b-圆角,501a-矩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4.实施例1
35.一种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如图1-13所示,包括有壳体1、防护罩3、支撑柱8、上针组件、第一动力组件、第一推块313、针灸针318、进针组件、第二动力组件、十字块510和伸缩板511;壳体1下表面固接有防护罩3;壳体1底壁固接有支撑柱8;壳体1内环面连接有上针组件;上针组件与支撑柱8连接;壳体1后上部连接有两个第一动力组件;两个第一动力组件各连接有一个第一推块313;上针组件上放置有若干个针灸针318;支撑柱8上连接有进针组件;进针组件上连接有第二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上部连接有十字块510;第二动力组件下部连接有伸缩板511;还包括有第三动力组件、触摸块402、第一胶块411和第二胶块412;壳体1前中部连接有第三动力组件;第三动力组件上部连接有触摸块402;第三动力组件下部连接有两个第一胶块411和两个第二胶块412,并且两个第一胶块411和两个第二胶块412呈左右对称分布;在使用时,首先医疗人员先对若干个针灸针318和第一胶块411和第二胶块412进行消毒,待其消毒完成后,将若干个针灸针318放入上针组件中,医疗人员用右手将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抓住,且右手的大拇指位于触摸块402上,当医疗人员对该处穴位使用针炙捻转法时:把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移至人体需要针灸的位置,且两个第一胶块411与人体皮肤接触,控制两个第一动力组件带动两个第一推块313推出,将位于两个第一推块313前方的针灸针318推至伸缩板511上,再控制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十字块510往下移动,夹住针灸针318,控制进针组件带动十字块510、伸缩板511和夹住的针灸针318往下移动,将针灸针318刺入对应的穴位中,接着控制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十字块510和针灸针318在穴位内反复的前后来回的旋转,对穴位进行针灸,即为针炙捻转法;医疗人员继续对下一个穴位进行施针,而这个穴位的皮肤较松弛,需要使用舒张进针法:把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移至人体需要针灸的位置,且两个第一胶块411与人体皮肤接触,控制两个第一动力组件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复位,而上针组件会将准备好的针灸针318推至两个第一推块313前方,再次通过第一动力组件将针灸针318推至伸缩板511上,控制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十字块510往下移动,夹住针灸针318,右手大拇指推动触摸块402往下移动,通过第三动力组件带动两个第一胶块411和两个第二胶块412相背移动,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待皮肤绷紧后,停止推动触摸块402,接着控制进针组件带动十字块510、伸缩板511和夹住的针灸针318往下移动,将针灸针318刺入对应的穴位中,即为舒张进针法施针;医疗人员继续对下一个穴位进行施针,而这个是皮肉薄部位的穴位,需要使用提捏进针法:把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移至人体需要针灸的位置,且两个第二胶块412与人体印堂的皮肤接触,控制两个第一动力组件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复位,而上针组件会将准备好的针灸针318推至两个第一推块313前方,再次通过第一动力组件将针灸针318推至伸缩板511上,再控制第二动力组件带动十字块510往下移动,夹住针灸针318,右手大拇指推动触摸块402往上移动,通过第三动力组件带动两个第一胶块411和两个第二胶块412相向移动,将所刺皮肉薄部位的皮肤向中间聚拢,待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后,停止推动触摸块402,接着控制进针组件带动十字块510、伸缩板511和夹住的针灸针318往下移动,将针灸针318刺入对应的穴位中,即为提捏进针法施针。
36.实施例2
3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13所示,壳体1后上部开有两个矩形凹槽311a。
38.第一推块313上设置有弧面313a和凸起部313b。
39.支撑柱8上开有一个推针口318a和一个矩形通孔501a。
40.支撑柱8的推针口318a左侧面和右侧面各开有一个异形凹槽307a。
41.针灸针318上部开有一个十字凹槽318b。
42.还包括有防护盖2、第一按钮4、第二按钮5、第三按钮6和第四按钮7;壳体1上表面固接有防护盖2;壳体1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一按钮4;壳体1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二按钮5,并且第二按钮5位于第一按钮4的下方;壳体1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三按钮6,并且第三按钮6位于第二按钮5的下方;壳体1外表面左部安装有第四按钮7,并且第四按钮7位于第三按钮6的下方。
43.防护盖2上开有一个半圆弧槽306a,且设置有两个凸起杆306b。
