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18051发布日期:2023-01-20 18:0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康复辅具常用于医院康复科,其中,患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需要进行按摩、激光以及针灸治疗,但患者常会因为面部神经无法控制,导致其在进行面部按摩训练时,咬到自己的腮帮,因此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是针对面瘫患者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能够防止患者咬到自己的腮帮,进而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相关技术中,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使用时,通过将两个可食用硅胶材料制成的橡胶软垫的凸面对准患者腮帮的位置,橡胶软垫可以粘附固定在患者的腮帮内部,避免患者咬到自己的腮帮,一般情况下,还会通过头套和弹性带将两个橡胶软垫固定在患者的头部,避免在使用时橡胶软垫发生脱落。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中,病患虽然通过两个可食用硅胶材料制成的橡胶软垫可以实现与防咬腮帮有关的效果,但是现有康复辅具的功能不够全面,无法将按摩康复与防咬腮帮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病患在进行面部康复训练时,仍然需要用手按摩面瘫面肌,这样会影响到病人的康复过程。
5.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包括软垫、弹力绳、与软垫和弹力绳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安全帽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安全帽的外侧,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且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壁开设有呈倾斜状设置的环形闭合导向槽,且环形闭合导向槽内滑移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部,且导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远离导向块的一侧通过伸缩部设置有套块,且套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按摩滚轮,且按摩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计。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按摩滚轮能够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进而起到对病患脸颊两侧按摩的作用。
10.可选的,所述按摩滚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用于按摩的凸块,且凸块的一端为圆形凸状设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凸块,当按摩滚轮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运动时,凸块能够提高按摩滚轮按摩期间所带来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套块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套块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多组加热
阻丝,且加热阻丝位于风机的出风口处,所述框架的内壁开设有多组通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风机、加热阻丝和通腔的配合,能够对按摩滚轮进行加热,进而提高按摩滚轮按摩的效率。
14.可选的,所述伸缩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内壁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活动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与凹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且插杆的另一端与套块之间转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套筒、插杆和弹簧,能够控制按摩滚轮始终与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贴合。
16.可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与两组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一,且铰接座一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活动套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二,且铰接座二与导向块的外侧转动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杆、铰接座一、活动杆、套杆和铰接座二的配合下,能够使得转杆在旋转的同时控制导向块在环形闭合导向槽内进行滑移,且活动杆和套杆之间能够进行伸缩运动。
18.可选的,所述驱动部还包括齿轮、齿条板和电动推杆,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转杆的外壁一侧,所述齿轮与齿条板啮合连接,所述齿条板的底端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一侧支架上,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齿轮、齿条板、连接板和电动推杆,能够控制转杆进行稳定的旋转,能够控制按摩滚轮随着导向块在环形闭合导向槽内的滑移方向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
