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60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因白内障开刀将眼球的晶体摘除后替代该晶体插入眼内所使用之可变形的眼内透镜。
一般白内障的眼球晶体的摘除手术时,眼球上切开的切口愈小,手术后发生乱视的机率愈小。
为此,已经开发出一种使用超音波乳化吸引装置的所谓超音波晶体乳化吸引术(KPE)。这种技艺是利用上述超音波乳化吸引装置,将白浊化之晶体打碎及乳化后将其抽出。如此仅对眼球切开约4mm的切口即可将晶体摘除。这与在摘除晶体时需切开约10mm的切口的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相比,显然进步。
对应于上述的小切开手术法,目前已有一种可自小切口插入眼内的眼内透镜被开发出来。传统的眼内透镜是具有由玻璃或塑胶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光学部分,因此移植时的切口大小必须大于该光学部分的直径。较多的情况是,切口大小在6.5mm或更大。由于这个原因,纵使依KPE手术自小切口摘除晶体,在插入硬质的眼内透镜时,也仍需要将切口再度切开扩大。
在日本特愿昭58—18005(特开昭58—146346)中揭示了一种可自眼球之小切口插入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这种透镜1如图4—6所示,是由以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可变形弹性材料形成的光学部分3及将此光学部分3支持于眼内的支持部分4所构成。支持部分4及光学部分3是以不同种类的可挠性材料形成的,将基部4a埋入光学部分3的外周部加以固定,将先端部弯曲并把两个支持部分4对称的配置。光学部分3是由透镜3b及其周边较薄的环状部分3a一体形成的,并且该透镜3b是由周边较薄部分向中心逐渐增加厚度的。
光学部分3可借助于卷挠、折弯、引伸及打摺等使其变形成为较小形状,故具有这种光学部分的眼内透镜可通过使用新开发的插入器具自约4mm的小切口插入眼球内,使插入后依该光学部分3之记忆特性,在眼球内恢复至其变形前之大小及形状。因此,根据此眼内透镜之特性及插入方法,现已能实施眼球之小切口移植手术。
为了使用上述之眼内透镜及插入器具自小切口插入,最好被插入之物体,即可变形的眼内透镜,愈小型愈好,尤其需要将对变形之容易性影响最大的光学部分的中心部的厚度作成更薄以及需要将插入器具作成更小型。
但是,上述已知的可变形眼内透镜,如为了易变形小形状而将其光学部的中心部的厚度作成较薄时,其周边部的厚度势必也随着变为更薄。因支持部分是要埋设而固定于光学部分的周边部,所以该周边部厚度太薄时,就无法稳定地支持光学部分,将有发生脱开之虞。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改进的眼内透镜。
本发明的目的即为提供一种光学部分厚度薄、容易自小切口通过插入器具插入眼球内,且可通过支持部分确实稳定地固定光学部分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变形透镜包括一由具有记忆特性之弹性材料制成周边部较薄、中心部较厚的可变形光学部分,而在该光学部分的周边埋设及固定一由与该光学部分不同种类的可挠性材料制成的支持部分的基部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部分的周边部或靠近该部分的周方向的若干处形成厚度较上述之周边部的厚度为大的补强部分,将上述支持部分的基部埋设于该补强部分或比该补强部分稍许靠近透镜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处。
图1为本发明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要部的放大透视图;图3为图1的要部的放大正面图;图4为以往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5为图4的要部的放大斜视图;及图6为图4的要部的放大正面图;现在参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下。
图1—3中,1为由具有所定的记忆特性的可变形弹性材料的成形品制得的光学部分,2为由与光学部分1不同种类的可挠性材料制得的支持部分。
上述光学部分1由平面圆形的主体部分11及补强部分12所构成。该主体部分11具有厚度较薄的周边部分11a及位于该周边部分11a内侧的透镜部分11b。该透镜部分11b的表背面均由周边向中心逐渐增加厚度,而其中心的厚度,即主体部分11的中心的厚度作成比前述的传统的光学部分的要薄。
