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可变角度导轨的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1316发布日期:2023-03-31 19: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可变角度导轨的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可变角度导轨的按摩椅。


背景技术:

2.现有按摩椅导轨主要有直导轨和l型导轨。直导轨是座部和背部以分段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按摩椅的按摩机芯只能在背部上下运行,或单独在座部按摩;l型导轨实现按摩机芯从头部到臀部按摩,整个靠背的背部与座部角度是固定不变的类l型,使用者只能在固定角度姿势体验按摩,背部与座部角度无法调节,人体拉筋按摩或无法很好的舒展,舒适性不够;
3.现有技术方案在实现坐部与背部角度调节的结构无法实现按摩机芯从背部到座部全程按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可变角度导轨的按摩椅,具体通过座架和背架的结构以及结合设计,实现座架可相对背架的旋转倒背并能实现按摩机芯可在座架和背架之间进行行走按摩。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具备可变角度导轨的按摩椅,包括座架、背架和按摩机芯,所述座架上设置有座部导轨,所述背架上设置有背部导轨,所述背架的底端与所述座架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7.所述座架与所述背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可推动所述背架相对所述座架转动;
8.所述背部导轨上设有行走齿条,所述座部导轨与所述背部导轨并排相邻设置,当所述背架朝向靠近所述座架的方向转动时,所述背部导轨上与所述座部导轨并排相邻的区域变长;
9.所述按摩机芯包括相互平行的行走轴和辅助轴,所述行走轴上设置有与行走齿条相配合连接的行走齿轮,所述辅助轴上设置有与背部导轨配合的第一辅助轮及与所述座部导轨配合的第二辅助轮,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二辅助轮相互平行且同轴设置在所述辅助轴上;
10.当所述辅助轴从背部导轨移动到所述坐部导轨位置处时,所述辅助轴上的第二辅助轮与所述座部导轨相配合,以利用所述辅助轴与所述行走轴共同支撑并导引所述按摩机芯。
11.本发明的一种具备可变角度导轨的按摩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背架、座架以及第一推杆的设置,实现背架可相对座架进行旋转,使得背架可部分插入至座架内进行部分重叠,从而实现背架的可相对旋转,实现按摩椅的倒背效果。
13.2、背架上的背部导轨设有行走齿条,座部导轨与背部导轨并排相邻设置,背架朝
向靠近座架的方向转动时,背部导轨上与座部导轨并排相邻的区域变长,即背架与座架之间在插接时存在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可使得辅助轴与行走轴共同支撑并导引按摩机芯。从而实现了按摩按摩机芯可从背部导轨移动到座部导轨,实现稳定对按摩机芯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背部至腿部的全身按摩。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15.图1是本发明完全倒背的示意图1。
16.图2是本发明完全倒背的示意图2。
17.图3是本发明不倒背的示意图1。
18.图4是本发明不倒背的示意图2。
19.图5是本发明按摩机芯位于背架时的示意图。
20.图6是本发明按摩机芯位于座架时的示意图。
21.图7是本发明背架的拆解示意图1。
22.图8是本发明背架的拆解示意图2。
23.图中:1-座架;11-座部导轨;111-凸起片;112-座部弯曲部;12-立柱;13-壳体;131-弧形槽;14-移动导轮;2-背架;21-背部导轨;211-行走齿条;2111-凸起限位部;2112-第二缺口部;2113-第一缺口部;212-导槽;213-背部弯曲部;22-连接杆;221-第一连接杆;222-第二连接杆;23-直段部;24-弧段部;241-配合件;3-按摩机芯;31-行走轴;311-行走齿轮;32-辅助轴;321-第二辅助轮;322-第一辅助轮;41-第一推杆;42-第二推杆;5-轻触开关;6-底座;61-移动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具备可变角度导轨的按摩椅,包括座架1、背架2和按摩机芯3,该座架1上设置有座部导轨11,该背架2上设置有背部导轨21,背架2的底端与座架1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26.进一步的,座架1与背架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推杆41,该第一推杆41可推动背架2相对座架1进行转动。该背架2与座架1的相对转动关系,实现了按摩椅的可一次倒背效果,即用户可通过坐在按摩椅上,通过控制第一推杆41的伸出量,来改变背架2相对于座架1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背架2的倾倒与立起。
