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外敷药膏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116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结核外敷药膏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领域中的中药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骨结核外敷药膏及其制备工艺,即为一种治疗骨结核的药品。
骨结核又称骨痨,为临床上顽固性疑难病症,目前,虽有一些治疗骨结核的中西药物和方法,但临床疗效多不佳。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抗结核药的不断出现,对骨关节结核的治疗的确是一个飞跃,但因该病是一个慢性疾病,部分患者伴有其它部位的结核病,一旦发病,难以很快治愈。国内外西医常规疗法有两种,一是常规抗结核疗法,早期有效,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骨关节病灶破坏严重,由于局部气血凝滞不通,微循环严重障碍,所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难以通过循环达到病灶处,所以多数病人疗效很差,抗结核西药均对肝、肾、胃、肠及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大,以致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按期用药。二是手术治疗,这种疗法不仅病人耗资高,使一般家庭难以支付,而且痛苦大,危险性大,成功率低,复发率高,且难以根治,现在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此手术属破坏性手术,一般不主张手术。
中国专利CN1082419A公开了一种骨痨散,它是用于内服,虽临床上有一定疗效,但绝大多数病人都惧怕继续长期服药,儿童服药更是困难,故给治疗带来许多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的不足而研制的一种骨结核外敷药膏及其制备工艺,它采用内病外治,内外同治的立法,治疗骨结核病,配合中草药内服可以滋阴、补肾、抗痨,壮骨培补先天之本,解毒祛瘀以除痨邪。骨结核外敷药膏具有“温化寒湿,破滞解凝,杀菌抗痨,活血化瘀,通利关节,促新骨生长的功能,这样内外兼治可使病人免除手术之苦和因抗痨药物所致的毒副作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骨结核外敷药膏的配方是(按重量计量)麻黄10-15g白芥子15-25g蟾酥10-15g斑蟊10-15g蜈蚣15-30g全虫20-30g乳香30-40g没药50-60g血竭40-50g五倍子50-60g黄芩15-20g黄连15-20g黄柏20-30g三七参20-30g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实现的骨结核外敷药膏的制备工艺是首先按配方称量配齐,第一步,按配方重量将蟾酥、血竭、三七参分别单研至80目细粉为A料;第二步,按配方重量将乳香、没药、混合后共研至60目细粉为B料;第三步,按配方重量将麻黄、白芥子、五倍子、黄芩、黄连、黄柏混合后粉碎,筛取60目粗粉30g,余料再粉碎至80目细粉为C料;第四步,按配方重量将斑蟊、蜈蚣、全虫与C料中的60目粗粉30g混合后再粉碎为80目细粉为D料;第五步,取A料中的血竭80目细粉置于乳钵内,依次与A料中的蟾酥、三七参80目细粉和D料、B料陆续配研,搅匀,过80目筛即得橙红色粉末。
第六步,将橙红色粉末,医用凡士林和蜂蜜按4∶1.5∶1.5的比例,充分搅拌均匀,即为制备的骨结核外敷药膏。
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骨结核外敷药膏的使用方法是,将骨结核外敷药膏敷于骨关节上,厚度为1cm,用黄腊绸敷盖,再用三角巾(白平布)包扎固定即可,要保持一定温度,6-7日换药一次,30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疗法简便,痛苦小,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它既避免了病人长期吃药、打针或手术的痛苦,使药物通过局部渗透吸收直达病灶部位,可在24小时内渗入骨组织,发挥作用。
2、500例病例中,临床痊愈433例占86.6%,好转48例,占9.6%,无效19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
3、本发明对人型及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对小鼠、大鼠的化学致肿或棉球肉芽肿形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试验进一步证明,骨结核外敷药膏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效果。
4、骨结核外敷药膏经临床使用无毒副作用,皮肤急毒,慢性毒性试验对皮肤和肌体无明显毒性,对正常皮肤无刺激和过敏现象。
