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6531发布日期:2023-03-18 01:5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血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血泵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泵。


背景技术:

2.介入式血泵可以泵送血液。以左心室辅助为例,现有技术一般将介入式导管泵装置的泵设在受试者体内的左心室内,通过一个软轴带动该泵的叶轮旋转,通过电机驱动该软轴,向泵传递动力;现有导管泵为了确保稳定地收缩和扩张,使其能够插入到患者的血管并可在插入后扩张,也可以应用在动脉血管内定位后进行血液泵送。在压缩和扩张的过程中,转子(例如叶轮)和外壳通常都会相应地变形,而叶顶隙尺寸(也称叶顶隙,即叶轮的径向外端与泵头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隔间隙)的稳定性是血泵工作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现有的技术中,通过对叶轮(转子)在进入血管的过程中,泵壳先收缩后,进一步压缩叶轮收缩,进而使整个导管泵收缩,确保能够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当到达预设位置后,在通过扩张叶轮,使导管泵恢复;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保证导管泵安全送入指定位置中,但在叶轮和泵壳实现扩张恢复时,采用的是记忆材料,使其恢复到设定的形状,而在病人治疗时,由于每个病人的心血管粗细程度不同,病人心血管健康程度不同,导致病人承受血液泵送的量也不同,进而不能做到对应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血液泵送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泵,解决了每个病人的心血管粗细程度不同,病人心血管健康程度不同,导致病人承受血液泵送的量也不同,进而不能做到对应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血液泵送方式的问题。
5.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血泵,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远端设有耦合器,耦合器远端设有驱动导管,驱动导管远端连接有泵头,泵头外侧设有无创支撑件,无创支撑件包括定型驱动端、扩张支撑端以及覆膜,定型驱动端位于驱动导管的远端,定型驱动端远端与扩张支撑端配合,覆膜包覆于无创支撑件外侧;
7.定型驱动端包括驱动杆、联动折杆,驱动杆嵌入于驱动导管端口侧边,且与驱动杆近端在驱动导管端口位置能够转动,联动折杆近端与驱动杆远端转动配合,联动折杆远端与扩张支撑端配合,驱动杆通过轴杆与驱动导管远端端口转动连接;
8.当驱动杆远端朝向动力组件方向转动,联动折杆与驱动杆相对折叠,联动折杆与驱动导管外壁贴合时,联动折杆紧靠于驱动杆,联动折杆驱动扩张支撑端收缩于泵头外侧;
9.当驱动杆远端朝向泵头方向转动,联动折杆与驱动杆反向转动,联动折杆与驱动导管平行时,联动折杆垂直于驱动杆,联动折杆驱动扩张支撑端扩张于泵头外侧;
10.当驱动杆与联动折杆连接的一端之间设有联动件,驱动杆与联动折杆连接处远离驱动导管,直至驱动杆垂直于驱动导管的过程中,联动件驱使联动折杆相对驱动杆做远离
运动。
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驱动导管包括第一支撑管、引导软管,引导软管近端与耦合器连接,引导软管远端与第一支撑管连接,泵头和无创支撑件设置于第一支撑管的远端。
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管远端周侧设有若干安装槽,安装槽内中部设有轴杆,驱动杆近端与轴杆转动配合,第一支撑管两侧设有双向驱动组件。
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驱动杆包括触动端和执行端,触动端中部与轴杆转动配合,执行端位于触动端近端一侧,执行端远端与联动折杆连接,触动端和执行端之间呈钝角设置,双向驱动组件相对运动时,同时由触动端和执行端处向轴杆方向移动,触动端围绕轴杆转动,并且执行端在第一支撑管外侧向泵头方向偏转。
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驱动杆中部开设有联动槽,驱动杆与联动折杆之间通过铰接杆铰接,铰接杆位于联动槽内部,铰接杆上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于驱动杆和联动折杆相对面连接,联动折杆靠近驱动杆的一侧底部设有绳索,绳索另一端与轴杆连接,绳索缠绕于轴杆上,联动折杆相对驱动杆做远离运动时,绳索从轴杆上退卷。
