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3116发布日期:2023-03-17 22:4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菌器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微生物生产实验活动对样品培养要求的逐渐提高,对生物制品的消毒过程中,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消毒剂使用量的增大。
3.在目前的消毒设备中,大多储存消毒剂的液瓶采用的是开口向下的装配设置方式,使之装配在灭菌器的设备上,如技术方案201920976811.3,采用的便是将输液瓶出液口朝向下方的装配方式,而此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开口处的密封性能要求普遍较高,拆装不便,且在拆装液瓶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残液滴落在设备拆装区域,造成使用便捷性的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倒置液瓶装配结构对开口处的密封性能要求普遍较高,拆装不便,且在拆装液瓶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残液滴落在设备拆装区域,造成使用便捷性的大幅下降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包括机壳、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液瓶限位基座;
6.机壳上设有第一装配槽和进液端,第一装配槽的槽体沿高度方向设置;
7.所述第一限位装置通过复位机构装配于第一装配槽内,第一限位装置设有插接固定件;
8.所述第二限位装置通过复位机构设置于机壳上,用于锁止或分离液瓶限位基座,与第二限位装置相邻的机壳上设有插接口,插接口与第一限位装置的插接固定件相适配;
9.所述液瓶限位基座设置于机壳上,液瓶限位基座设有液瓶装配区,液瓶限位基座的一侧与第二限位装置的尺寸相适配,使得液瓶可拆连接于机壳上,并且液瓶的液体输出端向上方设置,并与机壳的进液端相连通。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基座还设有液瓶限位盖,所述液瓶限位盖与机壳的进液端相适配,并与液瓶管路连接。通过设置液瓶限位盖,在液瓶装配并连通机壳内设备时,方便依靠液瓶限位盖限制液瓶顶部的空间,并保证液瓶顶部开口后避免杂物流入或飘入液瓶的消毒液内,保证液瓶内消毒液的稳定性。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基座为筒状结构,液瓶设置于液瓶限位基座的筒状结构内侧面。通过将液瓶限位基座设置为筒状结构,将液瓶限位基座设置于液瓶限位基座的筒状结构内侧面,使得液瓶的装配结构更为稳定,避免液瓶在基座装配的状态倾倒。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盖扣合于液瓶限位基座的筒状结构顶面。通过将液瓶限位盖扣合于液瓶限位基座的筒状结构顶面,将液瓶密封于筒状结构内,进一步提高了液瓶顶部装配的稳定性。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机壳的进液端为内凹接口结构,液瓶限位盖插接于机壳进液端的内凹接口结构上。通过将机壳的进液端为内凹接口结构,液瓶限位盖插接于机壳进液端的内凹接口结构上,使得液瓶限位盖与机壳之间得以实现紧密装配的封闭对接结构,保证液瓶限位盖与机壳的装配稳定状态。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盖通过针管与液瓶管路连接。通过采用液瓶限位盖预设针管结构与液瓶进行管路连接,方便液瓶限位盖贯穿带有橡胶密封口的液瓶,且方便预设的针管体结构进行液瓶底部液体的抽吸输送操作。
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机壳还包括基座装配槽,所述液瓶限位基座设有延伸部,延伸部与基座装配槽的尺寸相适配。通过在机壳设置基座装配槽,液瓶限位基座设置与之适配的延伸部,方便在拆装液瓶限位基座时,依靠基座装配槽及延伸部进行引导,提高液瓶限位基座移动的稳定性。
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有锁止位和解锁位,第一限位凸起设置于第二限位装置的解锁位上,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装置的锁止位上。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在第二限位装置的锁止位和解锁位上,在第一限位装置的移动过程中,方便依靠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限制第二限位装置的锁止位和解锁位。
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复位机构选用弹簧。
18.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第二限位装置,依靠第一限位装置的结构限位,在简化液瓶装配固定结构的同时,将液瓶的瓶口朝向水平方向的上方设置,并与机壳内的设备进行管路连通,大大简化了装配密封结构的复杂程度,并且瓶口朝上的装配方式杜绝了瓶口残液滴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及机壳的整洁性。
19.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装置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瓶限位盖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瓶限位基座的锁止状态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瓶限位基座待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7.10、机壳;
28.11、第一装配槽;12、进液端;13、基座装配槽;
29.20、第一限位装置;
30.21、插接固定件;22、第一限位凸起;23、第二限位凸起;
31.30、第二限位装置;
32.31、插接口;32、锁止位;33、解锁位;
33.40、液瓶限位基座;
34.41、液瓶装配区;42、延伸部;
35.50、液瓶限位盖;
36.60、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详细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技术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41.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42.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43.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技术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
