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02141发布日期:2022-12-02 19:2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日化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相关附属器组成,面积约为1.5-2m2。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充当着帮助阻挡外界有害侵袭、保护机体、防止水分或营养物质流失的重要角色。皮肤中的表皮处于最外层,内含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等几部分,其中角质层细胞结构致密,可以帮助减少水分流失,且角质层中存在角蛋白纤维,降解后可形成氨基酸、乳酸等成分,有效帮助角质层锁水保湿,其理化性质的稳定是皮肤发挥屏障作用的重要标志。但也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屏障作用,会成为皮肤吸收功效成分的阻碍。活性成分的经皮渗透主要通过表皮途径和表皮附属器途径两种。表皮途径包括细胞内途径和细胞间途径,这种过程首先需要与皮脂层融合,在深入基底层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亲水/亲油分配过程。而经皮肤附属器途径主要指通过毛囊、皮脂腺进入到真皮层中。这种渗透途径只适用于分子量小且能够在水溶液中解离的离子型化合物,对于脂溶性或分子量较大的活性成分(如多酚类成分),则渗透率低。因此,如何能提高表皮吸收途径,提高油溶性或大分子活性物的渗透率,对于提升化妆品中功效原料的利用率,加强化妆品的护肤功效,具有重大意义。
3.多酚类成分在功效化妆品领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苯二酚类物质具有美白的功效,单宁类物质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由氧自由基带来的衰老问题,葡萄多酚类成分有助于对抗炎症因子,起到修复、舒缓皮肤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化学促渗剂有氮酮、表面活性剂等,但渗透效果有待提升,且本身有一定刺激性。因此,如何提高多酚类成分的经皮渗透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促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综合了水合机理、相似相溶机理与结构变化机理,多维度促渗,提高对多酚类成分的经皮渗透率。
5.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促渗组合物,包括海茴香发酵液、野大豆籽提取物、油脂和增稠剂。
6.促进皮肤吸收的机理主要包括:水合机理、相似相溶机理、结构变化机理。水合机理:当提高角质层细胞中含氮物质的水合能力之后,角质细胞吸水膨胀,原本致密排布的细胞,其紧密程度发生变化,使得细胞间的空隙增加,从而有助于提高水溶性活性物以及极性活性物的渗透率。相似相溶机理:主要利用与皮肤类似的酯类溶剂,提高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效率,但由于皮肤角质层下方的活性层为水溶性通道,如活性物仅能在油脂中溶解,则不利于活性成分进一步向基底层传递,因此,这一原理要求活性物的水油分配系数需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渗透到表皮深层中。结构变化机理:主要利用了促渗成分可改变角质层中类脂
质的排列有序性,使得类脂质可以流化,从而增加功效成分的渗透性。常用的化学促渗剂例如氮酮、表面活性剂大多是利用结构变化机理提高活性物的渗透作用,但渗透效果有待提升,且有一定刺激性。
7.在本发明促渗组合物中,海茴香发酵液成分中含有水、多糖、植酸等水溶性成分,同时添加了油溶性的野大豆籽提取物以及油脂。皮肤具有亲脂亲水双亲性,本发明促渗组合物中水分子粘附在皮肤表面,与表皮发生水合作用,增加了水溶性成分的透过率,而海茴香发酵液成分中所含有的多糖、植酸类成分能够加强水合作用;同时,水相的存在增加了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对于活性成分的吸收。促渗组合物中的野大豆籽提取物与角质层细胞脂质双分子层亲和,改变脂质的组成和双分子层的紧密排列结构,从而改变脂质层的流动性,增加了角质层的透过性。同时,促渗组合物中含有油脂,根据相似相溶的机理能够增加对油溶性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与单一的促渗成分相比,本发明促渗组合物的构建除考虑了活性成分在皮肤角质层中的吸收和分配,进一步考虑了活性成分在皮肤中需经历多次亲水/亲脂的再分配过程,增加了促渗维度,从单一的促渗透作用,改进为水合作用、相似相溶作用和结构变化作用多维促渗,从而提高了对多酚类成分的促渗效率。促渗组合物中的增稠剂可以稳定促渗组合物,不会出现长期放置后,油水分离现象,使得成分不均匀,导致促渗组合物功效不稳定。本发明促渗组合物对于在水中难溶的鞣花酸、白藜芦醇等成分,可以通过在促渗组合物中包裹的方式,被皮肤吸收。
8.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50-80%,野大豆籽提取物2-5%、油脂5-20%和增稠剂0.2-0.5%。更为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60-80%,野大豆籽提取物2-5%、油脂10-20%和增稠剂0.2-0.5%。最为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75-80%,野大豆籽提取物2-5%、油脂15-20%和增稠剂0.2-0.5%。
