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1547发布日期:2022-09-14 11:1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的制作方法
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


背景技术:

2.脑动脉瘤夹是一种由特种合金制成的用于夹闭脑动脉瘤瘤蒂或载瘤动脉,以达到杜绝或减少动脉瘤破裂的目的,也可以在部位吻合术中用于暂时阻断脑部位血流的医用小夹子。现有的动脉瘤夹,通过夹钳放置于需要放置的部位。操作时,使用夹钳夹住动脉瘤夹,然后将动脉瘤夹放置在需要夹住的部位上。当动脉瘤夹被放下时,动脉瘤夹便会自动闭合而夹住此处部位。这种动脉瘤夹,方便放置操作。但是,动脉瘤夹一旦闭合后,便难以再次通过夹钳或其他设备将动脉瘤夹打开。因此,其仅仅方便放置,但不方便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打开和闭合。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开动脉瘤夹,使其处在合适的位置,待需要闭合时再进行闭合,或者闭合后,需要再次打开进行手术调整操作。因此,现有的这种动脉瘤夹便无法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枢接而可绕其枢轴打开和闭合的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在所述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内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具有恒驱使所述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闭合的趋势,所述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的尾端为施力端,当外力相向的施加于所述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的尾端而使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的尾端相互贴合时,所述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可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力而进行打开。
5.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爪部件的尾端内设有可移动的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二爪部件的尾端内固定设有第二磁铁,在默认状态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斥而使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保持闭合状态。
6.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爪部件的尾端上设有第一按压部,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可促使所述第一磁铁移动而使得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吸而促使所述第一爪部件的尾端与所述第二爪部件的尾端吸合在一起以使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绕其枢轴转动进行打开。
7.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爪部件的尾端内设有活动腔和与该活动腔贯通的卡孔,在所述活动腔内设有可活动的卡锁件,所述第一磁铁固定设于所述卡锁件上,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可促使所述卡锁件移动而卡入所述卡孔内,以保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处于相互吸合的状态。
8.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爪部件与所述卡锁件之间设有可促使所述卡锁件进行复位的第三弹性件,在所述卡孔内设有第二按压部,当通过按压所述第二按压部而推动所述卡
锁件退出所述卡孔时,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卡锁件可自动复位而带动第一磁铁移动至与所述第二磁铁相斥的位置,从而驱使所述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绕其枢轴进行闭合。
9.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爪部件内设有朝向所述卡锁件的卡凸部,所述卡凸部设有可引导所述卡锁件进入所述卡孔的引导斜面,所述卡锁件设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设有形状与所述引导斜面相匹配的斜楔面,当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推动所述卡锁件时,所述卡勾部的斜楔面可沿所述卡凸部的引导斜面移动而使得所述卡勾部卡入所述卡孔内进行锁定。
10.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动腔内设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腔的内壁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卡锁件抵接,其用于将所述卡锁件推向所述卡锁件推向所述活动腔的设有卡孔和卡勾部的一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尾端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其可通过相吸或相斥来迫使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绕其枢轴转动,从而实现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的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初次放置时,可通过夹钳进行放置,放置后可自动闭合。当闭合后需要再次打开时,可通过简单的按压操作——按压第一按压部而使第一磁铁位置变化,使得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的尾端相吸而将其打开,并可通过简单的按压操作——按压第二按压部而使第一磁铁可恢复默认位置,以使得第一爪部件和第二爪部件的尾端相斥而将其再次闭合。本实用新型的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不仅方便放置,而且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打开和闭合,其操作方便简单,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12.图1是动脉瘤夹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13.图2是动脉瘤夹打开时的尾端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动脉瘤夹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15.图4是动脉瘤夹闭合时的尾端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识:第一爪部件10、前端11、尾端12、第一按压部13、活动腔14、卡孔15、第二按压部16、卡凸部17、引导斜面171、第一插孔18、第二爪部件20、前端21、尾端22、枢轴30、第一弹性件 40、第二弹性件50、第一磁铁60、第二磁铁70、卡锁件80、斜楔面 811、卡勾部81、第三弹性件90、第四弹性件100、夹钳110。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18.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包括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所述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通过枢轴30而枢接在一起,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可绕枢轴30转动而进行打开和闭合。