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双向驱动组件包括内驱动环和外驱动环,内驱动环位于第一支撑管内部,且位于触动端的远端;外驱动环位于第一支撑管外侧,且位于执行端的近端。
1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内驱动环底部设有内齿板,外驱动环上方设有外齿板,内齿板与外齿板的齿牙相对设置,内齿板与外齿板之间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于安装槽中部,且内齿板、外齿板和传动齿轮均正对联动槽设置。
1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内驱动环连接有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内驱动环向传动齿轮方向移动时,内齿板通过传动齿轮带动外齿板与内齿板相反运动。
1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无创支撑件涂设有抗凝涂层。
1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扩张支撑端包括若干相互交叉的支撑棱以及每四个支撑棱形成的菱形网孔,支撑棱之间相铰接,菱形网孔四角为铰接点;支撑棱靠近联动折杆一端的交叉点与联动折杆配合;联动折杆与驱动杆贴合时,联动折杆带动支撑棱收缩,且紧贴于泵头外侧;联动折杆与驱动杆垂直时,联动折杆带动支撑棱扩张,且支撑覆膜于泵头外侧。
2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泵头通过驱动轴与动力组件连接,驱动轴收纳于驱动导管内部,泵头远端设有第二支撑管,扩张支撑端远端设有连接支腿,连接支腿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撑管外侧,连接支腿与扩张支撑端远端的铰接点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血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通过动力组件配合耦合器分别为泵头及无创支撑件等提供动力,在进行心室辅助手术时,首先将驱动导管通过病人动脉血管伸入指定位置,进而将无创支撑件送入动脉,然后通过无创支撑件扩张形成通道,进而在动力组件通过驱动轴驱动泵头转动时,配合其内部的泵头将动脉血液进行泵送,以达到治疗效果。
23.2、通过定型驱动端中的驱动杆与驱动导管相紧贴状态,当需要进行扩张时,驱动杆开始偏转,即驱动杆围绕轴杆进行转动,驱动杆由朝向动力组件向泵头方向转动,此时缠绕在轴杆一端的绳索从轴杆上退卷,进而驱动杆与联动折杆之间的绳索变长,进而联动折杆与驱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做反向运动,进而使联动折杆远离驱动杆,联动折杆逐渐带动扩张支撑端进行扩张运动。
24.3、通过驱动杆继续向泵头方向转动时,由于驱动杆与靠近泵头方向的一侧与驱动
导管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而此时绳索开始反向缠绕在轴杆上,即驱动杆与联动折杆之间的绳索变短,进而能够将联动折杆向驱动杆方向拉动(即驱动杆继续向泵头方向转动时,联动折杆带动扩张支撑端向泵头方向偏转),以使扩张支撑端开始进行收缩,保证泵头所处的通道内径变小,以应变不同患者所需的新血液流速。
25.4、通过内驱动环底部设置的内齿板配合传动齿轮,在内齿板跟随内驱动环的带动下,驱使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外齿板移动,即驱动外驱动环移动,以保证在使驱动杆转动时,能够在驱动杆的两侧同时施力,使得驱动杆通过联动折杆驱动整个扩张支撑端时更加稳定,双向驱动组件中的内驱动环向触动端方向移动,并推动触动端围绕轴杆转动,利用外驱动环向执行端方向移动,伸入执行端与第一支撑管之间,使执行端一端远离第一支撑管,进而保证触动端和执行端同时受到推力,以保证整个驱动杆运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触动端配合轴杆转动,以使执行端能够在第一支撑管外侧摆动,进而利用执行端在摆动时与第一支撑管之间的距离,而在双向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定点控制,并配合联动折杆形成半径不同的定型驱动端,驱使扩张支撑端配合覆膜形成内径不同的通道,来针对不同患者心血管内径不同所需要的血液泵送来改变驱动导管泵泵头处所处通道的内径大小,来改变血液的泵送量。
