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槽形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70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折内固定槽形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内固定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长管状骨骨折的内固定槽形箍。
目前在骨折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长管状骨的螺旋型、斜型、蝶型骨块和粉碎型骨折的手术治疗,常用髓针配合钢丝环扎法,AO系统则先用螺钉固定粉碎骨块,然后再用加压钢板固定,这些方法都不能牢固地固定骨折端,术后可能出现旋转移位,成角畸形,短缩改变及骨折不愈合等情况,直接影响病人的骨、关节功能恢复,往往需要外固定与牵引治疗。目前推崇的交锁髓内针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特殊设备,技术操作较复杂,手术的成功和并发症与专业训练都有很大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骨折内固定槽形箍,它配合髓内针能将移位骨折块收拢在一起,使骨折得到复位和坚强固定,有效地治疗长骨的螺旋型、斜型、蝶型骨折和粉碎型等不稳定骨折。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内固定槽形箍,包括条状带槽钢板、紧固用螺杆和螺母,其条装带槽钢板中部纵向开有长槽,它能被弯曲成与骨折部骨干相吻合的环状,两端用螺杆、螺母紧固,使钢板收拢,复位和固定长管状骨的骨折。


如下图1是其条状带槽钢板示意图;图2是其整体结构图;
图3是一例长骨骨折示意图;图4是用槽形箍和髓内针内固定图3所示骨折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条状带槽钢板采用医用的不锈钢板,其中部纵向开有长槽,以减少钢板和骨干表面的接触面积,典型实施例中,其厚度为1.5mm,宽度为13mm左右,长槽的宽度为7mm,长度根据不同骨干或骨干的不同断裂部位选取,常用长度为85mm、90mm、95mm、100mm、105mm、110mm等。钢板不能过厚,它能被弯曲成环形,两端折弯用螺杆、螺母紧固,钢板可以随骨的形状变形,以便固定牢靠。图2即为其呈环状的结构图,其中(1)为条状带槽钢板,(2)为螺杆,(3)为螺母。
如图3、4所示,手术时可根据下肢长骨(5)骨折情况选取相应的髓内针(4),首先用髓内针(4)把长骨(5)的骨折上、下段固定,恢复骨的纵轴,形成支架,然后将粉碎骨片复位,用骨把持器固定,选择能固定最多粉碎骨片和固定后最坚强位置安放槽形箍,将弯曲成环状的条状带槽钢板绕过骨干,折弯两端,用钳夹住使钢板合拢,装上螺杆、螺母紧固,进一步使钢板收拢,使骨折复位并坚强固定。如图4所示,对于骨折部位粉碎骨块较长、粉碎骨块较多、骨折波及范围大的类型时,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槽形箍紧固。
本新型的优点如下1、本槽形箍结构简单,重量轻,手术操作容易,固定骨折端可靠,它配合常规的髓内针能将移位的骨折块紧紧收拢在一起,使骨折得到准确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练,减少骨折病的发生,它适合于螺旋型、斜型等多种不稳定型骨折的手术治疗使用。
2、本槽形箍和髓内针结合治疗骨折经临床试验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试验一组10例骨折患者,均男性,年令22-43岁,其中股骨干粉碎型骨折9例,胫腓骨折1例。除1例胫腓骨折用长腿石膏托固定5周外,其余9例股骨干骨折均未用任何外固定。一般术后3天床上开始锻练患肢各关节功能,7-14天扶双拐轻负重活动,没有一例因早期负重出现槽形箍松动,或骨折块移位,或金属件损坏者,无一例合并伸膝装置粘连及其它“骨折病”。一般4~5.5周骨折端出现骨痂,8周出现大量骨痂。本组8例已取出内固定,随访6-11个月,无一例发生再骨折。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骨折内固定槽形箍,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带槽钢板、紧固用螺杆及螺母,条状带槽钢板中部纵向开有长槽,它能被弯曲成与骨折部骨干相吻合的环状,两端用螺杆、螺母紧固,使钢板收拢,复位和固定长管状骨的骨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内固定槽形箍,其特征在于该槽形箍的各部件均为医用不锈钢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长管状骨折的骨折内固定槽形箍,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带槽钢板、螺杆及螺母,条状带槽钢板中部纵向开有长槽,它能被弯曲成与骨折部骨干相吻合的环状,两端用螺杆、螺母紧固,使钢板收拢,复位和固定长管状骨的骨折。它结构简单,重量轻,手术操作容易,配合常规的髓内针能将移位的骨块紧紧收拢在一起,使骨折得到准确复位和加强固定,经临床治疗螺旋形、斜形、蝶形骨块和粉碎型骨折若干例,均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58GK2170740SQ9324393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8日
发明者张泉民 申请人:张泉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