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肺蜜练滋膏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9220发布日期:2022-11-26 12: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保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清肺蜜练滋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肺热的主要表现就是身体发热、咳嗽难忍,经常会有一些胸部闷痛的感觉。此外,痰黏稠、黄,有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些异味。引起肺热的原因比较多,受凉、进食一些油腻的食物,辛辣的食物容易导致体内内火旺盛,包括进食油腻的食物过多引起消化不良,到达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肺热,肺热患者容易出现发热、咳嗽、吐黄痰,而且临床上可以看到舌质容易偏红,舌苔偏黄、偏热。肺热患者在发热时,一般是畏寒症状较轻,发热症状会比较突出,还会伴有不同程度口渴。
3.肺热咽喉疼痛、咳嗽是由于肺内郁热、肺气失宣出现以咳嗽为主的一种症候,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及老人,从中医学范畴上讲,肺热咽喉疼痛、咳嗽属于温病学。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可能出现本病症。肺热咳嗽或由外邪袭肺,蕴郁化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蕴积化热,火热上乘或情志抑郁,肝经蕴热,木火刑金导致肺内郁热,炼液为痰,痰盛生热,肺失宣肃,故而咳嗽频作,痰难咯出。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滑数或细数,现有的治疗肺热咳嗽的中药种类繁多,但现有的治疗效果有待提高,而且现有的药物口感较差,因此还需要开发疗效更好的治疗肺引起不适的药物,为此,我们提供出一种清肺蜜练滋膏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肺蜜练滋膏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清肺蜜练滋膏,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太子参4-5.5%、玄参4-5.5%、麦冬4-5.5%、天冬4-5.5%、桔梗4-5.5%、五味子4-5.5%、浙贝4-5.5%、知母4-5.5%、黄芩4-5.5%、款冬花4-5.5%、桑白皮4-5.5%、杏仁4-5.5%、百部4-5.5%、白前4-5.5%、佛手4-5.5%、香橼4-5.5%、蒲公英4-5.5%、紫花地丁4-5.5%、穿心莲4-5.5%、甘草2-3%、麦芽糖700-900毫升、蜂蜜50-150克、冰糖50-150克。
6.太子参4%、玄参4%、麦冬4%、天冬4%、桔梗4%、五味子4%、浙贝4%、知母4%、黄芩4%、款冬花4%、桑白皮4%、杏仁4%、百部4%、白前4%、佛手4%、香橼4%、蒲公英4%、紫花地丁4%、穿心莲4%、甘草2%、麦芽糖700毫升、蜂蜜50克、冰糖50克。
7.太子参5.25%、玄参5.25%、麦冬5.25%、天冬5.25%、桔梗5.25%、五味子5.25%、浙贝5.25%、知母5.25%、黄芩5.25%、款冬花5.25%、桑白皮5.25%、杏仁5.25%、百部5.25%、白前5.25%、佛手5.25%、香橼5.25%、蒲公英5.25%、紫花地丁5.25%、穿心莲5.25%、甘草2.62%%、麦芽糖800毫升、蜂蜜100克、冰糖100克。
8.太子参5.5%、玄参5.5%、麦冬5.5%、天冬5.5%、桔梗5.5%、五味子5.5%、浙贝
5.5%、知母5.5%、黄芩5.5%、款冬花5.5%、桑白皮5.5%、杏仁5.5%、百部5.5%、白前5.5%、佛手5.5%、香橼5.5%、蒲公英5.5%、紫花地丁5.5%、穿心莲5.5%、甘草3%、麦芽糖900毫升、蜂蜜150克、冰糖150克。
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肺蜜练滋膏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s1、精选药材: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按重量份称取各成分;
11.s2、处理材料:将s1得到的材料除麦芽糖、蜂蜜和冰糖外进行清洗和过滤处理;
12.s3、破碎处理:将s2得到的材料进行破碎处理,从而破碎成较小的药材;
13.s4、一次提取浓缩: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进行混合,混合后加水浸泡,然后武火熬制,时间为10-30分钟,然后转文火10-15分钟,药熬浓后关火,然后静置过滤得一次滤液和药渣,将得到的一次滤液进行存储;
14.s5、二次提取浓缩:将s4得到的药渣加入水再次进行文火煎煮,时间为10-15小时,然后静置过滤得二次滤液和药渣;
15.s6、混合滤液:将得到的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进行混合,混合量为3000-3500毫升,然后把麦芽糖和冰糖加入到混合液中,中火煮1-2小时;
16.s7、搅拌液体:当s6对液体煮时开始出现细密的小气泡时则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5分钟,文火熬制成膏;
17.s8、蜜炼: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在置锅中继续加热熬炼,程度分嫩蜜,中蜜和老蜜;
18.s9、成膏:将s7得到的膏晾凉,然后加入进s8得到的蜜炼后的蜂蜜,然后对其进行均匀的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10-15分钟,逐步收膏至浓稠,2-4小时冷却后装瓶。
19.优选的,嫩蜜,中蜜和老蜜分别为,炼蜜温度在105℃-115℃,相对密度为1.3-1.35,色泽无明显变化,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得到嫩蜜,炼蜜温度在116℃-118℃,相对密度为1.36-1.38,呈浅红色,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得到中蜜,炼蜜温度在119℃-122℃,相对密度为1.39-1.41,呈红棕色,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得到老蜜。
