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

文档序号:31526705发布日期:2022-09-14 14:3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


背景技术:

2.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随着腹腔镜器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生腹腔镜手术操作能力的提升,许多传统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腹腔镜手术取代。在现有的腹腔镜手术器械中,对于遮挡手术视野的脏器,医生通常使用手术器械支撑脏器以暴露视野,但是此种方式需要使用一个单独的手术器械通过手术孔通道进行操作,在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时,由于孔径只能容纳2-3个手术器械,若采用上述方式则会对手术的操作造成影响。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悬吊板和悬吊线,通过医用针将悬吊线穿出腹壁实现对脏器的悬吊。
3.公开号为cn111991040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手术暴露装置,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管和气囊,气囊包括主气囊和若干悬吊囊,导管上端通过主气管与主气囊套接,主气囊呈环形,主气囊的外侧壁与悬吊囊连接,悬吊囊与穿设于主气囊内的悬吊气管相连接;悬吊囊和主气囊的上端设置有牵引管,在牵引管内设置有悬吊囊牵引线,悬吊囊牵引线的一端与悬吊囊偏离导管的一端连接,悬吊囊牵引线的另一端与导管下端的牵引端连接;在导管上可拆卸地套接有外套管;导管末端设置有连接块。
4.公开号为cn10792872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用组织牵开悬吊器,其包括形成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操作杆、手柄以及至少一对夹钳,每对夹钳之间通过连接线柔性连接,并且在至少一个夹钳上设有用于收卷连接线的收线装置,每个夹钳的尾端分别设有夹钳拉杆;所述操作杆通过操作拉杆分别和每个夹钳的尾端的夹钳拉杆连接,所述手柄通过操作拉杆控制夹钳的动作。该悬吊器的结构设计巧妙,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体内调节牵引器的长度,夹钳和操作杆的分体设计使得该悬吊器可以使用多组夹钳实施多点位的牵引及悬吊。
5.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悬吊装置可以提供的牵拉力的大小是固定且无法进行计量的,这会导致悬吊装置提供的牵拉力过小而无法将组织和器官牵拉到合适位置或者悬吊装置提供的牵拉力过大而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牵拉吊索在工作时产生的牵拉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测量,并且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调节多个牵拉吊索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单条牵拉吊索提供的牵拉力能够被限制在不拉伤患者的体内组织的阈值范围内,同时多条牵拉吊索的合力能够有效限制组织和器官的位置,使得病灶位置得以暴露在医生视野中的肝脏牵开装置。
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是一种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其至少包括能够改变保持部的工作位置的牵拉吊索,所述牵拉吊索通过牵拉调节组件与所述保持部连接,其中,所述牵拉调节组件按照调节至少两条所述牵拉吊索的牵拉角度和长度的方式改变所述牵拉吊索为所述保持部提供的牵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所述保持部能够限定肝脏的位置,所述牵拉调节组件能够在医生的操控下改变与其连接的所述牵拉吊索的长度和牵拉角度,使得多条所述牵拉吊索提供的牵拉合力能够满足肝脏牵引的需求。其优势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牵拉调节组件的方式使得牵开装置提供的牵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尤其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多条牵拉吊索的方式使得牵拉力得到分解,避免第二体内组织由于受力过于集中而造成损伤,牵拉调节组件能够改变牵拉吊索提供的牵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不同位置的第二体内组织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承担不同大小的牵拉力。
