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体位的泌尿排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1137发布日期:2023-03-31 23:5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体位的泌尿排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体位的泌尿排石装置。


背景技术:

2.泌尿系结石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手术和药物溶石排石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创技术飞速迅猛发展和成熟,已成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肾镜取石、经输尿管肾镜取石、经尿道膀胱镜碎石取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无需再患者身上开刀手术,属于无创治疗,是治疗泌尿系结石公认的首选方法。
3.较大泌尿结石是通过体外碎石机产生冲击波,由机器聚焦后对准结石,经过多次释放能量而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但是,由于肾脏和输尿管的结构问题,许多粉碎后的结石不容易排出,常常需要数周甚至三个月才能排干净。这样既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或可能的痛苦,也易造成残石复发。为了加快排石过程,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除了术后多喝水,还有辅以跳动、拍打、跑步或者倒立等等排石措施。虽然这样会有一定效果,但患者难以定量掌握,对体弱和年老者,运动较困难
4.现有的排石床一般是只能允许一种体位的排石操作,并且对震动排石时一般是只能进行一个位置的排石震动,不能进行多个位置的排石震动,且震动冲击头的位置不便于改变,并且患者在床上摆好体位时,没有可以供支撑的装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体位的泌尿排石装置,能够对患者的肾结石处进行震动冲击,适用于多体位的排石操作。
6.本发明采样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7.一种多体位的泌尿排石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四角分别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床板的四角,所述床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口,所述床板的凹槽内分别铰接u形板的一侧,每个所述u形板的凹槽内外缘位置分别固定连接导向轴,每个所述导向轴分别穿过移动块,每个所述移动块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槽,每个所述支撑槽内分别固定振动气囊,每个所述振动气囊的中心分别固定连通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固定所述支撑槽的中心;
8.每个所述u形板另一侧分别轴承连接螺杆的一端,每个所述螺杆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移动块,每个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旋钮的一端,所述旋钮穿过对应的所述u形板的侧边;
9.所述u形板的下侧中部分别固定u形边条,每个所述u形边条的一侧端部分别铰接连杆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升降杆的两端,所述升降杆的下侧固定对称的导向柱,每个所述导向柱分别插入套筒内,所有所述套筒均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10.所述进气阀通过软管固定连通气囊震动模块。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气囊震动模块包括边条,所述边条固定在所
述床板的下侧,所述边条的下侧固定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置的活塞块固定连接推杆,所述推杆穿过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所述床板的下侧,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直槽杆的中心,所述直槽杆的滑槽内设置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下侧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转动槽杆的滑轨内,所述转动槽杆的一端通过l形块固定连接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固定连接t形轴的竖轴上端,所述t形轴的竖轴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的中心,所述锥齿轮一的中心轴轴承连接l形杆的横杆,所述l形杆的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锥齿轮一的中心轴下端固定连接锥形轮的中心轴上端,所述锥形轮的中心轴下端轴承连接伸出板,所述伸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的竖杆一侧下部。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伸出板的另一端轴承连接棱形转动柱的转轴,所述棱形转动柱穿过摩擦轮的中心,所述摩擦轮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支撑环,每个所述支撑环分别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移动卡槽的一侧,固定杆穿过所述移动卡槽,所述移动卡槽的另一侧螺纹连接顶丝,所述顶丝能顶住所述固定杆,所述棱形转动柱穿过所述支撑环,所述摩擦轮的表面贴合所述锥形轮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多体位的泌尿排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伸出板的下侧固定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固定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棱形转动柱的转轴。