9.优选地,所述油脂包括角鲨烷、葡萄籽油、霍霍巴籽油、白池花籽油、乳木果树果脂、异壬酸异壬酯、辛基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与皮肤组成相近的亲肤油脂,更利于对油溶性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
10.优选地,所述增稠剂包括黄原胶、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1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本发明所述的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将所述海茴香发酵液和所述增稠剂混合,得到水相;
13.将所述野大豆籽提取物和所述油脂混合,得到油相;
14.将所述油相与所述水相混合,乳化均质,得到所述促渗组合物。
15.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将所述增稠剂分散于所述海茴香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17.将所述野大豆籽提取物和所述油脂混合,得到油相;
18.在70-75℃条件下,将所述油相与所述水相混合,以6000-8000r/min进行乳化均质,乳化时间为1-3min,得到所述促渗组合物。
19.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本发明所述的促渗组合物制备用于促进活性物质经皮渗透吸收的组合物中的应用。
20.优选地,所述活性物质包括多酚类化合物。
21.优选地,所述活性物质包括白藜芦醇、苯乙基间苯二酚、鞣花酸、根皮素、光甘草定、丹皮酚中的至少一种。
22.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本发明所述的促渗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或外用皮肤制剂中的应用中的应用。
23.优选地,所述促渗组合物的添加量为0.1-10wt%。更为优选地,所述促渗组合物的添加量为2-5%。
24.优选地,所述化妆品的剂型包括霜剂、乳液、水剂、凝胶、面膜或洗剂中的一种。
25.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促渗组合物在制备促进表皮愈合的组合物中的应用。
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7.本发明促渗组合物通过海茴香发酵液、野大豆籽提取物、油脂和增稠剂复配,增加了促渗维度,从单一的促渗透作用,改进为水合作用、相似相溶作用和结构变化作用多维促渗,从而提高了对多酚类成分的促渗效率。
28.本发明促渗组合物中不含表面活性剂,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或引起水分流失;本发明促渗组合物中含有的多糖可以有效起到保湿作用,既可促渗多酚类成分,还可提升皮肤的修复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现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作用。
30.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试剂、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或者可以通过现有已知方法得到。
31.以下实施例、对比例中,海茴香发酵液采购自广州诺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益茴香;野大豆籽提取物采购自国际香料(中国)有限公司的lysofix
tm liquid;大米发酵液采购自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的fc01;黄原胶采购自罗地亚集团;羟乙基纤维素采购自亚什兰集团;角鲨烷采购自日光化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32.实施例1
33.一种促渗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80%,野大豆籽提取物4.5%、油脂15%和增稠剂0.5%;其中油脂采用角鲨烷,增稠剂采用黄原胶。
34.本实施例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将黄原胶分散于海茴香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36.将野大豆籽提取物和角鲨烷混合,得到油相;
37.在70℃条件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以6000r/min进行乳化均质,乳化时间为2min,得到促渗组合物。
38.实施例2
39.一种促渗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75%,野大豆籽提取物4.5%、油脂20%和增稠剂0.5%;其中油脂采用葡萄籽油,增稠剂采用羟乙基纤维素。
40.本实施例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将羟乙基纤维素分散于海茴香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42.将野大豆籽提取物和葡萄籽油混合,得到油相;