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拉调节组件至少包括壳体、第一牵拉调节模块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均安装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将所述壳体的内部腔室分割为两个子腔室;所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分别连接不同的所述牵拉吊索,并且所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能够分别控制与其连接的所述牵拉吊索的牵拉角度和长度发生改变,使得所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分别向所述壳体传递大小和方向均可调的牵拉力。其优势在于,第一牵拉调节模块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分别调节与其连接的牵拉吊索的长度和角度,使得牵拉吊索传递的牵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至少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角度调节单元和长度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能够调节所述牵拉吊索的牵拉角度的所述角度调节单元连接,使得所述角度调节单元能够沿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进行移动。
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持部至少包括夹持口和限位件,所述夹持口按照能够在保持第一体内组织的形态的同时限定所述第一体内组织的位置的方式在其夹持面上设置有限位件,并且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分设在所述夹持口与所述第一体内组织接触的两个相对的夹持面上。其优势在于,保持部能够在医生操控下选择性地对患者体内的第一体内组织进行夹持,通过对保持部的夹持口进行优化,夹持口能够在夹紧第一体内组织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其夹持的第一体内组织的完好性,使得肝脏左叶能够在肝脏悬吊装置的牵拉作用下离开肝胃间隙,消除肝脏左叶对肝胃间隙的遮挡,从而将肝胃间隙暴露在医生的视野下,方便医生对肝胃间隙的组织结构进行处理。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件至少包括能够发生相向运动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限位棱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上,所述限位棱还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互贴合时,两者表面的所述限位棱互不接触。
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表面上还分别开设有能够与所述限位棱相配合的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按照与所述第二限位
件表面上的所述限位棱的排布情况一致的方式沿第二方向间隔开设有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按照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表面上的所述限位棱的排布情况一致的方式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所述限位槽。
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上的所述限位棱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上的所述限位槽相互配合,并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上的所述限位槽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上的所述限位棱相互配合,从而使所述限位件能够按照增大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体内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改变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对所述第一体内组织的夹紧形态的方式限制所述第一体内组织的位置。
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持部在远离所述夹持口的一端还设置有能够形成针对所述第一体内组织的夹紧力的弹力件,所述弹力件能够限定所述保持部在无张开力的作用下的形态,使得所述夹持口在所述弹力件的夹紧力的作用下发生闭合或夹紧所述第一体内组织;所述牵拉调节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弹力件上。
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拉吊索远离所述牵拉调节组件的一端还连接有能够挂接在第二体内组织上的定位吊挂组件。