19.所述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枢接的结构不限,例如,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上分别设有轴孔,在轴孔内设有枢轴30,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分别通过其轴孔而套设在所述枢轴30上,从而使得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可绕该枢轴30转
动。又如,所述枢轴30 可以是第一爪部件10上一体成型的部件,也可以是第二爪部件20上一体成型的部件。
20.如图1、图3所示,所述枢轴30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一爪部件10 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第一爪部件10的前端11和第二爪部件20 的前端21是用于夹持的夹持端,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是用于施力的施力端。所述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
21.如图3所示,当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闭合时,第一爪部件10的前端11和第二爪部件20的前端21可将血管等部位钳住,此时,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间隔一定距离;
22.如图1所示,当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打开时,第一爪部件10的前端11和第二爪部件20的前端21张开而间隔一定距离,其无法将血管等部位钳住,此时,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贴合在一起。
23.如图1、图3所示,为方便动脉瘤夹放置后自动进行闭合,在所述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所述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呈拱片状,其相向抱合,其具有恒驱使所述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闭合的趋势。换言之,在无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保持闭合状态。如图1所示,当通过夹钳110夹住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12、22而迫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打开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 50便会处于受压状态;当撤去夹钳110时,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恢复原状,在该弹力作用下,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 便可闭合(如图3所示)。因此,所述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 具有驱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闭合的趋势。
24.设置时,可在所述第一爪部件10的前端11和第二爪部件20的前端21设置对称的弓形孔,所述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分别设于该弓形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分别设于各自的弓形孔内。为使得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恒具有驱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闭合的趋势,在所述第一爪部件10的靠近枢轴30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插孔18,在所述第二爪部件20的靠近枢轴30 的位置处设有第二插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与第一爪部件10的内壁抵接,另一端插装于第二爪部件20的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50的一端与第二爪部件20的内壁抵接,另一端插装于第一爪部件10的第一插孔18内。当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打开时,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因此,第二插孔相对于第一弹性件40而言位置变化,从而迫使第一弹性件40处于受力状态;同理,第一插孔18也会相对于第二弹性件50 位置变化,从而迫使第二弹性件50处于受力状态。当撤去外部作用力时,处于受力状态的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便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因此,其可驱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恢复闭合状态。
25.如图2、图4所示,为方便动脉瘤夹放置后可根据需要进行打开,在所述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内设有可移动的第一磁铁60,在所述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内固定设有第二磁铁70。所述第一磁铁60 可通过移动而改变其正对第二磁铁70的极性,从而通过磁性相吸而促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打开。
26.如图4所示,在默认状态时,所述第一磁铁60与所述第二磁铁 70相斥,从而使得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 22间隔一定距离以保持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
爪部件20处于闭合状态。
27.如图2所示,当移动所述第一磁铁60后,所述第一磁铁60与所述第二磁铁70相吸,且其之间的吸力,大于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的弹力,因此,该磁吸力将使得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吸合在一起,进而促使第一爪部的前端11件 10和第二爪部件20的前端21打开,使动脉瘤夹打开(如图1所示)。