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动槽杆内设置有反向螺杆,所述反向螺杆的一端轴承连接所述转动槽杆的一端,所述反向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所述反向螺杆的一端固定锥齿轮二的中心轴,所述锥齿轮二的中心轴轴承连接所述t形轴的横轴端部。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床板的中部上侧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固定有气囊二,所述气囊二的下侧设置有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上端穿过所述床板,所述进气管路固定所述床板,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进气管路的下端连通踩踏式充气泵,所述踩踏式充气泵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踩踏式充气泵设有进气嘴。
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床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橡胶块的上侧为弧形,所述橡胶块的两侧下部分别固定耳块,每个所述耳块上分别设置有圆孔二,所述圆孔二对应所述圆孔,螺栓能穿过所述圆孔二和对应的所述圆孔且和螺母螺纹连接,两侧相对的所述圆孔的中心连线的距离和两侧相对的所述圆孔二的中心连线的距离相同。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8.(1)滑块在转动槽杆内往复移动,限位轴在直槽杆内转动带动直槽杆往复移动的行程发生改变,滑块离锥齿轮二越远,限位轴带动直槽杆移动的行程越大,反之越小,实现振动气囊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改变;
19.(2)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伸缩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升降杆带动连杆往复摆动,连杆带动u形边条往复摆动,u形边条带动u形板、移动块、导向轴、螺杆、和振动气囊等往复摆动,实现振动气囊对患者的持续敲击,实现振动破碎;
20.(3)能够通过螺杆和移动块的联动,调节振动气囊和支撑槽移动,调节振动气囊和支撑槽的位置;
21.(4)通过振动气囊对患者的结石处进行冲击振动,加快结石破碎排出,通过棱形转动柱、摩擦轮和锥形轮的联动调节锥齿轮一的转速,进而调节振动气囊的振动频率;
22.(5)气囊二能对患者进行支撑,橡胶块可以对患者进行支撑,橡胶块在患者趴着时对患者起到支撑作用,橡胶块可以调节位置,也可以取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一。
25.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二。
27.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三。
28.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
29.图6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四。
30.图7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五。
31.图8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六。
32.图9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七。
33.图10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图。
34.图中:1、移动块,2、螺杆,211、旋钮,3、u形板,4、床板,401、凹口,5、连接柱,6、底板,7、进气嘴,8、踩踏式充气泵,9、进气管路,10、排气阀,101、导向轴,11、套筒,12、导向柱,13、棱形转动柱,14、固定杆,15、移动卡槽,16、顶丝,17、连接块,19、电机,20、电机支架,21、伸出板,22、l形杆,23、锥形轮,24、摩擦轮,25、支撑环,26、锥齿轮一,261、t形轴,27、进气阀,28、u形边条,29、连杆,30、直槽杆,31、限位轴,311、滑块,32、推杆,33、固定块,34、活塞筒,35、边条,36、出气口,37、转动块,38、锥齿轮二,39、转动槽杆,391、反向螺杆,40、l形块,41、橡胶块,42、耳块,43、圆孔二,44、圆孔,45、气囊二,46、方形槽,47、振动气囊,48、支撑槽,49、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37.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8.实施例一: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的上侧四角分别通过连接柱5固定连接床板4的
四角,所述床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口401,所述床板4的凹槽内分别铰接u形板3的一侧,每个所述u形板3的凹槽内外缘位置分别固定连接导向轴101,每个所述导向轴101分别穿过移动块1,每个所述移动块1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槽48,每个所述支撑槽48内分别固定振动气囊47,每个所述振动气囊47的中心分别固定连通进气阀27,所述进气阀27固定所述支撑槽48的中心;
39.每个所述u形板3另一侧分别轴承连接螺杆2的一端,每个所述螺杆2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移动块1,每个所述螺杆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旋钮211的一端,所述旋钮211穿过对应的所述u形板3的侧边;
40.所述u形板3的下侧中部分别固定u形边条28,每个所述u形边条28的一侧端部分别铰接连杆29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杆2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升降杆49的两端,所述升降杆49的下侧固定对称的导向柱12,每个所述导向柱12分别插入套筒11内,所有所述套筒11均固定在所述底板6上;