1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两个所述限位件的表面上还包覆有能够提高所述限位件的夹紧效果的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按照能够吸液膨胀而压缩所述第一体内组织的容纳空间的方式限定所述第一体内组织在闭合的所述夹持口中的形态。其优势在于,吸附单元能够吸收被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夹持的肝胃韧带以及肝胃韧带边缘的网膜组织等第一体内组织流出的组织液或黏液,并且其在吸收组织液的情况下发生膨胀,使得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能够更好地夹持住第一体内组织。吸附单元能够去除第一体内组织流出的组织液或黏液,使得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第一体内组织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从而使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能够更稳定地夹持第一体内组织。此外,吸附单元的膨胀能够压缩处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的第一体内组织的容纳空间,使得第一体内组织与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从而限定第一体内组织与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的牵拉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的保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的第一限位件的平面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优选的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的第二限位件的平面示意图。
22.附图标记列表
23.1:保持部;2:牵拉吊索;3:定位吊挂组件;4:牵拉调节组件;11:夹持口;12:限位件;13:限位棱;14:限位槽;15:接合孔;16:弹力件;17:吸附单元;121:第一限位件;122:第
二限位件;31:钩体;32:连接环;41:壳体;42: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3:第二牵拉调节模块;44:圆角刻度尺;421:第一驱动单元;422:第二驱动单元;423:角度调节单元;424:长度调节单元;425:张力监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25.实施例1
26.本技术提供一种腹腔镜下的肝脏牵开装置,其可以包括保持部1、牵拉吊索2、定位吊挂组件3和牵拉调节组件4。
27.根据图1示出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保持部1能够对患者的第一体内组织进行无创夹持,保持部1远离其能够夹持第一体内组织的另一端通过牵拉调节组件4活动连接有牵拉吊索2。牵拉吊索2远离保持部1的一端还连接有能够将牵拉吊索2与患者的第二体内组织进行连接的定位吊挂组件3。在保持部1夹持第一体内组织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将与牵拉吊索2连接的定位吊挂组件3吊挂固定在第二体内组织上的方式悬吊起第一体内组织以及与第一体内组织连接的肝脏,使得肝脏左叶能够在肝脏悬吊装置的牵拉作用下离开肝胃间隙,消除肝脏左叶对肝胃间隙的遮挡,从而将肝胃间隙暴露在医生的视野下,方便医生对肝胃间隙的组织结构进行处理。
28.优选地,在夹持口11夹紧第一体内组织的情况下,牵拉吊索2根据其自身的拉伸参数和第二体内组织所在的位置来选择性地将与其连接的定位吊挂组件3吊挂固定于远离肝脏的第二体内组织上,从而使得第一体内组织以及肝脏左叶在牵拉吊索2的牵拉作用下离开肝胃间隙。优选地,在保持部1的弹力件16上还设置有能够对两条牵拉吊索2的张力和牵拉角度进行监测和调节的牵拉调节组件4。优选地,牵拉调节组件4能够实时监控牵拉吊索2提供的牵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且根据牵拉吊索2的拉伸参数调节牵拉吊索2所提供的牵拉力的方向和长度,使得肝胃间隙始终处于暴露的状态。如图1和2所示,牵拉调节组件4至少包括壳体41、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2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43。优选地,壳体41可拆卸地安装在构成弹力件16的扭簧的环形空间内,并且壳体41能够拉动整个保持部1进行移动。优选地,壳体41是在所述牵拉吊索2的牵拉下发生移动的。优选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2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43分别与不同的牵拉吊索2连接,使得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2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43能够分别改变一根牵拉吊索2的长度和方向,从而改变牵拉吊索2提供的张力大小和牵拉角度,使得两个牵拉吊索2之间的夹角和牵拉吊索2与保持部1之间的夹角均能够发生改变。优选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2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43均设置在壳体41内。优选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2和第二牵拉调节模块43分别设置在呈圆柱状的壳体41的半侧壳腔内部。优选地,半侧壳腔的划分方式是沿壳体41的轴线进行分割,从而得到两个大小相等的腔室。优选地,壳体41的上表面还安装有能够测量牵拉吊索2与保持部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的圆角刻度尺44。进一步优选地,两个圆角刻度尺44以相互拼接的方式构成一个360
°
的圆形刻度构件。