26.5、通过由每四个支撑棱形成的菱形网孔,其中在与泵头轴向平行方向(设该方向为纵向)上的每两组菱形网孔之间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的中部交叉形成(如附图),而横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之间的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的端部交点组成;在水平方向的每组菱形网孔的两个支撑棱一端受到驱动时,能够驱动支撑棱的另一端移动,进而依次带动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上的支撑棱移动,保证在纵向方向上的相邻的菱形网孔的支撑棱能够同步运动,进而实现扩张支撑端的扩张与收缩;其中在扩张支撑端扩张时其内径变大、而其长度变小,收缩时其内径变小、长度变大;通过利用驱动杆向泵头方向摆动(即主动将扩张支撑端的一端向泵头方向推送),来实现扩张支撑端的扩张;反之来利用驱动杆向动力组件方向摆动(即主动将扩张支撑端的一端向动力组件方向拉动),来实现扩张支撑端的收缩。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无创支撑件及泵头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定型驱动端及双向驱动组件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图3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的扩张支撑端部分及第一支撑管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的定型驱动端及扩张支撑端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图6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支撑管远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图8的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的定型驱动端及扩张支撑端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动力组件;2、耦合器;3、驱动导管;31、第一支撑管;311、安装槽;312、轴杆;32、引导软管;33、驱动轴;34、第二支撑管;4、泵头;5、无创支撑件;6、定型驱动端;61、驱动杆;611、触动端;612、执行端;613、联动槽;62、联动折杆;621、绳索;63、铰接杆;64、弹簧;7、扩张支撑端;71、支撑棱;72、菱形网孔;73、连接支腿;8、覆膜;9、双向驱动组件;91、内驱动环;911、内齿板;92、外驱动环;921、外齿板;93、传动齿轮;94、伸缩杆;941、支撑框。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本发明所用术语“近”、“远”和“前”、“后”是相对于操纵介入式驱动导管泵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后”是指相对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前”则是指相对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例如,体外部分在近端及后端,介入的体内部分在远端及前端。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血泵包括动力组件1,动力组件1远端设有耦合器2,耦合器2远端设有驱动导管3,驱动导管3远端连接有泵头4,泵头4外侧设有无创支撑件5。
45.无创支撑件5包括定型驱动端6、扩张支撑端7以及覆膜8,定型驱动端6位于驱动导管3的远端,定型驱动端6远端与扩张支撑端7配合,覆膜8包覆于无创支撑件5外侧。定型驱动端6包括驱动杆61、联动折杆62,驱动杆61嵌入于驱动导管3端口侧边,且与驱动杆61近端在驱动导管3端口位置能够转动,联动折杆62近端与驱动杆61远端转动配合,联动折杆62远端与扩张支撑端7配合,驱动杆61通过轴杆312与驱动导管3远端端口转动连接。无创支撑件5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涂设有抗凝涂层,例如肝素等,以防止结构过多而形成血液凝固。
46.当驱动杆61远端朝向动力组件1方向转动,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相对折叠,联动折杆62与驱动导管3外壁贴合时,联动折杆62紧靠于驱动杆61,联动折杆62驱动扩张支撑端7收缩于泵头4外侧。
