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11712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骨结核中医称流痰,系发生于骨与关节的结核性化脓性疾病,可在病辨附近或较 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所以命名为"流痰"。后期可以出现虚劳现象, 因此又称"骨痨"。
[0003] 流痰一病,在中医文献中清代前大多混淆在阴疽(无头疽)、流注及鹤膝风等疾病 中论述。清《疡科心得集》才开始把它区别开来,如说"附骨痰者,也生于大腿之侧骨上,为 纯阴无阳之证。小儿三岁五岁之时,先天不足,三阴亏损,又或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升,血不 得行,凝滞经络,隐隐彻痛遂发此疡。"并指出症状的特点是:"脓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 而出,肿仍不消,元气日衰,身体缩小,显鸡胸鳖背之象。唇舌干焦,二便枯秘,或脾败便泄, 饮食少纳,渐成童痨而毙。" 骨痨的致病原因,多为先天不足,骨胳柔嫩,或有损伤,致使气血失和,风寒痰浊凝聚, 留于骨骼,才发本病。流痰的形成,与肾脏的亏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肾主骨,肾强则骨 易合而骨质坚强,外邪不易侵犯;反之则生长有障碍而骨质疏松,外邪才有隙可乘。总之,流 痰的形成,先天不足,骨亏骼空是病之本;而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或有所损伤,则是病之标。 在整个病程中,其始为寒,其久为热;即有其先天不足,肾亏骼空之虚,又有其气血不和,痰 浊凝聚之实;当其化脓之时,不仅寒化为热,阴转为阳,而且肾阴不足的情况更见显露;此 后阴愈亏、火愈旺,所以在病中后期,常出现阴虚火旺的证候,由于病久脓水淋淋不断,脓是 气血所化,故又可出现气血虚的症状。骨痨初起时骨内虽有病变,而外形并不明显,即不红 热,又不肿胀,仅觉患处隐隐疼痛,继则关节活动障碍,动则疼痛加剧,但全身情况尚无明显 变化。日积月累,在原发或继发部位渐渐肿起,身热朝轻暮重,此为寒化热,进入酿脓阶段, 如脓已成熟,则患处出现透红,按之应指。破溃之后,疮内流稀脓,或夹有败絮样物质,久则 疮口凹陷,周围皮色紫暗,形成瘘管,不易收口。如病变在四肢者,则肌肉日渐萎缩;病变在 颈椎、胸椎、腰椎者,则四肢不随,甚则二便失禁。若病久元气不支,而身体日渐消瘦,精神萎 顿,面色无华,畏寒,心悸,失眠,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虚大者,此属于气血两亏。午 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此属于阴虚火旺,到此阶段 渐成骨痨,愈后较差;若脾胃未败,也有治愈的可能。
[0004] 骨痨的证型辨证: 1、阳虚寒凝证: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形寒怕冷,患处肿胀,隐痛,皮色不变,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细。大多在早期发现时无明显症状,或仅有瘾痛,但其特点为一派 虚象、寒象。
[0005] 2、寒郁化火证:患处肿胀、皮色发红、疼痛加剧,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排 毒,托里排脓。
[0006] 3、阴虚内热证:见午后潮热,盗汗遗精,不眠,脓水持续外排,久不收口,舌质嫩 红,苔薄,脉细数。治以滋阴补肾,通络化痰。
[0007] 4、气阴两虚证: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疮口凹陷,脓水清稀,瘘管周围 皮色暗褐,长期不愈,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则补养气血,滋补肝肾,托里排脓。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对骨结核有较好治疗效果的中药组方,并且 开发将该组方制成成品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依据自己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和对中医药的理论知 识,在吸取古人治疗骨结核的经验的同时,重新配伍药材,并经临床验证和调整,最终发明 一个中药组方。为了是该组方适应现代临床医学的需要,发明人结合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 和中药的临床应用剂量,开发出一套完备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将上述组方制成成 品中药制剂,对骨结核、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等结核病均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该中药组 方以重量份表示为: 全蝎3-8份、牛膝8-20份、蜈蚣2-10份、鳖甲12-28份、鹿茸3-12份、威灵仙8-22份、 熟地10-26份、补骨脂11-27份、紫苑8-21份、黄柏8-22份、乳香6-18份、川续断10-26份、 骨碎补11-29份、红参12-30份、当归8-24份、茜草根10-28份、杜仲7-21份、茯苓7-19份、 木耳20-38份、钩藤7-17份、甘草8-17份。
[0010] 在发明过程中发现的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的两个中药组方配比分别为(以重量份 计): 配比1 :全蝎5份、牛膝14份、蜈蚣5份、鳖甲20份、鹿茸7份、威灵仙15份、熟地18 份、补骨脂19份、紫苑14份、黄柏15份、乳香12份、川续断18份、骨碎补20份、红参21份、 当归16份、茜草根19份、杜仲14份、茯苓13份、木耳29份、钩藤12份、甘草13份。
[0011] 配比2 :全蝎6份、牛膝15份、蜈蚣6份、鳖甲22份、鹿茸8份、威灵仙16份、熟地 16份、补骨脂21份、紫苑15份、黄柏16份、乳香13份、川续断15份、骨碎补21份、红参22 份、当归14份、茜草根17份、杜仲15份、茯苓12份、木耳27份、钩藤13份、甘草14份。
[0012] 本发明所开发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各味中药材,备用; (2) 取全蝎、蜈蚣、鹿茸、乳香分别烘干,粉碎研磨,过80-120目筛,混合得细粉a,备用; (3) 取鳖甲、补骨脂、骨碎补、甘草,分别炒制,研磨,过80-120目筛,混合得细粉b,备 用; (4) 取牛膝、威灵仙、熟地、紫苑、黄柏、川续断、红参、当归、茜草根、杜仲、茯苳、木耳、钩 藤,分别粉碎混合,加5-15倍的蒸馏水,浸泡5-24小时,回流煎煮3次,每次1-5小时,过滤, 混合3次滤液,减压浓缩至55°C时所测相对密度为1. 32-1. 36,然后减压干燥得干浸膏,将 干浸膏粉碎,研磨,过80-120目筛,得细粉c,备用; (5) 将细粉a、细粉b、细粉c混合均勾,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 制成临床所需求的剂型,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糖浆剂等剂型。
[0013] 本发明所用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和来源: 全蝎: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味辛,性平;归肝经;息风镇痉,攻毒散 结,通络止痛。牛膝: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 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蜈蚣: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味辛,性温;归 肝经;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鳖甲: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味咸,性微寒;归 肝、肾经;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鹿茸: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 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威灵仙: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山寥)或东北铁线莲(黑薇)的干燥根及根 茎。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熟地: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味 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补骨脂: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 果实。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紫苑: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 根及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消痰止咳。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 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乳香:橄榄 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药胶香树及野乳香树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 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调气活血,定痛,追毒。川续断: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 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骨碎补:本品为 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味苦,性温;归肾、肝经;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红参:本品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习称"圆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 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 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 茎。味苦,性寒;入心、肝经;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杜仲: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的干燥树皮。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 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利水、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