29.具体地,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2包括第一驱动单元421、第二驱动单元422、角度调节单元423、长度调节单元424。优选地,第一驱动单元421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41内,并且第一驱动单元421的输出端与安装在壳体41内的能够调节牵拉吊索2的牵拉角度的角度调节单元423连接,使得角度调节单元423能够沿呈圆柱形的壳体41的内侧壁进行移动。优选地,第
二驱动单元422设置在第一驱动单元421的输出端上,使得第二驱动单元422能够与角度调节单元423进行同步运动。优选地,第二驱动单元422的输出端连接有长度调节单元424。优选地,长度调节单元424能够绕第二驱动单元422的输出轴进行转动,使得与长度调节单元424连接的牵拉吊索2能够缠绕在长度调节单元424上,从而改变牵拉吊索2位于壳体41外部的长度。优选地,长度调节单元424表面还安装有能够对牵拉吊索2所提供的牵拉力的大小进行监测的张力监测单元425。依据相对作用力原理可以了解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牵拉吊索2对长度调节单元424的牵拉力也是长度调节单元424对牵拉吊索2的作用力,故牵拉吊索2所受到的张力即为长度调节单元424对牵拉吊索2的作用力。优选地,壳体41沿其周向开设有能够使得牵拉吊索2与设置在壳体41内部的长度调节单元424相连接的半圆形开口,由此角度调节单元423可带动牵拉吊索2沿半圆形开口的开口方向进行转动。优选地,角度调节单元423包括旋转盘和限位片,旋转盘能够跟随第一驱动单元421进行旋转,限位片支撑在旋转盘上,并且能够跟随旋转盘进行转动。优选地,在限位片的片体上开设有能够穿过牵拉吊索2的贯穿孔,贯穿孔与半圆形开口同高度开设,从而限制牵拉吊索2进入壳体41的角度。优选地,第二牵拉调节模块43按照与第一牵拉调节模块42相同的结构设置方式安装在壳体41的另外半侧壳腔中。优选地,牵拉吊索2的拉伸参数可以包括自身长度、自身张力以及其保持部1之间的夹角。
30.如图3所示,保持部1通过两个相交的杆件构成一个呈弹性双臂夹形态的夹持结构。夹持结构的前端能够对指定的第一体内组织进行夹持,使得夹持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牵拉其夹持的第一体内组织进行移动,进而将待处理的手术位置暴露在医生的视野下。优选地,保持部1可以包括夹持口11、限位件12和限位棱13。夹持口11用于对指定的第一体内组织进行夹紧固定,使得保持部1能够以吊挂的方式保持在患者体内。具体地,肝脏悬吊装置是通过腹腔镜套管(trocar,最大直径通常为10mm或12mm)进入体内的。在肝脏悬吊装置发生收合的情况下,肝脏悬吊装置的直径小于腹腔镜套管的直径,方便其在套管内发生定向运动。在肝脏悬吊装置送入患者的腹腔内部时,医生打开夹持口11并将夹持口11定位在待夹持的第一体内组织的两侧,由此,在撤去施加在保持部1上的张开力后,夹持口11会发生闭合,进而对第一体内组织进行夹紧和限位。优选地,夹持口11按照能够在保持第一体内组织的形态的情况下限定第一体内组织的位置的方式在其夹持面上设置有限位件12。至少两个限位件12分别设置在夹持口11与第一体内组织接触的两个相对的夹持面上。优选地,夹持口11是构成保持部1的两个相交的杆件的杆体端部,其中,杆件的端部还可拆卸地安装有能够避免夹持口11在夹紧第一体内组织时造成第一体内组织发生损伤的限位件12。优选地,呈板状的限位件12能够与夹持口11的板面相互平行。
31.优选地,当夹持口11闭合时,指定的第一体内组合被夹持在分别设置于夹持口1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的限位件12之间。优选地,限位件12能够与第一体内组织直接接触,并且限位件12采用非刚性材质制成,因而可降低对第一体内组织的压力强度,尤其是在张开力消失的瞬间,可避免两个限位件12发生相向运动的惯性力对第一体内组织造成高强度的冲击压迫,使得限位件12能够在夹紧力的作用下逐渐夹紧第一体内组织,并且在上述过程中,限位件12能够通过轻微的形变来形成缓冲力,避免第一体内组织在被夹紧的瞬间发生损伤。优选地,限位件12能够调节其中轴线与杆件的轴线之间的相对关系,使得限位件12的夹持面能够适用于第一体内组织的形态和形状。具体地,当第一体内组织的延展长度较长
而横向宽度较窄时,限位件12可以设置为其中轴线与杆件的轴线相互重合;当第一体内组织的延展长度较短而横向宽度较宽时,限位件12可以设置为其中轴线与杆件的轴线相互垂直,使得第一体内组织能够尽可能多地被限位件12所夹持,从而提高第一体内组织在被限位件12夹持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体内组织在被保持部1牵拉时,由于牵拉作用力的高度集中而造成第一体内组织在牵拉作用力的作用下发生损伤。
32.优选地,两个限位件12按照能够限制夹持口11所夹持的第一体内组织的位置的方式在其表面设置有限位棱13。具体地,限位件12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杆件上的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在构成保持部1的两个杆件发生相向运动而使得夹持口11闭合时,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发生相向运动,并且最终互相贴合在一起。优选地,在张开力的作用下,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之间的间隙用于容纳第一体内组织。如图4和5所示,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棱13。进一步优选地,若干个限位棱13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在第一限位件121的表面上。进一步优选地,若干个限位棱13还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在第二限位件122的表面上。