47.当驱动杆61远端朝向泵头4方向转动,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反向转动,联动折杆62与驱动导管3平行时,联动折杆62垂直于驱动杆61,联动折杆62驱动扩张支撑端7扩张于泵头4外侧。
48.当驱动杆61与联动折杆62连接的一端之间设有联动件,驱动杆61与联动折杆62连接处远离驱动导管3,直至驱动杆61垂直于驱动导管3的过程中,联动件驱使联动折杆62相对驱动杆61做远离运动。
49.在使用时,通过动力组件1配合耦合器2分别为泵头4及无创支撑件5等提供动力。在进行心室辅助手术时,首先将驱动导管3通过病人动脉血管伸入血管中,进而将无创支撑件5送入血管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无创支撑件5扩张,配合其内部的泵头4将血液向血管中泵送,以达到治疗效果。
50.在进行泵送前,定型驱动端6中的驱动杆61与驱动导管3向紧贴状态。当需要进行扩张时,驱动杆61开始偏转,即驱动杆61围绕轴杆312进行转动,驱动杆61由朝向动力组件1向泵头4方向转动。转动时,在联动件的联动下,驱使联动折杆62相对驱动杆61做远离运动,直至驱动杆61逐渐垂直于驱动导管3,而联动折杆62垂直于驱动杆61(即联动折杆62与驱动导管3处于平行状态)。
51.由于驱动杆61逐渐垂直于驱动导管3,而联动折杆62垂直于驱动杆61,此时的联动折杆62为扩张最大程度,即联动折杆62带动扩张支撑端7处于最大程度,进而使泵头4所处的通道内径(扩张支撑端7将泵头4外侧的覆膜8支撑起形成的通道)最大。
52.其中,通过由每四个支撑棱71形成的菱形网孔72,在与泵头4轴向平行方向(设该方向为纵向)上的每两组菱形网孔72之间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71的中部交叉形成(如附图10所示),而横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72之间的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71的端部交点组成;在水平方向的每组菱形网孔72的两个支撑棱71一端受到驱动时,能够驱动支撑棱71的另一端移动,而进而依次带动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72上的支撑棱71移动,保证在纵向方向上的相邻的菱形网孔72的支撑棱71能够同步运动,进而实现扩张支撑端7的扩张与收缩;
53.当驱动杆61继续向泵头4方向转动时,由于驱动杆61与靠近泵头4方向的一侧与驱动导管3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而此时联动件带动联动折杆62始终与驱动导管3之间趋近于平行状态,(即驱动杆61继续向泵头4方向转动时,联动折杆62带动扩张支撑端7向泵头4方向偏转),以使扩张支撑端7开始进行收缩,保证泵头4所处的通道内径变小,以应变不同患者所需的新血液流速。
54.驱动导管3包括第一支撑管31、引导软管32。引导软管32近端与耦合器2连接,引导软管32远端与第一支撑管31连接,泵头4和无创支撑件5设在第一支撑管31的远端。通过引导软管32能够适应血管的路径,并在第一支撑管31为无创支撑件5提供较为稳定的基座。
55.第一支撑管31远端周侧设有若干安装槽311,安装槽311内中部设有轴杆312,驱动杆61近端与轴杆312转动配合,第一支撑管31两侧设有双向驱动组件9。通过在第一支撑管31上开设的安装槽311,用于对驱动杆61的安装,并且保证双向驱动组件9能够正在第一支
撑管31的内外两侧形成联动。
56.驱动杆61包括触动端611和执行端612,触动端611中部与轴杆312转动配合,执行端612位于触动端611近端一侧,执行端612远端与联动折杆62连接,触动端611和执行端612之间呈钝角设置。双向驱动组件9相对运动时,同时由触动端611和执行端612处向轴杆312方向移动,触动端611围绕轴杆312转动,并且执行端612在第一支撑管31外侧向泵头4方向偏转。通过触动端611配合轴杆312转动,以使执行端612能够在第一支撑管31外侧摆动,进而利用执行端612在摆动时与第一支撑管31之间的距离。而在双向驱动组件9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定点控制,并配合联动折杆62形成半径不同的定型驱动端6,驱使扩张支撑端7配合覆膜8形成内径不同的通道。
57.驱动杆61中部开设有联动槽613,驱动杆61与联动折杆62之间通过铰接杆63铰接。铰接杆63位于联动槽613内部,铰接杆63上设有弹簧64,弹簧64两端分别于驱动杆61和联动折杆62相对面连接。
58.联动折杆62靠近驱动杆61的一侧底部设有绳索621,绳索621另一端与轴杆312连接,绳索621缠绕于轴杆312上,联动折杆62相对驱动杆61做远离运动时,绳索621从轴杆312上退卷。此时缠绕在轴杆312一端的绳索621从轴杆312上退卷,进而驱动杆61与联动折杆62之间的绳索621变长,进而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在弹簧64的作用下做反向运动,使联动折杆62远离驱动杆61,联动折杆62逐渐带动扩张支撑端7进行扩张运动。