44.上针组件包括有连接板301、弹性件302、第一限位板303、连接柱304、第一弹簧伸缩柱305、十字杆306、第二弹簧伸缩柱307、第一固定板308、第一滑块309、限位块310、承接板314、弹簧扭力杆315、连接块316和第二限位板317;壳体1内环面固接有连接板301;连接板301与支撑柱8固接;连接板301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两个弹性件302;左方的两个弹性件302固接有一个第一限位板303;右方的两个弹性件302固接有另一个第一限位板303;两个第一限位板303在壳体1和支撑柱8之间形成的凹槽内滑动;两个第一限位板303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连接柱304;两个连接柱304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伸缩柱305;两个第一弹簧伸缩柱305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十字杆306;两个异形凹槽307a内壁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伸缩柱307;两个第二弹簧伸缩柱307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一固定板308;两个第一固定板308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滑块309;两个第一滑块309在两个异形凹槽307a内滑动;两个第一滑块309上各固接有一个限位块310;连接板301下表面固接有承接板314;承接板314外表面与壳体1固接;承接板314内环面与支撑柱8固接;承接板314内环面固接有两个弹簧扭力杆315,并且两个弹簧扭力杆315位于推针口318a内部;两个弹簧扭力杆315中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块316;两个连接块316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二限位板317。
45.第二限位板317上设置有一个弧形面317a和圆角317b。
46.第三动力组件包括有连接杆401、第一圆杆403、第二圆杆404、第二推块405、滑槽板406、第三弹簧伸缩柱407、第二滑块408、楔形块409和弯杆410;壳体1前中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401;连接杆401上部与触摸块402固接;连接杆401下部固接有第一圆杆403;第一圆杆403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圆杆404;两个第二圆杆404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推块405;防护盖2上表面左部和上表面右部各固接有一个滑槽板406,并且两个滑槽板406位于壳体1的内部;两个滑槽板406的滑槽内各固接有一个第三弹簧伸缩柱407,并且两个第三弹簧伸缩柱407呈左右对称分布;两个第三弹簧伸缩柱407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滑块408;两个第二滑块408与两个滑槽板406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块408上表面各固接有一个楔形块409;两个楔形块409位于两个第二推块405内部;两个第二滑块408下表面各固接有一个弯杆410,并且两个弯杆410呈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弯杆410下表面与两个第一胶块411固接;两个弯杆410相向侧下部与两个第二胶块412固接。
47.进针组件包括有第一安装板501、第一微型电机502、丝杆503、滑座504和第二安装板505;矩形通孔501a内壁固接有第一安装板501;第一安装板501上螺栓连接有第一微型电
机502;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固接有丝杆503;丝杆503与壳体1转动连接;丝杆503外表面旋接有两个滑座504;两个滑座504上固接有第二安装板505;第二安装板505与第二动力组件连接。
48.位于上方的第一动力组件包括有固定座311和第一电动推杆312;矩形凹槽311a内壁固接有固定座311;固定座311上固接有第一电动推杆312;第一电动推杆312伸缩部固接有第一推块313。
49.第二动力组件包括有第二固定板506、第二电动推杆507、第三安装板508、第二微型电机509、第三电动推杆512和第三固定板513;第二安装板505后侧面上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板506;第二固定板506上固接有第二电动推杆507;第二电动推杆507伸缩部固接有第三安装板508;第三安装板508与第二安装板505滑动连接;第三安装板508上表面螺栓连接有第二微型电机509;第二微型电机509输出轴与十字块510固接;第二安装板505后侧面下部与伸缩板511固接;第二安装板505后侧面下部固接有第三电动推杆512,并且第三电动推杆512位于伸缩板511的下方;第三电动推杆512伸缩部固接有第三固定板513;第三固定板513与伸缩板511固接。