20.本发明清肺蜜练滋膏,其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
21.太子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益肺、健脾生津、健胃消食等功效。
22.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肺经、胃经和肾经,具有滋阴凉血、泻火解毒、滋肾养阴、抗炎杀菌等功效。
23.麦冬: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润肺生津的作用,可以缓解肺阴虚、胃阴虚引起的口干、烦渴、干咳咯血。
24.天冬: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25.桔梗: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26.五味子:味酸、甘,有生津之效,可用于治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病症。
27.浙贝:具有清热散结和化痰止咳的功效。
28.知母: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29.黄芩: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30.款冬花:用于咳嗽:治寒邪伤肺,久咳不止的功效。
31.桑白皮: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32.杏仁:性苦、微温、有小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微量苦杏仁苷,适量食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降低心脏病和多种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具有止咳平喘、降胆固醇、减肥等功效。
33.百部:性微温,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对于咳嗽、咳痰等病症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34.白前:具有降气、消痰和止咳的功效。
35.佛手:具有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疏肝理气等功效。
36.香橼: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37.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清热利湿、发汗解表、消疹祛斑、解毒润肠的功效,对一些风热感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8.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黄疸内热、咽喉肿痛、肝热目赤的治疗。
39.穿心莲:性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肝、胆、膀胱经,它能够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消肿,可以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头痛,以及肺热喘咳、肺痈、咽喉肿痛等症。
40.甘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41.麦芽糖:具有健脾养胃、调节便秘和润肺止咳的功效。
42.冰糖:具有润肺、保护呼吸道、化痰止咳和解毒功效。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4.本发明通过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芽糖、蜂蜜和冰糖最终制备得到清肺蜜练滋膏,从而可以起到清肺热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养肺、润肺、降肺火,清肺排毒、止咳化痰、平喘抗炎、清咽利喉和修复肺功能的效果,同时提高免疫力,同时提高了膏的口感,而且具有润肺,养肺,止咳化痰功效,对于老支气管炎,长期抽烟人群,感冒后,肺炎后久咳不愈,爆咳不止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6.实施例一
4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清肺蜜练滋膏,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太子参4%、玄参4%、麦冬4%、天冬4%、桔梗4%、五味子4%、浙贝4%、知母4%、黄芩4%、款冬花4%、桑白皮4%、杏仁4%、百部4%、白前4%、佛手4%、香橼4%、蒲公英4%、紫花地丁4%、穿心莲4%、甘草2%、麦芽糖700毫升、蜂蜜50克、冰糖50克。
4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肺蜜练滋膏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9.s1、精选药材: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按重量份称取各成分。
50.s2、处理材料:将s1得到的材料除麦芽糖、蜂蜜和冰糖外进行清洗和过滤处理。
51.s3、破碎处理:将s2得到的材料进行破碎处理,从而破碎成较小的药材。
52.s4、一次提取浓缩: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进行混合,混合后加水浸泡,然后武火熬制,时间为10分钟,然后转文火10分钟,药熬浓后关火,然后静置过滤得一次滤液和药渣,将得到的一次滤液进行存储。
53.s5、二次提取浓缩:将s4得到的药渣加入水再次进行文火煎煮,时间为10小时,然后静置过滤得二次滤液和药渣。
54.s6、混合滤液:将得到的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进行混合,混合量为3000毫升,然后把麦芽糖和冰糖加入到混合液中,中火煮1小时。
55.s7、搅拌液体:当s6对液体煮时开始出现细密的小气泡时则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分钟,文火熬制成膏。
