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485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是一种医疗注射器具。
近年来,输液中的微粒污染问题已逐步得到了医药界的重视。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的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当微粒侵入肺、脑、肾、眼等组织时也会引起这些组织栓塞和巨噬细胞的包围及增殖,造成肉芽肿等危害。此外,微粒还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因此,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异物输入人体后,其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为了控制输液中的微粒,保证成品药液的质量,中国药典85年版已列入了微粒检查的方法和限度。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的输液质量也不断提高,成品药液中微粒检查一般都能达到药典的要求。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输液瓶的进气问题。大气中悬浮着不少微粒,主要是灰尘、纤维、煤烟、毛发、花粉、原生动物、霉菌、孢子、细菌等组成的混合物,它们很轻,能长期悬浮于大气中,细菌不能活动,大都附着在大于5um的尘埃粒子上面。据测定,城市和农村大气每立方英尺含0.7-22.4um粒子的平均数分别为1500000个和54000个。目前使用较普遍的输液器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多年延用的乳胶管输液器,进气是采用普通的进气针;另一种是近年开始使用的用无毒塑料制作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这种输液器有一个侧管作进气管,侧管内有的用海棉、脱脂棉等材料作滤材,有的根本无滤材。这样,在临床使用时,直接用进气针和无滤材的侧管进气时,室内空气不断进入输液瓶,在输液过程中的微粒增加很多。有些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进气管内虽然加了滤材,但其过滤效果不很理想,有的医院为了减少随输液注入血管的微粒,采用了终端滤器,但这种方法在国内还很不普及,且输液一经污染,终端滤器的使用效果亦会受到影响。用乳胶管输血器和一次性使用输血器时,输血瓶的进气方式与输液瓶相同,况且输血时不能使用滤除微粒的终端滤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瓶塞穿孔器、空气过滤器构成的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它通过过滤器的滤膜,在空气进入输液、输血瓶之前将空气中的尘埃滤掉,以保证输液、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由瓶塞穿孔器和空气过滤器构成。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如下瓶塞穿孔器由针头1、承力板3、出液管4、进气弯管8构成(见图1、图2),选用医用级(无毒)聚氯乙烯(PVC)粒料经加热注塑成整体结构。进气弯管8的空气通道6的出气口C和出液管4的药液流出通道2的进液口J均设计在针头1中部的两侧(见图1、图2),且空气出口C高于进液口J的位置(见图1、图2)。目前使用的瓶塞穿孔器,其进气管垂直于出液管,而且进气管为水平方向,因空气过滤器10的连接管多采用乳胶管或塑料管,前者弹性较大,后者热塑性较强,临床使用时,如安装上空气过滤器,因空气过滤器本身有一定的重量会自然下坠,会将连接管9折弯,造成连接管9的空气通道截面积变小或闭塞,影响进气量。本发明将进气管8设计成弯管,使弯管接头Z2垂直向下,与出液管4平行,使空气进入进气弯管8时不受空气过滤器自然下垂的影响,保证经过滤后的洁净空气畅通无阻的进入输液输血瓶内。瓶塞穿孔器的进气弯管8、出液管4与空气导管9、输液管5的连接采用插入式。为便于连接,将出液管4、进气弯管8的插入段Z1、Z2设计成锥度为120的锥度管。空气过滤器10是由输气管接头11、壳体12、过滤膜13、乳胶垫圈14、滤膜压盖15组成的组合体(见图4)。壳体12、滤膜压盖15均采用医用级聚氯乙烯(PVC)粒料经加热注塑成型,且输气管接头11与壳体12注塑成整体结构。为了将乳胶垫圈14嵌入壳体12的内腔里,壳体12的内腔里设计有可嵌入乳胶垫圈14的环形槽H(见图4、图5)。壳体12内腔的中心位置设计有与输气管接头11相通的空气通道19(见图4、图5),过滤后的空气经通道19、输气管接头11、空气导管9、进气弯管8、沿气体通道7从出气口C进入输液输血瓶内(见图1、图4、图5)。滤膜压盖15设计有均匀分布的进气孔16(见图7、图8)。