59.在驱动杆61逐渐垂直于驱动导管3时,缠绕在轴杆312上的绳索621完成全部退卷。当驱动杆61继续向泵头4方向转动时,绳索621则反向缠绕在轴杆312上,避免驱动杆61向驱动导管3靠近时,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之间的夹角过大,而不能够带动扩张支撑端7收缩。
60.双向驱动组件9包括内驱动环91和外驱动环92。内驱动环91位于第一支撑管31内部,且位于触动端611的远端。外驱动环92位于第一支撑管31外侧,且位于执行端612的近端。
61.通过双向驱动组件9中的内驱动环91向触动端611方向移动,并推动触动端611围绕轴杆312转动,利用外驱动环92向执行端612方向移动,伸入执行端612与第一支撑管31之间,使执行端612一端远离第一支撑管31,进而保证触动端611和执行端612同时受到推力,以保证整个驱动杆61运动时的稳定性。
62.内驱动环91底部设有内齿板911,外驱动环92上方设有外齿板921。内齿板911与外齿板921的齿牙相对设置,内齿板911与外齿板921之间设有传动齿轮93。传动齿轮93设置于安装槽311中部,且内齿板911、外齿板921和传动齿轮93均正对联动槽613设置。
63.通过内驱动环91底部设置的内齿板911配合传动齿轮93,在内齿板911跟随内驱动环91的带动下,驱使传动齿轮93转动,进而带动外齿板921移动,即驱动外驱动环92移动,以保证在使驱动杆61转动时,能够在驱动杆61的两侧同时施力,使得驱动杆61通过联动折杆62驱动整个扩张支撑端7时更加稳定。
64.内驱动环91连接有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内驱动环91向传动齿轮93方向移动时,内齿板911通过传动齿轮93带动外齿板921与内齿板911相反运动。
65.通过直线驱动机构同时带动内齿板911和外齿板921进行反向运动,进而使内驱动环91和外驱动环92能够分别同时驱动触动端611和执行端612,以使整个驱动杆61进行转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采用伸缩杆94配合支撑框941,伸缩杆94位于内
驱动环91远离内齿板911的一侧,支撑框941位于用于安装驱动杆61的安装槽311上方,伸缩杆94在支撑框941内带动内驱动环91进行运动。当然也可以采用通过动力组件1引出的牵引绳等直线驱动方式,直接拉动内驱动环91向外驱动环92方向运动。
66.扩张支撑端7包括若干相互交叉的支撑棱71以及每四个支撑棱71形成的菱形网孔72。支撑棱71之间相铰接,菱形网孔72四角为铰接点。支撑棱71靠近联动折杆62一端的交叉点与联动折杆62配合。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贴合时,联动折杆62带动支撑棱71收缩,且紧贴于泵头4外侧。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垂直时,联动折杆62带动支撑棱71扩张,且支撑覆膜8于泵头4外侧。
67.通过由每四个支撑棱71形成的菱形网孔72,在与泵头4轴向平行方向(设该方向为纵向)上的每两组菱形网孔72之间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71的中部交叉形成(如附图10所示),而横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72之间的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71的端部交点组成。在水平方向的每组菱形网孔72的两个支撑棱71一端受到驱动时,能够驱动支撑棱71的另一端移动,进而依次带动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72上的支撑棱71移动,保证在纵向方向上的相邻的菱形网孔72的支撑棱71能够同步运动,进而实现扩张支撑端7的扩张与收缩。
68.在扩张支撑端7扩张时其内径变大、而其长度变小,收缩时其内径变小、长度变大。通过利用驱动杆61向泵头4方向摆动(即主动将扩张支撑端7的一端向泵头4方向推送),来实现扩张支撑端7的扩张。反之来利用驱动杆61向动力组件1方向摆动(即主动将扩张支撑端7的一端向动力组件1方向拉动),来实现扩张支撑端7的收缩。
69.泵头4通过驱动轴33与动力组件1连接,驱动轴33收纳于驱动导管3内部,泵头4远端设有第二支撑管34。扩张支撑端7远端设有连接支腿73,连接支腿73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撑管34外侧,连接支腿73与扩张支撑端7远端的铰接点连接。
70.通过设置的连接支腿73稳定扩张支撑端7的远端,其中连接支腿73使泵头4所在通道与远端血液连通,进而在动力组件1通过驱动轴33驱动泵头4转动时,能够将血液泵送到指定位置。