20.可选的,所述齿条板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与一侧支架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齿条板的移动进行导向的作用。
22.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23.s1、首先将安全帽戴在病患的头上,将软垫的凸面对准患者腮帮的位置;
24.s2、此时,设备接通外接电源,控制电动推杆启动,利用电动推杆控制连接板和齿条板进行上下运动;
25.s3、齿轮控制转杆旋转,铰接座一、活动杆、套杆和铰接座二同时进行旋转,且活动杆与套杆套杆进行伸缩运动,此时导向块随着环形闭合导向槽的方向进行滑移;
26.s4、此时,移动块跟随导向块的滑移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套块、框架和按摩滚轮进行往复运动,使得按摩滚轮能够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
27.s5、当按摩滚轮在进行按摩期间,弹簧控制插杆、套块和框架移动,使得按摩滚轮能够始终与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贴合;
28.s6、通过启动风机和加热阻丝,加热阻丝加热,风机吹风,此时暖风通过通腔进入框架内,按摩滚轮受热后对病患的脸部进行按摩;
29.s7、当不使用时,通过关闭电动推杆、风机和加热阻丝既可。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1.1.本技术通过按摩滚轮能够对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按摩,且按摩滚轮跟随导向块在环形闭合导向槽内的滑移作用下,能够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进而有效解决现有康复辅具的功能不够全面,需要病患用手按摩面瘫面肌,影响病患康复的问题,通过按摩滚轮与软垫之间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康复辅具的功能性与使用灵活性,能够很好的为病患进行服务,且通过凸块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滚轮在按摩期间舒适性;
32.2.本技术通过风机、加热阻丝和通腔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按摩滚轮进行加热,进而使得按摩滚轮在对病患脸颊进行按摩时,能够加快病患脸部的血液循环,在此过程中,能够增强病患的康复效果,进而加快病患的康复效率。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公开的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公开的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的套块、框架、按摩滚轮、凸块、风机、加热阻丝和通腔处结构爆炸示意图;
35.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公开的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的套块、框架、按摩滚轮、凸块和伸缩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36.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公开的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的驱动部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公开的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的铰接座一、活动杆、套杆和铰接座二处结构剖视示意图;
38.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公开的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的驱动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39.图中标号说明:1、软垫;2、弹力绳;3、安全帽;11、支架;12、弧形板;13、环形闭合导向槽;14、导向块;15、移动块;16、套块;17、框架;18、按摩滚轮;19、凸块;21、风机;22、加热阻丝;23、通腔;24、套筒;25、插杆;26、弹簧;31、转杆;32、铰接座一;33、活动杆;34、套杆;35、铰接座二;41、齿轮;42、齿条板;43、连接板;44、电动推杆;4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参照图1,康复辅具中的软垫1上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的弹力绳2,弹力绳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患者佩戴的安全帽3。
42.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架11,支架11固定连接在安全帽3的外侧,本实施例采用的支架11为两组,两组支架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2,弧形板12的内壁开设有呈倾斜状设置的环形闭合导向槽13,环形闭合导向槽13的内部滑移连接有导向块14,导向块14的外侧设置有驱动部,导向块1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5,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还包括用于按摩的按摩滚轮18,按摩滚轮18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按摩滚轮18呈水平对称设置在病患的脸颊两侧,按摩滚轮18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框架17,框架17背离按摩滚轮18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套块
16,套块16与移动块15之间设置有能够控制按摩滚轮18移动的伸缩部。当病患使用软垫1进行防咬腮帮时,按摩滚轮18能够在环形闭合导向槽13和导向块14的滑移配合下,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进而起到对病患脸颊两侧按摩的作用,通过在现有康复辅具上增设有按摩滚轮18,能够进一步解决现有康复辅具的功能不够全面,需要病患用手按摩面瘫面肌,影响病患康复的问题。