5、骨结核外敷药膏经外用(90天,)对大鼠一般活动、外观,饮食,大鼠血象,肝肾功能及肝、心、脾、脑、胃、肠主要脏器及用药局部组织的切片均无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功能是温化寒湿,破血通络,抗痨杀菌,化瘀生新,促新骨生长,改善关节功能。它用于各种骨关节结核,混合感染症,淋巴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肤膜结核,胸膜炎。
本发明的配方药理依据为麻黄、白芥子为阳和汤的主要药物,用以温经化瘀,和营通络为君,黄连、黄苓、黄柏苦寒降火,燥温解毒为臣;三七、血竭散血去瘀,消肿止痛,全虫、蜈蚣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共为佐药;斑蟊以毒攻毒,专主走下窍,蚀下败物;蟾酥表面麻醉,消炎止痛为使,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温经化瘀,祛腐敛疮,拔毒生肌、消肿止痛之功。
下面用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实施例1麻黄10g白芥子15g蟾酥10g斑蟊10g蜈蚣15g全虫20g乳香30g没药50g血竭40g五倍子50g黄芩15g黄连15g黄柏20g三七参20g该配方的制备工艺是第一步,将蟾酥10g、血竭40g、三七参20g、分别研制80目细粉为A料;第二步,将乳香30g、没药50g、混合后共研至60目细粉为B料;第三步,将麻黄10g、白芥子15g、五倍子50g、黄芩15g、黄连15g、黄柏20g混合后粉碎,筛取60目粗粉30g,余料再粉碎至80目细粉为C料;第四步,将斑蟊10g、蜈蚣15g、全虫20g与C料中的60目粗粉30g混合后再粉碎为80目细粉为D料;第五步,将A料中的血竭80目细粉40g置于乳钵内,依次与A料中的80目细粉蟾酥10g、三七参20g和D料、B料陆续配研,搅匀,过80目筛即得320g橙红色粉末;第六步,将320g橙红色粉末,120g医用凡士林和120g蜂蜜充分搅拌均匀,即为制备的骨结核外敷药膏。
实施例2麻黄15g白芥子20g蟾酥13g斑蟊13g蜈蚣25g全虫30g乳香40g没药50g血竭45g五倍子50g黄芩18g黄连18g黄柏25g三七参30g将实施例2的配方称重,按上述制备工艺加工,即可制得骨结核外敷药膏。
下面例举几个典型病例1、杨绵芳,女54岁,因患胸椎、腰椎结核经省、市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后导致完全性截瘫,大小便失禁,后经采用外敷骨结核药膏12次治疗,下肢痛觉功能恢复,大小便正常,获临床治愈。愈后9年来体格健康,工作正常,无任何不适。
2、王维贤之女,9岁,学生,因外伤致腰结核病,后误诊为风湿和神经痛,用大量激素使病情不断加重,确诊后,正规抗痨二个月,经多方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致不完全性截瘫。后采用外敷骨结核药膏4次,患者自己可以在床上翻身,下肢功能恢复,饮食转正常,外敷10次骨结核药膏,患者可以不扶手杖,自己走出病房,外敷11次骨结核药膏达临床治愈,现身体健状,发育良好,经随访目前正在大学读书,无任何不适。
权利要求
1.一种骨结核外敷药膏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骨结核外敷药膏的配方如下(按重量计量)麻黄10-15g白芥子15-25g蟾酥10-15g斑蟊10-15g蜈蚣15-30g全虫20-30g乳香30-40g没药50-60g血竭40-50g五倍子50-60g黄芩15-20g黄连15-20g黄柏20-30g三七参20-30g。
2.一种骨结核外敷药膏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按配方称量配齐,第一步,按配方将蟾酥、血竭、三七参分别研至80目细粉为A料;第二步,按配方将乳香、没药、混合后共研至60目细粉为B料;第三步,按配方重量将麻黄、白芥子、五倍子、黄芩、黄连、黄柏混合后粉碎,筛取60目粗粉30g,余料再粉碎至80目细粉为C料;第四步,按配方重量将斑蟊、蜈蚣、全虫与C料中的60目粗粉30g混合后再粉碎为80目细粉为D料;第五步,取A料中的血竭80目细粉置于乳钵内,依次与A料中的蟾酥、三七参80目细粉和D料、B料陆续配研,搅匀,过80目筛即得橙红色粉末,第六步,将橙红色粉末,医用凡士林和蜂蜜按4∶1.5∶1.5的比例,充分搅拌均匀,即为制备的骨结核外敷药膏。
3.一种骨结核外敷药膏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骨结核外敷药膏敷于骨关节上,厚度为1cm,用黄腊绸敷盖,再用三角巾包扎固定即可,要保持一定温度,6-7日换药一次,30天为一个疗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结核外敷药膏及其制备工艺,它是由14味中药经粉碎,过筛,研配成橙红色粉末后和医用凡士林,蜂蜜调配而成。它采用内病外治,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骨结核病,配合中草药内服可以滋阴、补肾、抗痨,壮骨培补先天之本,解毒祛瘀以除痨邪。骨结核外敷药膏具有“温化寒湿,破滞解凝,杀菌抗痨,活血化瘀,通利关节,促新骨生长的功能,这样内外兼治可使病人免除手术之苦和因抗痨药物所致的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9/06GK1110601SQ9510108
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18日
发明者王国政, 高香梅, 王亚旭, 王亚乐, 王利娟 申请人:王国政, 高香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