在夹持口11发生闭合时,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按照能够使得设置在两者表面上的限位棱13相互交错的方式相互贴合,从而夹紧第一体内组织。优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一方向可以是限位件12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限位件12的宽度方向。优选地,限位棱13的长度小于限位件12的宽度,使得第二限位件122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宽度直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棱13。优选地,处于同一宽度直线上的限位棱13是均匀间隔分布的,使得同一宽度直线上的相邻两个限位棱13之间存在一个间隙。优选地,处于不同宽度直线上的限位棱13按照相互平行的方式间隔分布。优选地,相互平行的两个限位棱13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限位棱13的长度,从而使第二限位件122与第一限位件121能够进行有效的贴合。同理,第一限位件121在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长度直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棱13。优选地,处于同一长度直线上的限位棱13是均匀间隔分布的,使得同一长度直线上的相邻两个限位棱13之间存在一个间隙。优选地,处于不同长度直线上的限位棱13按照相互平行的方式间隔分布。优选地,相互平行的两个限位棱13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限位棱13的长度,从而使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能够进行有效的贴合。优选地,第一限位件121上的限位棱13能够在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相互靠近时插入第二限位件122表面均匀间隔排布的若干个限位棱13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之间形成一个表面轮廓曲折的夹持空间,从而使限位件12与第一体内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防止第一体内组织在被保持部1牵拉时从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件12中脱落。此外,将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的表面上的限位棱13交错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体内组织在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之间的稳定性,使得第一体内组织以及与第一体内组织连接的肝脏均能够与限位件12保持相对固定的连接。本发明通过在限位件12的表面设置限位棱13,使得限位件12能够以更稳定且有效的方式夹紧第一体内组织,从而方便保持部1带动第一体内组织以及与第一体内组织连接的肝脏进行位置变动,尤其是增大第一体内组织的受力面积,避免第一体内组织由于受力集中而发生牵拉损伤。
33.优选地,第一限位件121的表面开设有能够与设置在第二限位件122上的限位棱13相配合的限位槽14,使得在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相互贴合时,设置在第二限位件122上的限位棱13能够至少部分嵌入到开设在第一限位件121上的限位槽14中。优选地,
第二限位件122的表面开设有能够与设置在第一限位件121上的限位棱13相配合的限位槽14,使得在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相互贴合时,设置在第一限位件121上的限位棱13能够至少部分嵌入开设在第二限位件122上的限位槽14中。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限位件121的表面按照与第二限位件122表面上的限位棱13的排布情况一致的方式沿第二方向间隔开设有限位槽14。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限位件122的表面按照与第一限位件121表面上的限位棱13的排布情况一致的方式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限位槽14。在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相互贴合时,第一限位件121上的限位棱13能够与第二限位件122上的限位槽14相互配合,并且第一限位件121上的限位槽14能够与第二限位件122上的限位棱13相互配合,从而使限位件12能够以增大第一限位件121、第二限位件122与第一体内组织的接触面积和改变第一体内组织在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之间的形态的方式限制第一体内组织的位置。优选地,限位槽14的设置能够减小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在相互贴合时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的大小,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体内组织与限位件12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体内组织受到的夹紧力能够被进一步分散,避免第一体内组织受到的夹紧力过于集中而造成挤压损伤,与此同时,限位棱13和限位槽14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第一体内组织与限位件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4.