56.s8、蜜炼: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在置锅中继续加热熬炼,程度分嫩蜜,中蜜和老蜜。
57.s9、成膏:将s7得到的膏晾凉,然后加入进s8得到的蜜炼后的蜂蜜,然后对其进行均匀的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10分钟,逐步收膏至浓稠,2小时冷却后装瓶。
58.实施例二
59.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太子参5.25%、玄参5.25%、麦冬5.25%、天冬5.25%、桔梗5.25%、五味子5.25%、浙贝5.25%、知母5.25%、黄芩5.25%、款冬花5.25%、桑白皮5.25%、杏仁5.25%、百部5.25%、白前5.25%、佛手5.25%、香橼5.25%、蒲公英5.25%、紫花地丁5.25%、穿心莲5.25%、甘草2.62%%、麦芽糖800毫升、蜂蜜100克、冰糖100克。
6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肺蜜练滋膏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1.s1、精选药材: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按重量份称取各成分。
62.s2、处理材料:将s1得到的材料除麦芽糖、蜂蜜和冰糖外进行清洗和过滤处理。
63.s3、破碎处理:将s2得到的材料进行破碎处理,从而破碎成较小的药材。
64.s4、一次提取浓缩: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进行混合,混合后加水浸泡,然后武火熬制,时间为20分钟,然后转文火13分钟,药熬浓后关火,然后静置过滤得一次滤液和药渣,将得到的一次滤液进行存储。
65.s5、二次提取浓缩:将s4得到的药渣加入水再次进行文火煎煮,时间为10-15小时,然后静置过滤得二次滤液和药渣。
66.s6、混合滤液:将得到的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进行混合,混合量为3200毫升,然后把麦芽糖和冰糖加入到混合液中,中火煮1.5小时。
67.s7、搅拌液体:当s6对液体煮时开始出现细密的小气泡时则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3分钟,文火熬制成膏。
68.s8、蜜炼: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在置锅中继续加热熬炼,程度分嫩蜜,中蜜和老蜜。
69.s9、成膏:将s7得到的膏晾凉,然后加入进s8得到的蜜炼后的蜂蜜,然后对其进行均匀的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13分钟,逐步收膏至浓稠,3小时冷却后装瓶。
70.实施例三
71.其原料按重量份如下:太子参5.5%、玄参5.5%、麦冬5.5%、天冬5.5%、桔梗5.5%、五味子5.5%、浙贝5.5%、知母5.5%、黄芩5.5%、款冬花5.5%、桑白皮5.5%、杏仁5.5%、百部5.5%、白前5.5%、佛手5.5%、香橼5.5%、蒲公英5.5%、紫花地丁5.5%、穿心莲5.5%、甘草3%、麦芽糖900毫升、蜂蜜150克、冰糖150克。
7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肺蜜练滋膏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3.s1、精选药材: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按重量份称取各成分。
74.s2、处理材料:将s1得到的材料除麦芽糖、蜂蜜和冰糖外进行清洗和过滤处理。
75.s3、破碎处理:将s2得到的材料进行破碎处理,从而破碎成较小的药材。
76.s4、一次提取浓缩:将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进行混合,混合后加水浸泡,然后武火熬制,时间为30分钟,然后转文火15分钟,药熬浓后关火,然后静置过滤得一次滤液和药渣,将得到的一次滤液进行存储。
77.s5、二次提取浓缩:将s4得到的药渣加入水再次进行文火煎煮,时间为15小时,然后静置过滤得二次滤液和药渣。
78.s6、混合滤液:将得到的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进行混合,混合量为3500毫升,然后把麦芽糖和冰糖加入到混合液中,中火煮2小时。
79.s7、搅拌液体:当s6对液体煮时开始出现细密的小气泡时则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文火熬制成膏。
80.s8、蜜炼: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在置锅中继续加热熬炼,程度分嫩蜜,中蜜和老蜜。
81.s9、成膏:将s7得到的膏晾凉,然后加入进s8得到的蜜炼后的蜂蜜,然后对其进行均匀的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15分钟,逐步收膏至浓稠,4小时冷却后装瓶。
82.嫩蜜,中蜜和老蜜分别为,炼蜜温度在105℃-115℃,相对密度为1.3-1.35,色泽无明显变化,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得到嫩蜜,炼蜜温度在116℃-118℃,相对密度为1.36-1.38,呈浅红色,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得到中蜜,炼蜜温度在119℃-122℃,相对密度为1.39-1.41,呈红棕色,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得到老蜜。
83.炼蜜中嫩蜜最为适中,同时嫩蜜配合实施例二中的方案为最佳。
84.通过通过太子参、玄参、麦冬、天冬、桔梗、五味子、浙贝、知母、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百部、白前、佛手、香橼、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甘草、芽糖、蜂蜜和冰糖最终制备得到清肺蜜练滋膏,从而可以起到清肺热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养肺、润肺、降肺火,清肺排
毒、止咳化痰、平喘抗炎、清咽利喉和修复肺功能的效果,同时提高免疫力,同时提高了膏的口感,而且具有润肺,养肺,止咳化痰功效,对于老支气管炎,长期抽烟人群,感冒后,肺炎后久咳不愈,爆咳不止都非常好的疗效。
8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