滤膜压盖15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凹面E,设计成凹面E的目的在于防止上端面与滤膜13贴附在一起,减少过滤膜13的过滤面积影响通气量。滤膜压盖15的安装采用压入式,为便于滤膜压盖15压入壳体12带锥度的空腔K内与乳胶垫圈14配合,将滤膜13压紧固定,滤膜压盖15的圆侧面Z4设计成锥度面,形成圆台体;滤膜压盖15的凹面E的圆周设计成环形平面凸台20。滤膜压盖15的中心位置无进气孔,其目的是使用后用小棒插入空气通道19内将滤膜压盖15投掉,取出过滤膜13,对过滤器壳体12进行清洗消毒和更换过滤膜13,以便重新使用。过滤膜13选用孔径为0.45um的微孔滤膜,可用醋酸纤维素酯滤膜、硝酸纤维素酯滤膜、醋酸纤维素与硝酸纤维素混合酯滤膜,也可选用超细玻璃纤维纸。
使用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可以显著的提高进入输液输血瓶内的空气质量,因为孔径为0.45um的微孔滤膜或超细玻璃纤维纸可以滤除危害人体的微粒和细菌等异物,起到有效的净化空气的作用,保证临床输液、输血的安全与有效。
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的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装配在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或输血器上使用;另一种是将其连接在进气针头上与乳胶管输液器、输血器配套使用,只需在每次使用前装入滤膜即可反复使用。


图1是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总图。1针头、2药液流出通道、3承力板、4出液管、5输液管、6空气通道、7气体通道、8进气弯管、9空气导管、10空气过滤器。
图2是瓶塞穿孔器的结构剖视图。1针头、2药液流出管道、3承力反、4出液管、6空气通道、8进气弯管。图3是图2的俯视图。2药液流出管道、3承力板、6空气通道、7气体通道、8进气弯管、9空气导管、10空气过滤器。
图4是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剖视图。11输气管接头、12壳体、13过滤膜、14乳胶垫圈、15滤膜压盖、16进气孔、19空气通道。
图5是空气过滤器壳体12结构图的剖视图。11输气管接头、12壳体、19空气通道。图6是图5的俯视图,12壳体。
图7是滤膜压盖主视图的剖视图。15滤膜压盖、16进气孔、20环形平面凸台。图8是滤膜压盖的俯视图。15滤膜压盖、16进气孔、20环形平面凸台。
图9是乳胶垫圈。14乳胶垫圈。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它是由针头1、承力板3、出液管4、进气管8构成的瓶塞穿孔器和由输气管接头11、壳体12、过滤膜13、乳胶垫圈14、滤膜压盖15构成的空气过滤器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瓶塞穿孔器的进气管8为弯管,空气过滤器由输气管接头11、壳体12、过滤膜13、乳胶垫圈14、滤膜压盖15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的壳体12其特征在于壳体12的内腔设计有可嵌入乳胶垫圈14的环形槽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接头11其特征在于插入空气导管9的一段是设计带有锥度的气管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的滤膜压盖15,其特征在于滤膜压盖15设计有均匀分布的进气孔16,滤膜压盖15与过滤膜13的对应面为凹面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膜压盖15其特征还在于凹面E的圆周设计有环形平面凸台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还在于滤膜压盖15为便于压入壳体12的锥形空腔Z3内,将膜压盖15设计成带锥面Z4的圆台体。
专利摘要输液输血瓶空气过滤装置是一种医疗注射器具,它是由针头、承力板、出液管、进气弯管构成的瓶塞穿孔器和由过滤器壳体、乳胶垫圈、过滤膜、滤膜压盖、管接头构成的空气过滤器两部分组成,配以空气导管、液体导管及输液针头即可使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或超细玻璃纤维纸可以滤除危害人体的微粒和细菌等异物,起到有效的净化空气的作用,保证临床输液、输血的安全与有效。
文档编号A61M5/165GK2077300SQ9021938
公开日1991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3日
发明者谢清毅 申请人:谢清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