50.首先医疗人员先对若干个针灸针318和第一胶块411和第二胶块412进行消毒,待其消毒完成后,医疗人员抓住两个十字杆306往上移动,两个第一弹簧伸缩柱305被拉伸,同时每个十字杆306分别带动第一限位板303、连接柱304和第一弹簧伸缩柱305一起往左右两方滑动,四个弹性件302被压缩,待两个十字杆306滑至半圆弧槽306a的左右两侧末端时,松开两个十字杆306,两个第一弹簧伸缩柱305自动收缩,使得两个十字杆306被两个凸起杆306b限制,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停止移动,四个弹性件302保持被压缩状态,这时,医疗人员将消毒后的若干个针灸针318依次穿过半圆弧槽306a,放置在承接板314上,待若干个针灸针318均放置在承接板314中后,医疗人员再次抓住两个十字杆306往上移动,两个第一弹簧伸缩柱305被拉伸,接着带着两个十字杆306和相连接的部件往中间滑动,待两个十字杆306越过两个凸起杆306b后,医疗人员松开两个十字杆306,受到四个弹性件302自动复位的作用,第一限位板303带动连接柱304、第一弹簧伸缩柱305和十字杆306一起复位,通过两个第一限位板303将放置在承接板314中的若干个针灸针318夹紧,之后,医疗人员用右手将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抓住,且右手的大拇指位于触摸块402上,另外四个手指从上至下依次位于第一按钮4、第二按钮5、第三按钮6和第四按钮7上;
51.当医疗人员对某处穴位使用针炙捻转法,进行针灸时:把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移至人体需要针灸的位置,且两个第一胶块411与人体皮肤接触,按一下第一按钮4,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12推出,带动两个第一推块313移动,推动位于两个第一推块313的弧面313a前方的针灸针318移动,同时第三电动推杆512推出,带动第三固定板513和伸缩板511一起移动,将伸缩板511推出,用于承接针灸针318,而针灸针318在移动过程中,会触碰到两个限位块310,迫使两个限位块310带动第一固定板308和第一滑块309在异形凹槽307a中滑动,两个第二弹簧伸缩柱307被压缩,使得两个限位块310不在挡住针灸针318,并且针灸针318会对两个第二限位板317进行挤压,迫使两个连接块316以两个弹簧扭力杆315为圆心往左右两侧转动,待针灸针318移至伸缩板511上后,两个弹簧扭力杆315带动两个连接块316和两个第二限位板317自动复位,通过两个第二限位板317的弧形面317a对针灸针318进行限制,防止针灸针318移动;
52.再按一下第二按钮5,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07推出,带动第三安装板508、第二微型电机509和十字块510往下移动,十字块510会插入十字凹槽318b中,夹住针灸针318,接着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杆503转动,使得两个滑座504在丝杆503外表面往下滑动,两个滑座504带动第二安装板505、第二固定板506、第二电动推杆507、第三安装板508、第二微型电机509、十字块510、伸缩板511、第三电动推杆512、第三固定板513和被夹持的针灸针318一起往下移动,针灸针318在移动过程中会触碰到圆角317b,通过圆角317b的导向,使得针灸针318顺利往下移动,待针灸针318刺入对应的穴位中,再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停止转动,接着按一下第四按钮7,控制第二微型电机509输出轴在一百八十至三百六十度之间反复正反转,带动十字块510和针灸针318一起转动,使得针灸针318在穴位内反复的前后来回的旋转,对穴位进行针灸,医疗人员观察针灸针318捻转后的效果,待针灸针318捻转达到效果后,按一下第四按钮7,控制第二微型电机509输出轴停止转动,再按一下第二按钮5,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07收缩,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复位,接着按一下第一按钮4,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12和第三电动推杆512收缩,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复位,此时,医疗人员将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抽走,让针灸针318留在穴位中,再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转动,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往上移动,待相连接的部件复位完成后,再次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停止转动。
53.与此同时,医疗人员继续对下一个穴位进行施针,而这个穴位的皮肤较松弛,需要使用舒张进针法:医疗人员把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移至人体需要针灸的位置,且两个第一胶块411与人体皮肤接触,按一下第一按钮4,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12推出,带动相连接的部件移动,由于两个第一推块313的前方有两个针灸针318,因此,两个第一推块313在移动过程中,凸起部313b会先触碰到位于两个第一推块313左方的针灸针318,推动该针灸针318往左移动,左方的两个弹性件302被压缩,而对应位于两个第一推块313右方的针灸针318也往右移动,移至两个第一推块313的前方,位于两个第一推块313右方的针灸针318进入弧面313a内,被两个第一推块313继续往前推去,而该针灸针318在移动过程中会触碰到两个限位块310,迫使两个限位块310带动第一固定板308和第一滑块309在异形凹槽307a中滑动,两个第二弹簧伸缩柱307被压缩,使得两个限位块310不在挡住该针灸针318,并且该针灸针318会对两个第二限位板317进行挤压,迫使两个连接块316以两个弹簧扭力杆315为圆心往左右两侧转动,待该针灸针318移至伸缩板511上后,两个弹簧扭力杆315带动两个连接块316和两个第二限位板317自动复位,通过两个第二限位板317的弧形面317a对该针灸针318进行限制,防止该针灸针318移动;
