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8038487发布日期:2024-05-17 13:26阅读:3057来源:国知局
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体控制系统、球囊导管组装体、球囊导管系统以及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如专利文献1~4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使用球囊导管的治疗。球囊导管包含具有内腔的轴、固定在轴的前端部的球囊。内腔被作为送液通路使用。球囊经由内腔被供给液体从而膨胀。例如在心率不齐的治疗中使用球囊导管。

2、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球囊导管中,轴包含两个内腔。一个内腔作为向球囊供给液体的送液通路而发挥功能。另一内腔作为从球囊排出液体的送液通路而发挥功能。通过两个内腔使液体循环,从而能够避免球囊内的液体的温度变得过高,并且,能够抑制球囊内的液体温度不均。然而,包含两个内腔的轴会变粗。较粗的球囊导管在插入体内的时候患者的负担较大。

3、在专利文献2~4公开的球囊导管中,轴包含单一的内腔作为送液通路。球囊导管与作为振动施加装置的搅拌装置连接。搅拌装置重复向轴的内腔供给液体及排出液体。由此,对球囊内的液体施加振动,在球囊内搅拌液体。结果,能够避免球囊内的液体温度变得过高,并且,能够抑制球囊内的液体温度不均。在该球囊导管的情况下,在治疗前,有必要从作为送液通路的内腔排出气体。若送液通路中残留有气体,则由于气体的膨胀以及收缩而不能够充分地搅拌球囊内的液体。另外,在球囊内残留有气泡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阻碍向人体组织传递温度。

4、如专利文献2的段落0029以及图1、专利文献3的段落0033以及图1记载的那样,在以往的球囊导管系统中,为了从送液通路排出气体而使用注射器。专利文献4记载了使用注射器排出气体的方法。具体地说,从注射器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接下来,将液体连同气体从球囊导管回收至注射器。从球囊导管排出的气体被回收至注射器内。

5、专利文献1:jp2020-513912a

6、专利文献2:jp2010-233810a

7、专利文献3:jp2010-240004a

8、专利文献4:wo2014/122759a

9、为了充分地将气体从注射器排出,可以多次重复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以及从球囊导管排出液体。在该例中,回收至注射器的气体每次都被排出至由注射器、送液通路以及球囊导管构成的系统的外部。

10、另外,在治疗时使球囊膨胀至与患者的身体相对应的适当的大小。如专利文献2的段落0029所示的那样,气体排出用的注射器也被用于为了使球囊膨胀至期望的大小而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在从注射器向球囊导管输送规定量的液体之前,有必要将气体从注射器排出至系统外。

11、然而,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出至系统外的作业伴随着切换阀、操作注射器,对于球囊导管的使用者而言是繁琐的。

12、另外,在专利文献2~4中,在气体排出中使用的注射器经由三通旋塞阀等而与搅拌装置分别地另外连通至导管的送液通路。因此,从搅拌装置至球囊导管的送液通路需要另外排出气体。因此,在包含球囊导管的球囊导管系统的情况下,使用前的准备变得更加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考虑以上情况而完成。本发明以简化使用球囊导管系统前的准备工作为目标。

2、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向球囊导管供给液体,并且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控制系统具备:注射器泵,所述注射器泵包含注射器、保持部以及驱动部,所述注射器包含压力缸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注射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送液构件,所述送液构件连结所述注射器以及所述球囊导管;贮存器,所述贮存器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连结;送液控制构件,所述送液控制构件控制利用所述送液构件进行的液体输送,所述送液构件从上方连接至所述注射器,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所述送液控制构件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确保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通。

3、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包含所述第二管路部的所述送液构件从上方连接至所述压力缸,所述第二管路部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

4、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控制构件包含开闭所述第一管路部的第一夹紧阀、开闭所述第二管路部的第二夹紧阀。

5、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控制构件还包含连接至上述第一管路部以及上述第二管路部双方的三通阀。

6、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还包含连结所述三通阀以及所述压力缸的集合管路部。

7、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贮存器包含贮存器注射器,所述贮存器注射器包含与所述第二管路部连接的压力缸、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压力缸位于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活塞的下方,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贮存器注射器的所述压力缸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

8、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保持部以所述压力缸位于所述活塞的上方的方式保持所述注射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向上方以及下方相对移动。

9、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泵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比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球囊导管之间的连接位置靠上方处。

10、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贮存器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比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泵之间的连接位置靠上方处。

11、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一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连接至所述注射器的集合管路部,从所述集合管路部分支出所述第一管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路部,所述第二管路部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靠上方的位置处。

12、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送液构件包含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的第-管路部、连接至所述贮存器的第二管路部、连接至所述注射器的集合管路部,从所述集合管路部分支出所述第一管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路部,所述第二管路部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配置在与所述集合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比所述集合管路部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铅垂方向上靠上方的位置处。

13、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驱动部能够调节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量。

14、可以为,在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中,所述驱动部以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时的移动速度与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拔出时的移动速度不同的方式驱动所述活塞。

15、根据本技术的球囊导管系统具备上述根据本技术的液体控制系统的任一个和所述球囊导管。

16、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上述根据本技术的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具备:供给工序,所述供给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将所述注射器内的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工序,所述排出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中拔出,将所述球囊导管内的所述液体以及气体从所述球囊导管中排出;输送工序,所述输送工序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二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向所述贮存器输送所述气体。

17、可以为,在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中,按所述供给工序、所述排出工序、所述输送工序的顺序反复进行这些工序。

18、可以为,在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中,具备第二排出工序,所述第二排出工序在所述输送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二状态,通过将所述活塞从所述压力缸中拔出,使所述气体残留在所述贮存器内的同时从所述贮存器排出所述液体。

19、可以为,在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中,按所述供给工序、所述排出工序、所述输送工序、所述第二排出工序的顺序反复执行这些工序。

20、可以为,在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中,具备膨胀工序,所述膨胀工序在所述输送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利用所述驱动部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压力缸,从而将预先设定的量的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球囊导管,使球囊膨胀。

21、可以为,在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中,具备加热工序,所述加热工序在所述膨胀工序之后将所述送液构件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利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压力缸往复运动,从而反复将所述液体向所述球囊导管供给以及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球囊导管排出,同时加热所述球囊内的所述液体。

22、可以为,在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中,所述驱动部调节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量。

23、可以为,在根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中,上所述活塞在所述供给工序中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速度比所述活塞在所述排出工序中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的相对移动速度慢。

24、根据本技术的球囊导管组装体具备:球囊导管;送液构件,所述送液构件连接至所述球囊导管;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含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球囊导管连结的压力缸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压力缸相对移动的活塞;贮存器,所述贮存器通过所述送液构件与所述注射器连结,所述送液构件能够连通所述注射器与所述球囊导管,并且能够连通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贮存器,所述送液构件能够从上方连接至所述注射器,并且能够从下方连接至所述贮存器。

25、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化使用球囊导管系统前的准备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