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肿瘤的磁导向装置及药物的磁响应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01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肿瘤的磁导向装置及药物的磁响应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磁导向装置及药物的磁响应载体。
(日本医学介绍)1992年13卷第4期介绍一种用磁场治疗肿瘤的方法,是用永磁铁围在动物的颈胸部,将药物、铁粉及高分子化合物混合制成药丸服后在食道被磁铁吸住治疗食道肿瘤。用这种方法,磁场不集中,强度有限,不容易准确定位,还容易造成铁对人体的毒性反应。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导向装置,并提供这种装置专用的装载药物的磁响应载体,能使服人体内的药物准确地定位于患部,并能避免响应物质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条件。
本发明所说的磁导向装置包括壳体、大型电磁铁、活动床和X光电视系统,大型电磁铁的铁芯中部有二处凸台,线圈套在凸台外部并用螺钉和压板固定,磁头固定在两凸台的端面,大型电磁铁装在壳体中,磁头在壳体中部伸出,活动床的伸出部分可在两磁头间活动,X光电视系统装在活动床的上下方,通过活动床的调整和X光电视系统的显示可使服入人体的具有磁响应性的药物准确定位于患部,当药物释放后,撤去磁场,磁响应载体可排出人体。
电磁铁的线圈绕制成蝶形,并在线圈绕组间放置垫块,形成气流通道,避免电磁铁工作温度过高。
磁头外部设置聚磁环,可使磁力线更集中。
装载药物的磁响应载体内部为具有磁响应物质的微小颗粒,外部牢固地包被了一层医用高分子聚合物,药物牢固地吸附在载体外层。采用这种载体,磁响应物质与人体不接触,因而无毒付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点磁导向装置的聚磁强磁场使服入人体的具有磁响应的药物在所需部位滞留、缓慢释放,延长作用时间,提高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及其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机体吸收药物引起的毒付作用;药物载体中的磁响应物质在体内不滞留、不接触,避免了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图1为磁导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磁导向装置中大型电磁铁的结构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3为本发明中磁导向装置的实施例。
磁导向装置包括壳体(11)、大型电磁铁(3)、活动床(1)和X光电视系统(2)。大型电磁铁(3)由铁芯(4)、线圈(5)、上磁头(9)和下磁头(8)组成,线圈(5)装于铁芯(4)中间两凸台(12)的外部,并用螺钉组件(14)和压板(13)、(15)固定,上磁头(9)和下磁头(8)分别固定在两个凸台(12)的端面,大型电磁铁(3)装于壳体(11)中,上、下磁头在壳体(11)的中部伸出;活动床(1)的伸出部分可在大型电磁铁(3)的两磁头间运动;X光电视系统(2)的发射、接收装置置于活动床的上、下方。
聚穹(7)为永久磁铁,内、外环分别是两个磁极,将其装置在上磁头(9)的外部。
线圈(5)绕制成蝶形并用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垫块(6)相隔,形成斜向上方的空气通道。
磁头(8)和(9)用电工纯铁或其他导磁材料制造。
壳体(11)用不导磁的金属材料制造,其底部和顶部开有通气孔,底部还装有风扇(10)。
装载药物的磁响应载体内部为磁响应性物质的微粒,其外部牢固地包被了一层医用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对药物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肿瘤的磁导向装置,包括壳体(11)、磁铁(3)、活动床(1)和X光电视系统(2),其特征是磁铁(3)为大型电磁铁,其由铁芯(4)、线圈(5)、上磁头(9)和下磁头(8)组成,线圈(5)装于铁芯(4)中间两凸台(12)的外部,并用螺钉组件(14)和压板(13)、(15)固定,上磁头(9)和下磁头(8)分别固定在两个凸台(12)的端面,大型电磁铁(3)装在壳体(11)内,上、下磁头在壳体(11)的中部伸出;活动床的伸出部分安置在大型电磁铁(3)的两磁头(8)和(9)之间;X光电视系统(2)的发射,接收装置置于活动床的上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导向装置,其特征是聚磁环(7)为永久磁铁,其内、外环分别是两个磁极,将其装置在上磁头(9)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导向装置,其特征是线圈(5)绕制成碟形并用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垫块(6)相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导向装置,其特征是上磁头(9)和下磁头(8)用电工纯铁制造,也可采用其他导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导向装置,其特征是壳体(11)用不导磁的金属材料制造,其底部和顶部开有通气孔,底部还装有风扇(10)。
6.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的磁响应载体,其特征是载体内部为磁响应物质的微粒,外部牢固地包被了一层医用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对药物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磁场对装载药物的磁响应载体在体内导向实现定位治疗肿瘤的装置及药物的磁响应载体。
文档编号A61J3/00GK1097338SQ9310782
公开日1995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3日
发明者梁国栋, 张盈华, 谭小群, 陈世文, 郭克峰, 肖舸, 郭立安, 林秦周, 田晓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