54.再按一下第二按钮5,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07推出,带动相连接的部件移动,十字块510会插入十字凹槽318b中,夹住针灸针318,此时,医疗人员右手大拇指推动触摸块402往下移动,触摸块402带动连接杆401、第一圆杆403、第二圆杆404和第二推块405一起往下移动,两个第二推块405迫使两个楔形块409相背移动,带动两组第二滑块408、弯杆410、第一胶块411和第二胶块412一起相背移动,两个第三弹簧伸缩柱407被压缩,两个第一胶块411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待皮肤绷紧后,停止推动触摸块402,接着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转动,通过两个滑座504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和针灸针318往下移动,针灸针318在移动过程中会触碰到圆角317b,通过圆角317b的导向,使得针灸
针318顺利往下移动,将针灸针318刺入对应的穴位中,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停止转动,依次按一下第二按钮5和第一按钮4,第二电动推杆507、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12和第三电动推杆512收缩,待相连接的部件复位完成后,此时,医疗人员将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抽走,让针灸针318留在穴位中,再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转动,待相连接的部件复位完成后,再次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停止转动。
55.与此同时,医疗人员再继续对下一个穴位进行施针,而这个穴位的皮肉较薄,需要使用提捏进针法:医疗人员把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移至人体需要针灸的位置,且两个第二胶块412与人体的皮肤接触,按一下第一按钮4,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12推出,带动相连接的部件移动,由于上次施针,将位于两个第一推块313右方的针灸针318给使用了,若干个针灸针318受到四个弹性件302的作用,会将此前位于两个第一推块313左方的针灸针318推至弧面313a前方,两个第一推块313在移动过程中,推动该针灸针318往前移动,而该针灸针318在移动过程中会触碰到两个限位块310,迫使两个限位块310带动相连接的部件不在挡住该针灸针318,并且该针灸针318会对两个第二限位板317进行挤压,迫使两个连接块316以两个弹簧扭力杆315为圆心往左右两侧转动,待该针灸针318移至伸缩板511上后,两个弹簧扭力杆315带动两个连接块316和两个第二限位板317自动复位,通过两个第二限位板317的弧形面317a对该针灸针318进行限制,防止该针灸针318移动;
56.再按一下第二按钮5,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07推出,带动相连接的部件移动,十字块510会插入十字凹槽318b中,夹住针灸针318,此时,医疗人员右手大拇指推动触摸块402往上移动,触摸块402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往上移动,两个第二推块405迫使两个楔形块409相向移动,带动相连接的部件一起相向移动,两个第三弹簧伸缩柱407被拉伸,两个第二胶块412将所刺皮肉较薄部位的皮肤向中间聚拢,待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后,停止推动触摸块402,接着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转动,通过两个滑座504带动相连接的部件和针灸针318往下移动,针灸针318在移动过程中会触碰到圆角317b,通过圆角317b的导向,使得针灸针318顺利往下移动,将针灸针318刺入对应的穴位中,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停止转动,依次按一下第二按钮5和第一按钮4,第二电动推杆507、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12和第三电动推杆512收缩,待相连接的部件复位完成后,此时,医疗人员将针灸治疗用自动旋针器抽走,让针灸针318留在穴位中,再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转动,待相连接的部件复位完成后,再次按一下第三按钮6,控制第一微型电机502输出轴停止转动,医疗人员根据后续需要的施针部位,使用相对应的施针方法进行施针。
57.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