43.在75℃条件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以8000r/min进行乳化均质,乳化时间为1min,得到促渗组合物。
44.实施例3
45.一种促渗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77%,野大豆籽提取物2.8%、油脂20%和增稠剂0.2%;其中油脂采用霍霍巴籽油,增稠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
46.本实施例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散于海茴香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48.将野大豆籽提取物和霍霍巴籽油混合,得到油相;
49.在70℃条件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以7000r/min进行乳化均质,乳化时间为3min,得到促渗组合物。
50.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野大豆籽提取物替换成野大豆油)
51.一种促渗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80%,野大豆油4.5%、油脂15%和增稠剂0.5%;其中油脂采用角鲨烷,增稠剂采用黄原胶。
52.本对比例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3.将黄原胶分散于海茴香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54.将野大豆油和角鲨烷混合,得到油相;
55.在70℃条件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以6000r/min进行乳化均质,乳化时间为2min,得到促渗组合物。
56.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野大豆籽提取物替换成氢化卵磷脂)
57.一种促渗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海茴香发酵液80%,氢化卵磷脂4.5%、油脂15%和增稠剂0.5%;其中油脂采用角鲨烷,增稠剂采用黄原胶。
58.本对比例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9.将黄原胶分散于海茴香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60.将氢化卵磷脂和角鲨烷混合,得到油相;
61.在70℃条件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以6000r/min进行乳化均质,乳化时间为2min,得到促渗组合物。
62.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海茴香发酵液替换成大米发酵液)
63.一种促渗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大米发酵液80%,野大豆籽提取物4.5%、油脂15%和增稠剂0.5%;其中油脂采用角鲨烷,增稠剂采用黄原胶。
64.本对比例促渗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5.将黄原胶分散于大米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66.将野大豆籽提取物和角鲨烷混合,得到油相;
67.在70℃条件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以6000r/min进行乳化均质,乳化时间为2min,得到促渗组合物。
68.对比例4
69.采用单一的水作为促渗剂。
70.对比例5
71.采用水和甘油组合作为促渗剂。
72.对比例6
73.采用氮酮、水和甘油组合作为促渗剂。
74.实验例1.渗透作用测试
75.1.1实验方法:采用franz立式双室渗透扩散池进行实验,有效渗透面积为1.77cm2,接收室体积为12ml,以30%乙醇pbs缓冲盐溶液为接收液。将制备好的离体猪皮置于franz立式扩散池的扩散室与接收室的两个半池之间,用夹子固定。皮肤角质层朝上,称取各样品0.1g置于扩散室,向接收室中注满接收液,使液面与皮肤刚好接触,排除接收池中接收介质中的气泡,恒温水浴加热,水浴温度设为(32
±
0.5)℃。开启磁力搅拌器,以恒速(300r/min)搅拌,分别于2,4,8,10,24h各取接收液0.9ml,每次取样后,随即补加同温度的0.9ml空白接收液。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连用法(hlpc-dad)测定不同时间段接收液中待测成分的浓度。数据依照下列公式进行处理,求得累积渗透量,单位为μg。
76.累积渗透量q计算公式:q=[cn
×
v+∑ci
×
v0]/s(i=1

n-1);
[0077]
其中,q:累积渗透量;v:接收室中接收液体积;v0:每次取样的体积;ci:第1次至上次取样时接收液中药物浓度;cn:第n个取样点测得的样品浓度。
[0078]
在本实验项目中,选用化妆品中常见的含有多酚结构的功效性成分作为测试成分,包括白藜芦醇、苯乙基间苯二酚、鞣花酸、根皮素、光甘草定、丹皮酚。
[0079]
1.2对白藜芦醇的促进作用:
[0080]
将实施例1、对比例1-3得到的促渗组合物作为促渗剂进行对比测试,根据下表1的组分表,分别将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加入各组促渗剂中分散均匀,并在6000r/min条件下均质,使组分混合均匀作为测试样品,按照上述1.1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的累积渗透量见表2所示。