在主体部分11的周边的两处,即图1的右上侧部及左下侧部,分别设置突出部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板状补强部分12,并且对主体部分11配置成上下及左右对称状。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该补强部分12从主体部分11的外方向透镜部分11b的外周部伸延,其厚度均匀而且比主体部分的外周缘部分11a的厚度要大。同时,该补强部分12,如图1所示,配设在一由上下及左右伸延的主体部分11之直径D1及D2直交所划分出的对向区域且外接于主体部分11的具有平行于直径D1、D2的各边之正方形内。
支持部分2由较宽且厚之基部2a、连设于该基部2a之内端之弧状锚定部分2b及内端连接于该基部2a之外端之细长先端部分2c一体所构成。
支持部分2共有两条,分别将其基部2a之大部分及锚定部分2b自补强部分12插入至透镜部11b外周并使锚定部分2b与补强部分12之内侧边平行状态下加以固定支持透镜部分11b。
支持部分2的先端部分2c由具有适当硬度及弹性但可借助于外力较易使其变形的材料制成,同时将其弯曲成圆弧状对称的配置于透镜部分11b之上下两对向侧。
光学部分1系由聚氨基甲酸乙酯弹性材料、矽酮弹性材料、水凝胶聚合物及骨胶原化合物等透明弹性材料制成,而支持部分2系由聚酰胺等可挠性合成树脂制成。
上述实施例制得之可变形的眼内透镜,系利用例如日本特愿平3—142067号揭示的插入器具或类似的插入器具,将其光学部分1沿着主体部分11之直径D1或D2方向弯曲成筒状而插入眼球内以替代被摘除的晶体,利用光学部分1本身所具有的记忆特性恢复至被弯曲前之形状。
本发明因将对弯曲变形操作之容易性最具影响的光学部分1的中心厚度制成较传统眼内透镜的光学部分的中心厚度为薄,所以可将其弯曲成比传统者更小的筒状,因而可自比传统的切口更小的小于4mm的切口插入眼球内。
再者,虽然将光学部分1的中心厚度做成较薄,同时主体部分11的环状周边部分11a的厚度也做成较薄,但由于其补强部分12的厚度较周边部分11a之厚度为大,并且将该补强部分12,经由该周边部分11a向光学部分1之中心方向延伸至透镜部分11b之外周部而加以补强,同时将支持部分2之基部2a及连接于该基部2a之先端部分2c分别埋设于补强部分12及透镜部分11b之外周部,因此可增进支持部分2及光学部分1之间之固定强度,支持部分2的支持功能以及支持部分2的抗拔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两补强部分系自光学部分之主体部分的周边向外突出,故也可将支持部分2之基部2a的大部分及锚定部分2b埋设在该补强部分12内。
本发明之上述补强部分的形状、配设位置及数目可视需要适当选定,且该补强部分亦可不必一定由光学部分之主体部分的周边突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可变形的眼内透镜包括具有记忆特性之弹性材料制成而其周边部分较薄、中心较厚之可变形光学部分,以及基部埋设固定于上述光学部分之一由与该光学部分不同之别种可挠性材料制成的支持部分,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部分的周边设置若干个其厚度较大于该周边之补强部分并且将上述支持部分之基部埋设于该补强部分或补强部分及稍许靠近透镜中心侧的部分。
根据此种构造,即使将光学部分的周边厚度做成较薄,支持部分对光学部分之固定强度亦不会降低,可以确实防止支持部分之支持功能或抗拔强度之减低。
因可以将光学部分的周边厚度做成较薄,故补强部分以外之光学部分全体的厚度亦随着可做成较薄。此种构造之眼内透镜易于卷成较小筒状,故可利用一种可将光学部分变形成小形状之插入器具将其自比传统眼球手术为小之切口,即小于4mm之切口顺利插入晶体被摘除之眼球内,使其在眼球内依其记忆特性恢复至其度形前之形状及大小。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形的眼内透镜,包括具有所定之记忆特性的弹性材料制成而其周边厚度较薄、中心厚度较厚之一可变形光学部分,及其基部埋设固定于上述光学部分之一由不同于该光学部分之可挠性材料制成之支持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部分的周边或靠近该周边的周方向设置若干个厚度较该周边为大之补强部分,并将上述支持部分之基部埋设于该补强部分或补强部分及稍许靠近透镜之中心侧之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可变形以利自4mm以下小切口插入眼球内的眼内透镜,其具有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周边薄、中心较厚的可变形光学部分(1)、不同于该光学部分的可挠性材料制成的若干支持部分(2);各支持部分(2)具有一带锚定部分(2b)的基部(2a)及细小先端部分(2c)。基部(2a)分别埋设于形成于光学部分周边并且比该周边厚的补强部分或补强部分及稍许靠近透镜中心侧的部分,以增进该支持部分与光学部分之间的结合力。
文档编号A61F2/16GK1120176SQ9411568
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9日
发明者中岛敏之, 菊池敏一 申请人:佳能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