41.所述进气阀27通过软管固定连通气囊震动模块。
42.所述气囊震动模块包括边条35,所述边条35固定在所述床板4的下侧,所述边条35的下侧固定活塞筒34,所述活塞筒34内设置的活塞块固定连接推杆32,所述推杆32穿过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固定所述床板4的下侧,所述推杆32的另一端固定直槽杆30的中心,所述直槽杆30的滑槽内设置限位轴31,所述限位轴31的下侧固定连接滑块311,所述滑块311设置在转动槽杆39的滑轨内,所述转动槽杆39的一端通过l形块40固定连接转动块37,所述转动块37固定连接t形轴261的竖轴上端,所述t形轴261的竖轴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26的中心,所述锥齿轮一26的中心轴轴承连接l形杆22的横杆,所述l形杆22的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6,所述锥齿轮一26的中心轴下端固定连接锥形轮23的中心轴上端,所述锥形轮23的中心轴下端轴承连接伸出板21,所述伸出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22的竖杆一侧下部。
43.所述伸出板21的另一端轴承连接棱形转动柱13的转轴,所述棱形转动柱13穿过摩擦轮24的中心,所述摩擦轮2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支撑环25,每个所述支撑环25分别通过连接块17固定连接移动卡槽15的一侧,固定杆14穿过所述移动卡槽15,所述移动卡槽15的另一侧螺纹连接顶丝16,所述顶丝16能顶住所述固定杆14,所述棱形转动柱13穿过所述支撑环25,所述摩擦轮24的表面贴合所述锥形轮23的表面。
44.所述伸出板21的下侧固定电机支架20,所述电机支架20固定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棱形转动柱13的转轴。
45.所述转动槽杆39内设置有反向螺杆391,所述反向螺杆391的一端轴承连接所述转动槽杆39的一端,所述反向螺杆391螺纹连接所述滑块311,所述反向螺杆391的一端固定锥齿轮二39的中心轴,所述锥齿轮二38的中心轴轴承连接所述t形轴261的横轴端部。
46.所述床板4的中部上侧设置有方形槽46,所述方形槽46内固定有气囊二45,所述气囊二45的下侧设置有进气管路9,所述进气管路9的上端穿过所述床板4,所述进气管路9固定所述床板4,所述进气管路9上设置有排气阀10,所述进气管路9的下端连通踩踏式充气泵8,所述踩踏式充气泵8固定在所述底板6上,所述踩踏式充气泵8设有进气嘴7。
47.所述活塞筒34的端部下侧设置有出气口36,所述出气口36通过分流软管固定连通对应的所述进气阀27,所述分流软管为y形软管,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出气口36,另外两端分
别固定连通进气阀27。
48.所述反向螺杆391为往复丝杠。
49.使用本装置时,通过振动气囊47对患者的结石处进行冲击振动,加快结石破碎排出,通过棱形转动柱13、摩擦轮24和锥形轮23的联动调节锥齿轮一26的转速,进而调节振动气囊47的振动频率,具体工作方式为:患者躺在床板4上,通过使踩踏式充气泵8工作,空气从进气嘴7进入踩踏式充气泵8,经过进气管路9后进入气囊二45,使得气囊二45膨胀,对患者进行腰部等的支撑,进气管路9上设置排气阀10,能够通过控制排气阀10的开闭实现气囊二45内气体的排出,患者躺好后,控制电机19启动,电机19带动棱形转动柱13转动,棱形转动柱13带动摩擦轮24转动,摩擦轮24通过摩擦力带动锥形轮23转动,锥形轮23带动锥齿轮一26转动,锥齿轮一26带动转动块37转动,转动块37带动l形块40、转动槽杆39和限位轴31转动,限位轴31在直槽杆30内转动带动直槽杆30往复移动,直槽杆30带动推杆32沿穿过固定块33的方孔往复移动,推杆32带动活塞筒34的活塞块往复移动,活塞筒34的活塞块往复移动通过出气口36和软管进入进气阀27,然后进入振动气囊47内,同时转动槽杆39转动带动锥齿轮二38转动,锥齿轮二38啮合追词汇量一26,锥齿轮二38转动带动反向螺杆391转动,反向螺杆391带动滑块311移动,滑块311带动限位轴31移动,由于反向螺杆391为往复丝杠,往复丝杠的原理为:往复丝杆是立体凸轮副的一种形式,其表现是两条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螺纹槽,两端用过度曲线连接。通过丝杆的旋转,是螺旋槽侧面推动置于螺旋槽内的滑块作轴向往复运动,滑块311在转动槽杆39内往复移动,限位轴31在直槽杆30内转动带动直槽杆30往复移动的行程发生改变,滑块311离锥齿轮二38越远,限位轴31带动直槽杆30移动的行程越大,反之越小,实现振动气囊47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改变;控制电动推杆11的伸缩杆伸缩带动升降杆49上下移动,升降杆49带动连杆29往复摆动,连杆29带动u形边条28往复摆动,u形边条28带动u形板3、移动块1、导向轴101、螺杆2、和振动气囊47等往复摆动,实现振动气囊47对患者的持续敲击,实现振动破碎;
50.转动旋钮211带动螺杆2转动,螺杆2带动移动块1沿导向轴101移动,移动块1带动振动气囊47和支撑槽48移动,调节振动气囊47和支撑槽48的位置,调节完毕停止转动旋钮211;
51.拧松顶丝16,控制移动卡槽15移动带动连接块17移动,固定杆14对移动卡槽15起到导向作用,连接块17带动摩擦轮24和支撑环25移动,摩擦轮24一直贴合锥形轮23,摩擦轮24接触锥形轮23的小直径端,摩擦轮24带动锥形轮23转速快,摩擦轮24接触锥形轮23的大直径端,摩擦轮24带动锥形轮23转速慢,调节后,拧紧顶丝16,固定移动卡槽15。
52.实施例二:所述床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44,橡胶块41的上侧为弧形,所述橡胶块41的两侧下部分别固定耳块42,每个所述耳块42上分别设置有圆孔二43,所述圆孔二43对应所述圆孔44,螺栓能穿过所述圆孔二43和对应的所述圆孔44且和螺母螺纹连接,两侧相对的所述圆孔44的中心连线的距离和两侧相对的所述圆孔二43的中心连线的距离相同。
53.橡胶块41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床板4固定,并且拧下螺母,取下螺栓,可以移动橡胶块41,方便根据患者的需要调节橡胶块41的位置,患者趴在床板4上,橡胶块41对患者起到支撑作用。
54.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