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64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
图6所示的是人体中脊椎的末端,其中脊椎经常出现病变而有压迫神经症状的部位,是在其前位的各节椎体90,当其中一节椎体91发生骨折、病变而变形时,常会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依照目前疗法,是将该节病变椎体91取出,以减少神经压迫。而该病变椎体91取出后,必须在其缺损空间内置入一适当的内植物,以接合上下相邻的椎体90,提供减压术后的稳定性。以往的作法是植入块状骨头,或再加内固定器,以求稳定。由于其固定稳固与否攸关脊椎手术复健效果,故对稳固性的要求显得格外重要。
但以目前现有的固定器,在复位操作过程,或在安装后的稳固性上均未臻完善,从而影响脊椎复健成效。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更简单方便,又具稳固定位效果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包括有两托架、一撑张元件及一叉形支撑片,其中两托架分呈一相对L形截面,其垂直壁两端分别形成有一螺孔,其上可分别设以一钢制螺钉,其中一螺孔上的螺钉在头部形成有一小螺孔,供螺合撑张元件,该撑张元件包括有一枢杆及两螺杆,又枢杆上、下端部分别形成有轴向的螺孔,该两螺孔孔缘分呈正、反螺纹,并分供螺接两螺杆,该两螺杆外侧端部分别形成有一头部,头部分别形成有一埋头螺孔,其上设有一小螺钉,以便螺固在托架上的螺钉头部,在该支撑片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叉状的扣槽,用以扣套在两托架上的两螺钉间。
在前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中,该托架的垂直壁是配合脊椎椎体表面弧度而呈一弧形状。
在前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中,该两托架的水平端内面形成有数根锥刺。
在前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中,该枢杆中段形成有一六角平面,六角平面的各平面上分别形成有工具穿孔。
在前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中,该托架的垂直壁对应于支撑片的外侧壁与该支撑片上、下端的内侧面是分呈粗糙面。
在前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中,该螺杆的头部内侧面与其一对应的螺钉端面分别形成有对应的凹凸纹,以便于二者的紧接密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於其具有特殊的设计,故可对脊椎前位经减压术后的缺损空间提供良好且稳固的支撑效果;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两托架分设于病变椎体上下相邻的两椎体上,并在其间分设一具调整功能的撑张元件及叉状支撑片,以此可稳固支撑该经由减压术取出病变椎体所形成的缺损空间,其可确保安装该固定器的安全及复健效果,且使用时简单方便。
以下结合一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部件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螺杆的背视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托架及撑张元件安装在椎体上的平面实施例图。
图3是本发明托架及撑张元件安装在椎体上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托架、撑张元件及支撑片完成安装在椎体上的平面实施例图。
图6是脊椎末端的平面图。
有关本发明的结构部份,请首先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有两托架10、一撑张元件20及一叉形支撑片30;其中两托架10分呈一相对L形截面,其垂直壁11是配合脊椎椎体表面弧度而呈一弧形状,又垂直壁11两端分别形成有一螺孔12、13,该两螺孔12、13可为一上一下的配置型态,其上可分别设以一钢制螺钉41、42,再垂直壁11外侧壁的至少一半面积呈粗糙面110。
其中前述两螺钉41、42可为长短不一,其中较长的一螺钉41前端形成有较宽螺距的螺纹410,接近头部的后端处则形成较窄螺距的螺纹411。其中较窄螺距的螺纹411是对应于垂直壁11上的螺孔12的内螺纹121。又较长螺钉41的头部形成有一轴向贯穿的内螺孔412,且其头部端面在内螺孔412周缘形成有呈辐射状的凹凸纹413,可供撑张元件20螺合固定。
又另一较短螺钉42与前述较长螺钉41相同,其前、后端分别形成不同宽窄螺距的螺纹420、421,其中后端螺纹421对应于垂直壁11上的螺孔13的内螺纹131。
又两托架10的水平端14内面形成有数根锥刺140,以供穿刺固定在椎体底缘。
该撑张元件20包括有一枢杆21及两螺杆22。其中枢杆21中段形成有一六角平面210,六角平面210的各平面上分别形成有工具穿孔211,可供扳手或其他工具套接,以扳转该枢杆21。又枢杆21上、下端部分别形成有轴向的螺孔212,该两螺孔212孔缘是分呈正、反螺纹,并分供螺接两螺杆22。