优选地,限位槽14的横截面积大于限位棱13的横截面积。在限位棱13填充限位槽14时,限位槽14的槽腔内还能够存在多余的空间用于容纳第一体内组织,使得第一体内组织与限位件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优选地,限位棱13和限位槽14的表面还可以分别开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凸起和凹槽,限位棱13表面的凸起与限位槽14表面的凹槽相互匹配。当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相互贴合时,限位棱13能够填充到限位槽14中,并且两者表面的凸起和凹槽能够进一步限定出一个轮廓曲折的表面,使得夹持在两者之间的第一体内组织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和受力面积。
35.优选地,保持部1远离夹持口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施夹器接合的两个接合孔15。优选地,在构成弹性双臂夹形态的保持部1的两个相交的杆件的杆体上分别开设有位置相对的接合孔15,由此,在施夹器与接合孔15连接时,医生能够通过控制施夹器为保持部1提供张开力,接合孔15用以承受施夹器提供的张开力,使得初始闭合的夹持口11在张开力的作用下张开,进而将待夹持的第一体内组织定位在张开的夹持口11中。优选地,接合孔15可以沿杆件的杆体轴线均匀间隔地设置多个,使得医生能够以不同大小的张开力控制夹持口11张开。优选地,保持部1在远离夹持口11的一端还设置有能够形成针对第一体内组织的夹紧力的弹力件16,弹力件16能够限定保持部1在无张开力的作用下的形态,使得夹持口11在弹力件16的夹紧力的作用下发生闭合或夹紧第一体内组织。优选地,弹力件16可以是与交错设置的两个杆件的端部相连接的扭簧,如此,在无张开力的作用下,保持部1远离夹持口11的一端能够在弹力件16的作用下处于撑开的形态,使得夹持口11在弹力件16产生的夹紧力的作用下保持闭合状态。优选地,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的表面还设置有能够提高与第一体内组织之间的附着力的吸附单元17,吸附单元17能够进一步限定第一体内组织在闭合的夹持口11中的形态。优选地,限位棱13和限位槽14的表面也涂覆有能够增强粘附性的吸附单元17。
36.优选地,吸附单元17还可以是能够吸收从第一体内组织流出的组织液和黏液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的医用材料。优选地,吸附单元17含有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多孔复合材料
(pacf多孔复合材料)。具有稳定双网络结构的pacf是将天然多糖海藻酸钠(sa)与聚乙烯醇(pva)进行复合,并且通过戊二醛和ca
2+
的双交联作用进行制备的。双网络结构不但使pacf获得了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还使其具有促进血细胞的粘附、促进血栓的快速形成和激活凝血系统的能力,其能够通过吸液富集、多孔效应和电荷刺激多重止血机制协同作用促进快速止血。pacf具有优异的液体触发自膨胀性能,膨胀倍率超过2000%,同时膨胀过程中可产生3.8n的动态膨胀力。优选地,pacf多孔复合材料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的: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pva水溶液,然后将不同质量分数(与pva的质量不同)的sa加入pva溶液中形成胶体混合液,待溶液混合均匀且状态稳定后降温至室温。将caso4(1g)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静置30min,随后离心5min以获得上清液。向sa和pva的混合液中加入交联剂溶液(在pva和交联剂中溶质的摩尔比为1.25)、少量催化剂溶液和添加剂,同时增大搅拌转速。添加剂在较高的转速下形成大量直径较小的气泡,分布在液体表面和内部。pva分子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交联剂的化学基团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粘稠的缩交联化pva预聚体。随后,向预聚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钙溶液,ca
2+
可以与预聚体中的sa相互作用形成sa凝胶。在充分反应后,将粘稠的预聚体液体倒入模具中,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的多孔复合材料即为pacf(polyvinylalcohol/alginate composite foam)。优选地,吸附单元17按照将未完全凝固的pacf均匀涂覆在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的表面的方式形成能够发生可控膨胀的层膜结构,使得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在夹持第一体内组织时,pacf能够吸收第一体内组织流出的组织液和/或黏液而发生一定的膨胀,使得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能够以更大的相对作用力夹紧第一体内组织。pacf通过吸液膨胀的方式有效地消除第一体内组织表面的黏液,增大了第一体内组织与第一限位件121、第二限位件12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体内组织不容易发生位置移动,使得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能够更牢固地限定第一体内组织的位置。