43.按摩滚轮1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凸块19,凸块19背离按摩滚轮18的一端均为圆形凸状设计,利用凸块19与按摩滚轮18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提高按摩滚轮18按摩期间所带来的效果。
44.套块16的内壁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固定有风机21,套块16的内壁安装固定有多组加热阻丝22,框架17的内壁开设有多组通腔23,通过风机21的吹风、加热阻丝22的加热以及开设的通腔23,能够起到对按摩滚轮18进行加热的效果,进而促进病患脸颊两侧的血液循环,加快病患康复的效率。
45.参照图3,伸缩部包括用于控制按摩滚轮18移动的套筒24和插杆25,套筒24的一端与移动块15固定连接,插杆25的一端能够在套筒24内壁开设的凹槽内进行来回伸缩运动,插杆25的一端与凹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6,通过弹簧26的弹性作用下,能够控制按摩滚轮18始终与病患的脸颊两侧相互贴合,且插杆25的另一端与套块16之间转动连接,能够控制套块16、框架17和按摩滚轮18整体进行角度的灵活转动,进而能够较大程度的增大按摩滚轮18的适用性和舒适性。
46.参照图1、图4和图5,驱动部包括用于控制导向块14在环形闭合导向槽13内滑移的活动杆33和套杆34,活动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一32,铰接座一3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31,转杆31的两端与两组支架11之间转动连接,套杆34的一端内壁开设有与活动杆33相互伸缩配合的孔槽,活动杆33的另一端活动插设在孔槽内,套杆3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二35,铰接座二35与导向块14的外侧之间转动连接。
47.参照图4和图6,驱动部还包括电动推杆44,转杆31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41,齿轮41的外壁啮合连接有齿条板42,齿条板4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3,电动推杆44的输出端与连接板43固定连接,电动推杆44与一侧支架11固定安装,本实施采用该驱动部控制导向块14在环形闭合导向槽13内进行滑移,进而能够控制按摩滚轮18随着导向块14在环形闭合导向槽13内的滑移方向,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从而起到对病患脸颊两侧按摩的目的。
48.一侧支架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块45,滑块45能够在齿条板42内壁开设的滑槽内限位滑动,通过滑块45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齿条板42的移动进行导向的作用,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齿条板42在进行上下移动期间的平稳性,起到对齿条板42进行支撑的作用。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s1、首先将安全帽3戴在病患的头上,将软垫1的凸面对准患者腮帮的位置;
51.s2、此时,设备接通外接电源,控制电动推杆44启动,利用电动推杆44控制连接板43和齿条板42进行上下运动;
52.s3、齿轮41控制转杆31旋转,铰接座一32、活动杆33、套杆34和铰接座二35同时进行旋转,且活动杆33与套杆34套杆34进行伸缩运动,此时导向块14随着环形闭合导向槽13的方向进行滑移;
53.s4、此时,移动块15跟随导向块14的滑移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套块16、框架17和按摩滚轮18进行往复运动,使得按摩滚轮18能够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
54.s5、当按摩滚轮18在进行按摩期间,弹簧26控制插杆25、套块16和框架17移动,使得按摩滚轮18能够始终与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贴合;
55.s6、通过启动风机21和加热阻丝22,加热阻丝22加热,风机21吹风,此时暖风通过通腔23进入框架17内,按摩滚轮18受热后对病患的脸部进行按摩;
56.s7、当不使用时,通过关闭电动推杆44、风机21和加热阻丝22既可。
5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咬腮帮的康复辅具及其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当病患需要进行面部的康复训练时,首先将安全帽3戴在病患的头上,将软垫1置于患者口腔内部且其凸面对准患者腮帮的位置,进而起到防咬腮帮的作用,随后通过启动电动推杆44,利用电动推杆44控制连接板43和齿条板42进行上下运动,随后利用齿条板42和齿轮41之间的啮合下,控制转杆31进行旋转,此时通过转杆31的旋转作用下,使得铰接座一32、活动杆33、套杆34和铰接座二35进行旋转,且活动杆33能够在孔槽内与套杆34进行伸缩运动,当铰接座二35旋转的同时,导向块14随着环形闭合导向槽13的方向进行滑移,此时移动块15跟随导向块14的滑移方向带动套筒24、插杆25、套块16、框架17和按摩滚轮18进行往复运动,此时按摩滚轮18则会在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往复的弧形运动,且按摩滚轮18能够在运动的同时在病患的脸颊两侧滚动,进而起到按摩的作用;
58.当按摩滚轮18在进行按摩期间,利用弹簧26的弹性作用下,控制插杆25、套块16和框架17移动,进而使得按摩滚轮18能够始终与病患的脸颊两侧进行贴合,且当按摩滚轮18在进行按摩时,通过启动风机21和加热阻丝22,加热阻丝22加热,风机21吹风,此时风机21吹出的风经过加热阻丝22后被加热,随后热风通过通腔23进入框架17内,此时按摩滚轮18受热后对病患的脸部进行按摩,能够进一步促进病患脸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加快病患的康复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