[0081]
表1
[0082]
测试样品原料名称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促渗剂促渗组合物余量余量余量余量活性成分白藜芦醇1wt%1wt%1wt%1wt%
[0083]
表2
[0084]
时间(h)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21.2470.0000.0000.04844.4570.0000.3891.022812.8550.0001.4172.8911224.7130.0223.2625.4552444.6760.2025.60512.395
[0085]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促渗组合物的促渗透效果明显优于对比例1-3;对比例1将野大豆籽提取物替换成功效相似的野大豆油,渗透效果差,且长时间放置会出油,这可能是由于油浮在溶液表面,难与皮肤接触,导致不能提供足够的亲和效果;对比例2将野大豆籽提取物替换为其他具有乳化作用的氢化卵磷脂时,其促渗透作用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野大豆籽提取物的结构更能与皮肤相亲和,起到与角质细胞相似相溶的效果;对比例3将海茴香发酵液替换为功效相似的大米发酵液,渗透作用也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海茴香发酵液中存在的多糖、多元酸、多元醇更丰富,可以促进角质细胞的溶胀,加强促进作用。
[0086]
1.3对白藜芦醇的促进作用:
[0087]
将实施例1得到的促渗组合物以及对比例4-6的促渗剂进行对比测试,根据下表3的组分表,分别将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加入各组促渗剂中分散均匀,并在6000r/min条件下均质,使组分混合均匀作为测试样品,按照上述1.1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的累积渗透量见表4所示。
[0088]
表3
[0089][0090]
表4
[0091]
时间(h)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21.2470.0000.0000.00044.4570.0000.4100.645812.8550.0001.4471.9601224.7130.0082.8693.6692444.6760.1236.76113.380
[0092]
从表4可以看出,与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中的纯水剂、甘油-水体系、含氮酮促渗剂体系相比,实施例1中的促渗组合物对白藜芦醇的经皮吸收具有最强的促进效果。
[0093]
1.4对苯乙基间苯二酚的促进作用:
[0094]
将实施例1得到的促渗组合物以及对比例4-6的促渗剂进行对比测试,根据下表5的组分表,分别将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加入各组促渗剂中分散均匀,并在6000r/min条件下均质,使组分混合均匀作为测试样品,按照上述1.1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的累积渗透量见表6所示。
[0095]
表5
[0096][0097]
表6
[0098]
时间(h)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20.7930.0000.0250.07343.7550.0000.8581.72889.3090.0002.5785.2961212.7740.4854.5927.1662425.7003.5439.79914.087
[0099]
从表6可以看出,与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中的纯水剂、甘油-水体系、含氮酮促渗剂体系相比,实施例1中的促渗组合物对苯乙基间苯二酚的经皮吸收具有最强的促进效果。
[0100]
1.5对鞣花酸的促进作用:
[0101]
将实施例1得到的促渗组合物以及对比例4-6的促渗剂进行对比测试,根据下表7的组分表,分别将活性成分鞣花酸加入各组促渗剂中分散均匀,并在6000r/min条件下均质,使组分混合均匀作为测试样品,按照上述1.1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的累积渗透量见表8所示。
[0102]
表7
[0103][0104][0105]
表8
[0106]
时间(h)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20.0000.0000.0000.000
40.0000.0000.0000.00080.8900.0000.0000.000121.7400.0000.0000.0002415.8932.8253.2023.265
[0107]
从表8可以看出,与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中的纯水剂、甘油-水体系、含氮酮促渗剂体系相比,实施例1中的促渗组合物对鞣花酸的经皮吸收具有最强的促进效果。
[0108]
1.6对根皮素的促进作用:
[0109]
将实施例1得到的促渗组合物以及对比例4-6的促渗剂进行对比测试,根据下表9的组分表,分别将活性成分根皮素加入各组促渗剂中分散均匀,并在6000r/min条件下均质,使组分混合均匀作为测试样品,按照上述1.1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的累积渗透量见表10所示。
[0110]
表9
[0111][0112]
表10
[0113]