37.优选地,pacf在吸液后能够更容易与第一体内组织发生分离,避免吸附单元17牢固粘附在组织表面上而无法在不撕伤第一体内组织的情况下与第一体内组织相互分离。吸附单元17能够对被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所夹持的肝胃韧带以及肝胃韧带边缘的网膜组织等第一体内组织流出的组织液或黏液进行吸收,并且在吸收组织液的情况下发生膨胀,使得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能够更好地夹持住第一体内组织。吸附单元17能够去除第一体内组织表面的组织液或黏液,使得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与第一体内组织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使得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能够更稳定地夹持第一体内组织,此外,吸附单元17的膨胀能够压缩处于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之间的第一体内组织的容纳空间,使得第一体内组织与第一限位件121、第二限位件12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从而进一步地限定第一体内组织与限位件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优选地,第一体内组织的容纳空间即为第一限位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22之间的间隙空间。
38.优选地,保持部1还连接有能够牵拉夹持口11所夹紧的第一体内组织离开其在患者体内的初始位置的牵拉吊索2。优选地,牵拉吊索2远离保持部1的一端还连接有能够将牵拉吊索2以吊挂的方式固定在远离肝脏的第二体内组织上的定位吊挂组件3。优选地,第一体内组织可以是肝胃韧带以及肝胃韧带边缘的网膜组织,由于肝胃韧带边缘的网膜组织在肝脏的下缘,因此通过牵拉网膜组织即可实现肝脏的位置变动。此外,牵拉网膜组织能够在达到牵拉效果的同时避免保持部1直接夹紧肝脏而造成器官的损伤。优选地,第二体内组织
可以是能够为牵拉吊索2提供牵拉力并且远离肝脏的腹壁或膈肌。优选地,定位吊挂组件3能够通过连接在腹壁或膈肌上的方式为牵拉吊索2提供稳定的牵拉力,使得牵拉吊索2能够牵拉保持部1发生移动,从而带动第一体内组织和肝脏发生位置变动,进而使肝脏在牵拉力的作用下从肝胃间隙的上方离开,肝胃间隙能够直接暴露在医生的视野下,方便医生对肝胃间隙的组织结构进行处理。
39.优选地,定位吊挂组件3包括三个具有无创伤性结构的钩体31和连接三个钩体31的连接环32。优选地,连接环32与牵拉吊索2远离保持部1的一端连接,并且连接环32上的三个钩体31能够以具有一定夹角的形态同时挂在腹壁或膈肌上。优选地,钩体31的弧形段是利用具有一定宽度的医用板材弯折成型的,使得钩体31稳定勾连在腹壁或膈肌上的同时避免钩体31损伤腹壁或膈肌。优选地,采用多个钩体31来提供牵拉力是为了有效地增大作用面积,使得腹壁或膈肌能够以尽量大的接触面积来提供牵拉力,从而使腹壁或膈肌的单位面积提供的牵拉力足够小,避免牵引力过于集中而造成腹壁或膈肌损伤。
40.在医生使用肝脏牵开装置时,医生依据张力监测单元425监测到的两根牵拉吊索2的张力以及读取的两条牵拉吊索2与保持部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对牵拉吊索2提供的牵拉力进行计算,并且依据不同牵拉吊索2提供的牵拉力的大小不同而调节牵拉吊索2与保持部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使得两条牵拉吊索2所提供的牵拉力得到调整。具体地,在两条牵拉吊索2连接的定位吊挂组件3均能够提供稳定的牵拉力时,通过调节牵拉吊索2的长度和牵拉角度,使得两条牵拉吊索2能够提供方向不同但大小相等的牵拉力。当某一个定位吊挂组件3无法稳定地连接在第二体内组织上时,通过调整与该定位吊挂组件3连接的牵拉吊索2的张力大小和牵拉角度,使得该牵拉吊索2承担较少的牵拉力。本技术通过上述方式调节牵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牵拉调节组件4能够为保持部1提供大小和方向均可以调整的牵拉力,使得保持部1能够在患者体内组织的分布情况不同的情况下始终为第一体内组织提供牵拉力,使得肝脏左叶的位置能够发生变动,并且能够抑制肝脏左叶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位置,从而使肝胃间隙始终处于暴露状态,方便医护人员对肝胃间隙的组织结构进行处理。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43.优选地,肝脏悬吊装置的使用方式如下:
44.(1)通过腹腔镜将肝脏牵开装置放入腹腔。
45.(2)将施夹器与肝脏牵开装置的接合孔15进行接合,利用施夹器向肝脏牵开装置的保持部1传递张开力,使得处于闭合状态的夹持口11张开。
46.(3)利用夹持口11夹紧第一体内组织,并且将与保持部1连接的牵拉吊索2以吊挂的方式固定在远离肝脏的第二体内组织上,以使第一体内组织以及肝脏左叶在牵拉吊索2的牵拉作用下离开肝胃间隙。
47.(4)牵拉调节组件4根据其监测到的牵拉吊索2的拉伸参数调节牵拉吊索2提供的牵拉力的方向和长度,使得肝胃间隙始终处于暴露的状态。
48.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
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