27.进一步的,背部导轨21上设有行走齿条211,座部导轨11与背部导轨21并排相邻设置,当背架2朝向靠近座架1的方向转动时,背部导轨21上与座部导轨11并排相邻的区域变
长;即背部导轨21与座部导轨11存在重叠区域,二者错位重叠,当背架2朝向椅架1方向进行旋转,该重叠区域会加长,该重叠区域使得按摩机芯3可以很好的从背部导轨21移动至座部导轨11上。
28.更为具体的,按摩机芯3包括相互平行的行走轴31和辅助轴32,行走轴31上设置有与行走齿条211相配合连接的行走齿轮311,辅助轴32上设置有与背部导轨21配合的第一辅助轮322及与座部导轨11配合的第二辅助轮321,第一辅助轮322与第二辅助轮321相互平行且同轴设置在辅助轴32上;
29.当辅助轴32从背部导轨21移动到坐部导轨11位置处时,辅助轴32上的第二辅助轮321与座部导轨11相配合,以利用辅助轴32与行走轴31共同支撑并导引按摩机芯3。
30.在本技术中,座部导轨11具体为一凸起片,而第二辅助轮321为与该凸起片相配合的凹轮。
31.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背架2、座架1以及第一推杆41的设置,实现了背架2可绕座架1进行旋转,使得背架2可部分插入至座架1内进行部分重叠,从而实现背架2的可相对旋转,实现按摩椅的倒背效果。同时,背架2上的背部导轨21,和其上的为行走齿条211,座架1上的座部导轨11和与之配合的第一辅助轮322、第二辅助轮321,通过行走齿轮311与第一辅助轮322、第二辅助轮321的结合配合,以及背架2与座架1之间在插接时存在的重叠部分,实现了按摩机芯3可从行走齿条211到坐部导轨11的平稳过渡,实现了稳定对按摩机芯3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背部至腿部的全身按摩。上述结构的设计,改变了传统全身按摩椅无法进行背部倒背的技术弊端,增强了用户体验和多样性。
32.进一步的,座部导轨11包括座部弯曲部112,背部导轨21包括背部弯曲部213,该座部弯曲部112和背部弯曲部213为同心圆设置。该同心的设置,使得在第一推杆41的作用下,背架2向座架1方向旋转时,背部导轨21能更好的、更稳定的、不发生干涉的插接于座部导轨11内,实现部分重叠,相邻并排设置。
33.更为具体的,座架1靠近背架2的一端上设置有立柱12,背架2上设置有连接杆22,该连接杆22与立柱12的上端铰接。该立柱12对背架2起到支撑受力的作用,同时还作为背架2的旋转点,背部导轨21与座部导轨11都相对于该铰接点同心圆。
34.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支撑背架2,背架2还包括直段部23和与直段部23相连接的弧段部24,该弧段部24靠近座架1,弧段部24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座架1的一端;
35.连接杆22包括第一连接杆221和第二连接杆222,第一连接杆221与直段部23连接,第二连接杆222与弧段部24连接。该连接杆22的结构设置,使得连接杆22能更好的支撑作用背架2,保障受力的稳定性,增强背架2绕立柱12进行旋转的稳定。
36.进一步的,座部导轨11还包括弧形槽131,该弧形槽131靠近背架2的一端设置,且该弧形槽131与座部弯曲部112、背部弯曲部213同心圆设置;与之对应的,弧段部24设置有与弧形槽131相配合的配合件241。
37.当第一推杆41推动背架2靠近座架1时,配合件241移动至弧形槽131靠近座架1的一端;
38.当第一推杆41推动背架2远离座架1时,配合件241移动至弧形槽131远离座架1的一端。
39.该弧形槽131的设置,提供了另一支撑作用点,使得背架2与座架1之间的受力更平
稳、更均匀,且该弧形槽131的设置,在背架2与座架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对移动轨迹进行干涉,还能起到导向的作用。
40.此外,背部导轨21还包括与行走齿条211并排相邻设置的导槽212,辅助轴32上的第一辅助轮322与该导槽212相配合。
41.当按摩机芯3位于背架2时,第一辅助轮322和行走齿轮311共同支撑按摩机芯3;