28.如图2、图4所示,为方便移动设置所述第一磁铁60,在所述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内设有活动腔14与该活动腔14贯通的卡孔15。在所述活动腔14内设有可活动的卡锁件80。所述第一磁铁60固定设于所述卡锁件80上,因而所述第一磁铁60可跟随所述卡锁件80在所述活动腔14内移动。
29.如图2所示,所述卡孔15用于锁定所述卡锁件80,使卡锁件80 保持在第一磁铁60和第二磁铁70相吸的状态,即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处于打开的状态。
30.如图2、图4所示,为使所述卡锁件80移动至所述卡孔15处而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打开,在所述第一爪部件10内设有朝向所述卡锁件80的卡凸部17。所述卡凸部17靠近所述卡孔15。所述卡凸部17设有可引导所述卡锁件80进入所述卡孔15的引导斜面 171。相应的,所述卡锁件80设有卡勾部81。所述卡勾部81的大小可卡入所述卡孔15内。在所述卡勾部81的前端设有斜楔面811,该斜楔面811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引导斜面171的倾斜角度一致。当所述卡锁件80沿卡凸部17方向移动至卡凸部17时,卡锁件80的斜楔面 811便可顺着卡凸部17的引导斜面171滑动,从而进入所述卡孔15 (如图2所示)。当所述卡锁件80的卡勾部81进入所述卡孔15内时,在没有外力干涉时,所述卡勾部81便无法主动从卡孔15内脱出,从而使得卡锁件80与卡孔15锁定在一起(如图2所示)。
31.如图2所示,当卡锁件80的卡勾部81进入卡孔15内时,所述第一磁铁60移动至以相反的极性正对所述第二磁铁70,此时,第一磁铁60与第二磁铁70相吸,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打开(如图1所示)。例如,第二磁铁70以n极朝向第一爪部件10,以s极背离第一爪部件10。第一磁铁60的n极和s极沿移动方向设置。默认状态时,第一磁铁60的n极正对第二磁铁70的n极(如图4所示)。当卡锁件80移动至与卡孔15锁定在一起时,第一磁铁60的s极正对第二磁铁70的n极(如图2所示)。
32.如图2、图4所示,为迫使所述卡锁件80移动,在所述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面上设有第一按压部13。所述第一按压部13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爪部件10上,其一端伸入至活动腔14内而与卡锁件80连接,其另一端伸出至第一按压部13外,以供操作按压。当按压所述第一按压部13时,所述卡锁件80便可朝前方移动而使卡勾部81卡入卡孔 15内。因此,当通过夹钳110将动脉瘤夹放置于部位上后,动脉瘤夹自动闭合。若需打开动脉瘤夹,此时,只需按压所述第一按压部13,卡锁件80便可移动而带动第一磁铁60移动,使得第一磁铁60与第二磁铁70相吸(如图2所示),进而使得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 20的尾端吸合在一起,从而迫使前端打开,即动脉瘤夹打开(如图1 所示)。
33.当动脉瘤夹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13进行打开后,为方便再次闭合,在所述卡孔15内设有第二按压部16。所述第二按压部16活动设于所述卡孔15内,其一端伸出至第一爪部件10外,其另一端伸入至卡孔 15内而可与所述卡勾部81抵接。如图2所示,当按压所述第二按压部16时,便可推动所述卡勾部81,使卡勾部81退出所述卡孔15。当卡勾部81退出卡孔15后,在第三弹性件90的弹力作用下,便可自动复位。所述第三弹性件90的一端与所述活动腔
14的内壁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卡锁件80抵接,其沿卡锁件80的移动方向设置。当按压第一按压部13而促使卡锁件80移动后,所述第三弹性件90便被压缩而处于压缩状态。当按压第二按压部16而使卡锁件80从卡孔15内退出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三弹性件90便会促使卡锁件80沿第一按压部13方向移动进行复位,从而恢复至默认状态,即第一磁铁60与第二磁铁70相斥的状态,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闭合的状态。
34.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在所述活动腔14内还设有第四弹性件100。所述第四弹性件100垂直于第三弹性件90,其一端与所述活动腔14的内壁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卡锁件80抵接,其用于将所述卡锁件80推向所述活动腔14的设有卡孔15和卡勾部81的一侧。
35.所述第一按压部13和第二按压部16的形状不限,为方便区分,所述第一按压部13和第二按压部16可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例如,第一按压部13可设置成红色,第二按压部16可设置成绿色。
36.由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使用时,如图1所示,使用夹钳110夹住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此时,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贴合在一起,前端打开,整个动脉瘤夹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将动脉瘤夹放置在需要使用的部位上。当撤去夹钳110时,如图 3所示,在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下,以及第一磁铁60和第二磁铁70之间的磁斥力作用下,第一爪部件10的前端 11和第二爪部件20的前端21闭合,以使得动脉瘤夹自动闭合。当动脉瘤夹闭合后,不再方便使用夹钳110夹住动脉瘤夹的尾端来进行打开时,可按压第一按压部13将动脉瘤夹打开。当按压第一按压部13 时,如图2所示,卡锁件80向前移动而卡入卡孔15内以保持锁定状态,此时,第一磁铁60与第二磁铁70相吸(如图2所示),其将克服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的弹力而促使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绕枢轴30转动,使第一爪部件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 的尾端22闭合,第一爪部件10的前端11和第二爪部件20的前端21 打开(如图1所示),进而使得动脉瘤夹打开,并保持住当前的打开状态。当通过第一按压部13将动脉瘤夹打开后,可通过按压第二按压部 16而将动脉瘤夹闭合。当按压第二按压部16时,卡锁件80退出卡孔 15,在第三弹性件90的作用下,卡锁件80复位,第一磁铁60与第二磁铁70相斥(如图4所示),此时,在第一弹性件40和第二弹性件 50的弹力作用下,以及第一磁铁60和第二磁铁70的磁斥力作用下,第一爪部件10和第二爪部件20绕其枢轴30转动,使得第一爪部件 10的尾端12和第二爪部件20的尾端22打开,第一爪部件10的前端 11和第二爪部件的前端21闭合(如图3所示),进而使得动脉瘤夹闭合,并保持住当前的闭合状态。
37.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初次放置时,可通过夹钳110进行放置,放置后可自动闭合。当闭合后需要再次打开时,可通过简单的按压操作——按压第一按压部13而将其打开,并可通过简单的按压操作——按压第二按压部16而将其再次闭合。本实用新型的可方便打开和闭合的动脉瘤夹,不仅方便放置,而且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打开和闭合,其操作方便简单,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38.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