71.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动力组件1配合耦合器2分别为泵头4及无创支撑件5等提供动力,在进行心室辅助手术时,首先将驱动导管3通过病人血管伸入指定位置,将无创支撑件5送入指定血管位置,然后通过无创支撑件5扩张形成通道,利用连接支腿73使泵头4所在通道与远端血液空间,进而在动力组件1通过驱动轴33驱动泵头4转动时,配合其内部的泵头4将一侧血液向另一侧血管中泵送,以达到治疗效果。
72.在进行泵送前,定型驱动端6中的驱动杆61与驱动导管3向紧贴状态。当需要进行扩张时,驱动杆61开始偏转,即驱动杆61围绕轴杆312进行转动,驱动杆61由朝向动力组件1向泵头4方向转动。此时缠绕在轴杆312一端的绳索621从轴杆312上退卷,驱动杆61与联动折杆62之间的绳索621变长,进而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在弹簧64的作用下做反向运动,使联动折杆62远离驱动杆61,联动折杆62逐渐带动扩张支撑端7进行扩张运动。
73.其中,驱动杆61逐渐垂直于驱动导管3,而联动折杆62垂直于驱动杆61(即联动折杆62与驱动导管3处于平行状态)。由于驱动杆61逐渐垂直于驱动导管3,而联动折杆62垂直于驱动杆61,此时的联动折杆62为扩张最大程度,即联动折杆62带动扩张支撑端7处于最大程度,进而使泵头4所处的通道内径(扩张支撑端7将泵头4外侧的覆膜8支撑起形成的通道)
最大。其中在驱动杆61逐渐垂直于驱动导管3时,缠绕在轴杆312上的绳索621完成全部退卷。
74.当驱动杆61继续向泵头4方向转动时,由于驱动杆61与靠近泵头4方向的一侧与驱动导管3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而此时绳索621开始反向缠绕在轴杆312上,即驱动杆61与联动折杆62之间的绳索621变短(当驱动杆61继续向泵头4方向转动时,绳索621则反向缠绕在轴杆312上,避免驱动杆61向驱动导管3靠近时,联动折杆62与驱动杆61之间的夹角过大,而不能够带动扩张支撑端7收缩);进而能够将联动折杆62向驱动杆61方向拉动(即驱动杆61继续向泵头4方向转动时,联动折杆62带动扩张支撑端7向泵头4方向偏转),以使扩张支撑端7开始进行收缩,保证泵头4所处的通道内径变小,以应变不同患者所需的新血液流速。
75.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内驱动环91底部设置的内齿板911配合传动齿轮93,在内齿板911跟随内驱动环91的带动下,驱使传动齿轮93转动,进而带动外齿板921移动,即驱动外驱动环92移动,以保证在使驱动杆61转动时,能够在驱动杆61的两侧同时施力,使得驱动杆61通过联动折杆62驱动整个扩张支撑端7时更加稳定。双向驱动组件9中的内驱动环91向触动端611方向移动,并推动触动端611围绕轴杆312转动,利用外驱动环92向执行端612方向移动,伸入执行端612与第一支撑管31之间,使执行端612一端远离第一支撑管31,进而保证触动端611和执行端612同时受到推力,以保证整个驱动杆61运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触动端611配合轴杆312转动,以使执行端612能够在第一支撑管31外侧摆动,进而利用执行端612在摆动时与第一支撑管31之间的距离,而在双向驱动组件9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定点控制,并配合联动折杆62形成半径不同的定型驱动端6,驱使扩张支撑端7配合覆膜8形成内径不同的通道。
76.在扩张支撑端7实现扩张收缩的过程中,通过由每四个支撑棱71形成的菱形网孔72,其中在与泵头4轴向平行方向(设该方向为纵向)上的每两组菱形网孔72之间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71的中部交叉形成(如附图10),而横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72之间的铰接点均由两个支撑棱71的端部交点组成。在水平方向的每组菱形网孔72的两个支撑棱71一端受到驱动时,能够驱动支撑棱71的另一端移动,进而依次带动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组菱形网孔72上的支撑棱71移动,保证在纵向方向上的相邻的菱形网孔72的支撑棱71能够同步运动,进而实现扩张支撑端7的扩张与收缩。其中在扩张支撑端7扩张时其内径变大、而其长度变小,收缩时其内径变小、长度变大。通过利用驱动杆61向泵头4方向摆动(即主动将扩张支撑端7的一端向泵头4方向推送),来实现扩张支撑端7的扩张;反之来利用驱动杆61向动力组件1方向摆动(即主动将扩张支撑端7的一端向动力组件1方向拉动),来实现扩张支撑端7的收缩。
7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