42.当按摩机芯3位于座架1时,第二辅助轮321和行走齿轮311共同支撑按摩机芯3;
43.当按摩机芯3位于背部导轨21与座部导轨11并排相邻的区域时,第一辅助轮322、第二辅助轮321和行走齿轮311共同支撑按摩机芯3。
4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槽212与行走齿条211一体成型,该导槽212设置于行走齿条211的外侧端。
45.进一步的,为了对按摩机芯3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且防止按摩机芯3的行走轴31上的行走齿轮311从行走齿条211脱出,还在行走齿条211靠近座部导轨11的末端设置有凸起限位部2111,该凸起限位部2111起到物理防脱的作用,万一按摩机芯3移动超出了最大行程范围,该凸起限位部2111可与按摩机芯3上的行走齿轮3111相配合限位,进行抵挡防脱。
46.行走齿条211靠近座部导轨11的末端设置有凸起限位部2111,该凸起限位部2111上设置有供第一辅助轮322通过的第一缺口部2113。
47.更为具体的,第一辅助轮322的外径小于行走齿轮311的外径,行走齿轮311的外径大于第一缺口部2113的宽度,即第一辅助轮322可以从该第一缺口部2113通过穿出进入至座部导轨11,而行走齿轮311无法从第一缺口部2113穿出,会被凸起限位部2111限制。
48.进一步的,在物理限位的技术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限位,具体为,行走齿条211靠近座部导轨11的末端处设置有第二缺口部2112,该第二缺口部2112配合连接有轻触开关5。
49.上述物理限位和电子限位的结合结构,在常规状态下通常为电子限位进行实施,若轻触开关5出现失灵等意外事件,则物理限位的凸起限位部2111则起到第二重保障,防止按摩机芯3脱轨滑出。
50.当按摩机芯3移动至行走齿轮311与轻触开关5配合抵压时,该轻触开关5会反馈电信号控制按摩机芯3的行走停止。具体为,行走齿条211在靠近座部导轨11的末端处设置有第二缺口部2112,该第二缺口部2112占行走齿条211齿牙结构的一半,即具有齿牙的另一半还能正常支撑行走齿轮311的行走,在按摩机芯不断靠近座架1行走的过程中,会将轻触开关5压下,当轻触开关5被压下,会将该电信号传递至计算机,计算机会根据该信号对按摩机芯3进行控制,如控制按摩机芯3的停下或控制按摩机芯3的反向行走,这可根据程序进行灵活调整。因此,该轻触开关5实现了对按摩机芯3运动行程的限位作用。
51.此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底座6,该底座6与座架1之间可相对旋转,实现按摩椅的更进一步倾倒,实现二次倒背作用。具体为,底座6上对称设置有移动导轨61,座架1的两侧端设置有与移动导轨61相配合连接的移动导轮14,座架1与底座6之间还配合连接有第二推杆42,该第二推杆42推动座架1可使移动导轮14在移动导轨61内往复运动,该移动导轨61呈弧形设置。当移动导轮61移动至远离背架2的一侧端,座架1呈倾倒状,由于背架2与座架1配合,因此座架1与底座6的相对倾倒,带动整体按摩椅的倾倒,可实现二次倒背。
52.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控制第一推杆41来控制背架2的旋转,当背架2绕立柱
12向座架1方向旋转时,背部导轨21更多的插入至座架1内,此时配合件241位于弧形槽131的后端,即靠向背架2的一端;当背架2绕立柱12向远离座架1方向旋转时,背部导轨21从座架1内部分抽出,此时配合件241位于弧形槽131的前端,即靠向座架1的一端。由于背部导轨21的行走齿条211与座部导轨11的凸起片111一直存在重叠部分,参考说明书附图中1中a处所指处,即使得按摩机芯3可在背架2和座架1之间做往复运动,实现全身按摩。当按摩机芯3的行走轴31上的行走齿轮311结构,移动至行走齿条211的末端时,即行走齿轮311下压轻触开关5,则计算机会控制按摩机芯3停止继续移动。
53.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二推杆42来控制座架1相对于底座6的旋转,当座架1向背架2方向旋转时,此时按摩椅整体不发生倾倒,此时移动导轮14位于移动导轨61的后端,即靠向背架2的一端;当座架1向远离背架2方向旋转时,此时按摩椅整体发生倾倒,实现倒背效果,此时移动导轮14位于移动导轨61的前端,即远离背架2的一端。用户可通过控制第一推杆41和第二推杆42,灵活控制整体倾倒程度,使躺于按摩椅上的用户呈现坐姿、靠姿和躺姿等,增强用户体验。不仅如此,通过座架1相对于底座6的倾倒,背架2相对于座架1的倾倒,可以整体降低按摩椅的装箱高度,从而在运输的过程中,可实现最大化的装箱效果,节约运输成本。
54.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