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45.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包括机壳10、第一限位装置20、第二限位装置30和液瓶限位基座40。机壳10上设有第一装配槽11和进液端12,第一装配槽11的槽体沿高度方向设置(进液端12与设备的消毒液输出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装置20通过复位机构装配于第一装配槽11内(具体地,复位机构可选用弹簧、弹片结构),第一限位装置20设有插接固定件21。所述第二限位装置30通过复位机构设置于机壳10上,(第二限位装置30连接于另一独立的复位结构上,第二限位装置30的活动方向与第第一限位装置20的活动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用于锁止或分离液瓶限位基座40,与第二限位装置30相邻的机壳10上设有插接口31,插接口31与第一限位装置20的插接固定件21相适配。
47.所述液瓶限位基座40设置于机壳10上,液瓶限位基座40设有液瓶装配区41,液瓶限位基座40的一侧与第二限位装置30的尺寸相适配,使得液瓶60可拆连接于机壳10上,并且液瓶60的液体输出端向上方设置,并与机壳10的进液端相连通。
48.根据上述结构,在防液体渗漏的空间除菌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液瓶的液体输出口向水平方向的上方,并装配在液瓶限位基座的所在位置,并通过管路连通机壳的进液端和液瓶。随后驱动第一限位装置移动,第一限位装置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插接固定件脱离第二限位装置的端部。第二限位装置失去插接固定件的端部支撑,脱离解锁位区域,与第二限位装置联动的复位机构驱动第二限位装置,并由第二限位装置带动液瓶限位基座向固定方向推送,直至第二限位装置移动至锁止位区域停止,随后继续手动操作液瓶限位基座继续到达停止区域,第一限位装置被复位装置推回后的端面阻挡液瓶限位基座。在复位机构带动第一限位装置的过程中,限位装置插接固定件锁止液瓶限位基座,完成液瓶的固定。当需要对液瓶进行更换时,按压第一限位装置,使得插接固定件与液瓶限位基座分离,随后操作人员移动液瓶限位基座,带动液瓶向第二限位装置方向移动,进而将第二限位装置克服复位装置的弹力,推动到第二限位装置的锁止位,此时松开第一限位装置,插接固定件锁止第二限位装置,进而使得液瓶限位基座锁止,开始进行液瓶更换操作。通过设置第二限位装置,依靠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结构限位,在简化液瓶装配固定结构的同时,将液瓶的
瓶口朝向水平方向的上方设置,并与机壳内的设备进行管路连通,大大简化了装配密封结构的复杂程度,并且瓶口朝上的装配方式杜绝了瓶口残液滴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及机壳的整洁性。
4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基座40还设有液瓶限位盖50,所述液瓶限位盖50与机壳10的进液端12相适配,并与液瓶60管路连接。通过设置液瓶限位盖,在液瓶装配并连通机壳内设备时,方便依靠液瓶限位盖限制液瓶顶部的空间,并保证液瓶顶部开口后避免杂物流入或飘入液瓶的消毒液内,保证液瓶内消毒液的稳定性。
5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基座40为筒状结构,液瓶60设置于液瓶限位基座40的筒状结构内侧面。通过将液瓶限位基座设置为筒状结构,将液瓶限位基座设置于液瓶限位基座的筒状结构内侧面,使得液瓶的装配结构更为稳定,避免液瓶在基座装配的状态倾倒。
51.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盖50扣合于液瓶限位基座40的筒状结构顶面。通过将液瓶限位盖扣合于液瓶限位基座的筒状结构顶面,将液瓶密封于筒状结构内,进一步提高了液瓶顶部装配的稳定性。
5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机壳10的进液端12为内凹接口结构,液瓶限位盖50插接于机壳10的进液端12的内凹接口结构上。通过将机壳的进液端为内凹接口结构,液瓶限位盖插接于机壳进液端的内凹接口结构上,使得液瓶限位盖与机壳之间得以实现紧密装配的封闭对接结构,保证液瓶限位盖与机壳的装配稳定状态。
5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液瓶限位盖50通过针管与液瓶60管路连接。通过采用液瓶限位盖预设针管结构与液瓶进行管路连接,方便液瓶限位盖贯穿带有橡胶密封口的液瓶,且方便预设的针管体结构进行液瓶底部液体的抽吸输送操作。
5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机壳10还包括基座装配槽13,所述液瓶限位基座40设有延伸部42,延伸部42与基座装配槽13的尺寸相适配。通过在机壳设置基座装配槽,液瓶限位基座设置与之适配的延伸部,方便在拆装液瓶限位基座时,依靠基座装配槽及延伸部进行引导,提高液瓶限位基座移动的稳定性。
5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装置20包括第一限位凸起22和第二限位凸起23,所述第二限位装置30设有锁止位32和解锁位33,第一限位凸起22设置于第二限位装置30的解锁位33上,第二限位凸起34位于第二限位装置30的锁止位32上。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在第二限位装置到达锁止位和解锁位时,方便依靠第一限位装置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限制第二限位装置的锁止位和解锁位。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凸起的侧边为解锁位,第二限位凸起朝向第二线为第二限位装置的锁止位,与第二限位凸起锁止位相对的另一侧用于抵接液瓶限位基座侧边。
5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复位机构选用弹簧。
57.在上述实施例中,复位机构设置选用弹簧或弹片结构时,设置的多个复位机构分别对应第一限位装置和插接固定件,两端分别接触机壳和第一限位装置,或者分别接触机壳和插接固定件,为第一限位装置和插接固定件提供弹力。
58.在上述实施例中,插接固定件用于锁止第二限位装置以及液瓶限位基座。
59.在上述实施例中,机壳包括泵体、液位传感器和喷头结构,喷头设置于机壳上,泵体与机壳的进液端及喷头相连通,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端设置于喷头及机壳的进液端上。
60.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插接固定件在机壳的水平方向上进行滑动移动,并不产生向上被推离的效果,第二限位装置两侧可通过预设滑槽或者凸起,适配机壳侧边设置的凸起或凹槽,实现限制滑动方向的效果。或者在机壳上预设限位杆,并在限位杆上套设弹簧,插接固定件的顶面或者在插接固定件上预设与限位杆尺寸适配的槽体结构,由插接固定件的顶面或者槽体底部与限位杆接触,实现插接固定件限制不被上推的功能。
6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技术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技术的实质理念,利用本技术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