两螺杆22一端分别形成正、反相对的螺纹,以对应螺套在枢杆21的螺孔212内。当扳转枢杆21,其上两螺杆22可作相对内缩或向外撑张。又两螺杆22外侧端部分别形成有一扁圆头部220,头部220分别形成有一埋头螺孔221,其上设有一小螺钉222,以便将撑张元件20的两螺杆22分别螺固在托架10上的螺钉41头部。再者两螺杆22在头部220相对螺钉41的内侧面上亦分别形成有凹凸纹223(请参阅图1-1,为螺杆22的背视外观图),以便与螺钉41头部紧接密合。
该支撑片30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如叉状的扣槽31,用以扣套在两托架10上的两螺钉42间,且支撑片30上下端内侧面是呈粗糙面。
经上述说明可看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型态,至于其安装使用状态详如以下所述首先如图2所示,上述前位复位固定器是安装于脊椎前位的各椎体间,确实的安装位置是在病变椎体的上、下相邻两椎体901和902间。由于椎体发生病变后,须施以减压手术将该节椎体取出,经取出后,便在该处形成一缺损空间903,而该缺损空间903内除须置入内植物外,另以本发明的前位复位固定器安装在相邻两椎体901、902间,以稳定支撑该缺损空间903。其主要是以两托架10分别由椎体901、902侧边套入,并以其水平端14上的锥刺140,分别穿刺在椎体901、902的底、顶边缘(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又以螺钉41经托架10的螺孔12,由径向螺入椎体901、902,而将托架10初步固定在两椎体901、902上。
又将撑张元件20上的两螺杆22调至适当长度,再以小螺钉222将两螺杆22头部220螺设在两螺钉41上。初期在小螺钉222未完全旋紧螺入螺杆22头部220的内螺孔221时,因螺杆22头部220内侧面的凹凸纹223未与螺钉41端面的凹凸纹413接合,故二者仍可相互转动,此时维持该小螺钉222的未旋紧状态。
随后以扳手或其他工具扳转枢杆21,使其上两螺杆22分别向上下缓缓撑张,而使两椎体901、902恢复至正常间距。此时即可在其间的缺损空间903内植入人工骨,完成后,再将小螺钉222螺紧在螺杆22的头部220上,此时该头部220内侧面的凹凸纹223将与螺钉41端面的凹凸纹413紧接密合,而不再转动时,随即以螺钉42分别经两托架10上的螺孔13螺入椎体901、902。此时两螺钉41、42螺入椎体901、902后,是略呈交叉状(如图4所示),以便将托架10确实固定其上。尔后再将支撑片30以其两端的扣槽31扣套在两托架10上的螺钉42间(如图5所示)。由于托架10在螺孔13周围的外侧壁处为粗糙面110,且对应扣套该处的支撑片30内面亦呈粗糙面,故具有较大的磨擦力,可防止支撑片30自两托架10间滑脱。另螺钉41、42的后端螺纹411、421是与托架10上螺孔12、13的内螺纹121、131相对应,而可提供一防止螺钉41、42滑脱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包括有两托架、一撑张元件及一叉形支撑片,其特征在于两托架分呈一相对L形截面,其垂直壁两端分别形成有一螺孔,其上可分别设以一钢制螺钉,其中一螺孔上的螺钉在头部形成有一小螺孔,供螺合撑张元件,该撑张元件包括有一枢杆及两螺杆,又枢杆上、下端部分别形成有轴向的螺孔,该两螺孔孔缘分呈正、反螺纹,并分供螺接两螺杆,该两螺杆外侧端部分别形成有一头部,头部分别形成有一埋头螺孔,其上设有一小螺钉,以便螺固在托架上的螺钉头部,该支撑片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叉状的扣槽,用以扣套在两托架上的两螺钉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托架的垂直壁是配合脊椎椎体表面弧度而呈一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两托架的水平端内面形成有诸锥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枢杆中段形成有一六角平面,六角平面的各平面上分别形成有工具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托架的垂直壁对应于支撑片的外侧壁与该支撑片上、下端的内侧面是分呈粗糙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该螺杆的头部内侧面与其一对应的螺钉端面分别形成有对应的凹凸纹,以便于二者的紧接密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椎前位复位固定器,其主要是在相邻病变椎体的上、下两椎体侧边分设有一L形截面的托架,两托架间又分设有一撑张元件及一叉形支撑片,其中撑张元件是在一枢杆上下端分别螺套分具正、反螺纹的螺杆所构成,当转动枢杆时,可使两螺杆分别向上下撑张,由此可简单方便地提供一稳固的脊椎复位固定装置。
文档编号A61B17/58GK1135876SQ95106108
公开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12日
发明者陈博光, 吴兴盛 申请人:陈博光, 吴兴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