时间(h)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20.7870.0030.0030.00643.3310.0840.1380.41585.1290.2180.3580.464127.7560.3930.5390.8042416.9521.6642.3033.364
[0114]
从表10可以看出,与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中的纯水剂、甘油-水体系、含氮酮促渗剂体系相比,实施例1中的促渗组合物对根皮素的经皮吸收具有最强的促进效果。
[0115]
1.7对光甘草定的促进作用:
[0116]
将实施例1得到的促渗组合物以及对比例4-6的促渗剂进行对比测试,根据下表11的组分表,分别将活性成分光甘草定加入各组促渗剂中分散均匀,并在6000r/min条件下均质,使组分混合均匀作为测试样品,按照上述1.1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的累积渗透量见表12所示。
[0117]
表11
[0118][0119]
表12
[0120][0121][0122]
从表12可以看出,与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中的纯水剂、甘油-水体系、含氮酮促渗剂体系相比,实施例1中的促渗组合物对光甘草定的经皮吸收具有最强的促进效果。
[0123]
1.8对丹皮酚的促进作用:
[0124]
将实施例1得到的促渗组合物以及对比例4-6的促渗剂进行对比测试,根据下表13的组分表,分别将活性成分丹皮酚加入各组促渗剂中分散均匀,并在6000r/min条件下均质,使组分混合均匀作为测试样品,按照上述1.1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得到的累积渗透量见表14所示。
[0125]
表13
[0126][0127]
表14
[0128]
时间(h)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226.0670.00037.88338.432493.5335.16359.82265.9958263.26824.24487.380102.30012429.34759.27994.529117.90924927.84883.499116.463153.791
[0129]
从表14可以看出,与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中的纯水剂、甘油-水体系、含氮酮促渗剂体系相比,实施例1中的促渗组合物对丹皮酚的经皮吸收具有最强的促进效果。
[0130]
本发明实施例2、实施例3制得的促渗组合物对白藜芦醇、苯乙基间苯二酚、鞣花酸、根皮素、光甘草定、丹皮酚的促进作用也与实施例1制得的促渗组合物基本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0131]
实验例2.修复作用测试
[0132]
2.1促渗组合物对皮肤的修复作用:
[0133]
皮肤划痕的测试方法:以实施例1-3、对比例1-6作为测试样品;先用笔在6孔板背后,均匀划横线,横线间间隔0.5-1cm。在孔中铺满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第二天,待细胞铺满孔并全部存活,用枪头在孔中按照6孔板预先涂画的横线,划细胞,用pbs洗细胞3次,去除划下的细胞,加入含1%测试样品的无血清培养,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拍照,并统计24h的划痕愈合率;
[0134]
愈合率=(培养前划痕长度-培养后划痕长度)/培养前划痕长度
×
100%;
[0135]
统计结果见表15所示。
[0136]
表15
[0137]
组别24h愈合率(%)实施例147.01实施例238.80实施例335.89对比例114.21对比例216.99对比例323.35对比例415.53对比例515.33对比例610.01
[0138]
从表15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促渗组合物能够有效地促进细胞的修复。在24h内,实施例1-3均比对比例1-6具有更显著的皮肤愈合比例。推测是由于实施例1-3的促渗组合物中含有的多糖、植酸类成分,能够修复皮肤微生态环境,能够为表皮细胞提供养分,从而加快表皮细胞的代谢,帮助表皮修复。因此,本发明促渗组合物还具有促进表皮快速愈合的功效。
[0139]
2.2感官评价测试:
[0140]
分别将实施例1-3的促渗组合物应用于眼霜中,应用例1-3的眼霜配方见表16所示(表中数值以质量百分比为单位),同时以不含有促渗组合物的眼霜作为空白对照组。选取
33名20-35岁的消费者进行产品感官评价测试,将应用例1-3的眼霜以及空白对照组进行眼周细纹淡化的实验测试,具体使用方法为:洁面后分别取各组眼霜,分别涂抹黄豆粒大小样品于左右眼周,并按摩2分钟,使用7天后,根据感官评价填写消费者产品使用评价表。在使用后的反馈,评价表见表17所示(表中数值以人为单位)。
[0141]
表16
[0142][0143]
眼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表16的比例称量各组分,将a相各组分混合,在70℃条件下溶解并搅拌均匀;将b相各组分混合,在70℃条件下溶解并搅拌均匀;将b相倒入a相中,持续搅拌1min,再在6000r/min的条件下均质3分钟,待冷却至45℃以下时,加入c相组分,搅拌均匀即可。
[0144]
表17
[0145][0146]
从表17可以得出,添加有实施例1-3促渗组合物的眼霜,可有效降低高活性成分丹皮酚带来的刺激性,并能够有效提高活性成分的渗透性,帮助活性成分达到更优的使用效果。
[0147]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